已加工表面质量解读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957853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2.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已加工表面质量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已加工表面质量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已加工表面质量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已加工表面质量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已加工表面质量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已加工表面质量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已加工表面质量解读(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已加工表面质量 9.1已加工表面的形成过程 已加工表面的形成与第三变形区的关系密切: 实际的切削刃并非一条直线,而是近似于半径为rn的圆柱表面。高 速钢刀具rn1018m,硬质合金刀具rn1832m。后刀面毗邻切 削刃的那部分一经切削便被磨损,成为一条后角为0的棱面,宽度为 VB。钝圆半径的大小取决于刀具材料、楔角大小、刃磨质量等因素。 刀具刃口钝圆半径及刃口磨损形成的磨损棱面,会使已加工表面产生剧 烈的塑性变形。 o点以上的那部分沿前刀面流出,成为切屑的底层。在o点以下的那 部分,将绕过切削刃沿后刀面流出,成为已加工表面的表层。0点可以 看作切削层金属的分流点。表层剧烈的塑性变形造成已

2、加工表面加工硬 化及表面层的残余应力。加工硬化和残余应力的存在,会影响已加工表 面的质量和工件的疲劳强度,并增加了下道工序加工的困难及刀具磨损 。 9.2已加工表面质量概述 9.2.1已加工表面质量的衡量指标 1.几何方面的质量 表面粗糙度 2.材料特性方面的质量 已加工表面质量的衡量指标:表面粗糙度、加工硬 化程度及硬化深度、 残余应力的性质及其大小。 已加工表面质量对工件成 为机器零件后的使用性能 有很大的影响。 9.2.2表面质量对产品使用性能的影响 1.表面质量对耐磨性能的影响 切削加工后的零件表面,在微观上是由许多峰谷构成的 。两个零件表面相接触,实际上是凸峰最先磨损。一般 来说,表

3、面粗糙度差的零件,装配后接触刚度低、运动 平稳性差,机器噪音大、使用寿命低。表面粗糙度太差 ,甚至会使机器达不到预期的性能。 但表面粗糙度不一定越小越好,太高的表面粗糙度反而 不利于润滑油的贮存,加快机器磨损。 表面的硬度越高,耐磨性能越好。如果表面过度强化甚 至出现裂纹,磨损反而急剧增加,引起断裂 。 2.表面质量对疲劳强度的影响 工件在承受交变载荷的作用下,对疲劳强度影响很大。 表面的凹陷越深,底部的半径越小,应力集中现象越强 烈,也就越容易在表面凹陷底部开始金属晶体破坏,产 生细微的裂纹并逐步扩大加深,直至最后断裂。金属表 面粗糙度越低,冷硬现象和残余拉应力越大,疲劳强度 就越低。 残余

4、应力对疲劳强度有极大的影响。表面内有残余压应 力,可以部分的抵消交变载荷下所产生的拉应力作用, 阻碍裂纹的产生与扩张,疲劳强度提高50%左右。当表 面有残余应力时,残余拉应力越大,疲劳强度越低。 3.表面质量对抗腐蚀性的影响 提高表面质量是增加抗腐蚀能力的有效措施,大气里所 含的气体和液体金属表面相接触,便凝结在金属表面上 ,对表面有腐蚀作用。腐蚀的物质沉淀在不平度的凹部 ,逐渐向表面内侵蚀。当侵蚀的裂缝相交时,凸峰被腐 蚀脱落,形成新的凹凸面,这种腐蚀作用是不断重复进 行的。 表面不平度的形状,对腐蚀作用有很大影响,表面凹陷 底部处曲率半径越大,抗腐蚀能力越强。 残余应力对表面腐蚀性有一定影

5、响,当零件表面存在残 余压应力时,能使表层的显微裂纹合拢,阻碍侵蚀作用 的扩张,比存在残余拉应力的表面抗腐蚀性能强 4.影响配合性质 9.3表面粗糙度 9.3.1概述 加工表面上较小间距和峰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形 状特征,即加工表面的微观几何形状误差。其波 长与波高的比值一般小于50。 理论粗糙度和实际粗糙度 实际粗糙度: H1H5 9.3.2减小实际粗糙度的措施 1.减小理论粗糙度 把切削刃看作纯几何线时,相对于工件运动所形 成的已加工表面的粗糙度,称为理论粗糙度。 理论粗糙度的数值决定于残留面积的高度。实际 上,只有切削脆性材料或高速切削塑性材料时, 已加工表面的粗糙度才比较接近理论组糙度,

6、因 为许多其他因素,如鳞刺、积屑瘤、振动、切削 刃不平整、工件材料组织的缺陷等等的影响,使 已加工表面难以接近理论粗糙度。 减小理论粗糙度,要减小f、Kr、Kr或增大r。 2.抑制积屑瘤 (1)积屑瘤的形成条件: 切削塑性材料;切削区温度高;接触面间的压力、粗糙 程度、粘结强度等因素,符合内摩擦条件。 (2)形成过程 切削加工时,在切屑流经前刀面过程中,由于极大的变 形形成的高温和极大的压力使切屑在前刀面上形成了滞 流,当滞流层冷作硬化后,形成了能抵抗切削力作用而 不从前刀面上脱落的刀瘤核,在刀瘤核的外侧继续产生 着滞流层及冷作硬化,这样在刀瘤核上粘结物接连不断 地堆积,形成了刀瘤。当刀瘤长到

7、一定高度时,由于积 屑瘤改变了前刀面的实际形状,使切屑与前刀面的接触 条件和受力状况发生变化,积屑瘤不再继续生长,一个 完整的积屑瘤便形成了。 (3)积屑瘤特点 硬度高,约为工件的23倍,由于加工硬化而产生; 金相组织与工件材料相比未发生相变; 生成、逐渐长大、脱落,周期性发生。高度随切削速度 不同而变:切削速度低于3m/min时,由于摩擦系数小, 切削温度低,无积屑瘤;在320m/min范围内提高,积 屑瘤高度随着增加;在20m/min 左右时,积屑瘤达最高 ;在2040m/minn范围内提高,积屑瘤逐渐消失;高于 40m/min 时,由于切削温度较高,无积屑瘤。对于碳素 钢,切削温度约为3

8、00时,积屑瘤高度最大,500以 上时趋于消失。 (4)积屑瘤对切削过程的影响 1.积屑瘤包覆在切削刃上,代替刀具进行切削,对切削刃起 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2. 增大了实际工件前角,可使切削力减小。 3.当积屑瘤突出于切削刃之外时,会造成一定的过切量,从 而使切削力增大,在工件表面划出沟纹并影响到零件加工 的尺寸精度。 4.积屑瘤被撕裂后,若被切屑带走,会划伤刀面,加快刀具 的磨损,若留在已加工表面上,会形成毛刺,影响工件表 面质量。 5.由于积屑瘤局部不稳定,容易使切削力产生波动而引起振 动。 6.硬度高于刀具,积屑瘤脱落加剧刀具的粘结磨损。 积屑瘤对切削加工弊多利少。精加工时一定要设法避免

9、。 (5)控制措施 控制积屑瘤的产生要从减小变形与刀、屑间的摩擦入手。 1)对塑性金属材料来说,可采取适当的热处理,改变其金 相组织。例如低碳钢通过正火、调质处理后,能提高其硬度 ,降低其塑性,减小积屑瘤生长。 2)避开积屑瘤的生长速度范围。为此,采用高速钢刀具精 加工时,为了获得较高的表面光洁度,总是采用低速。如铰 精密孔(2级精度67时),一般可取=25m/min,并 添加切削液,减少摩擦。拉削时采用=15m/min的低速。 在车削精密丝杆时,采用o=0o的车刀,取低于1.1m/min的 切削速度,可得到89时级光洁度。另一方面可采用高 速切削,当切削速度增至一定值时可使积屑瘤完全消失。

10、例如切软钢时一般100m/min,相当于已超过形成积屑瘤 上限的温度(约560),积屑瘤的变形强化能力消失,也 不会产生积屑瘤。 3)采用润滑性能好的切削液可以抑制积屑瘤。 4)增大前角也可抑制积屑瘤,当o 35o时,一般即不再 产生积屑瘤。 5)减小进给量或切削厚度,使前刀面的正压力减小。 6)其他如采用人工加热或降温切削区等措施,也可以减 小甚至消除积屑瘤 。 3.抑制鳞刺 在工件的已加工表面常会出现一种鳞片状的毛刺称为鳞刺 。 在用高速钢、硬质合金刀具拉削、插齿、滚齿与螺纹切削 低、中碳钢,铬钢(20Cr,40Cr),不锈钢,铝合金及 紫铜等塑性金属时,经常会产生鳞刺。它严重地影响了加

11、工表面光洁度,往往使光洁度降低24级。 鳞刺形成的原因是在较低的切削速度下形成挤裂切屑或单元切屑时,刀屑间 的摩擦力发生周期性的变化,促使切屑在前刀面上周期性地停留,代替刀具推 挤切削层,这时,切屑以圆钝的外形代替前刀面进行挤压,使切削刃前下方, 屑工之间产生裂口(称为导裂)。继续切削时,使受到挤压的金属不断地层 积在切屑单元下面,一起参加切削,使裂口扩大,切削厚度与切削力随之增大 。当层积到某一高度后,增大了切削力,克服了刀屑间的粘结和摩擦,推动 切屑单元重新沿前刀面滑动,这时切削刃过去便形成一个鳞刺。接着又开始另 一个新鳞刺的形成过程。如此周而复始,在已加工表面上不断生成一系列的鳞 刺 。

12、 鳞刺是切削过程中变形与摩擦的产物,产生于刀 工接触区,与刀屑接触区的摩擦密切有关。 可从减小刀屑,刀工间的摩擦入手,使挤裂 切屑转化为带状切屑。 适当地提高工件材料的硬度,增大刀具的后角, 减小切削厚度,采用润滑性能较好的切削液,采 用人工加热切削;在较低切削速度下适当增大前 角,在较高切削速度下适当减小前角等,均有利 于抑制鳞刺的产生,提高加工表面的光洁度 。 4.控制振动产生 金属切削过程中,工件和刀具之间常常发生强烈的振动 ,这是一种破坏正常切削过程的极其有害的现象。当切 削振动发生时,工件表面质量严重恶化,粗糙度增大, 产生明显的表面振痕,这时不得不降低切削用量,使生 产率的提高受到

13、限制。振动严重时,会产生崩刃现象, 使加工过程无法进行下去。此外,振动将加速刀具和机 床的磨损,从而缩短刀具和机床的使用寿命;振动噪音 也危害工人的健康。 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也和其它的机械振动一样 ,按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为自由振动、强迫振动和自激振 动三大类。 自由振动 自由振动是指由于切削力突然变化或其它外界偶然原因引 起的振动。自由振动的频率就是系统的固有频率,由于工 艺系统的阻尼作用,这类振动会在外界干扰力去除后迅速 自行衰减,对加工过程影响较小。 强迫振动 强迫振动是指在外界周期性变化的干扰力作用下产生的振 动。磨削加工中主要会产生强迫振动。 自激振动 自激振动是指切削过程本身引

14、起切削力周期性变化而产生 的振动。切削加工中主要会产生自激振动。 消除振动的途径:提高工艺系统本身的抗振性;合理选择切 削用量 ;合理选择刀具的几何参数;使用消振减振装置;抑 制积屑瘤、鳞刺。 9.4加工硬化 9.4.1概述 1.概念 机械加工过程中,工件表层金属在切削力的作用下产 生强烈的塑性变形,金属的晶格扭曲,晶粒被拉长、 纤维化甚至破碎而引起表层金属的强度和硬度增加, 塑性降低,这种现象称为加工硬化(或冷作硬化)。 2.成因 工件表层加工硬化是由于表层金属在形成已加工表面 的过程中经受强烈的塑性变形。 在切削的过程中,切削刃前方的金属朝着切削刃运动,同时这部分金 属的晶粒伸长成为纤维状

15、,继而包围着切削刃。切削层金属以0点为分 流点,在0点以上的金属流向前刀面,成为切屑;0点以下的金属流向 后刀面,成为已加工表面。因为o点所在的位置比已加工表面的位置为 高,所以当o点以下的金属流过后刀面时受到压缩,切削刃和后刀面与 工件之间存在很大的压力,因而也就产生很大的摩擦力,使得流过的 金属发生很大的塑性变形。这就是第三变形区的变形。 与后刀面接触和摩擦的已加工表面下的极薄一层金属的变形最大,它 的晶粒受到破坏,成为非晶质层;因此这一薄层金属的冷作硬化最为 强烈。从表面层往下,塑性变形逐渐减小,因而硬化程度从表层向深 处也就逐渐减小。 非晶质层硬度最大,塑性变形层硬度次之,母体金属的硬

16、度最小。塑 性变形层的硬度可以达到母体硬度的二倍,或更高。车削碳钢时,加 工硬化的深度可达十分之几毫米,有时可能更深些。 3.表示方法 (1)硬化程度N H0:基体的显微硬度 H:硬化层的显微硬度 (2)硬化层深度hd 9.4.2影响加工硬化的因素及控制 1. 加工材料性能的影响 工件的硬度越低、塑性越好,加工时塑性变形越大,冷作 硬化越严重。 2. 刀具几何参数及磨损的影响 刀刃钝圆半径对加工硬化影响最大。已加工表面的显 微硬度随着刀刃钝圆半径的加大而增大,这是因为径 向切削分力会随着刀刃钝圆半径的增大而增大,使得 表层金属的塑性变形程度加剧,导致加工硬化增大。 此外,刀具磨损会使得后刀面与工件间的摩擦加剧, 表层的塑性变形增加,导致表面冷作硬化加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