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梓旅游规划(评审稿)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6950091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 页数:125 大小:7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桐梓旅游规划(评审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25页
桐梓旅游规划(评审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25页
桐梓旅游规划(评审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25页
桐梓旅游规划(评审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25页
桐梓旅游规划(评审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桐梓旅游规划(评审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桐梓旅游规划(评审稿)(1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桐梓县旅游发展规划说明书(2007年2020年)绪论一、规划性质本规划为旅游发展规划,是按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中关于县域旅游发展规划的要求,根据桐梓县旅游业的历史、现状和市场趋势的变化所制定的目标体系,以及为实现目标体系在特定的发展条件下对旅游发展的要素所作的规划。二、规划任务本规划将制定符合桐梓县旅游发展实际又切实可行的旅游业发展战略,以及实施和实现这一战略的具体方案。规划从旅游发展与市场竞争的大趋势着眼,从贵州省和遵义市区域旅游资源与目标市场需求相匹配的切合点着手,综合平衡旅游产业各要素的功能组合和有效配置,谋划构建20072020年桐梓县

2、县域范围内旅游发展的宏观框架,明确桐梓县旅游区功能划分与旅游产品开发的时间序列与空间布局,提出发展桐梓县旅游产业的战略目标、步骤与发展思路、保障措施,并提出近期行动计划。三、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为全县国土总面积3200平方公里,地理坐标北纬2757-2854,东经10626-10717,辖16镇7乡1民族乡。四、规划依据1、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国家有关标准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3、(GB/T18972-2003) 国家旅游局旅行社国内旅游服务质量要求 国家旅游局旅游涉外饭店星级的划分及评定国家旅游局星级饭店客户用品质量与配套要求3、政策法规及其它有关依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9号)国务院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旅行社管理条例、国务院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10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家旅游局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中共贵州省委、省政府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贵州旅游业发展的意见(黔党发200220号)贵州省旅游业管理条例及有关法规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4、贵州省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贵州省骨架公路网规划及贵州省经济公路规划、贵州省旅游公路规划遵义市、桐梓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遵义市旅游发展规划、桐梓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有关规划五、规划年限及分期为与桐梓县的国民经济计划期相衔接,本规划为15年远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其中2007年2012年为规划近期,是桐梓县旅游产业的初级阶段;2012年2017年为规划中期,是桐梓县旅游产业发展阶段;2017年2020年为规划远期,是桐梓县旅游产业发展的腾飞阶段。六、规划成果本规划成果包括桐梓县旅游发展规划文本、说明书与图件。第一章 桐梓县旅游业发展背景分析第一节 区域自然地理一、 概况桐梓县位于遵义市

5、北部,东经10626-10716,北纬2757-2854。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山川秀美,旅游资源丰富,素有“黔北门户”“川黔锁钥”之称。东邻遵义市正安县,南接绥阳县及遵义市汇川区,西界仁怀市和习水县,北靠重庆市綦江县、万盛区及南川县。桐梓是华夏古人类发祥地之一。距今20万年前,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着原始人类名播中外的“桐梓人”。唐太宗贞观十六年(642年),在县境中部置夜郎县。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置桐梓县,隶于四川布政使司。清雍正六年(1728年)随遵义府改属贵州省至今。高速公路联结县城所在地娄山关镇南距省会贵阳市193公里,距历史名城遵义43公里,北距重庆188公

6、里, 2006年末,全县辖16镇7乡1民族乡, 228个行政村8个社区居委会,有汉、苗、回等 18个民族,近14万户,67万人口。南北最长81公里,东西最宽处52公里,幅员总面积32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4.6万亩。二、 自然条件1、 地质地貌本县地处云贵高原东北部,北与新华夏构造体系第三沉降带的四川盆地连接,南与古生代的“黔中隆起”相衔。全县基本上呈中山峡谷地貌,间有少许山原、深丘、宽谷及山间盆地,大娄山脉主脉蜿蜒于东部,其支脉蒙山横亘县境中部。桐梓、松坎、羊磴三条河系的强烈切割,构成沟壑纵横,坡陡谷深的奇特地貌景观,县境最高峰狮溪镇柏枝山的南牛角寨海拔2227米,与渝南川县金佛国家自然保

7、护区紧邻,最低坡渡镇羊磴河入渝处,海拔310米,相对高差1917米。2、 气候境内属中亚热带高原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相侵、夏无酷暑相扰、气候宜人、雨热同季、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地貌形态复杂,气候垂直地带性变化和小区分异明显,生态环境多种多样。奇特的地质构造和优越的气候条件,使桐梓得天独厚地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为综合发展工农业生产,特别是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3、 河流县境内河流属长江水系,分别流入赤水河、綦江及乌江,水资源丰富,桐梓、松坎、羊磴为全县主要河流,有大于20平方公里流域面积的河流57条,其中干流7条,一级支流32条,二级支流18条,总长度83148公里,河网密

8、度0.26公里平方公里,条主要河流的总集雨面积共2919.4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91.6;多年平均径流量19亿立方米;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为20余万千瓦。此外,尚有地下暗河条,总长度为137.15公里。桐梓县属国家电网覆盖区,有国家电网变电站6座,总电容量16万千伏安。县属中小型水电站,总装机容量0.73万千瓦。4、 交通境内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川黔铁路、210国道、黔渝高速公路纵贯县境南北,有省道桐赤公路向西横穿县境37.78公里,经习水、赤水两县市连接川路。桐绥公路向东通往绥阳,境内31.6公里。有12个火车站和4个火车货站、20个汽车储运站(场)、15个汽车客运点,火车、汽车运输

9、直达全国各地,是四川和重庆出海的“黄金通道”。还有54公里的内河航道,可直达重庆驶入长江。5、 植物及矿产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广布县境。全国植物区系15个地理成分中,桐梓即不同程度地具备了13个地理成分。在目前贵州全省已知的6800余个品种分属107科936种的高等植物,桐梓都有发现。全县森林覆盖率45.47%。数十种珍稀植物中。尤以银杉、珙桐、野生银杏等为最。中草药植物资源以黄连、天麻、杜仲为代表。松、杉、柏、梓、楠为山区主要树种。经济作物以油菜、烤烟、茶叶为主。果类以桔、桃、李、梨、栗、剌梨、核桃、猕猴桃、等果类享誉省内外。经济林木中的油桐、乌桕、漆树、棕榈、五倍子树等可创经济效益。野生动

10、物5纲27目252种中,属于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的有黑叶猴、华南虎、金钱豹。家畜家禽11个种类56个品种,其中以“黔北黑猪”和“桐梓白山羊”著称省内外。还有鱼类7目14科106种以及其它水生资源。主要特产有方竹笋、大白豆、桐油、生漆、青麻、棕片、五倍子、蚕茧、牛肉干、猪肉松、金银肝、关刀肉、松花皮蛋、东山春茶、杜仲叶茶、黄藤座椅等。县境已探明矿藏29种,以煤、硫、石(石灰石、白云石、大理石)等矿为最。其储量之大、品位之高、开采之便利,为省内少有,煤矿以桐梓煤田著称于世,煤炭储量达60亿吨,探明储量47.72亿吨,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第二节 经济社会发展背景桐梓县耕地面积54.6万亩,占全

11、县总面积的27.74%.其中稻田面积18.7万亩,占全县各总面积的7.89%:旱地35.9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9.84%。2005年完成粮食产量29.17万吨,总产量和单产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006年粮食总产量因特大干旱仅完成21.73万吨,牲畜出栏总量62万头,实现农民人均出栏一头牲畜的目标,新造方竹林17万亩,方竹总面积达到37万亩。境内有世界上连片面积最大的原生方竹林基地,国家林业部于2004年12月授予“中国方竹笋之乡”称号。烤烟生产连续四年完成收购计划,级内烟担均价最高达到542元。完成12万亩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和20万头无公害畜产品基地认定,无公害商品蔬菜达到3万亩,积极发展经果

12、、魔芋、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新起色。投入资金2089万元,实施新阶段扶贫开发,2.5万名贫困人口稳定越过温饱线。转移农村劳动力12万人。2006年人均纯收入2410元,硬化了农村基础设施,累计投入资金2亿元,实施人畜饮水、水利、退耕还林、天保、“长治”、农业综合开发、城郊绿化、沼气池、土地整治、“四在农家”创建等十大工程,解决了农村4.5万人饮水困难,退耕还林11.7万亩,荒山配套造林18.4万亩,天然林保护15.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93平方公里,完成烟水配套工程1.5万亩、坡土梯化1万亩、城郊绿化1100亩,建成沼气池1.5万口。创建“四在农家”示范点256个,近20万农民享受

13、到创建成果,新农村建设加快。崇遵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国家投入资金1.4亿元,实施321公里通乡油路改造,实现乡乡通油路目标。投资3000多万元的松木公路和羊坡公路建设了新线。桐梓至容光二级电煤公路正在建设中,新建通村公路459公里、桥梁12座。完成县城铁路货场、学校、电站的改扩建工程。实现乡乡通移动电话和宽带互联网。基本完成县城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工程。建成9个乡镇卫生院,实现乡乡有计生妇幼保健服务楼和村村有办公楼目标。全县各类中小学349间,2567教学班,在校生106746人,在岗教职工4905人。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GDP)完成23.1亿元,年均保持了10.6%的增长速度:财政总收入、地

14、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1.79亿元、9500万元,连续四年分别平均以2500万元、1000万元的绝对值增长。2006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25.4亿元,全县人均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2466元上升到3770元,完成财政总收入2.2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15亿元;2006年全县金融机构各顶存款余额20亿元,比2002年增长7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5.5亿元,比2002年增加7.5亿元,人均存款达到2300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亿元,比2002年增长72%。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10年,生产总值突破50亿元,力争在2005年基础上突破6亿,力争在2005年基础上翻2番,达

15、到8亿元。为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2006年桐梓县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县十四届人大会,明确提出今后五年发展定位是:建设“新型工业大县,绿色产业之乡,特色旅游胜地,重庆卫星城市”。奋斗目标是“两年强基础、三年快发展、五年大跨越,实现经济繁荣、生活宽裕、环境美好,社会和谐”。倾力打造“实力桐梓”、“小康桐梓”、“便捷桐梓”、“活力桐梓”、“和谐桐梓”。第三节 桐梓县旅游发展现状2006年县委、县政府号召各级领导团结起来,举全县之力,充分利用桐梓县交通便捷、区位优势、多元文化、气候和生态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旅游胜地。2006年10月成立了县旅游开发领导小组,抽调精兵强恢复县旅游局。2005年县曾组织有关专家编制完成了月亮河峡谷生态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新站蒙渡河旅游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小水乡村游度假村项目建议书娄山新村水景总规等。桐梓县通过四在农家和新农村的建设,大量重庆游客涌入,促进桐梓县旅游的快速发展。充分利用长征、抗战、军政、人文等文化特色,发挥气候、交通、区位、生态优势以及多层次的尚待开发的旅游资源,主动对接重庆,集中打造避暑、休闲、生态、人文为一体的特色旅游。立足遵义、背靠贵阳、挤入重庆,全面融入遵义半小时经济圈,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