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造影术教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949794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8.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冠脉造影术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冠脉造影术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冠脉造影术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冠脉造影术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冠脉造影术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冠脉造影术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冠脉造影术教材(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冠状动脉造影 术 左冠脉造影的操作过程 右冠脉造影的操作 X线球管 患者 影像增强器 血管造影机 1. 机架; 2. 导管床; 3. 高压发生器; 4. 球管; 5. 影响增强器; 6. 电视摄像和模 数转换系统; 7. 数字影像系统 ; 8. 图像显示和数 据存储系统; 冠状动脉解剖学 冠状动脉常用缩写 左冠状动脉(Left Coronary Artery, LCA); 左主干(Left Main, LM); 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LAD) 对角支(Diagonal, D) 间隔支(Septal, S) 左回旋支(Left Circumflex, LC

2、X) 钝缘支(Obtuse Marginal, OM) 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 RCA ) 后降支(Posterior Descending, PD) 左室后支( Posterior branches of left ventricular, PL ) 冠状动脉血管树解剖示意图 冠状动脉示意图 左冠脉解剖 左主干(LM) 起源于主动脉根部左冠窦上部的中央,向 左或后伸展,0.24厘米,行至前室间沟分 为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有时发出中间支。 左前降支(LAD) 沿前室间沟走行,下行至心尖或绕过心尖, 止于膈面。供应大部分左室、心尖部、右室前 壁及室间膈前2/3的

3、血液。 室间隔支(S):几乎成直角发出,第一室间隔穿 支较粗大,越接近心尖部越细小。1217支。 对角支(D):成锐角发出,位于左心室表面,一 般有2-6支,相互平行,自近端至心尖,逐渐变 细小。偶然一支粗大的角支可以与前降支相似 或更粗大。 左回旋支(LCX) 几成直角起自LM,向后下至左房室沟,止于膈面。 钝缘支(OM): 1-4支。第一OM较粗大,其后 的LCX明显变细。供应左心房、左室外侧壁及前 上壁的血液。 后降支:约10%的LCX达后室间沟,下行至心尖 。 房室结支:50%的窦房结动脉分支源于LCX。 左心房支:提供大多数心房血供。 右冠脉解剖 右冠状动脉(RCA) 起源于右冠窦中

4、部。行于右房室沟内。供 应右心房、右室前壁与左室后下壁的血液 。 圆锥支:为第一分支,约半数发自RCA 开口前方1-2cm处,沿右心室圆锥部到 达肺动脉瓣。 窦房结动脉:约50%的窦房结动脉起源 于RCA近端右上方,与圆锥支径路相反 。 右冠状动脉 锐缘支:较粗大,行向心尖,供应室间隔。 远端分为2支: a. 后降支(PD):于室间沟内下行至心尖 ; b. 左室后支(PL):进入心肌呈U型,然后 下行至心尖时发出12分支供应左心室后部。 冠状动脉血管树解剖示 意图 1.左主干12.圆锥支 2.前降支近段13.右冠状动脉近段 3.前降支中段14.右冠状动脉中段 4.前降支远段15.右冠状动脉远段

5、 5.第一对角支16.房室结动脉 6.第二对角支17.后降支 7.回旋支近段18.左心室支 8.回旋支远段19.右心室支 9.钝缘支20.锐缘支 10.后降支21.室间隔穿支 11.窦房结动脉22.左心房支 冠状动脉造影的常用投照 体位 正位(AP):图象增强器直接对着胸骨; 左、右侧位:图象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左侧或 右侧,其X线与正位垂直; 左、右前斜位(LAO,RAO):图象增强器分别位于受 检者左侧或右侧且斜向观测心脏; 冠状动脉造影的常用投照 体位 头、足位:图象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的头部或足部 ; 右前斜+头位(右肩位):从受检者右肩观测心脏; 左前斜+头位(左肩位):从受检者左肩

6、观测心脏; 右前斜+足位(肝位):从受检者肝区观测心脏; 左前斜+足位(脾位、蜘蛛位):从受检者脾区观测 心脏; LCA LAO60 LCA RAO30 左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 位 右前斜(RAO)30+足位(Cau)20(肝位 ): 观察LAD、LCX起始部、LCX体部、钝缘支 (OM) 开口和体部; 右前斜(RAO)30+足位(Cau)20 (肝位) 左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 位 LAO 45+ Cau 20(脾位、蜘蛛位): 观察LM、LAD、LCX开口病变,LCX体部、钝 缘支(OM)开口和体部 左前斜(LAO) 45+ 足位(Cau) 20 (脾位、蜘蛛位) 左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 位 正位

7、(AP)+头位(Cra) 观察LAD近、中段,LAD与对角支分叉处 ; 正位(AP)+头位(Cra) 左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 位 左前斜(LAO) 45+ 头位(Cra) 20 观察LAD中、远段和对角支开口; 左前斜(LAO) 45+ 头位(Cra) 20 左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 位 右前斜(RAO)30+头位(Cra)20(右肩 位) 观察LAD中、远段; 右前斜(RAO)30+头位(Cra) 20 (右肩位) 左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 位 后前位(AP)+ 足位(Cau) 20 观察LM、LAD、LCX开口、近端,LCX体 部和OM开口; 后前位(AP)+ 足位(Cau) 20 左冠状动脉常用投

8、照体 位 左侧位: LAD近、中段; 左侧位 左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位 RCA LAO45 右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 位 左前斜(LAO) 45 右冠状动脉呈“C”型,观察RCA开口 、起始部至后降支; 左前斜(LAO) 45 右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 位 后前位(AP)+ 头位(Cra) 20 右冠状动脉呈“L”型,观察RCA远端分 支及其开口情况; 后前位(AP)+ 头位(Cra) 20 右冠状动脉常用投照 体位 右前位(RAO) 观察RCA中段; RCA RAO30 右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 位 左前斜(LAO) 40 + 足位(Cau) 10 RCA远端分叉; ACC/AHA建议分段方案 冠状动脉造

9、影结果的 分析 血管及病变部位的确定; 狭窄程度的测定; 冠脉病变形态学分类; 冠状动脉血流分级; 左前降支病变 对角支病变 狭窄程度的测定 计算机辅助的定量分析法(QCA): 以造影导管为参考(通常选用6F造影导管, 1F=0.33cm),通过电视密度法由计算机辅助测定 参考血管直径、病变节段直径狭窄百分数和病变 长度,推算面积狭窄百分数; 目测法: 以造影导管为参考(通常选用6F造影导管, 1F=0.33cm),估测参考血管直径和病变节段直径 狭窄程度; 计算机辅助的定量分析法(QCA ) 电视密度法 冠脉病变形态学分类 冠状动脉血流(TIMI血流)分 级法 TIMI 0级:无灌注,即阻塞

10、远端无血流; TIMI 1级:部分灌注,造影剂通过阻塞段,但不能 使远端冠状动脉充分显影; TIMI 2级:经过3-4个心动周期后,前向造影剂才 使 冠状动脉完全显影; TIMI 3级:完全灌注,前向造影剂在3个心动周期 内 使冠状动脉完全显影; 特殊类型病变 心肌桥;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 冠脉痉挛; 冠状动脉瘘; 冠脉内血栓; 心肌桥 (Myocardial bridging) 仅在收缩期出现某一节段冠状动脉狭窄 ,舒张期则恢复正常。提示该冠状动脉节 段受心肌压迫。 心肌桥 收缩期 舒张期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 指冠脉直径7mm或超过邻近冠状动脉 直径50%的局部或弥漫性扩张。 发生原因为先天性

11、或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 冠状动脉瘤 冠脉痉挛 (Coronary spasm) 通常由导管诱发所致。 表现为表面光滑的狭窄节段,且远段冠 状动脉血管节段无病变。 冠脉痉挛 硝酸甘油注射前硝酸甘油注射后 冠状动脉瘘 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直接与右心房、右心室、 肺动脉或冠状窦交通,形成冠状动静脉瘘。最 常累及右冠脉及其分支。 绝大多数冠状动静脉瘘患者无临床症状,听 诊可有杂音,少数患者也可发生心绞痛或心力 衰竭。 冠状动脉瘘 左前降支肺动脉 冠脉内血栓 表现为冠状动脉管腔内一个或数个充盈缺 损,或交叉体位投照时均显示管腔模糊。 冠状动脉内血栓 侧枝循环 当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或阻塞时,近端灌

12、注压明显下降,刺激侧枝循环形成,血管 远端被侧枝循环逆向供血而显影。 侧枝:右冠脉左前降支 侧枝:回旋支右冠状动脉 侧枝:左前降支右冠状动 脉 左冠造影导管的正确选择 右冠造影导管的选择 造影导管及其选择 Judkins造影导管(最常用); Amplatz造影导管 ; Sones导管 ; 多功能导管 ( Multipurpose ); 猪尾巴导管 ( Pig tail ); 内乳动脉导管 ( Internal Mammary ) ; Judkins造影导管 左冠状动脉Judkins造影导 管 如果主动脉弓正常,可选择JL4; 如果X线胸片提示胸主动脉增宽,且向 左突出,可选择JL5; 重度主动

13、脉瓣狭窄伴明显狭窄后扩张 时,可选择JL6; 右冠状动脉Judkins造影导 管 右冠脉发自中度扩张的主动脉时,可 选择JR4; 当主动脉增宽伴主动脉弓延长或主动 脉狭窄后扩张时,可选择JR5; Amplatz造影导管 左冠状动脉Amplatz造影导管有AL1-AL4; 右冠状动脉Amplatz造影导管有AR1-AR4。 当冠状动脉开口变异,或由于升主动脉异常(尤 其是主动脉根部扩张时),用 Judkins导管行冠脉 造影有困难时,可选用Amplatz造影导管 Amplatz造影导管 Amplatz造影导管 Sones造影导管 经桡动脉或肱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 时,可选用Sones造影导管。

14、 也可在导引钢丝配合下采用Judkins 或 Amplatz造影导管。 猪尾巴导管 在左右冠状动脉开口不明确时,可先选 择猪尾巴导管行主动脉根部造影。 在行左心室造影时,选用猪尾巴导管。 多功能导管 多功能导管为端孔、侧孔造影导管,因 此在造影时与Judkins导管法不同,无需将 导管顶端插入开口,只要其顶端位于开口 附近即可。但是,女性主动脉根部较小时 ,应用多功能导管行左冠脉造影有相当困 难。 内乳动脉导管 内乳动脉开口无明显成角时,一般可 用JR4;如果开口明显成角应选用专用 的内乳动造影导管。 冠状动脉畸形或开口异常 冠状动脉畸形或开口异 常 单一冠状动脉畸形 介入治疗时导引导管的选

15、择 一、导引导管的选择原则 导引导管在冠脉介入治疗中起传送通 道的作用,是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需 要完成传送、对后续器械使用的支持、 监测血流动力学以及注射造影剂等作用 。要求造影显示同轴性好、支撑力好、 冠脉内压力好。 介入治疗时导引导管的选 择 二、导引导管的结构四段三层 四段:超软的X光可视头端(安全区) 柔软的同轴段(传送区) 中等硬度的抗折段(支撑区) 牢固的扭控段(推送区) 三层:外层特殊的聚乙烯塑料材质,决定导 引导管的形状、硬度及与血管内膜的摩擦力 中层12-16根钢丝编织结构,保证导管 不会塌陷并抗折断 内层尼龙PTEE涂层,以减少导丝、球囊 、 支架与导引导管内腔的摩擦阻力

16、 介入治疗时导引导管的选 择 三、导引导管的类型 1. 按形态分类:Judkins(最常用) 、 XB、Amplatz、Multipurpose、 Voda、 Q wave等 2.按大小分类:5F、6F、7F、8F 3.按结构分类:短头、带侧孔、大腔 常用的导引导管 介入治疗时导引导管的选 择 左冠状动脉:大多数情况下选用JL4 1 .左前降支 (1)左主干开口较高或主动脉根部较小,可以选用 JL3.5 (2)左主干较短,短头导引导管可提供较好的同轴性 (3)前降支扭曲、钙化、闭塞,需要良好支撑力时可 选用XB、Amplatz等 2.左回旋支: (1)主动脉根部扩张时,可选用JL5 (2)近端扭曲、慢性完全性闭塞或远端病变、成锐角 或开口位置较靠下的回旋支可选用Amplatz 介入治疗时导引导管的选择 右冠状动脉 (1) 水平方向的RCA或近段病变,选用JR4即 可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