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质原料标准讲课解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947597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4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质原料标准讲课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铁质原料标准讲课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铁质原料标准讲课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铁质原料标准讲课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铁质原料标准讲课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铁质原料标准讲课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质原料标准讲课解析(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检验认证中心 刘玉兵 教授 水泥用铁质原料化学分析方法 JC/T850-200* 目 录 l水泥化学检验的分类 l化学成份分析的两个环节 l标准的主要内容 l主要技术难点 l创新点 l特点 水泥化学检验的分类 l质量检验 l生产控制分析 l验证性检验 返回 化学成份分析的两个步骤 l样品及试液的预处理 l待测化学成分的测定 l 返回 样品及试液的预处理 l样品的熔解与溶解 l共存元素的分离与掩蔽 返回 水泥及其原材料相关元素分析方法分类 l重量法 l容量法 l仪器分析法 l 返回 重量法 l氯化铵促凝-重量法测定二氧化硅 l动物胶促凝-重量法测定二氧化硅 l盐酸二次

2、蒸干-重量法测定二氧化硅 l硫酸钡重量法测定三氧化硫 返回 容量法 l酸碱滴定法 l氧化还原滴定法 l配位滴定法 l沉淀滴定法 l 返回 仪器分析法 l分光光度法(比色法) l火焰光度法 l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lX射线荧光分析法 l 返 回 项目主要内容 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铁,三氧化二铝,氧化钙四种主要配料成份的测 定方法; 氧化镁,三氧化硫,氧化钾,氧化钠四种配料限制成份及烧失量共五 种成份的测定方法; 各成份分析结果的验收方法,即确认结果有效的方法和最终结果的确 定方法 烧失量的测定 l试样的烧失量是指试样在高温下灼烧时的损失 量,一般用于综合表示试样中无效成份,主要 是试样中的水和二氧化

3、碳含量,但是在试样灼 烧使水和二氧化碳排出的同时,试样中的其它 组份可能在高温下挥发或发生有挥发物生成或 有大气物质参加的化学反应,因而烧失量实际 上是在高温下各种化学反应所引起质量增加和 减少和代数和。烧失量的数值主要与灼烧温度 、灼烧时间、灼烧气氛、升温制度等灼烧条件 有关,而影响灼烧气氛的因素主要是盛放试样 的器皿和电炉的发热介质。 烧失量测定条件实验(JS8102) 因素灼烧温度盛样器皿灼烧时间升温制度发热 介质测定值二次灼烧变 化 量 试验 号 1800瓷坩埚30室温升起电炉丝4.05-0.02 2800瓷坩埚30恒温置入硅碳棒4.390.05 3800瓷灰皿60室温升起电炉丝4.2

4、8-0.02 4800瓷灰皿60恒温置入硅碳棒4.35-0.02 5950瓷坩埚60室温升起硅碳棒4.46-0.03 6950瓷坩埚60恒温置入电炉丝4.390.03 7950瓷灰皿30室温升起硅碳棒4.58-0.05 8950瓷灰皿30恒温置入电炉丝4.090 K117.0717.2917.1117.3716.81 K2 17.5217.317.4817.2217.68 R0.450.010.370.150.87 烧失量测定条件实验(JBW1214) 因素灼烧温度盛样器皿灼烧时间升温制度发热 介质测定值二次灼烧变 化 量 试验 号 1800瓷坩埚30室温升起电炉丝14.411.43 2800

5、瓷坩埚30恒温置入硅碳棒14.80.98 3800瓷灰皿60室温升起电炉丝14.46-0.02 4800瓷灰皿60恒温置入硅碳棒14.590.02 5950瓷坩埚60室温升起硅碳棒16.420.01 6950瓷坩埚60恒温置入电炉丝15.96-0.02 7950瓷灰皿30室温升起硅碳棒15.450.06 8950瓷灰皿30恒温置入电炉丝14.70.06 K158.2661.5959.3660.7459.53 K2 62.5359.261.4360.0561.26 R4.272.392.390.691.73 烧失量测定条件实验(JS8649) 因素灼烧温度盛样器皿灼烧时间升温制度发热 介质测定值

6、二次灼烧变 化 量 试验 号 1800瓷坩埚30室温升起电炉丝4.21-0.01 2800瓷坩埚30恒温置入硅碳棒4.440.05 3800瓷灰皿60室温升起电炉丝4.26-0.01 4800瓷灰皿60恒温置入硅碳棒4.470.08 5950瓷坩埚60室温升起硅碳棒5.46-0.02 6950瓷坩埚60恒温置入电炉丝5.53-0.01 7950瓷灰皿30室温升起硅碳棒5.81-0.03 8950瓷灰皿30恒温置入电炉丝5.45-0.03 K117.2719.3319.4919.4319.15 K2 21.619.5419.419.4619.74 R4.330.210.090.030.59 烧失

7、量测定条件试验结论 l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对烧失量的影响最明显,950下的 烧失量明显高于800下的烧失量;高温炉的发热介质对 烧失量结果也有较大的影响,这是因为发热介质为电炉丝 的炉膛内气氛为氧化气氛,可使低价元素氧化而使样品增 重,而硅碳棒炉为还原性气氛,硫化物等组份难以氧化而 挥发使烧失量增加;对于硫含量较高的样品,用瓷坩埚盛 样品时,由于局部氧化气氛较差,故烧失量结果较采用通 风良好的瓷灰皿为高;灼烧时间对烧失量较高的样品有一 定的影响;升温制度对结果的影响较小。 l由于铁矿石在高温下灼烧时,存在着较明显的氧化和分解 化学反应,故其烧失量与灼烧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 固定烧失量测定的条

8、件是十分必要的。实验表明:用瓷灰 皿盛放样品,放入已恒温到950的电阻丝高温炉中,易 得到较稳定的结果。 烧失量测定步骤 l称取约1g (m3) 试样,精确至0.0001g,置于已灼烧恒重的 灰皿(4.2)中,放入已升温至950C1000C的高温炉中 ,灼烧60min,取出灰皿(4.2)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称量。 l6.3 结果的计算与表示 l烧失量的质量分数XLOI按式计算: l式中: lXLOI烧失量的质量分数,; lm3试料的质量,单位为克(g); lm4灼烧后试料的质量,单位为克(g)。 试样的分解 待测 元素 试样 量 熔( 溶) 剂及 用量 熔融 温度 保温 时间 min C

9、a、 Mg、 Fe, (S) 0.5g 硼砂- 碳酸 钠 (1+2) ; 4-5g 75020 0.30g 氢氧 化钠; 10g 950 1000 40 Al0.1g 氢氧 化钠; 5g 75040 Si0.1g 氢氧 化钾; 4-5g 600 700 10 S0.2g 氢氧 化钾; 4-5 普通 电炉 10- 20 K、 Na 0.2g 氢氟 酸 10mL ,硫酸 1mL 二氧化硅的测定 l二氧化硅快速测定方法研究项目立足于氟硅酸钾容量法原理,在具体操 作上进行了如下改进: l1、氯化钾无需加到溶液饱和并过量,而是与氟化钾一起定量加入到经 碱熔并刚刚用硝酸溶解的热试样溶液中; l2、在对溶液

10、进行水冷的同时,通过对溶液的搅拌,使氟硅酸钾沉淀快 速、完全地生成; l3、由于无氯化钾晶体析出,对氟硅酸钾沉淀的过滤与洗涤快速而简单 ,有效地减少了沉淀的溶解与水解; l4、采用较大的氯化钾乙醇中和液体积,提高了中和残余酸终点时中 和液中乙醇的有效浓度,从而减小了沉淀的溶解与水解; l5、采用甲基红为指示中和残余酸滴定终点的指示剂,使终点与等当点 更相近,同时,终点PH小于等当点的PH值,有利于减小氟硅酸钾对滴 定终点的影响,终点变色敏锐; l6、在滴定氢氟酸的过程中,由于甲基红的存在,可以预指示终点的到 达,使分析者观察终点时精力集中,有利于减小滴定误差。 二氧化硅测定基本原理 l氟硅酸钾

11、容量法测定三氧化硅的原理是硅酸在有过量氟离子和钾 离子的酸性溶液中能生成氟硅酸钾沉淀: lH2SiO3 6F 4H+ 2K+ = K2SiF6 3H2O l把过量的钾离子和氟离子的大部分洗掉并中和掉残余的氢离子后 ,氟硅酸在水中溶解生成SiF6=,SiF6=进而水解生成氢氟酸: lK2SiF6 =2K+ SiF6= lSiF6=3H2O=H2SiO34HF 2 F l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氢氟酸,可计算出二氧化硅的含 量。 lHFNaOH = NaFH2O l准确测定二氧化硅的前提首先是使试液中的硅酸全部生成氟硅酸 钾沉淀,其次是在沉淀的洗涤过程和中和残余酸的过程中,控制 沉淀完全不溶解

12、和水解。 滴定曲线测定及指示剂选择实验 指示剂变色点PH值 指示剂介质颜色变化变色点PH值 甲基红室温,(50g/L) KCl50乙醇 红黄6.5 酚酞室温,(50g/L) KCl50乙醇 无红9 甲基红室温水红黄5.7 酚酞室温水无红9.3 甲基红沸水红黄5.5 酚酞沸水无红7.6 实验结论 l由图1和图2中的滴定曲线比较可以看出: 两条滴定曲线是有显著差异的。中和残余 酸时,曲线的突跃范围为pH59,等当 点为7,属强碱滴定强酸型;滴定水解HF 时,曲线突跃范围很不明显,等当点约为 7.5,属强碱滴定弱酸型。根据表2中各指 示剂变色点数据,应选择甲基红做滴定残 余酸的指示剂;选择酚酞做滴定

13、水解HF 的指示剂。 两个滴定过程选择不同指示剂的理论分析 l中和残余酸的过程实际上是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有少 量氟共存的硝酸;其等当点为强碱滴定氢氟酸的等当点, 与共存氟离子的浓度有关,一般略大于7;在中和完残余 酸的沉淀中,加入沸水,则沉淀会溶解,并水解产生氢 氟酸,因此,此时的洋定仍然是强碱对氢氟酸的滴定,但 其等当点不同于对单纯氢氟酸的滴定,因为此时氢离子的 浓度不仅受氢氟酸解离常数的限制,而且还要受 SiF6= 水 解常数的影响,总的解离常数为SiF6= 水解常数与氢氟酸 解离常数之积,即此时的滴定体系等价于强碱对一种较HF 弱的酸的滴定,因而其滴定曲线突跃减小,等当点PH增高 。

14、因此中和残余酸和滴定水解生成的HF,虽然都是用氢氧 化钠滴定氢氟酸,但由于滴定体系中共存物质的不同及介 质与介质温度的不同,其滴定曲线及等当点是不同的,指 示其终点的最佳指示剂也不尽相同。 氟硅酸钾沉淀生成条件实验 列号12345指标 试验 号沉淀时间氯化钾硝酸沉淀体积滤纸误差 (分钟)(克)(mL)(mL) 15510100中0.05 215515100快0.13 351015100中0.09 4151010100快0.11 5551550快0.25 61551050中0.16 75101050快0.11 815101550中0.41 K1水平1指标和 0.50.590.430.930.6

15、K2水平2指标和 0.810.720.880.380.71 RK1K20.310. 130.450.550.11 差方和0.0120.00210.02530.03780.0015 熔样条件正交试验计算表 列号 试验 号 冷却 水 温 度 熔样 时 间 ( m i m ) 熔样 电 压 ( V ) 结果 误 差 120102000.18 220151800.01 33010180- 0 . 1 2 43015200- 0 . 0 6 K10.190.060.12 K2 - 0 . 1 8 - 0 . 0 5 - 0 . 1 1 差方 和 0.034 2 0.0030.013 2 自由 度 111

16、 均方 根 0.180.060.12 洗涤与中和过程中氟硅酸钾的溶解 l在一定的酸度下,增加钾离子的浓度和适量增加氟离子的浓度有 利于氟硅酸钾沉淀的生成完全;在对沉淀的洗涤过程中,由于氟 离子浓度的降低,沉淀的水解和溶解是不可避免的,水解平衡时 ,沉淀的水解量可达到21,因而,缩短洗涤时间,使水解反 应来不及进行,是减小沉淀水解的有效方法。在中和残余酸的过 程中,由于氢离子浓度的减小,使 SiF6= 水解的趋热势更大。 在中和液中加入乙醇可以从三个方面抑制沉淀的溶解: l1、降低氟硅酸钾沉淀的溶解度,实验表明:50乙醇溶液枯使 氟硅酸钾沉淀的溶度积减小1000倍; l2、减小水解常数,有效水浓度的降低,能使 SiF6= 的水解常数 减小; l3、降低水解速度,实验表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