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116945267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 页数:95 大小:854.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册分析新版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册一共安排了八个单元,其中数与代数包括:混合运算、加与减、乘与除、乘法、年月日和认识小数。图形与几何包括:观察物体、周长。除此之外,还有“数学好玩”、“整理与复习”和“总复习”。 “观察物体”设计了两个课时,从更多的不同位置观察一个或两个物体,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想象、推理、模拟、观察、验证,获得丰富的观察物体的直接经验,以此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综合与实践”设计了“校园中的测量”,引导学生选择合适工具和方法在开展测量活动,经历活动全过程,积累实际活动经验,提高综合实践能力。“整理与复习”、“总复习”按照整套教材的整体编

2、排重新设计,具体设计思路请见整套教材的修订方案。1.借助画直观图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体会“化繁为简”,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标准明确指出:“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册教材特别注重运用画直观图的策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数学信息,理清数量关系,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通过画图方式呈现、筛选有用信息,进而寻求问题解决的策略,在观察、解释和比较中体会“化繁为简”的过程,学会一些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本册教材在前几册教科书已有渗透和铺垫的基础上,力求

3、突破以往的呈现形式,结合生活或具体情境,不仅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即:“从哪里来”;还在试一试和练习中设计了让学生根据算式寻找生活中的原型的活动,即:“到哪里去”。从不同的角度诠释每个算式所表示的实际含义,理解其意义,增强应用意识。2.借助最熟悉的生活原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探索计算方法。小数是十进分数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根据十进制的位值原则,把十进分数仿照整数的写法写成不带分母的形式,就是小数。相比分数,小数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更加广泛,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接触到过一些小数。因此教材安排先学习小数,再学习分数。“元、角、分”是小数的一种常见的、直观的的现实模型,学生生活中有接触,

4、并不陌生。因此教材主要利用元、角、分与小数之间的关系,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小数,并结合购物情境来应用小数。 无论是“认识小数”还是“小数简单的计算”,大都在购物情境中进行, 借助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关系来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表示单价的小数的实际含义;理解计算小数加减法为什么数位对齐的道理。为丰富对小数的认识,教材还借助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十进关系,从另一个角度认识小数。教材选择 “能通过吗” 这一学生熟悉的情境,在理解用小数表示的“栏杆和汽车”高度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小数。 教学时需要注意,本单元只是借助元与角之间、米与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初步渗透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关键的问题是把1角

5、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1角=( )元;把1分米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1分米=( )米。一旦突破了这个难点,其他问题就容易了。例如,由1元=10角,1角=0.1元,就可以推知10个0.1元等于1元等。但是,在这里不用介绍“一位、两位小数”这样的概念,也不用抽象出“10个0.1是1”这样的结论。只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体会即可。整套教材在注重科学完善知识体系的同时,更关注了教材的潜在功能,让教材真正成为学生学会学习的学本,教师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读教材,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沿着有序的知识链条,在读教材、学知识、促能力的过程中,逐步的学会学习,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2017-2018学年度新北师大版数

6、学单元教学计划(三年级上册)灵璧县东关小学教师: 王 群 2017年09月01日2017-2018学年度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学计划第一单元 混合运算单元说明:第一单元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乘加、乘减、除加、除减以及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是四则运算方法在实际问题上的综合应用。单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购物等活动,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的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在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的作用。能力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2.

7、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3.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德育目标: 渗透节约用钱、团结友爱、节约粮食等方面的思想教育。单元教学重点: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探究运算顺序。单元教学难点: 学生计算两步式题时,易产生运算顺序及书写格式上的错误,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逐步提高计算能力。单元教具准备:课件、挂图、小黑板。单元课时安排:共6课时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 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和测量物体的长度。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线,安排观察物体与测量活

8、动。教材内容包括: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体会和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单元目标:知识目标:1.发展观察、操作、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2.通过观察实物,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会进行辨认。3.初步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单元难点:发展观察、操作、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教学建议: 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在活动中建立学生对测量单位的理解。 3.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 4.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教具准备: 各种实物、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共计2课时第1课时-看一看(一)第2课时-看一看(二)第三单元 加与减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

9、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万以内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估算意识,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单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 、度量及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能力目标: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德育目标: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单元教学重点: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2、测量和计算

10、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3、能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单元教学难点:能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单元教具准备:树叶、线、直尺、皮尺等。单元学具准备:树叶、线、直尺、皮尺等。单元建议教学课时数:4课时第1课时-捐书活动第2课时-运白菜第3、4课时-节余多少钱第5、6课时-里程表第四单元 乘与除单元教学目标 : 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初步形成从数学角度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2.探索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百以内)的口算方法,探索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以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11、,并能正确地计算。3.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能结合具体情境,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单元教学重点:1.会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2.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教学难点:1.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2.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单元教学课时:共5课时第五单元 周长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周长的认识,周长的测量和计算,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这些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

12、基础上进行的,它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图面积计算的基础。单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 、度量及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能力目标:1.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2.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德育目标:5、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单元教学重点: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2.测量和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3.能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

13、决简单实际问题。单元教学难点:能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单元教具准备:树叶、线、直尺、皮尺等。单元学具准备:树叶、线、直尺、皮尺等。单元建议教学课时数:4课时第六单元 乘法单元教材说明: 本单元的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基础。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结合生动、现实的情境,初步感知乘法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2.能在购物、乘法等情境中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能力目标:1.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

14、乘一位数的乘法。2.在具体的情境中,能运用乘法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德育目标:培养学生与人的合作、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并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单元教学重点:1.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2.掌握0与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这个规律。单元教学难点:1.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算理。2.掌握中间有0和末尾有0 的乘法的一位数乘三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单元教具准备:课件、挂图、小黑板。单元课时安排:共8课时。第七单元 年、月、日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的有关知识,能判断平年和闰年。2.会看日历,能从日历中找到有关的信息。3.体会引入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记时法。4.通过观察、实验和交流,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5.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