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博物院国宝精品详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943984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10 大小:1.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博物院国宝精品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西博物院国宝精品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西博物院国宝精品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西博物院国宝精品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西博物院国宝精品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博物院国宝精品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博物院国宝精品详解(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博物院文物精粹山西省博物院文物精粹 山西博物院位于太原市秀美的汾河西畔,建筑面积 5.1万平方米。前身为1919年创建的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 ,此后屡次更名。1953年起称山西省博物馆。新馆于2001 年8月10日奠基开工,2004年竣工,定名为山西博物院。 山西博物院荟萃了全省文物精华,珍贵藏品约20万 件。其中新石器时代陶寺遗址文物、商代方国文物、两周 时期晋及三晋文物、北朝文物、石刻造像、山西地方陶瓷 、金元戏曲文物、明清晋商文物等颇具特色。 山西博物院的基本陈列以“晋魂”为主题,由文 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民族熔炉 、佛风遗韵、戏曲故乡、明清晋商等7个历 史文化专题和土木华章

2、、山川精英、翰墨丹青 、方圆世界、瓷苑艺葩等5个艺术专题构成。 它紧紧抓住山西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亮点”重点展示,并 打破传统陈列模式,以物代史,史物结合,形成了具有鲜 明个性,广受赞誉的陈列风格。 作为山西省最大的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中 心,山西博物院荟萃了全省文物精华。据有关数据显示, 该院珍贵藏品约20万件。其中新石器时代陶寺遗址文物、 商代方国文物、两周时期晋及三晋文物、北朝文物、石刻 造像、山西地方陶瓷、金元戏曲文物、明清晋商文物等颇 具特色。此外,该院的图书馆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基 础设备、设施完备,管理制度完善,院藏图书计16万余册 ,古籍11万余册,其中善本888函、

3、5043册。被文化部社 会文化司图书馆处评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晋候鸟尊(西周) 镇馆之宝 晋候鸟尊高39,长30.5厘米。出土于山西省 曲沃县和翼城县交界处的天马曲村晋文化遗 址中的晋侯墓地。山西博物院藏,镇馆之宝。周 礼春官司尊彝记载古代祭祀礼器中有所谓的“ 六尊六彝”,“鸟尊”即为其一。尊作伫立回首的凤 鸟形,头微昂,圆睛凝视,高冠直立。禽体丰满 ,两翼上卷,鸟背依形设盖,盖钮为小鸟形。双 腿粗壮,爪尖略蜷。凤尾下设一象首,可惜象鼻 残缺,依据象首曲线分析,象鼻似该内卷上扬, 与双腿形成稳定的三点支撑,凤鸟颈、腹、背饰 羽片纹,两翼与双腿饰云纹,翼、盖间饰立羽纹 ,以雷纹衬地,尾

4、饰华丽的羽翎纹。鸟尊的盖内 和腹底铸有铭文“晋侯乍向太室宝尊彝”,可证其 确为宗庙礼器。鸟尊造型写实、生动,构思奇特 、巧妙,装饰精致、豪华,是一件罕见的艺术珍 品。 收藏于山西博物院晋国霸业展厅。鸟尊 所在的晋侯墓地是一处西周大型的组墓,共有九 代诸侯及十位夫人的墓葬。这件鸟尊的主人是唐 叔虞之子晋侯燮夫所拥有的一件高规格祭祀礼器 。鸟是西周时期晋国的图腾,是连接人与天神的 神物。 龙形觥 龙形觥龙形觥 高高1919厘米,长厘米,长4343厘米,宽厘米,宽13.413.4厘米。长腹弧鼓厘米。长腹弧鼓 ,后端截平,背部为弧曲形长盖,内有横榫与器腹扣合。盖,后端截平,背部为弧曲形长盖,内有横榫与

5、器腹扣合。盖 面中央有一蘑菇形钮。器身口沿外附有两对贯耳,用来把龙面中央有一蘑菇形钮。器身口沿外附有两对贯耳,用来把龙 形觥吊起加热酒形觥吊起加热酒, ,另一端没有封口是用来散水蒸气的另一端没有封口是用来散水蒸气的. .器物底器物底 部有长方形矮圈足,放置平稳,整体如一停泊的龙舟,造型部有长方形矮圈足,放置平稳,整体如一停泊的龙舟,造型 独特,独具风采。器身遍饰华丽精美的图案,盖面为逶迤的独特,独具风采。器身遍饰华丽精美的图案,盖面为逶迤的 龙身,与器物前端的龙头相衔接,两侧衬以漩涡纹和云纹。龙身,与器物前端的龙头相衔接,两侧衬以漩涡纹和云纹。 考古学家从未见过此类形制的青铜器,但根据器物的铸

6、造风考古学家从未见过此类形制的青铜器,但根据器物的铸造风 格和特有纹饰判断,这件器物应为商代的一件酒器,并给它格和特有纹饰判断,这件器物应为商代的一件酒器,并给它 定名为定名为龙形觥。此外,在器身的两侧发现饰有鼍(龙形觥。此外,在器身的两侧发现饰有鼍(tutu )纹和夔龙纹。青铜器上饰以鼍的形象,极为罕见。鼍,亦)纹和夔龙纹。青铜器上饰以鼍的形象,极为罕见。鼍,亦 称扬子鳄,为我国特产动物,分布在长江下游地区,以安徽称扬子鳄,为我国特产动物,分布在长江下游地区,以安徽 的青弋江沿岸以及太湖流域沼泽地为主产地。在山西西部的的青弋江沿岸以及太湖流域沼泽地为主产地。在山西西部的 黄河沿岸出土的黄河沿

7、岸出土的30003000多年前商代的青铜酒器上出现多年前商代的青铜酒器上出现“ “鳄鱼鳄鱼” ” 纹饰,在世界范围内都极为罕见。这件造型独特、纹饰奇绝纹饰,在世界范围内都极为罕见。这件造型独特、纹饰奇绝 的青铜器叫做的青铜器叫做 “ “龙形觥龙形觥” ”,19591959年出土于山西省石楼县桃花年出土于山西省石楼县桃花 者村,是山西博物院收藏的一件国宝级文物(国宝级文物是者村,是山西博物院收藏的一件国宝级文物(国宝级文物是 由国家文物局权威专家组每由国家文物局权威专家组每1010年从一级文物藏品中筛选的出年从一级文物藏品中筛选的出 土和传世数量稀少,形体完整,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科学价土和传世数

8、量稀少,形体完整,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科学价 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文物精品。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文物精品。 相传姜子牙本是石楼人,后去太原做官,其岳父去世时相传姜子牙本是石楼人,后去太原做官,其岳父去世时 ,姜子牙送龙形觥予岳父陪葬,这座被发掘的古墓,正是姜,姜子牙送龙形觥予岳父陪葬,这座被发掘的古墓,正是姜 子牙岳父的墓葬。如今,这件子牙岳父的墓葬。如今,这件“ “龙形觥龙形觥” ”就静静地躺在山西博就静静地躺在山西博 物院二楼物院二楼“ “夏商踪迹夏商踪迹” ”展厅内。展厅内。 兽形觥 通高21.7厘米,通长24.5厘米,腹 深9.3厘米。为商代盛酒器。整器均以 雷纹为地.。满花浮雕

9、,立体感较强。耳 部前端为一兽面,兽角似蜗牛触角,上 装饰云纹与两周曲折纹,角顶部三角雷 纹;浓眉大眼,叶状招风双耳,张口露 齿,牙齿以曲折纹表现,圆状下颚。头 顶正中装饰以圆雕兽角。盖后也是一个 兽面雕饰,角向内卷曲,以两对视的卷 鼻卷尾夔纹表现。器盖顶部正中装饰两 组兽面纹,近盖尾的一组较大,角呈三 折状,另一组无角,叶形耳,圆目,两 组兽面均以盖正中的一道扉棱为鼻梁。 共有四条扉棱将器身分为四部分,颈部 每组纹饰均装饰夔纹,腹部装饰两组兽 面,角做三折状,浓眉大眼,叶状双耳 。 “夏商踪迹”展厅展出的一件商 代云纹铃觚,1959年出土于山 西省石楼县桃花庄,它通高31 8厘米,口径18厘

10、米,底径8 4厘米,呈大喇叭口,细长腹 ,束腰,平底,下接小喇叭口 ,高圈足。这件觚最为绝妙之 处在于在它的底部内足中系有 一个小铜铃,觚动时铜铃就叮 当作响,这是受到当时北方草 原文化影响的一大特征,所以 这件珍贵的云纹铃觚正是研究 商代我国北方边疆方国文化和 民族交流的重要实物之一。 云纹铃觚 镬(hu)鼎 太原南郊金胜村的晋国赵卿 墓,是迄今为止所见春秋时期等 级最高、规模最大、随葬品最丰 富、资料最完整的晋国的高级贵 族墓葬。在这座积石积炭的墓葬 当中,出有一件高近1米,口径 1.04米的镬鼎。圜底形的深腹下 面,接有三条粗壮的兽蹄足,足 根饰高浮雕的兽面纹,腹饰夔龙 、夔凤和蟠螭纹。

11、器形硕大雄伟 ,造型古朴浑厚,鼎腹足可盛一 肥牛,是迄今所见春秋时期最大 的鼎。 西周刖人守囿铜挽车 通高9.1厘米,长13.7厘米,宽11.3厘米。 造型小巧,放 在手掌就可以单手托起,不仅能挽环牵引,还能手推转动。 这件挽车为厢式六轮车,由两大、四小共六个轮子组成。除 六个车轮外,车厢两扇顶盖都可以开启。装饰有猴、虎、鸟 等14个立体动物形象。 盖顶上,嵌有一只顽劣调皮的猴子,提起猴身,便可打 开厢盖。无辕,顶部有厢盖,前有车门,可开启,门旁立一 个断左足的裸人(受刖刑者),拄杖扶门拴。鸟身内部设有 一个可以转动的顶针装置,只要用嘴一吹,这几只小鸟就能 飞舞曼妙般旋转起来。当时的工匠在小鸟

12、内部灌了铅,使其 重心向下,最终落在下面的顶针上,这样上轻下重,旋转起 来自然非常灵活。”后经专家考证,这四只鸟应该就是我国“候 风仪”(又名“候风乌”)的祖型。车厢四周及每面正中立一只 伏兽,下缘两只伏虎各抓住两个小车轮。车身周围虎、熊奔 窜,车前挡部位一“刖人”守护囿门,准确地反映了“域养禽兽” 的苑囿之景。 全车可以转动的部位共十五处,是西周时期在青铜铸造 工艺和机械制造水平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挽车构思奇特 ,制作工艺精巧,迄今为止仅发现一件,当属无价之宝。 芮城金盛庄国宝彩陶罐 这件1988年出土于山西省芮城县金盛 庄的国宝彩陶罐,是距今六七千年前新石 器时代的一件精品彩陶器,它的上

13、腹部装 饰有圆点、直线、几何纹、涡纹等纹饰组 成的图案,无论是从侧面看去还是俯瞰, 这些纹饰就像一朵朵盛开的花朵,这其实 正是先民将现实中的花朵图形经过几何的 变形拉伸而发明的一种图案,这种变形的 花草纹图案带有明显的仰韶文化特点,是 其时山西南部受到仰韶文化影响的最好实 证。而因为花朵的“花”字与中华、华夏的 “华”字在文字学上同出于一,有专家认为 ,这就是华夏民族“华”字的由来。通观整 件器物,造型优美,曲线生动,构思巧妙 ,即使放诸今日,也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而在全国范围内,如此经典的仰韶文化 完整器也是难得一见的,陶罐出土时,竟 没有丝毫破损,这就更使得这件国宝更加 弥足珍贵。 东方

14、维纳斯:菩萨立像 高112厘米。立像的头部和双臂虽 已残缺,然而其肌肉、骨骼刻画得十 分精确,生动优美,自然流畅。丰腴 的肌骨和流畅的衣纹,体现了唐代佛 教艺术造像的特色。被誉为东方的维 纳斯。 菩萨立像颈部饰有璎珞,侧身扭腰 ,衣饰随着身体动态形成自然的衣纹 。裙摆的刻画是整尊雕塑中,线条描 绘最为精湛的部分。衣料轻薄,看上 去紧贴于身,是典型唐代“曹衣出水”的 雕刻技法。菩萨整体造型比例精准, 身姿挺秀丰满,轮廓曲线富于变化, 呈现出婀娜多姿的“S”形,充满了青春 的活力和生命的质感,令人无限向往 。 鸟盖人足盉(西周) 高34.6厘米、身径20.621.8厘米。扁椭圆体曲流形盉 ,顶有长

15、方形口,口沿外侈,上为圆雕的振翅鸟形盖 ,以熊形链与器相连。器前有昂首曲颈的龙首形流, 后为兽首形鋬。器足为两个裸体的半蹲人形,身前倾 ,背负器身,形象极其生动,非常逼真传神地表现出 这两人负重时的姿态。盉身两侧饰三周圆形纹饰,中 间是蜷曲的团龙纹,其次是一周鳞纹,外圈是斜角云 纹。盉身上部饰体躯相交的龙纹,有细雷纹为地,两 侧为鳞纹。这件盉造型别致,构思奇特。 西周时期季良父盉的“盉”字像手持麦秆以吸酒 。王国维说盉:“盉乃和水于酒之器,所以节酒之 厚薄者也。”此盉乃扁椭圆体曲流形盉,盖为圆雕的振 翅鸟形,以熊形链与器相连。器足塑造得形象生动, 两个裸体的半蹲人形,身前倾,两人负重时的神态表 现得惟妙惟肖。晋侯墓地31号墓与晋献侯稣墓(8号墓 )属夫妻合葬,为晋献侯稣夫人的墓。对墓主人人骨 进行测年分析,认定其时代为公元前814年至前797年 。此盉造型别致,构思奇特,体现出晋国精湛的青铜 工艺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