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器设计的研讨项目讲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942211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减震器设计的研讨项目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减震器设计的研讨项目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减震器设计的研讨项目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减震器设计的研讨项目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减震器设计的研讨项目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减震器设计的研讨项目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减震器设计的研讨项目讲解(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减震器设计研讨项目减震器设计研讨项目 减震器设计研讨项目 特性设定方法及研究项目 减震器构造 基本为复筒式结构,为了降低弹跳带有橡胶限位档块,或内部封入气体等。 阻尼力设定基准準 将车体振动衰减到何种程度是阻尼力的设定基准。 阻尼力过小,车体的振动将周期循环,逐次衰减。 阻尼力过大,车体不会形成周期振动,直接衰减。 试验法 阻尼力特性试验 温度特性试验 滑动阻抗试验 作动噪声试验 台架耐久试验 减震器设计研讨项目 1.减震器构造 (1)标准减震器(以下简称为“S/A”) 不内封特殊的气体,没有限位档块的复筒式减震器 (2)带有橡胶限位档块的减震器(见下图) 具有利用橡胶限位档块,限制车轮弹跳功

2、能的减震器 (3)复筒内封入气体的减震器 封入气体的减震器 (4)带有橡胶限位档块,封入气体的减震器 橡胶限位档块 活塞杆 液压缸 导向杆防尘盖 活塞 油封 行程 下底阀 外筒 减震器设计研讨项目 1.减震器构造 複筒标准式 气体封入式 反跳/拉伸 压缩 反跳/拉伸 压缩 减震器设计研讨项目 控制机构 (1) 活塞阀 活塞阀剖面图 活塞阀 活塞杆 节流孔 回流口 更改回流口和节流孔 的液压油流量,调整 阻尼力 调整活塞阀和和回油阀上的流路面积来控制阻尼力。 流路面积的大小 流路的阻尼 推力大小。 节节流孔、回流口 与活塞阀阀和回油阀一起构成了工作液体的流路。 根据需要的变变形速度,可独立或组组

3、合地调调整流路面积积的 大小。 减震器设计研讨项目 控制机构 (2) 节流孔 阀 回流口 活塞杆 节流孔 油路开口总面积大小始终保持不变 活塞主要在初始速度极慢的范围内起作用 (极慢的速度范围=00.1m/s) 流路面积积一定。 液压压油速度越大 流路阻力越大 (变变形速度越快 阻尼力越大) 这时这时的阻尼特性被称为为【节节流孔特性 】 减震器设计研讨项目 控制机构 (3) 回流阀 活塞杆 节流孔 回流阀是一个膜片簧,如同堵在回流口位置上的塞子。 若变形超过一定速度 液压压油压压力打开回流阀阀。 变变形速度继续继续增加 回油阀变阀变形越大,油路扩扩大。 这这一过过渡区间变间变形速度被称为为【中

4、速区间间(0.10-0.3/s)】 这这一阻尼特性范围围被称为为【回流阀阀特性】 液压压油速度越大 流路阻力越大 (变变形速度越快 阻尼力越大) 这时这时的阻尼特性被称为为【节节流孔特性 】 回油阀阀特性主要和车辆车辆小曲率半径转转向特性有关 复合筒式减震器压缩时压缩时,活塞阀阀关闭闭。 回流阀 回流口 减震器设计研讨项目 控制机构 (4) 回流口 活塞杆 节流孔 活塞阀和回流阀全部打开时的液压油通道。 回流阀完全打开后,回油口的大小限制了液压油流路的 大小。 这时,回油口决定了阻尼力大小。 活塞高速范围的阻尼力特性被称为【回油口特性】。 回油口特性主要影响车辆车辆在急剧变剧变化路面上的特性。

5、 例如车辆车辆越过过路面台阶时阶时。 回流口 回流阀 减震器设计研讨项目 2.阻尼设定 阻尼系数(C) 相对于活塞速度的阻尼力之比 C=阻尼力(N)活塞速度(m/s) 2临界阻尼系数(CC) 周期运动或非周期运动之间的阻尼系数被称为临界阻尼系数。 CC=(KW) 其中,K:弹簧刚度(N/m) W:簧上质量() 阻尼比(C/ CC) 若,C/Cc,则阻尼系数过大,使振动变成非周期运动。 一般,选择阻尼比在(0.30.5)范围。 详细见下页 减震器设计研讨项目 2.阻尼力设定 乘坐舒适性 簧上共振领域感到柔软,共振领域以上频带具有硬感的减振作用。 C/Cc=0.350.4 活塞速度 0.3m/s以

6、下 弹跳 路面凸凹大时,降低簧上共振。 C/Cc=0.40.5 活塞速度 0.6m/s以下 操纵稳定性 在活塞速度较低的范围,阻尼力设定时必须确保抑制侧摆趋势。 活塞速度 0.1m/s以下 舒适性和C/Cc的关系 振动传递系数: 车体输入G路面输入G 悬架阻尼比 C/Cc 柔软感振动领域 硬感振动领域 减震器设计研讨项目 2.阻尼力设定实例 减震器设计研讨项目 2.阻尼力、弹跳限位档块的橡胶特性 撞击限位档块的刚度比 K2/K1 K1:撞击限位档块前的刚度 K2:撞击限位档块后的刚度 对舒适性(冲击感、柔软感)和操纵稳定性影响大 评价时,和限位档块的间隙越小,必须减小K2/K1的比值。 斜线内

7、: 是舒适性良好的车 辆范围 斜线内: 是舒适性良好的车 辆范围 刚度比(K2/K1) 刚度比(K2/K1) 减震器设计研讨项目 3.试验方法-阻尼特性试验 测量相对于标准减震器本体活塞速度的阻尼力。 将下图中的F值定义成阻尼力。 行程 指定活塞速度 阻尼力 拉伸压缩 减震器设计研讨项目 3.试验方法-阻尼特性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能将减震器上端和载荷传感器结合在一起,能在上端或下端加 振,具有阻尼力测量和记录结构。 振荡器 试验样件 载荷传感器 加振机 放大器 变位计 减震器设计研讨项目 3.试验方法-阻尼力特性试验 试验条件 (1) 试验室温度 常温 (2) 试验开始时的样件温度 203 (3

8、) 加振全振幅(行程) (a) 20120mm (4) 加振速度(活塞速度) () 0.05、0.1、0.3、0.6、1.0 m/s an/6 10-4 (r/min) 其中,n:转速(r/min) (5) 加振位置 行程中央 (6) 加振方向 直立铅直方向 活塞杆安装部位朝上 外筒安装部位朝下 试验操作 (1) 将指定温度的试验样件安装到试验台上 (2) 描绘基准线 (3) 按照试验条件加振,数次动作后,连续测量并纪录条件1.(4)速度 下的阻尼力。 减震器设计研讨项目 3.试验方法-阻尼力特性试验纪录实例 活塞速度(m/s) 阻尼力(N) 拉伸压缩 减震器设计研讨项目 3.试验方法-温度特

9、性试验 试验装置 (1) 阻尼特性试验机 (2) 恒温箱 试验条件 (1) 试验室温度 常温 (2) 恒温箱温度 -302、-102、202、802 (3) 加振全振幅(行程) 20120mm (4) 加振速度(活塞速度) 0.1、0.3、0.6 m/s (5) 加振位置 行程的中央 (6) 加振方向 直立铅直 试验操作 (1) 按照2.(2)的要求,将试验样件放置在恒温箱中,达到所要求的稳定温 度之后,将试验样件安装到试验台上。 (2) 描绘基准线 (3) 按照试验条件加振,数次动作后,连续测量并纪录条件2.(4)速度下的 阻尼力。 (4) 将试验样件从恒温箱取出之后,按照(1)(3)顺序快

10、速操作。 减震器设计研讨项目 3.试验方法-阻尼力温度特性纪录实例 阻尼力(N) 拉伸 压缩 减震器设计研讨项目 3.试验方法-滑动阻抗试验 滑动阻抗试验 测量相对于减震器本体横向载荷的滑动阻抗。 如下图所示,一般,滑动阻抗有两种测量方法,大都分别将 侧得的F值作为滑动阻抗来使用。 试验装置 在上述试验装置上,追加能够测量 减震器本体导向杆横向载荷的结构。 振荡器 试验样件 载荷传感器 加振机 放大器 变位计 减震器设计研讨项目 3.试验方法-滑动阻抗试验 试验条件 (1) 试验室温度 常温 (2) 试验样件温度 203 (3) 加振全振幅(行程) 560mm (4) 加振速度(活塞速度)0.

11、05m/s以下 (5) 横向载荷 当事者之间协商 (6) 加振位置 当事者之间协商 (7) 加振方向 直立铅直 试验操作 (1) 将指定温度的试验样件安装到试验台上。 (2) 描绘基准线 (3) 按照试验条件加振,数次动作后,测量 并纪录滑动阻抗。 (4) 在试验样件上施加横向载荷,反复重复 项目(3) 减震器设计研讨项目 3.试验方法-作动噪声试验 试验装置 使用上述的阻尼力特性试验机。 试验条件 (1) 试验室温度 常温 (2) 试验开始时试验样件温度 203 (3) 加振全振幅(行程) 2060mm (4) 加振速度(活塞速度) 0.3m/s (5) 麦克风位置 在行程的中央,距外筒壁1

12、00mm 远的点 (6) 噪声计测量滤波器特性 A特性 试验操作 (1) 将指定温度的试验样件安装到试验台上。 (2) 按照试验条件加振,数次动作后,测量并纪录声压值。 纪录 (1) 声压值(最大声压值) (2) 暗噪声声压值 减震器设计研讨项目 3.试验方法-台架耐久试验 将减震器安装到试验台架上,进行动作耐久试验。 装置:能对减震器进行上下加振的试验装置。为了使试验对象温度保持 一定,还必须有冷却装置。 计数器 冷却装置 减震器设计研讨项目 3.试验方法-台架耐久试验 试验条件 (1) 试验室温度 常温 (2) 试验样件温度 8010 (3) 加振全振幅(行程) 40100mm (4) 加

13、振速度(活塞速度) 0.21.0m/s (5) 加振位置 行程中央 (6) 加振方向 直立铅直 (7) 反复循环次数 106次 (8) 冷却方式 強制冷却 试验操作作 (1) 试验样件阻尼力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测量纪录。 (2) 将试验样件安装到试验台上。 (3) 按照试验条件加振,调整冷却装置,将试验样件温度控制在指定范围内。 (4) 试验样件达到指定温度范围之后,反复试验到指定的操作次数。 (5) 试验后观察试验样件有无漏油、安装部位有无异常。 (6) 试验后,按照上述方法测量并纪录试验样件的阻尼力。 (7) 试验后,将试验样件拆散,检查各功能零件的损耗状态。 纪录 (1)有无漏油 (2)试验前后的阻尼力试验结果 (3)有无其他异常现象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