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系统工程学-事故成因、类型、量化标准与预防解析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6914468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111 大小:3.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系统工程学-事故成因、类型、量化标准与预防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安全系统工程学-事故成因、类型、量化标准与预防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安全系统工程学-事故成因、类型、量化标准与预防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安全系统工程学-事故成因、类型、量化标准与预防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安全系统工程学-事故成因、类型、量化标准与预防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系统工程学-事故成因、类型、量化标准与预防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系统工程学-事故成因、类型、量化标准与预防解析(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事故成因、类型、量化标准与预防 1 事故的定义 n事故是指人们在进行有目的的活动过程 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们意愿,并可能 使有目 的的活动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 中止,造成人员伤亡或(和)财产损失的 意外事件。 事故成因、类型、量化标准与预防 n广义事故,是指使系统或人有目的的行 动遭受阻碍或终止,可能导致人员受到 伤害,或者财产受到损失的非预谋性的 意外事件。 n狭义事故,是指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伤亡 事故和职业危害事故,是职工在劳动过 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和职业中毒事件。 事故分类之一:按事故形成因素划分 责任事故 非责任事故 事故分类 自然事故(自然灾害、天灾 ) 技术事故 意外事故 99%以上

2、的煤矿事故都是责任事故 不执行有关安全法规 、违反规章制度 事故分类之二:按事故伤害对象分类 事故法则:绝大部分事故属于非伤亡事故,只有很 少一部分事故是工伤事故,死亡事故只占事故总 数中极少部分。 事故 伤亡事故 非伤亡事故 按照伤害程度分类 n轻伤根据受伤后是否需要休工决定。 n重伤根据伤势和伤害部位决定,详细见 中劳护第56号文、GB/16810-1996、GB6441- 86等规定。重伤事故必须经医疗部门鉴定后 确认。 n死亡事故有人员死亡的事故。 事故成因、类型、量化标准与预防 2事故的特征 事故现象千变万化,渗透到人们生活、生产的各 个领域;事故结果各不相同,极具复杂性。但是 事故

3、又是客观存在的,客观存在的事故必然有着 其本身固有的发展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的。从研究事故特性入手,探索事故发生、发展 的规律是科学预防事故的基础。大量的事故统计 结果表明,事故具有的主要特性:因果性;随机 性;偶然性与必然性;潜伏性;宏观不可避免性 与微观可预防性 。 事故成因、类型、量化标准与预防 因果性 一切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一定原因引起的,这 些原因就是潜在的危险因素,事故本身就是所 有潜在危险因素或显性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给 果。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危险因素,不但 有人的因素,而且也有物的因素,它们在一定 的时间和地点下相互作用就可能导致事故的发 生。 事故成因、类型、量化标准

4、与预防 因果关系具有继承性,即第一阶段的结 果可能是第二阶段的原因,第二阶段的 原因又会引起第二阶段的结果,它们的 关系如图。 事故成因、类型、量化标准与预防 时间 事故构成要素 2 1 1 1 3 2 2 2 3 3 12 事故成因、类型、量化标准与预防 因果继承性说明了事故的原因是多层次的, 有的和事故有着直接联系,有的则是间接 联系,决不是某一个原因就能造成事故,而 是诸多不利因素相互作用共同促成的。因此 ,不能把事故简单地归结为一点,在识别危 险过程中要把所有的因素都找出来,包括直 接的、间接的,以至更深层次的,只有把危 险因素都识别出来,事先对其加以控制和消 除,事故本身才可以预防。

5、 事故成因、类型、量化标准与预防 随机性 事故是偶然发生的,具有随机性特点。其发生 的时间、地点、形式、规模、后果都是不确定 的。同样的前因事件随时间的进程导致的后果 不一定完全相同,人们不可能预测何时、何地 、发生何种事故、何人受伤、何人死亡、损失 何种财物。但是偶然性中孕育着必然性, 必 然性通过偶然事件表现出来。 事故成因、类型、量化标准与预防 从理论上说,若生产中存在着危险 因素,只要时间足够长, 样本足够多 ,作为随机事件的事故必然会发生,事 故总是难以避免的。安全工作者可以通 过不懈的和能动性的努力,客观和科学 的分析,从随机发生的事故中发现其规 律,使系统的安全状态不断改善,使事

6、 故发生的概率不断降低,使事故后果严 重度不断减弱。 事故成因、类型、量化标准与预防 偶然性与必然性 事故的发生是随机的,随机事件服从于 统计规律,可用数理统计方法对事故进 行统计, 从中找出事故发生、发展的 规律,从而为预防事故提供依据。 事故成因、类型、量化标准与预防 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曾统计了 55万件机械事故,其中死亡、重伤事故 1666件,轻伤48334件,其余则为无 伤害事故。从中可得出一个重要结论, 即在机械事故中,重伤或死亡、轻伤和 无伤害事故的比例为1:29:300,其 比例关系如图。 事故成因、类型、量化标准与预防 1 300 29 1 事故成因、类型、量化标准与预防

7、日本某些企业明确提出了“消灭 300”的口号,就是要把事故消灭在萌芽 状态之中,从无伤害事故或未遂事故着 手预防。 事故成因、类型、量化标准与预防 潜伏性 事故的潜伏性是说事故在尚未发生或 还没有造成后果之时,各种事故征兆是被 掩盖的,是不会显现出来的,系统似乎处 于“正常”和“平静”状态。但生产中的危险 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只要这些危险因素未 被消除,事故总会发生的,只是时间的早 晚而已。 事故成因、类型、量化标准与预防 事故的这一特征要求人们消除盲目性和麻痹思 想,要常备不懈,居安思危;要在事故发生之前充 分辨识危险因素,特别注意事故发生之前出现的一 些可以被人类认识的征兆,人类正是通过识别

8、这些 事故征兆来辨识事故的发展进程,控制事故,化险 为夷的;预测事故可能的发生模式,事先采取措施 进行控制,最大限度地防止危险因素转化为事故; 定制事故防治和应急救援方案,把事故发生时产生 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百倍珍惜已发生事故中的经验 教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把安 全放在第一位。 事故成因、类型、量化标准与预防 宏观不可避免性与微观可预防性 从宏观统计学上来看,即使技术先进、工业 发达的国家,也不可能完全实现事故为零,即事 故的宏观上不可避免性;但从微观上来看具体生 产经营单位,只要设备设施具备安全生产条件, 从业人员受过良好安全教育,能够遵章守纪,按 照操作规程作业,事故是完

9、全可以预防的,即事 故的微观上可以预防性。 事故成因、类型、量化标准与预防 3 事故隐患的形成与发展 事故隐患有着其产生、发展、消亡的 过程。一般说来,事故隐患的产生、发展 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孕育发展发生( 即形成阶段) 伤害(损失,即消亡阶段)。 事故成因、类型、量化标准与预防 孕育阶段 事故隐患的存在有其基础原因。例如,各项工 程项目以及各种生产设备设施的设计、施工、 制造过程都隐匿着危险;在生产过程中,因工 业水平不高,科技含量较低,人员素质较差等 因素,随时可能会产生新的危险。此时,隐患 尚处于无形、隐蔽状态,只能估计或预测危险 可能会出现,尚不能描绘出它的具体形态。 事故成因、类型

10、、量化标准与预防 形成阶段 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企业管理常常出现疏漏 和失控,物的状态也在不断演变,逐渐构成了 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因素。此时,有的事 故隐患已经发展成为险情或“事故苗头”。在这 一阶段,事故处于萌芽状态,可以具体指出它 的存在。此时是发现事故隐患,预防事故发生 的最佳时机,有经验的安全工作者已经可以预 测事故的发生。 事故成因、类型、量化标准与预防 消亡阶段 当生产中的事故隐患被某些偶然事件触发,就 产生了事故,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事故 是作为一种现象的结果而存在的,这个时候, 作为现象的事故隐患已经演变为事故,该事故 隐患随着事故的发生而消亡。 研究事故隐患的发展过程

11、,就是为了及时 识别和发现事故隐患,通过整改的手段,控制 事故的发生。 事故成因、类型、量化标准与预防 4 安全生产事故的成因 为了防止事故发生,首先必须进行正确 的事故归因,即弄清事故发生的原因,了 解事故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在此 基础上,研究如何通过消除,控制事故因 素来防止事故的发生,保证生产系统处于 安全状态。 事故成因、类型、量化标准与预防 在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生产过程中出现的 安全问题有所不同。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生产方式的变化以及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处地位的变化 ,人们对事故的认识不断深化,人们的安全观念也发 生了变化,产生了不同的事故归因理论,用于解释事 故为什

12、么会发生、怎样发生以及如何采取措施进行处 理等问题。从最早的单因素理论发展到不断增多的复 杂因素的系统理论,事故归因理论的研究已有了80 多年的历史,事故归因理论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 事故成因、类型、量化标准与预防 事故是多种因素综合造成的,是社 会因素、管理因素和生产中危险因素被 偶然事件触发而形成的伤亡和损失的不 幸事件。事故致因的本质是基础原因。“ 综合论”是在我国较为受重视的事故致因 理论。 事故成因、类型、量化标准与预防 (1) “三圆环”事故致因理论 任何事故都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机(物)的 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两两在同一 时空相遇而引发的。以三个圆分别表示人的 不安全

13、行为,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 不安全条件,那么两个圆的交叉部分就为可 能发生事故的区域,而三个圆的交叉部分就 为高事故几率区域。 事故成因、类型、量化标准与预防 (2)事故频发倾向论 1939年,法默(H Farmer)和查姆勃 (Chamber)等人提出了事故频发倾向(Accident Proneness)论。 该理论认为:工厂中少数工人具有事故频发倾 向,他们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如果 企业里减少了事故频发倾向者,就可以减少事故。 事故成因、类型、量化标准与预防 日本的丰原恒男经研究发现“容易冲动的人、 不协调的人、不守规矩的人、缺乏同情心的人 和心理不平衡的人”发生事故次

14、数较多。许多 国外文献归纳出事故频发倾向者往往有如下的 性格特征:感情冲动,容易兴奋。 脾气 暴躁,厌倦工作,没有耐心。慌慌张张,不 沉着。动作生硬,工作效率低。喜怒无常 ,感情多变。极度喜悦和悲伤。缺乏自制 力。处理问题轻率、冒失。运动神经迟钝 ,动作不灵活。 事故成因、类型、量化标准与预防 (3)事故遭遇倾向论 事故遭遇倾向是指某些人员在某些生产作业条件下容易 发生事故的倾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 提高,在生产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发生的概率及其影响 在减少,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增加,人的不安全行为更多 地凝结在物的不安全状态之中,有些人较另一些人容易发 生事故是与他们所从事的作

15、业有较高的危险性有关。同时 ,人们在研究中发现,人的两重性或多重性行为受众多难 以预测的因素影响,人的可靠度(即不安全行为的可能性) 极难达到较高水平。于是,人们提出了淡化人的因素、突 出物的因素的事故归因理论事故遭遇倾向论(Accident Liability)。 事故成因、类型、量化标准与预防 (4)事故因果连锁论 该理论认为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 事件,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 的直接原因,大多数工业伤害事故都是由于工人 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即使一些工业伤害事故是 由于物的不安全状态引起的,则物的不安全状态 的产生也是由于工人的缺点、错误造成的。尽管 伤害可能在某瞬间突

16、然发生,却是一系列相互作 用的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 事故成因、类型、量化标准与预防 在事故因果连锁论中,以事故为中心 ,事故的结果是伤害(伤亡事故的场合) ,事故的原因包括直接原因、间接原因 和基本原因三个层次。 事故成因、类型、量化标准与预防 不安全状态 人的缺点 不安全行为 事 故 伤 亡 遗传环境 事故成因、类型、量化标准与预防 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 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 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 于人的缺点造成的; 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或者是由 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 事故成因、类型、量化标准与预防 五个因素影响: 遗传及社会环境这是造成人的性格上缺点的 原因。遗传因素可能形成鲁莽、固执等不良性 格;社会环境可能妨碍受教育、助长性格缺点 的发展。 人的缺点这是使人产生不安全行为或造成机 械、物质不安全状态的原因,它包括鲁莽、固 执、过激、神经质、轻率等性格上的先天缺点 ,以及缺乏安全生产知识和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