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材料资料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116914355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材料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材料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材料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材料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材料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材料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材料资料(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资料简 答 题 1、屈原作品的艺术成就:答:(1)屈原是第一次有意识地把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段集中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在创作中驰骋想象,采用夸张的手法,使作品充满着激荡人心的浪漫色彩。a.作者在长期政治上斗争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和态度加以升华,运用想象进行高度的集中概括和大胆的艺术夸张。b.善于把神话传说与自己的思想感情结合起来,运用神话素材抒情写志,扩大了诗歌的境界,使他的诗歌别具风格。(2)屈原的诗歌继承和发展了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楚辞中的比兴比起诗经有重大发展。楚辞中的比喻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奇特性为诗人驰骋浪漫主义的奇思妙想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天地。他的作品善于凭借山

2、川之助创造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如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把相思的愁苦和秋风,落叶联系起来,更加突出了湘君的悲哀与孤寂。(3)在描写人物、状摹物态方面,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在招魂中诗人对楚宫美人群像的刻画尤其精彩。(4)在文学形式和诗歌语言的运用上,也极富开创性。 2、汉赋的形式特点:答:以司马相如的作品为例,(1)结构宏伟,富丽堂皇。讲究场面的开阔,层次的分明,有空间的转移,时间的流动,多种场面、生活、气氛构成了一种极其广阔复杂而又极其统一和谐的艺术画面。如他的子虚赋上林赋中写天子的宛囿的广大富饶,天子诸侯打猎的盛况和壮观及种种排场,场面非常开阔,层次也很

3、分明,给人一种富丽堂皇之感。(2)讲究绘声绘形,有声有色。声音、色彩的种类极多,变化极大,穷形极相,动魄惊心,就其总的气氛来说,又是极其富丽,极其热烈而又庄严的。(3)它极大程度上利用了是国方块字在形构造上的突出特点,字形排列上给阅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刺激。一排列就是几十个山字头,几十个水字边,几十个草字头等等,给人一种迎面扑来的气势感。 3、简述散体大赋的发展过程:答:散体大赋是汉赋的一种艺术形式,它除师承屈原、宋玉外,还师承诗经的“雅”、“颂”与战国时期的纵横游说之风,也就是说,赋的作品是从战国时期的纵横演说发展起来的。其文风与先秦诸子很有关系。从武帝开始到东汉中期,是散体大赋的发展期和成熟期

4、。东汉顺帝以后,随着汉帝国政治经济的衰落和儒家思想统治的崩溃,散体大赋走向衰息。这类作品多属为统治者扬威颂圣的文字,篇幅巨大,文字铺排堆砌。代表作品是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子虚赋 4、简述汉代文人五言诗的发展过程:答:文人五言诗是从民间五言诗发展而来的,主要是文人学习乐府民歌中的五言诗创造的新形式。五言诗出现的时间是东汉初年,五言诗所包含的词和音节比四言句式多,在艺术表现上更灵活和方便,所以大量出现五言诗。东汉时代的早期作家班固开始写的一首咏史五言诗,其后张衡也作五言诗同声歌,这些创作表现出文人五言诗技巧的不断提高和成熟。古诗十九首代表了东汉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也标志着东汉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新

5、阶段。 5、简述曹操诗歌的特点和艺术成就:答:(1)特点:其重要的市场诗作多为政治抒情诗,善将叙事、描写和抒情融为一体,具有鲜明的抒情性和时代感。形式自由,语言质朴自然,兼有浓郁的民歌情味。诗的境界开阔,气象雄浑。(2)艺术成就:曹操用自己的创作实践,开创了建安文学的新风气。曹操的坦率质朴、简约严明的文风,具有现实性和斗争性,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鲁迅称为他为“改造文章的祖师”。6、简述曹植诗歌创作的成就及诗歌前后期的变化:答:创作成就:(1)他是第一个大力写五言诗的作家,也是建安诗人中最讲究艺术表现的作家。他广泛利用乐府诗的形式,却变乐府诗以叙事为主而为以抒情为主,善用比喻,大大增

6、加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2)他的诗描写细致,语音自然而绮丽,迥异于汉乐府诗的古朴浑厚。(3)他的诗特别注重炼字、对偶、色调何音韵。(4)他还工于起调,善于警句,讲究诗歌的谋篇布局。(5)曹植的诗既有充实的思想内容,又有高超的艺术技巧,达到了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形成了“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风格特色,既不同于其父的古直沉雄,也大别于其兄的清丽哀婉,在建安诗人中独树一帜。把文人五言讲坛的发展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完全成熟,钟嵘称之为“建安之杰”。前后期的变化:前期是志得意满,恃才傲物,诗歌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抒写自己的理想和报负,白马篇是他前期诗歌的代表作。诗中的那个捐躯赴国

7、难,视死忽如归游侠儿,显然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融注了诗人的理想和愿望。也有些诗是描写宴饮游乐的诗、赠友诗,如公宴名都篇赠徐干诗等。诗人也有少量是反映社会现实的,如泰山梁甫吟。后期因备受曹丕父子的猜忌和迫害,抑郁失志,所以,他后期的诗更多地表现了壮志不得施展的苦闷,备受迫害的无限压抑和悲愤。其代表作赠白马王彪是他“愤而成篇”的传诵千古的赠别诗。此诗集中抒发了诗人对曹丕迫害同胞兄弟的满腔悲愤;痛斥了监国使者一类奸佞小人离间他们兄弟关系的丑恶行径;对曹彰的含冤而死表示的沉痛的哀悼;表达了自己在岌岌可危处境中的忧生嗟叹;对白马王曹彪表示了深情的宽慰和劝勉。7、阮籍咏怀诗的内容:答:(1)真实地反映了诗

8、人一生极度复杂的思想感情,深刻地揭示了他无限焦虑与忧惧的心态。(2)讽刺时政及某种丑恶的社会现象,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3)自述平生经历和建功立业的理想、借游仙之作表达自己追求理想,是诗人为了解脱苦恼,追求遗世高蹈情怀的流露。 论 述 题1、论述史记的艺术成就:答:(1)史记为我们展现了一道丰富多彩的悲剧英雄人物的画廊。这些人物形象有许多是具有非凡的感染力,感染力最强的又是悲剧英雄人物。1)史记的悲剧人物大致可分为:一是站在时代前列,代表着历史前进的方向,为了变革社会而在与反动势力斗争的过程中被杀害的,如商鞅;二是有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气节,为忠于自己的国家而英勇献身的,如屈原;三是在

9、历史上起过一定作用的英雄豪杰,他们曾显赫一时,最终由于自身的某些错误而结局悲惨,如项羽;四是一些曾为统治阶级建立过丰功伟绩,最后由于受到最高统治者的猜忌而被杀害的文臣武将,如蒙恬、李广;五是为了某种“道义”,或是为了维护某种“原则”而英勇拼死的,如“荆轲”。2)史记中的人物能写得如此成功,一是注意刻画细节,极力描摩人物的神情口吻。例如项羽本纪在介绍项羽有家世之后,只写了项羽少时学剑和观秦始皇出游两个细节,这位豪放不羁、才力过人,胸怀大志的贵族后裔的形象就已经清晰地展现在了读者眼前了。二是善于通过矛盾冲突集中、尖锐的场面来表现人物。如项羽本纪中最精妙的场面描写是鸿门宴。三是善于通过渲染气氛来烘托

10、人物,增强故事的感染力。如项羽本纪写到项羽被韩信打败,被困于垓下时是四面楚歌,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竟落到这步田地,这已经够使读者为之感慨嘘唏了。在这样的气氛中,项羽再慷慨悲歌,“美人和之”,“左右皆泣”这就更加构成了一种无限悲凉的气氛,寄寓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惋惜之情。3)史记特别注意人物形象的统一性,为了既不伤害这种统一性,又能忠于史实,常常把一些不宜在本传写的材料安排到别的篇章中,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互见法”,这就使史记中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更加鲜明了。(2)强烈的抒情色彩。司马迁写的虽然是历史人物,但溶入了他深挚的爱憎感情的。他的文章从始至终都带有一种强烈的主观色彩,这是史记文章充满激情的最

11、重要的原因。1)史记中有的作品通篇像一首抒情诗,如伯夷列传屈原贾生列传。史记中的有些篇章作者还特意引入一些歌谣谚语,让作品人物自己的即景作歌,突出地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2)史记的文章常常夹叙夹议,这些议论往往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廉颇蔺相如列传。(3)史记语言的总体风格是朴拙、浑厚、气势沉雄,使语言与其所表达的内容达到高度的统一和谐。这种特点在那些记述悲剧英雄人物的篇章中表现得尤为突出。2、试论庄子哲理与诗意交融的特点。答:庄子追求的逍遥游的境界,本身就带有艺术的特点,富于艺术魅力,所以说逍遥的境界就是艺术的境界。庄子哲学的核心就是人生问题。饱含激情的笔触,描写体道、得道的情景,形成了诗意盎然的

12、艺术境界。注重表现生活理想和内心感受,全书带着强烈的主观性和抒情性,给人以哲理的启迪,更富于艺术魅力,逍遥游中,大到“扶摇而上”九万里的鲲鹏,小到浮游野外的尘埃、草芥;从志向短小“决起而飞”的斥鴳,到御风而行的高人;从八千岁为春秋的椿树,到“不知晦朔”的短命朝菌。它们之间虽然有着大小之分,长短之别,但有所依赖,有所期待都是一样的,都是并不得逍遥游,进不了绝对自由的境界。而真正做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才是无所待,才是逍遥游。庄子笔下的这类境界,给人以哲理的启迪,更富于艺术魅力。以艺术的态度来体味人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诗意。在齐物论中,由庄生梦为蝴蝶,产生了“蝴蝶之梦为周与”的奇想。

13、秋水中,写庄子站在濠梁上,感受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这些饱含着审美感受的故事,把读者带入物我两忘的诗的意境。庄子为人傲岸不羁,潇洒脱俗,书中大量记载了他放旷豁达的言行。强烈的抒情色彩。庄子主张齐物,在他的作品中跳荡着强烈的激情,不仅表达了对生活的理性认识,更包含着深厚的情感体验。徐无鬼中,庄子站在惠施墓前,深情地发出感慨,在对友人的怀念中流露出世无知音的孤独感。大宗师的结尾记载了子桑对悲惨遭遇百思不得其解,只得归之于命运的寓言。强烈的抒情性,使庄子的作品达到了哲理与诗意的和谐交融。3、以离骚为例,说明屈原的艺术成就。答:以离骚为代表的屈原作品,开辟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传统,通过此诗展现出屈原

14、杰出的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这个形象是对自我形象的描写。屈原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备受打击,作者在长期政治上斗争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和态度加以升华,运用想象进行高度的集中概括和大胆的艺术夸张。他一再克服这痛苦的经历,这是具有伟大心灵和坚强意志的人才能够作到的。这种对未来的道路进行过苦苦的探寻的心情在离骚中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有所体现。这种情怀与伟大的人格,使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峻洁、高大。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和强烈的抒情性。他的整个心灵都被痛苦所充塞,但从未忘记国事,这种至死也不忘怀祖国的真情,在那种险恶的环境中本身就带有某种悲剧因素,体现在作品中基调就是苦,

15、感情核心却是恋,这种苦恋使屈原在精神上经受着巨大的折磨,在作品表现出浓郁的悲剧情调及无限的悲愤,在失望夹杂着希望的感情中抒发着作者强烈的感情,使作品融进一种缠绵凄婉的悲剧气氛,如离骚中惟昔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表达出了作者的那种危机感与无奈的恋之情。浓郁的浪漫主义思想。在创作中驰骋想象,采用夸张的手法,使作品充满着激荡人心的浪漫色彩。作者运用想象,大胆的夸张,使作品奇诡动人,在离骚中。诗人把现实和幻想结合起来,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乘坐美玉、象牙的宝车,由飞龙驾驶,腾空而逝,辞国远游”,上天入地的,富有浪漫主义的想象力和感情。屈原善于把神话传说与自己的思想感情结合起来,运用神话素材抒情写志,扩大了诗歌的境界,使他的诗歌别具风格。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独具特色的“比兴”的表现手法。离骚突破了诗经中既有的“比兴”手法,开辟了香草美人的典范。在屈原笔下,花鸟虫兽、日月风雷、仙灵神鬼、历史传说、神话故事,都成了诗人展示内心世界的意象。比喻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奇特性为诗人驰骋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