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互动式案例教学法:实践与探索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116912095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23.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全互动式案例教学法:实践与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完全互动式案例教学法:实践与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完全互动式案例教学法:实践与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完全互动式案例教学法:实践与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完全互动式案例教学法:实践与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完全互动式案例教学法:实践与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全互动式案例教学法:实践与探索(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完全互动式案例教学法: 实践与探索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系 朱柏铭 教授 浙江省高校财金类教指委副主任委员 教育部“宝钢优秀教师奖” 全国MPA优秀教学奖 浙江大学教学名师奖 浙江大学优质教学奖一等奖 两度被评为“我最喜爱的浙大老师” 手机:13606642550 E-mail:zbm64 一、案例分析与案例教学法 二、完全互动式案例教学的背景 三、完全互动式案例教学的框架 四、取得的成效 五、遇到的难点 一、案例分析与案例教学 现代经济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 西方经济学理论为基本构件来源,但是 ,经济学教学总归有一个本土化问题。 运用经济学理论解释实际问题时, 不能忽视假设条件与中国现实之

2、间的差 异。 案例分析是实现经济学教学本土 化的途径之一。 一个案例就是对一个经济问题的 刻画和描述。 实证分析是经济研究的主要方法 。 实证分析=理论实证+经验实证 经验实证=计量分析+案例分析 两种分析方法的对比 计量分析 必须有比较严格 的假设,样本具有系 统的稳定性,观察指 标能反映事物的共性 。 统计规律是一种 大数规律,再复杂的 计量模型仍与现实有 距离。 案例分析 通过对个别具体 事实的观察分析,研 究事物的内在结构及 其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不必要求有假设前 提。 从单个案例中得 出的结论未必是具有 普适性的规律。 一些原创性经济理论,正是基于对 典型案例的分析提出来的,如: 交

3、易费用概念 规制的俘虏理论 柠檬市场理论 1932年,科斯利用伦敦政经学院( LSE)提供的奖学金,去美国考察企业组 织。 他把大部分时间用在访问公司的主 管上。“企业在什么条件下购买产品, 在什么条件下购买生产这些产品的要素 自己制造?” 从实例的研究到对真实世界里经济 制度、经济组织和人的行为的理解,中 间还需要完成一个跳跃:把实例一般化 。 科斯不但调查企业的实例,而且把 各种不同的现实情况一般化: “如果企业为购入要素自己制造的费 用低于它直接从事产品买卖的费用,企 业就制造;反之,企业就购买。” 从中提炼出一个更为一般的经济概 念交易费用。 传统经济学忽略了交易费用,或者 假设交易费

4、用为零,所以无法分析市场 里的各种组织。 1934年,科斯完成了论文企业的 性质初稿。1937年,正式发表。 50年代,入选美国的一本论文集; 60年代,有人在脚注里引证; 70年代,有人开始讨论; 80年代,引证与讨论与日俱增; 199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案例教学法的概念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 学法(Case-based Teaching)。 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 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是 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 人,扮演着传授知识者角色。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代,由 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

5、所倡导。 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 情境或事件,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主 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颇具绩 效。 国内教育界开始探究案例教学法 ,则是1990年代以后之事。 案例教学方法有一个基本的条件, 即学生能够通过对案例的研究与发现进 行学习,在必要的时候回忆出并应用知 识与技能。 案例教学法必须安排受训者面对面 地讨论。 学生必须愿意并且能够分析案例, 然后进行沟通并坚持自己的立场。 二、完全互动式案例教学的背景 高校一直在提倡互动式教学,但基本 上还是沿袭传统的方式。 “动”的仍然是教师 脑动、嘴动、手动 “静”的依然是学生 神静、心静、嘴静 这种教学方法有三个“看不出”: 看不出学

6、生在课堂上是否跟上了 教师的思路; 看不出学生在课后有没有去阅读 文献并思考问题; 看不出学生有没有将理论和方法 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 通过财政学课堂教学自身的改进,难 以从根本上解决三个“看不出”的问题。 第一,财政学课堂上需要教师传授基 础知识,否则,学生无言可发,毕竟思想 和创意是以知识积累为基础的; 第二,就算课后学生对某个主题进行 深入探究,教师也无法在课堂上给学生以 充分发言的时间。 如何促使学生由“静”到“动”? 本人于2009年夏学期和2010年夏学期 分别为2006级、2007级本科财政专业学生 新开设了一门“财政学案例分析”课程。 该课程每周4学时,2学分,作为财政 学专

7、业的必修课,但属于为数不多的几门 讨论型课程之一。 把案例分析作为切入点,是因为财政 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以西方财政学理论为基 本构件来源,目前难以跨越。 西方理论是基于西方国家的现实提炼 和升华的,运用该理论解释来中国的实际 问题,难免存在差异。 所以,财政学教学需要本土化。 从案例分析入手,有助于引导学生用 自己的眼睛观察中国实际,增强问题意识 和研究能力,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 A.N.Whitehead 说过:“在中学阶段, 学生伏案学习;在大学阶段,他需要站起 来四面观察。” 案例教学是帮助学生“站起来四面观 察”的途径之一。 三、完全互动式案例教学的框架 完全互动式教学:教学双方在彼此倾

8、 听、接纳的基础上,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 、说服甚至辩论,激发主动性,拓展创造 性思维。 笔者所用的框架和路径是: 案例(C)思考(T)交流(E) 点评(C)回应(R)。 案 例 (Case) 教师师介绍绍若干典型的案例,并提示 研究的线线索与路径。 思 考 (Thinking) 学生选择选择 一个案例,查阅查阅 文献、思 考,并准备发备发 言提纲纲。 交 流 (Exchange) 下一堂课课教师师主持,学生依次发发表 见见解,其他学生提问问或质质疑。 点 评评 (Comment) 教师师从观观点到表达方式,对对学生的 发发言逐一作点评评,并给给予成绩绩。 回 应应 (Reply) 学生回应应教

9、师师的点评评,其他学生也 可以“旁观观者”身份发发表看法。 相关操作步骤: (1)教师在网上设一个公共邮箱,每 次介绍几则案例,每则案例包含案情描述 、相关理论、观点碰撞、参考文献等内容 ,上课前几天上传,供学生下载。 (2)学生在课堂上发言,教师当场根 据发言情况给分。学生可以根据围绕主题 自选案例并发表观点。 (3)每次讨论都请一位同学做记录, 经教师整理后以“讨论综述之一、之二、 之十五”的形式上传到公共邮箱。 最终打印并装入课程档案袋,以备日后 教学检查。 (4)不再安排期末考试。学生的课程 总成绩由三部分组成: 到课成绩20% 主题发言成绩30% 质疑释疑成绩50% 今年秋冬学期的改

10、进与完善 一是实行案例预审预告制 要求演示小组提前将所要展示的案例 发给教师,不符合要求的予以否决。 教师预审通过后的主题,及早告诉学 生,以便下次质疑时更为犀利,也更有针 对性。 二是实行嘉宾参与制 在小组演示结束之后,教师每次临时指 定三位同学作为嘉宾,站到台上。 可以配合教师共同点评,也可以代表学 生提出质疑,还可以帮助演示小组的同学 答疑。 既使所有学生有一种紧张感,又使互动 讨论有更热烈的氛围。 三是实行互动板块制 板块1:小组主题演讲,教师点评; 板块2:嘉宾出场,依次点评与提问, 发言者答疑或回应; 板块3:“观众”提问,发言者回答或 回应; 板块4:教师总结,指出优缺点及未来

11、研究方向。 四、取得的成效 1通过案例分析,弥合西式理论与中 国实际之间的缝隙。 运用西方财政学理论解释中国某些具 体的现实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这 个目标。 2通过完全互动,增强师生、生 生之间的交流。 传统的教学不仅缺乏师生之间的互 动,更缺乏生生之间的互动。 案例分析课,从时间上看,整个学期 都在互动;从空间上看,这种互动不局限 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也有互动。 3通过课堂发言,增强问题意识,提 高表达水平。 学生的成绩不再取决于期末考试。 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给分,迫使学生 观察实际,开动脑筋,提高表达水平。 到课率也很高,不必点名。 初步成效: 1激发了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 2锻炼了

12、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3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4展示了学生的发展潜质。 五、遇到的难点 1.怎样选取案例 作为课堂讨论的案例,应有发散性, 即可以多维度去研究。但是,教师对于发 散性案例的讨论很难作小结。 是否允许学生自己寻找案例?如许可 ,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但是也会出现 与讨论主题太“离谱”的问题。 2.怎样组织讨论 比较理想的是辩论赛方式,但要有特 定的场地,建议学校多建几个案例讨论室 。 有些学生表示,他认真作了准备,可 是没有发言的机会。 这就涉及到选课学生的人数。如果分 组,有人会“搭便车”。 3.怎样点评发言 从表象看,课堂上学生们讲得多、教 师讲得少。实际上,教师承受的压力比“ 一言堂”教学大得多。 为了点评,教师需静静地听学生的发 言,甄别各种观点,判别其新颖程度,并 形成自己的看法。 浙大的学生,基础好,思维活跃。教 师去点评,绝非易事。 4.怎样判定成绩 课堂发言成绩/总成绩的比重多少? 过小,学生缺乏发言的积极性;过大 ,发言少的学生成绩会很低。 学生的发言怎样给分才公正? 按照观点创新,教师未必能判定学生 的见解是否有新颖性;按照思路清晰程度 和表达水平,女生的得分往往超过男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