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考点.汇编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912038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二考点.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考点.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考点.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考点.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考点.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二考点.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二考点.汇编(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二经济史考点解读 必修() 古代中国的经济 唯物史观: 即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 科学,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 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 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社会存在决定 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 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 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的最高 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 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

2、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革命史观或阶级斗争史观,在新课程地区的高考中已经开始 淡化这种传统的史观。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 明演进的历史。 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 和精神文明;人类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成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 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系统: 一要注意不同文明类型的特点与主要成就,二要注意不同类型 的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 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 (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 (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文明时代。 (从农业

3、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 文明史关涉及到的内容最多,而且政治文明 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三个部分几乎是三分天下。 (1)宏观上,从纵向把握人类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演进的 线索和规律。从横向把握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演 变的线索和规律。 同一地区的不同时期文明的纵向整合 以中国的政治文明发展历程为例 夏 商 周神权与王权结合,以血缘为纽带,最高权 力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集中。 秦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君权不断加强,相权 不断削弱至废除;中央控制地方,地方服 从中央。 近代君主立宪,民主共和(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当家作主。 规律总结从专制到

4、民主 从人治到法治 (中国早期) (2)微观上把握住历史史实,并总结出历史发展阶段特征。 由于教材采用专题史的编排顺序,造成三种文明之间人为的割裂, 因此要对同一历史时期同一地区内部的三种文明之间进行整合。 以中国明清时期为例: 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历史 史实 特点 总结 阶段 特征 政治制度: 明废丞相,设内阁, 清设军机处 外交政策: 明清海禁 君主专制制度 最终达到顶峰 农业:明代蚕桑 棉花种植 面积扩大 手工业:清朝粉彩瓷器工艺的 发明,明清部分行业出现资义 萌芽 商业:明清出现商帮、会馆 传统经济结构出现转型 , 但传统经济仍占主导地 位。 李贽 黄宗羲 顾 炎武 王夫之等思想

5、家挑 战传统 批判专制。 明清之际思想界的活跃使 儒家正统受到冲击,但没 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作为 文化主导的地位。 封建社会走向没落 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地区之间文明的比较,能够更好地理解文 明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以16-18世纪东西方文明为例 西方中国 阶段 特征 封建社会走向没落 (明清时时期) 政治 文明 君主专专制制度走向顶顶峰 物质 文明 传统经济传统经济 持续发续发 展,出现资现资 本主义义萌芽,但发发展缓缓慢。 精神 文明 儒家文化占统统治地位,出现现早 期的民主启蒙思想,但不是主 流 规律 认识 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工场手工业时期) 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 (君主立宪制

6、和民主共和制) 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迅速发展 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 中国从近代开始全面落后于西方,落后就要挨打, 造成中国近代化的被动与不利,丧失发展良机。 整体史观(即全球史观)认为,1500年地理大发现之后,人类社会 发展的过程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过程,现代化浪潮从英法 美等西方国家逐步向世界其他地方扩展,生产力发展和世界交往 是人类历史横向发展的动力。 整体历史观认为,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的人类交往推动了 历史的横向发展,要重视人类交往的历史:包括交通工具、国 际会议、国际组织、国际战争、思想文化交流与人类交往的发 展;要从世界历史发展的全局认识中国历史 .

7、(世界历史绝不是所有国家、地区及民族和文化的总和,它所 关注的是整个人类和全球整体,即要求从全球整体的大视角去 研究世界历史。) 全球化视野下,单一的考查某个国家的文明进程比较少,往往 是不同国家不同时间内文明进程或现代化道路的综合考查,人 类文明的互相借鉴与学习很重要 现代化史观强调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是历史的纵向发展 。 从世界范围看,“近代”开始于1616世纪世纪,从古代 到近代的依据是社会转型社会转型,即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时代。 具体表现: (一)经济上:(一)经济上:市场化、工业化市场化、工业化 ; ( 二)政治上:二)政治上:民主化、法制化;民主化、法制化; (三)思

8、想文化上:(三)思想文化上:科学化、民主化;科学化、民主化; (四)军事上:(四)军事上:现代化、西方化;现代化、西方化; (五)社会生活上:(五)社会生活上:文明化、西方化文明化、西方化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 土地制度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手工业的发展 纺织业 冶金业 陶瓷业 手工业产生方式 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的特征 3、商业的发展 市场的发展 城市的发展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的加 强 考 点 清 单 农业耕作方式:涉及农具、技术、经营方式及制度等。 耕作方式的发展变化: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原始农业

9、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使用耒耜等工具生产; 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主要:以铜为兵、礼);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标志着铁犁牛耕(农用 动力的革命)这种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汉代铁器和牛耕得到普及; 唐朝曲辕犁的发明使用使农产品亩产量逐渐提高,推 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考点1: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 考点1: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 发展阶段耕作方式农具 原始社会 刀耕火种耒耜(石器) 商周时时期少量青铜农铜农 具 春秋战战国 “铁犁牛耕”(发达地区 )农用动力的革命;传 统耕作方式形成 铁制农具 (发达地区) 汉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曲柄

10、锄、大镰; 耦犁一牛挽犁 唐代铁犁牛耕曲辕犁 耕作方式的发展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生产工具和技术进步,即反 映了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的演变 历史时期 土地制度 表现形式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奴隶社会 (商周) 国王、贵族 土地所有制 封建社会 (战国以来) 以私有制为主体的 多种土地所有制 国有土地所有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考点2:土地制度 2、中国古代的土地就兼并现象 井田制 (公有 私有 ) 古代土地私有制确立的过程 历史时期 土地制度变化的情况 表 现 春秋 时期 井田制开始崩溃, 土地私有制开始产生。 “公田

11、”被抛荒 私田成为私有土地 税制改革: 客观承认土地私有制 加速井田制瓦解 鲁国:初税亩(了解) 战国 时期 各国变法运动: 从法律上废除井田制, 对 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 肯定 ,最终确立起土地私有制。 秦国商鞅变法等 “除井田,民得买卖” “依军功行田宅”。 考点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水利工程发达,形成了比较成熟 的农业技术,但长期没有革命性的进步(生产力); 2、小农经济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生产经营方式); 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封建经济的基本形态; 4、小农是封建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5、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土地私有。封建国家为稳定

12、小农, 大都采取了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从土地所有制角度看); 6、以种植业为主,以家庭饲养业为辅(经济构成); 7、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精耕细作; 8、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基本生活 需要和交纳赋税; 9、赋役繁重,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而阻碍了农业生产的 发展。 古代农业经济发展原因: (l)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社会环境); (2)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推行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 (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保障农时、奖励耕织、抑制土地兼并,充 分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3)重视水利的兴修; (4)改革生产工具和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 (5)广大劳动人

13、民的辛勤劳动; (6)民族融合加强,各民族间相互学习交流,促进经济发展。(7 )开明开放的对外政策。 古代农业发展 的不利因素 泰半之赋(赋税沉重) 沉重的力役(徭役沉重) 贫者无立锥之地(土地兼并) 知识拓展与延伸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表现: (1)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 (2)单位面积产量提高; (3)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利用,耕地面积增加; (4)水利大面积兴修; (5)政府收入增多,人口增殖; (6)农作物新品种引进并推广种植; (7)农产品商品化; (8)形成一些特色经济区域; (9)农学著作的问世;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明清的农政全书 天工开物等著名的农学著作。 知识拓展与延

14、伸 中国古代农业的不足: (1)农业经济发展付出了过大的生态环境代价。 为了开垦土地,大量烧荒伐林大片森林消失造成 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2)科技含量低。虽然中国古代也有一些新工具新技术 的改进使用,但总体看中国农业走的是一条依赖劳动力 投入的粗放型经济,抗自然灾害能力差,这一点甚至到 新中国建立前都很突出; (3)一直未突破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范畴,商品化程度 低(这一点直到鸦片战争爆发前后我们都可以看的很明 显)。 知识拓展与延伸 统治者重视农业的原因 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 关系到民之生计和国家的兴衰存亡。 (1)有利于安定民生,进而有利于稳定和巩固其统治

15、。 其规律为:农业发展农民生产安定生活水平提高 社会矛盾缓和稳固统治; (2)农业是国家富强的源泉,也是国富力强的标志。 (3)农业发展,为手工业、商业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市场。 (4)农业也为战争提供了物质基础。 学习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史给我们的启发 (1)农业经济发展,要靠政策、科技、人民的劳动; (2)稳定的政治局面,是经济发展的保障; (3)要形成产业结构合理促进农业协调发展; (4)农业发展要与环保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知识拓展与延伸 二、手工业的发展 纺织业 冶金业 陶瓷业 A、概念 原始社会晚期 :手工业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 夏 商 周时期 :主要生产青铜器,由官府垄断; 春

16、秋战国时期 :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 明 代 中 后期 :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发展为资本 主义简单协作的手工业和工场手工业。 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 小规模工业生产。 B、产生和发展过程 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萌芽(原始纺织业出现): 工具:陶纺轮、骨梭、骨锥 原料:麻、葛; 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出现茧壳和丝织品 商代: 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已经相当重要 祭祀蚕神;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 玉蚕;周礼-“妇功”-“国有六职 汉代: 纺织技术相当发达:品种多,技术高 说文解字:花色品种达20余种 ; 素色禅衣;起绒棉-唐宋元明沿袭发展; 开通丝绸之路,丝织品大量外销(丝国) 考点1 纺织业 明清进入鼎盛时期 : 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 棉纺织业普及(棉布成为中国人的主要衣料);棉纺织业普及(棉布成为中国人的主要衣料); 丝织中心:丝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