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梁预应力张拉技术控制要点解析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6911387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X 页数:45 大小:4.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浇梁预应力张拉技术控制要点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现浇梁预应力张拉技术控制要点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现浇梁预应力张拉技术控制要点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现浇梁预应力张拉技术控制要点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现浇梁预应力张拉技术控制要点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浇梁预应力张拉技术控制要点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浇梁预应力张拉技术控制要点解析(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浇箱梁预应力 张拉控制要点 前 言 当今国内公路预应力砼桥梁中,大部分为 后张法预应力砼桥梁。后张法桥梁预应力张 拉是待砼达到一定强度和拆模后,在梁体预 留孔道中穿入预应力筋(钢绞线),安装锚 具,用千斤顶张拉锚固,使预应力筋对梁体 施加应力。下面结合某桥梁箱梁,对后张法 张拉控制数据的计算及张拉施工工艺做一简 单介绍,以供参考。 目 录 1、张拉前期准备工作 2、张拉实际伸长值的量测及计算 3、张拉工艺及要求 4、提高钢绞线张拉质量的控制措施 5、张拉其他问题探讨 1、张拉前期准备工作 1.1、张拉控制力的计算 设计图纸已提供纵向预应力锚下控制应力K( 1395MPa),锚下张拉控制力根据

2、公式:P=AK求得(式 中:A为钢束截面面积,理论面积为140mm2, K 为设计 锚下控制应力。) 1.2、张拉理论伸长值的计算 设计图纸已初步提供各种编号钢束理论伸长值(即表内延伸 量),但为确保钢绞线张拉时达到张拉力和伸长值的双控目的, 我们必须对每束钢束进一步进行复核计算。理论伸长值L(mm )按如下公式计算: 式中: Pp预应力钢筋的平均张拉力,N;直线筋取张拉端的拉力, 曲线筋计算方法见JTG/T F50-20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中 的公式,见下页; L预应力钢筋的长度,m; Ep预应力钢筋的弹性模量,N/ mm2 ; Ap预应力钢筋截面面积,mm2。 1.3、平均张拉力的计算

3、 采用JTG/T F50-20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附录C-1中的 公式,即: 式中: P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 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 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 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见表C1) 预应力钢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 (见表C1) !注意:当预应力筋为直线时, PP=P. 表C1 系数K及值值 管道成型方式K 值 钢丝束、钢绞线螺纹钢筋 预埋铁皮管道0.0030 0.350.40 预埋钢管0.0010 0.25一 抽芯成型孔道0.0015 0.550.60 预埋金属波纹管0.0015

4、 0.200.250.50 预埋塑料波纹管0.0015 0.140.170.45 预制箱梁、预制T梁、预制盖梁及预制空心板等钢绞线只存在 竖向变化时可直接采用此公式。 当钢绞线位于现浇箱梁内,且现浇箱梁在平面位置位于圆曲线 或者缓和曲线上时,对此公式中的解读: 1、在圆曲线或者缓和曲线时角此时在平面上和竖向均存在相 关角度,故取值采用平面和纵向所形成的空间角度空。 2、按照竖向对钢绞线区段进行划分,如图1所示: 3、针对竖向钢绞线区段划分进行平面位置的分段,如图2所示 : 4、从图1可简单计算出各线段在垂直投影面的转角角度: 5、从图2水平转角用各节段水平投影在线路中线上的 对应转角和钢束水平

5、转角之和代替,中线上的转角即线段节 点间切线偏角的差值。可计算出对应平面转角角度。 6、 7、 8、按照计算公式即可求出AB两端伸长量 1)千斤顶的选择。对于夹片式锚具的张拉,目前采用较为广泛 的为穿心式千斤顶进行张拉。根据钢束张拉控制力和钢束张拉 伸长量选择千斤顶的张拉力和行程。 1.4、张拉设备的选择 YCD穿心式千斤 顶示意图及各项 参数 两种吨位的 千斤顶,行 程均为 20cm 2)张拉油泵的选择:应与张拉千斤顶配套,根据钢束最大张拉 控制力P和千斤顶油缸活塞受力面积A 进行选择。油泵与千斤 顶配套实质为压力表与千斤顶配套,压力表一般都固定在油泵 上。 3)其他配件的选择:主要为限位板

6、,限位板根据千斤顶型 号、钢绞线支架一般从厂家订做,需严格控制其孔眼直径及槽 口深度,确保钢绞线张拉端钢绞线表面只有夹片的牙痕而无刮 伤。 限位板 两个压力表: 主表和副表, 分别为施压时 和回油时用 油泵 1.5、千斤顶及油表的标定 千斤顶和油表必须配套标定,即一个千斤顶编号对应一个油 表编号(主表),一般送往有检测资质的机构进行标定,如市 地级计量所等。 标定的目的:得出一元回归方程 中的 参数a、b值。 式中:为油表读数(MPa);为张拉力(kN)。 下面以某标定完毕编号为0320的千斤顶(对应油表编号为 1053)为例,求得相应油表的读数: 对于19根钢绞线钢束,张拉力为3710.7K

7、N,若采用编号为 0320的千斤顶进行张拉,标定后一元回归方程为: (见标定证书) 按其公式算得张拉至设计吨位后油表读数为:51.35MP 若初张拉采用20%张拉控制力( 20% k),即 3710.720%=742.14KN, 代入公式,则相应油表读数为:10.98MPa, 同样,张拉至40%张拉控制力( 40% k), 求得油表读数为:21.07MPa,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列表如下 : 序号张拉控制力(KN)油表读数(MPa) 120% k10.98 240% k21.07 3100% k51.35 注意:图纸或规范规定,初张拉一般采用10-15 %k,但对于长钢束 ,由于其孔道长,摩阻大,

8、预应力损失大,因此实践中一般取值20- -30% k的初张拉力,以保证初张拉后钢绞线处于弹性变形状态。 2、张拉实际伸长值的量测及计算 钢束张拉时实际伸长值的量测是一项重要的操作,按要求应 以梁端为基点,量测张拉过程中钢束的实际伸长值,以免使滑 丝现象被忽略。但此量测方法具体操作时大多较为困难,在钢 绞线预应力张拉时,钢绞线的外露部分,大部分被锚具和千斤 顶所包裹,钢绞线的张拉伸长量无法在钢绞线上直接测量,而 仍以量测千斤顶张拉缸的外伸量来计算钢束的实际伸长值。 预应力钢束张拉时的实际伸长值,应在建立初应力后方可 开始量测,量得的伸长值,还应加上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 对后张法尚应扣除:钢束

9、在锚具和千斤顶中的工作长度伸长值、 工作锚、工具锚锚塞回缩值、混凝土构件在张拉过程中的弹性压 缩值,实际伸长值精确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实际伸长值; 1 由初张拉张拉到控制应力 时,在千斤顶活塞上量测伸 长值; 2 从零张拉至初始应力时的推算伸长值; 3 钢束在锚具和千斤顶中的工作长度伸长值; 1工作锚锚塞回缩值; 2工具锚锚塞回缩值; C 混凝土弹性压缩值。(一般忽略不计) 若初张拉采用20%的张拉控制力(k) ,则从零张拉至初始应力时 的推算伸长值采用从20% k张拉至40% k的实测伸长值,即张 拉至40% k时对千斤顶稳压,量取千斤顶活塞行程即为推算值。 以该桥为例,采用0320千斤

10、顶张拉腹板钢束(19根),推算伸长值 为油表读数分别为21.07、10.98时量取的千斤顶活塞行程的差值。 2.2、千斤顶工作长度伸长值( 3 )的计算 钢绞线在千斤顶中的工作长度,一般为工作锚和工具锚之间的 直线长度,不同型号的千斤顶和锚具,其工作长度也不同,根据现 场采用的千斤顶来确定。其伸长值计算按直线段钢束来计算, 式中: P张拉端的张拉控制力,N; L千斤顶工作长度,m; Ep预应力钢束的弹性模量,MPa; Ap预应力钢束截面面积,mm2。 2.3、工作锚锚塞回缩值( 1 )的量测 目前钢绞线预应力张拉施工以使用YCW型液压千斤顶为主,该 千斤顶与工作锚接触处,设有一块限制工作锚夹片

11、在张拉过程位移 的限位板,钢绞线在张拉时工作锚夹片跟随钢绞线的拉伸,向后移 动至限位板凹槽的底部,对钢绞线失去约束,当千斤顶将钢绞线张 拉至设计控制张拉力,在回油放松钢绞线的瞬时,钢绞线弹性收缩 ,工作锚夹片跟随收缩向锚环孔内位移,随即将钢绞线锚固,这就 是工作锚锚塞回缩的全过程。张拉完毕卸掉千斤顶后,在工作锚处 测量工作锚夹片在锚环处的外露长度a2,当预应力钢绞线由很多单 根组成时应每根量测,取其平均值,一般至少测量三处,千斤顶限 位板凹槽深度已知为a1,则工作锚锚塞回缩量: 1 = a1 - a2 工作锚锚塞回缩量除与锚具硬度等有关外,还与钢绞线直径有 关,工作锚回缩量大小与钢绞线直径大小

12、成反比。 !注意: 工作锚锚塞回缩不仅对伸长值有影响,还将 引起钢绞线张拉力的减小,其影响值可按下式 计算: P= P/L 1 式中:L:理论计算伸长值; P:为设计控制张拉力; 1 :工作锚回缩量 为补偿该部分预应力损失及其他预应力损失(如张拉时梁体 混凝土弹性压缩等),在实际施工中,需考虑2.5%的张拉力进行 预应力补偿,因此控制张拉力为设计的1.025倍。 注意!1.025倍控制 张拉力不属于超张 拉,而是对损失应 力进行补偿。 2.4、工具锚锚塞回缩值( 2 )的量测 在钢绞线开始张拉,当千斤顶张拉力,达到钢绞线张拉至初始 拉力(设计控制拉力的1015%),已把松弛的预应力钢绞线拉紧

13、,此时应将千斤顶充分固定,精确量取从千斤顶工具锚锚环外露端 面至钢绞线外露端头的长度b1,当千斤顶张拉力达到钢绞线预应力 张拉设计控制拉力时,再量取从千斤顶工具锚锚环外露端面至钢绞 线外露端头的长度b2,工具锚锚塞回缩量即为: 2 = b1- b2 当预应力钢绞线由很多单根组成时应每根量测,取其平均值进 行计算,最少不得少于三根。 注意: 此回缩的出现仅对张拉伸长值的计算有影响,不引起 张拉力的减小。 3、张拉工艺及要求 3.1、张拉工艺流程 此两步为预制时 采用,现浇时同 钢筋绑扎一起完 成 1)张拉前检查: a、检查梁体缺陷处理情况,确认不影响张拉质量; b、检查梁体砼强度是否达到设计张拉

14、强度,本标段箱梁为 达到90%的设计强度才能张拉; c、检查锚具,确认已按规定检验合格,且无污物; d、检查钢绞线,确认有技术合格证并已按规定检验合格, 且外表无损伤、扭结、油污等; e、检查孔道情况,确认无积水和污物; f、检查锚垫板平面,确认干净且与孔道轴线垂直; g、检查张拉设备,确认运转正常,且千斤顶和油表均已配 套校验标定并在有效期内。 2)钢绞线下料、编束及穿束及锚具安装: 对于现浇箱梁该工序同钢筋绑扎一起完成,即在箱梁混 凝土浇筑前完成。锚具安装在砼浇筑后钢绞线张拉前完成。 钢绞线下料长度等于孔道净长加两端的预留长度,预留 长度为工作锚长、千斤顶工作长度、工具锚长及钢绞线露出 锚

15、具的长度(取1020 cm)之和。一般两端张拉时每端取60 120 cm;一端张拉时,锚固端预留长度为锚具长度加3 cm。 钢绞线可单根穿入孔道,也可整束同时穿入孔道。单根 穿人时,应防止出现扭结现象;整束入束时,应理顺编束, 同时沿长度方向每隔23 m用铁丝捆扎一道,并在钢束前端 安装特制的牵引头。钢束较短时,可采用人工穿束,较长时 则采用穿束机。 张拉端 锚固体 系构造 图 固定端 锚固体 系构造 图 连接器锚固构造图 张拉端锚具与千斤顶安装示意图 夹片 锚板 钢绞线 锚板 锚板 锚板 夹片 三分式夹片锚具 喇叭形铸铁垫板两分式夹片 夹片式锚具示意图 施工缝位置张拉示意图 3)张拉顺序及步

16、骤: 对称张拉,梁中线左、右钢束之差不得超过一束,按先中 间后两边、先下后上的顺序张拉: 确认孔道内的钢绞线根数后,安装与之配套的锚板及夹 片,并用短钢管套在钢绞线上,沿着钢绞线将夹片敲击整齐, 然后安装限位板; 用手拉支架上的倒链滑链吊装千斤顶,使之与孔道中心 对中。再安装工具锚,夹紧钢绞线,务必使钢绞线顺直无扭结; 千斤顶缓慢进油至初始油压,在此过程中拨正千斤顶, 使千斤顶与锚具对中,确保孔道、锚具、千斤顶三者同心,两 端张拉尽量同步; 张拉到初始应力时停止进油,检查夹片情况,量测孔道 口至工具锚的长度、活塞及工具锚夹片外露值,然后千斤顶缓 慢进油张拉; 3)张拉顺序及步骤: 张拉至控制应力时停止进油,并持荷5 min,量测千斤顶 活塞伸长值及夹片外露值; 计算实际伸长值,并与理论伸长值比较,误差应在6 % 范围内。否则应退锚,待查明原因、确定对策后,重新张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