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工程教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904237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5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工程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工程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工程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工程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工程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工程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工程教材(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 线路工程线路工程 第四章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工程 第一节 线路选线 第二节 线路平面 第三节 线路纵断面 第四节 限界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的任务 在线网规划和预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 对拟建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走向及其平面 和纵断面位置,通过不同的设计阶段,逐 步由浅入深地进行研究与设计,最终确定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在城市三维空间的准确 位置。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的任务基本要求 保证行车安全、平顺,并且使整个工程 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的各个阶段 一、可行性研究阶段 二、总体设计阶段 三、初步设计阶段 四、施工图设计阶段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的特

2、点 与城市之间的大铁路相比,城市轨道交通 载重量较小 ,车速不高,列车短,行车密 度大,停站频繁,故其线路设计有以下的 特点: 1、线路设计要作长期的考虑 2、线路允许的设计坡度较大 3、线路一般为双线,一般车站只有两股 道 4、车站站距较短 5、车站长度较短 第一节 线路选线 一、线路走向 决定线路走向的原则: 1、线路要沿预测的主要客流方向布设 2、线路力求通过或靠近大型客流集散点 3、线路走向要考虑城市的地质条件、历 史文物保护及现有建筑物 4、要考虑与远期规划线路交叉点的衔接 5、线路走向要考虑车辆段、停车场及联 络线的布置 第一节 线路选线 二、线路敷设形式 1、地下线 2、高架线

3、3、地面线 4、敞开式线路 第一节 线路选线 第一节 线路选线 三、车站站距 车站间的距离应根据现状及规划的城市 道路布局和客流实际需要确定,一般在城 市中心区宜为1Km左右,在城市外围区应 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加大车站间的距离。 车站间距与工程造价、运营费用、乘客 出行时间等因素有关。 第一节 线路选线 四、辅助线的分布 (一)、折返线、存车线、渡线 (二)、联络线 (三)、车场出入线 第二节 线路平面 轨道交通线路平面设计: 在确定线路走向和路由的情况下,对线 路的平面位置及各技术要素进行计算,最 终确定线路在平面图上的准确位置 第二节 线路平面 一、线路平面位置的选择 (一)、地下线的平面位

4、置的选择 (二)、高架线的平面位置的选择 (三)、地面线的平面位置的选择 二、线路平面位置方案比选 应就线路条件、房屋拆迁、管线拆迁、改 移道路及交通便道面积、地铁主体结构施 工方法等方面对平面位置方案进行比选。 第二节 线路平面 三、车辆段及配线 (一)、车辆段的主要任务 (二)、车辆段的选址原则 (三)、站场布置形式 第二节 线路平面 四、线路平面主要技术要素的选择 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平面是由直线和曲 线组成的。曲线可分为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两种。 (一)、圆曲线 1、圆曲线半径 线路最小圆曲线半径与线路性质、车辆 性能、行车速度、地形地物条件有关。是 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技术标准之一。 第二

5、节 线路平面 影响最小圆曲线半径的因素: (1)、列车运行安全及乘客的舒适度 (2)、钢轨和车轮轮缘磨耗程度 (3)、养护维修的工作量 2、圆曲线长度 圆曲线长度不能太长,但也不能太短,最 短不能小于车辆的全轴距。 第二节 线路平面 (二)、缓和曲线 线路平面圆曲线与直线之间应根据曲线半径、超 高设置及设计速度等因素设置缓和曲线,用来消除 曲率半径的突变。 缓和曲线一般为三次抛物线,其方程为 第二节 线路平面 (三)、夹直线 夹直线是指夹在两段曲线线路中间的直 线线路。 夹直线不能太短,否则很难保持直线方 向,还会造成一辆车同时跨越两条曲线, 引起车辆左右摇摆,影响行车平稳性。 第二节 线路平

6、面 (四)、曲线轨距加宽 车辆的轴距是固定的,为使车辆能顺利 地通过曲线,在半径很小的曲线上,轨距 要适当地扩大,这种扩大,称为曲线轨距 加宽。 第二节 线路平面 (五)、曲线超高 车辆通过曲线时,会产生离心力,为了平衡这 个离心力,需使外侧的钢轨比内侧的钢轨高,这 种设置称为超高。 线路曲线超高的计算公式为 第二节 线路平面 (六)、道岔设计及其他规定 道岔应设在直线段,道岔基本轨端部至 曲线端部不应小于5m。 靠近车站位置的道岔,道岔基本轨端部 至车站站台端部的距离不应小于5m。 第二节 线路平面 五、线路直线段的基本要求 (一)、轨距 轨距为两股钢轨头部内侧与轨道中线相垂直 的距离。 标

7、准轨距为1435mm。 窄轨轨距为1067mm、1000mm、762mm 。 第二节 线路平面 为使车辆顺利地在轨道上运行,轨距应该略大于 轮对的宽度,即有: 式中:S为轨距,q为轮对宽度 第二节 线路平面 (二)、水平 两股钢轨的顶面,在直线线路段应保持在 同一水平面上。 (三)、轨面纵向不平顺度(前后高低 ) 轨面纵向不平顺称为轨道的前后高低,其 大小对降低轮轨之间的动力作用,减小对 轨道的破坏十分重要。 第二节 线路平面 (四)、方向 方向又称轨向,是指轨道中线位置应与 它的设计位置相一致。 轨道方向良好与否,对行车安全及行车 平稳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 线路平面 (五)、轨道内

8、倾度(轨底坡) 轨道内倾度(轨底坡)是指钢轨底面对 轨枕顶面的倾斜度。 因为车轮的踏面的主要部分为1:20的锥 面,为了使车轮压力集中在钢轨的中轴线 上,减小载荷偏心距,降低轨腰应力,故 设置轨底坡,使轨道适当地向内倾斜。 轨底坡不应大于1:12 或小于1:60。 第三节 线路纵断面 轨道交通线路纵断面的设计原则: 地面线的纵断面坡度应与城市道路相当; 地下线的埋深受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限制,还与隧道施工方法、地面和地下建筑 物的情况有关; 高架线应充分注意城市景观,考虑列车的 牵引能力,坡度尽量延长。 从列车运行节约能源出发,每个车站两端 都尽量设计为下坡道。 第三节 线路纵断面 一、线

9、路纵断面设计的主要技术要素 (一)、坡度 1、最大纵坡 正线的最大坡度不宜大于30,困难地 段可采用35,联络线、出入线的最大坡 度不宜大于40 。 轻轨正线的限制坡度为60 。 第三节 线路纵断面 2、最小纵坡 为排水需要,地下线最小纵坡与排水沟 为同一坡度值,取不小于3的坡度。 地面和高架线正线最小坡度在采取 了排水措施后不受限制。 第三节 线路纵断面 3、车站纵坡 地下车站站台段线路应设为单一坡度, 最好为平坡。考虑到排水,可设为2。 地面和高架桥上的车站宜设在平坡上。 每个车站宜布置在纵断面的凸型位置上 ,并设置合理的进出站坡度。 第三节 线路纵断面 (二)、坡度长度 一段坡度两端变坡

10、点之间的距离称为坡度 长度。 线路坡度长度不宜小于远期列车计算长度 。 列车编组为8节车厢时,约为150m; 列车编组为6节车厢时,约为115m; 列车编组为4节车厢时,约为75m。 第三节 线路纵断面 (三)、坡度连接 为使列车平稳运行,防止车轮脱轨、车钩 脱钩,在每个变坡点处应设置一段竖曲线, 将纵断面平顺地连接。 第三节 线路纵断面 二、线路纵断面设计还应考虑的问题 地下区间的线路除以上要素外,纵断面 设计还应综合考虑隧道类型、拟采用的施 工方法及线路运营特点等因素。 第四节 限界 限界是指列车沿固定的轨道运行时所需 要的空间尺寸。 限界分为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和建筑限 界。 第四节 限界 一、车辆限界 车辆限界是指车辆在正常运行状态下形 成的最大动态包络线。 受电弓限界或受流器限界是车辆限界的 组成部分。 第四节 限界 二、设备限界 设备限界是指车辆限界外围加上一定的 安全量的界线,所有设备和管线在任何情 况下均不得侵入到界线之内。 第四节 限界 三、建筑限界 建筑限界是指由行车隧道和高架桥等结 构物的最小横断面所形成的有效内轮廓线 。所有结构物的任何突出部分均不得侵入 其内。 以上三种限界都是按车辆在平直线路上 运行制定的,对于曲线和道岔线路段,要 分别考虑适当的加高和加宽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