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基础知识讲解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6900306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X 页数:51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学基础知识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光学基础知识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光学基础知识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光学基础知识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光学基础知识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光学基础知识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学基础知识讲解(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光学基础知识 第一章 几何光学基本原理 第一节 光波与光线 研究光的意义: 90%信息由视觉获得,光波是视觉的载体 光是什么?弹性粒子弹性波电磁波波粒二象性 1666年:牛顿提出微粒说,弹性粒子 1678年:惠更斯提出波动说,以太中传播的弹性波 1873年:麦克斯韦提出电磁波解释,电磁波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设 20世纪:人们认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一般情况下, 可以把光波作为电磁波看待,光波 波长: 光的本质是电磁波 光的传播实际上是波动的传播 物理光学: 研究光的本性,并由此来研究各种光学现象 几何光学: 研究光的传播规律和传播现象 可见光:波长在400-760NM范围 红外波段:

2、波长比可见光长 紫外波段:波长比可见光短 几何光学的研究对象和光线概念 研究对象 不考虑光的本性 研究光的传播规律和传播现象 l 特 点 不考虑光的本性,把光认为是光线 光线是能够传输能量的几何线,具有方向 光波的传播问题就变成了几何的问题 所以称之为几何光学 当几何光学不能解释某些光学现象,例如干 涉、衍射时,再采用物理光学的原理 采用光线概念的意义: 1.用光线的概念可以解释绝大多数光学现象:影 子、日食、月食 2.绝大多数光学仪器都是采用光线的概念设计的 第二节 几何光学基本定律 一、光的传播现象的分类 灯泡空气玻璃 光的传播可以分类为: 1、光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 2、光在两种介质分

3、界面上的传播。 二、几何光学基本定律 1、光线在同一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时: 成分均匀 透光 2、光线在两种均匀介质分界面上传播时: 反射定律,折射定律 直线传播 AO: 入射光线 OB: 反射光线 OC: 折射光线 NN: 过投射点所做的分界面法线 I1: 入射光线和分界面法线的夹角 ,入射角 R1: 反射光线和分界面法线的夹 角, 反射角 I2: 折射光线和分界面法线的夹角 ,折射角 第三节 折射率和光速 一、折射定律和折射率的物理意义 折射定律: 折射光线在入射面内 Sin I1 Sin I2 n 1, 2 n1,2 : 第二种介质相对于第一种介质的折射率 Q O Q SinI1 1 Sin

4、I2 2 = n 1, 2 第二种介质对第一种介质折射率等于第一种介质中的 光速与第二种介质中的光速之比。 = 二、相对折射率与绝对折射率 1、相对折射率: 一种介质对另一种介质的折射率 2、绝对折射率 介质对真空或空气的折射率 3、相对折射率与绝对折射率之间的关系 相对折射率: 1 2 n 1, 2= 第一种介质的绝对折射率: 第二种介质的绝对折射率: n 1 = n 2 = 所以 n 1, 2= n 2 n 1 空气 n=1 水 n=1.33 I1 I2 玻璃 n=1.5 空气 n=1 I1 空气 n小玻璃 n大 c I1 空气 n小玻璃 n大 第四节 光路可逆和全反射 一、光路可逆 A

5、B 1、现象 光路可逆的作用: 用于求光学器件或器件组的焦点 在光学设计中进行逆向计算:所需 目镜放大倍数,显微物镜调节等 二、全反射 1、现象 水 空气 A I1 R 1 I2 O1O2 O3O4 I0 2、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必要条件: n1n2 由光密介质进入光 疏介质 充分条件: I1I0 入射角大于全反射 角 当光线从玻璃射向与空气接触的表面时,玻 璃的折射率不同、对应的临界角不同 n1.51.521.541.561.581.601.621.641.66 I04148 4184030 3952 3916 3841 377377373 3、全反射的应用 u 用棱镜代替反射镜:减少光能损失

6、 第五节 光学系统类别和成像的概念 各种各样的光学仪器 显微镜:观察细小的物体 望远镜:观察远距离的物体 各种光学零件反射镜、透镜和棱镜 光学系统:把各种光学零件按一定方式组合起来,满足一定的要求 光学系统分类 按介质分界面形状分: 球面系统:系统中的光学零件均由球面构成 非球面系统:系统中包含有非球面 共轴球面系统:系统光学零件由球面构成,并且具有一条 对称轴线 今后我们主要研究的是共轴球面系统和平面镜、棱镜系统 按有无对称轴分: 共轴系统:系统具有一条对称轴线,光轴 非共轴系统:没有对称轴线 二、成像基本概念 1、透镜类型 正透镜:凸透镜,中心厚,边缘薄,使光线会聚,也叫会聚透镜 会聚:出

7、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向光轴方向折转 负透镜:凹透镜,中心薄,边缘厚,使光线发散,也叫发散透镜 发散:出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向远离光轴方向折转 2、透镜作用成像 A A A点称为物体A通过透镜所成的像点。而把A称为物点 A为实际光线的相交点,如果在A处放一屏幕,则可以 在屏幕上看到一个亮点,这样的像点称为实像点。 A和A称为共轭点。 A与A互为物像关系,在几何光 学中称为“共轭”。 3、透镜成像原理 正透镜:正透镜中心比边缘厚,光束中心部分走的慢 ,边缘走的快。 A O P Q P Q O A P Q 成实像 负透镜: 负透镜边缘比中心厚,所以和正透镜相反, 光束中心部分走得快,边缘走得慢。 A

8、 A 成虚像 第六节 摄影光学基础 最早的照相机小孔成像: 一般的放大镜就可以作为照相的镜头。 缺点:有色差、球面差、像场畸变、轴外向差等等 的问题,这些问题使得影像不清楚或是边缘影像不 清楚,或者是变形严重。 一个可以独立使用的镜头都是一个相当于凸透镜的镜头 组,常由多片镜片构成,单眼相机用装在镜头与相机之 间的加倍镜则是一个相当于凹透镜的镜头组。 1. 焦距 在单透镜而言,如果窗外景物够远,那么透镜到倒立影像之距离 可视为焦距。如要更确实的量测,可以对着太阳在地面呈像,再 量测透镜到影像的距离。 要知道真正的焦距,还有一个方法,就是用物距与像距来计算, 因为物距与像距的比与物高与像高的比值

9、是一样的,物高可以找 一个已知高度的物体,像高可以量测,物距可以量测,像距就可 以计算出来,而物距超过焦距五十倍以上时,算出来的像距已经 极接近焦距的数值。 2. 物像关系基础公式 高斯公式: p 为物距,q 为像距,f 为焦距 在一般摄影时像距其实与焦距非常接近, 但是在微距摄影时,像距则可能大于焦距,此 时放大率会超过 1。利用高斯公式其实也可以 导出放大率公式: 放大率 Mp/q 2. 色差 透镜最主要像差一般为色差,大家都知道三棱 镜会将白光分散为光谱,透镜的侧面看来其实 也像棱镜,所以会有色差,红光波长较长,结 果红光焦点就比蓝光焦点长,因此焦点不在同 一平面上,所以目镜看红光影像清

10、晰,蓝光影 像就不清晰,反之亦然,用没有消色差的透镜 当物镜就会看到物体镶了红边或蓝边,不够清 晰。 3. 像差 透镜除了色差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影像变形,可 通称为像差。 垂直于透镜面的中心线称为光轴。接近光轴处 像差较小,越远离光轴处像差越大。 像场弯曲 一般摄影镜头都会尽量减少这些像差,而外加 的加倍镜,不管是加在镜头前方的加倍镜或广 角镜,或者是加在镜后的加倍镜,几乎都会增 加像差,因此外加镜头都会造成画质降低。 4. 焦比(光圈) 镜片焦距除以口径的商,称为焦比,焦比大时 像差较不明显,但是影像较暗。焦比如果是 4 ,常常写成 F/4。在摄影镜头上一般会使用【 光圈】这个名词,而较少用

11、焦比。 以最大光圈值1.4的标准镜而言,光圈的数值会标出:1.4、2、2.8 、4、5.6、8、11、16、22 等。每两个数字之差距称为差一级, 每一级之间的关系大约为 1.4 倍,焦距如果一定,那就表示镜片开 口直径缩减为 1/1.4,此为直径比,经平方换算为开口面积比则为 2 倍,所以每一级光圈之间的进光量,刚好是 2 倍或者是 1/2 倍的 关系。如下图就是某个镜头光圈在 5.6、8、11 的开口状况。 此处请注意【光圈值】与【光圈】是不同的,光圈值越大,光圈 开口其实越小,反之亦然 还有一种说法: 光圈值其实是进到感光面上光锥的夹角,角 度越大,光圈值越小。如果采用这种说法, 在说明

12、边角失光的问题上就更容易明白。 5. 景深 景深: 指在摄影机镜头或其他成像器前沿能够取得 清晰图像的成像所测定的被摄物体前后距离 范围。在聚焦完成后,在焦点前后的范围内 都能形成清晰的像,这一前一后的距离范围 ,便叫做景深。 光圈、镜头、及拍摄物的距离是影响景深的重要 因素: 1、光圈越大(光圈值F越小)景深越浅,光圈 越小(光圈值F越大)景深越深。 2、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浅、反之景深越深。 3、主体越近,景深越浅,主体越远,景深越 深。 容许弥散圆直径 f镜头焦距 F镜头的拍摄光圈值 L对焦距离 L1前景深 L2后景深 L景深 前景深L1=FL2/(f2+FL) 后景深L2=FL2/(f2-FL) 景深L=L1+L2=(2f2FL2)/(f4-F22L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