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上传人:km****68 文档编号:116892272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1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闻一多简介闻一多先生,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1925年回国任清华大学、青岛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1937年在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15日参加李公朴追悼会,之后又去参加记者招待会,会后遇害。闻一多与七子之歌澳门回归之后,七子之歌传唱大江南北,引起观众的强烈反响。这首歌的歌词就是七十多年前一首题为七子之歌的组诗中的第一篇。作者就是著名的爱国学者和诗人闻一多。你可知MACO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我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

2、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冰心:“闻一多的死是一首伟大的诗,他给我们留下了最完美、最伟大的诗篇。”周恩来:“鲁迅和闻一多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名人、伟人的评价:课前记诵课前记诵臧克家,现代诗人,1905年出生于山东省诸城县。在大学读书期间开始发表诗作。1933年出版第一本诗集烙印,抗战时有从军行泥淖集等,以后出版了泥土的歌十年诗集等。1948年由于国民党的迫害,逃亡香港。1949年回到解放后的北平。建国后,任全国政协委员等。走近

3、作家走近作家1.给下列多音字注音组词校壳藏行2.给下列划线字注音目不窥圆热情澎湃硕果仰之弥高漂白四壁炯炯目光3.解释下列词语,注意划线字的含义诗兴不作锲而不舍群蚁排衙兀兀穷年迥乎不同一反既往生字新词生字新词本文叙述了闻一多先生不同阶段在说和做方面表现的不同特点,热情赞扬他救国救民的需要而说和做的爱国精神。整体感悟整体感悟(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散文的一般结构方式为提出对象,对对象进行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点明意义。理解结构要从抓线索或文眼入手。)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作为学者的方面”):潜心学术,成果卓著。第二部分:(从“闻一多先生

4、还有另外一个方面”到完):投身民主,视死如归。理清文章结构理清文章结构1、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怎样过渡的2、细读文章,划出精辟的语句,谈谈你的理解。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言行一致3、归纳文章主旨。(学法指导:理解中心,要找出文章的写作重点和文章中对整体内容进行抒情或议论的部分;指导学生结合上述内容,根据作者的写作背景、意图等概括出文章的中心,并理解含义;理解这个中心的深刻或新颖之处,并理解这个中心在原文中是如何表达出来的;指导学生理解这个中心对自己的启示。)合作探究合作探究1.1.本文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本文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

5、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2.2.本文是如可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本文是如可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3.3.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巩固提高巩固提高1.闻先生的治学态度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用心要专要有实干精神要严谨刻苦耐的住寂寞读书应有大目标2.阅读诗歌色彩,谈谈你的理解。反思升华反思升华色色彩彩生命是张没有价值的白纸,自从绿给了我发展,红给了我热情;黄教我以忠义,蓝教我以高洁,粉红赐我以希望,灰白赠我以悲哀;再完成这帧彩图,黑还加我以死。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他的色彩。闻一多闻一多既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又是大勇的民主战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我们要学习闻一多先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的精神,学习他为了民主革命事业无所畏惧,视死如归的精神。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