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盆地构造演化及其油气意义教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885992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6.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渤海湾盆地构造演化及其油气意义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渤海湾盆地构造演化及其油气意义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渤海湾盆地构造演化及其油气意义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渤海湾盆地构造演化及其油气意义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渤海湾盆地构造演化及其油气意义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渤海湾盆地构造演化及其油气意义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渤海湾盆地构造演化及其油气意义教材(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渤海湾盆地的构造演化及其油气意义 姓名:李志强 学号:201672182 院系:地球科学学院 专业:地质工程 指导老师:李涛 职称:副教授 渤海湾盆地的构造演化及其油气意义 1 引言 2 地质背景 3 大地构造背景及构造演化 4 盆地成因机制 5 油气意义 6 认识 地貌学及构造单元划分 渤海湾盆地位于华北平原北部、辽河平 原南部和渤海海域。盆地东部以郯庐断裂为 界,断裂以东为辽东一胶东隆起区,盆地西 北部与辽西一燕山隆起区相邻,西部为太行 山隆起区,南部与鲁西隆起区相邻,面积约 20104 km(其中陆地面积13.3104km2,滩 海面积1.7 104 km2,海域面积5 .0 104 k

2、m2)。 图1-1 渤海湾地区油气藏及构造单元划分(李春光 ,2006) 1 引言 地貌学及构造单元划分 盆地主要是分为十个级构造单元。七 个坳陷和三个隆起。 靠近郯庐断裂的辽河坳陷、渤中坳陷、 济阳坳陷和昌潍坳陷称东部坳陷区; 远离郯 庐断裂的黄骅坳陷、冀中坳陷和临清坳陷称 西部坳陷区。 在盆地西部有埕宁隆起、沧县隆起和内 黄隆起, 对坳陷起分隔作用 图1-1 渤海湾地区油气藏及构造单元划分(李春光 ,2006) 1 引言 2 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质概况 2.2 沉积发育史 2.3 地层层序 2.1 区域地质概况 2 地质背景 渤海湾盆地的地貌学形态,主要是新生代以来形成的,渤 海湾盆地

3、第三纪以拉张断陷为主要活动形式,内部表现为半 地堑和地垒结构。 盆地内部划分为七个坳陷和三个隆起 广泛发育新生代的沉积地层,新生代构造运动大体经历了 拉张断陷、强烈断裂下陷和区域性坳陷三大阶段,对应于构 造运动形成了孔店沙四期旋回;沙河街东营期旋回和馆 陶明化镇期旋回。 2.2 沉积发育史 2 地质背景 渤海湾盆地是一个复式叠加型沉积盆地。具有多旋回、多层系和 多油气藏类型的含油气盆地的特色。其沉积史可划分以下几个时期: (1)晚元古代(震旦亚代)准地槽沉积发展时期:发育碳酸盐岩为主的 巨厚沉积 (2)早古生代(下寒武世中奥陶世)地台沉积发展时期:碳酸盐岩为 主夹少量泥质岩和蒸发岩的沉积。 (

4、3)晚古生代(中石炭世二叠纪)地台含煤建造沉积发展时期: 中石 炭世海陆交替相沉积含煤地层 ; 二叠纪后期的海西运动,使全区变 为山区 (4)中、新生代断陷与坳陷沉积时期:渤海湾盆地的中、新生界剖面 内可能有过多次“断坳型”沉积发育阶段。侏罗世、白垩世、第三 纪各为一次断陷-坳陷发育期。 第四期只有第三纪-第四纪的断-坳盆地在渤盆地区保存得比较完 整 2.3 地层层序 2 地质背景 渤海湾盆地下部基底为太古代- 元古代的花岗片麻岩基地,受到燕 山运动的强烈改造,整个中生代的 地层缺失严重, 广泛发育第三系沉积地层,第三 系沉积构造演化具多旋回性,目前 ,油气比较聚集部位有七个层段, 其中以下第

5、三系(古近系)为主要 生油层,尤其以沙河街组三段( E3s3)、沙河街组一段(E3s1)最 为重要。 图2-1 渤海湾盆地地层综合柱状图(胜利油田研究 院,1978) 2.3 地层层序 2 地质背景 区内的主要生油地层(第三系)按从老到新的顺序如下 古近系: 始新统孔店组(E2k) 渐新统沙河街组(E3s) 渐新统东营组(E3d) 新近系: 中新统馆陶组(N1g) 上新统明化镇组(N2g) 2.3 地层层序 2 地质背景 始新统孔店组(E2k):岩性特征自上而下以红黑红和粗细粗的特点划分为 三个段。孔三段和孔一段为红色泥岩和砂岩,含砾砂岩互层;孔二段为深灰 、黑灰、灰绿色泥岩为主,夹砂岩,以火

6、山碎屑含量低微为特征。 渐新统沙河街组(E3s):划分为四段,沙四段分布局限,中下部以暗紫红 色泥岩,砂砾岩组成的红层。上部为灰色,灰绿色兰灰色泥岩、油页岩生物 灰岩部分地区有膏岩、盐岩及红层;沙三段分布广泛以厚层暗色生油岩系为 特征发育的深湖相沉积,夹油页岩及不稳定的砂岩体; 沙二段湖盆收缩变浅 ,水质变淡,发育一套淡水浅湖相粗碎屑沉积。以绿灰色、灰深灰色泥岩 与砂岩互层为特征砂岩含砾,为渤海湾油区主力油层之一;沙一段因水域再 次扩大,分布较广,边缘地区超复在前第三系之上。海域的沙一段特殊岩性 段,以灰,深灰色泥岩集中的夹有油页岩,灰岩,白云岩,生物灰岩,鲕粒 灰岩薄层为特征。 2.3 地层

7、层序 2 地质背景 渐新统东营组(E3d):海域东营组分布范围比沙河街组广泛,划分为上下两 段,东下段:以灰色泥岩为主,下部为稳定的泥岩段,上部为凹形泥岩标志层, 中部为泥岩夹砂岩,总体上为一套反旋回沉积; 东上段:岩性为灰色泥岩与砂 岩互层段,砂岩灰白色,局部含砾,底部砂岩具反旋回特点;(东下段古生物介 形类为近三角华花介细弯脊东营介组合,孢粉为皱面球藻属网面球藻属栎 粉属组合;东上段孢粉以环纹藻属水龙骨单缝属条纹三沟粉属榆粉属组合) 。(郭书根,苏同印,2004) 中新统馆陶组(N1g):为一套块状砂砾岩夹泥岩组成的粗碎屑沉积。砂岩百 分比占90左右。 上新统明化镇组(N2g):上部为灰绿

8、色棕红色泥岩与灰绿色砂岩互层,下部 灰绿色,棕红色为主夹砂层,上粗下细(逆粒序)特征明显。 3 大地构造背景及构造演化 3.1 华北克拉通破坏 3.2 渤海湾盆地所在区域的构造演化 3.3 现今渤海湾盆地的构造特征 3.1 华北克拉通破坏 3 大地构造背景及构造演化 区域上,渤海湾盆地处于古 亚洲洋、特提斯洋和太平洋 三大构造域相互作用交接的 中心区域 渤海湾盆地位于华北克拉 通的东部地块上,是华北克拉 通破坏的中心区域,是破坏 最为显著的中心。 渤海湾盆地的结构、构造 记录了华北克拉通破坏的构 造过程,因此,了解和研究 华北板块的构造发育史对于 研究渤海湾盆地有重要意义 图3-1华北克拉通在

9、全球板块构造中的示意图 3.1 华北克拉通破坏 3 大地构造背景及构造演化 华北克拉通东部地块的地壳厚度较薄,一般30km左右,最薄处28km;岩石圈也较薄 ,石圈也较薄,据最新的高分辨率的地震层析成像结果,太行山以东、燕山以南的华 北盆地、胶东半岛和渤海湾之下,岩石圈厚60100km,而其周缘的太行山、燕山辽 西和辽东地区,岩石圈仍厚达100150km;太行山以西的西部地块岩石圈厚230km左右 现今该盆地具有高背景的大地热流,现仍然处于沉降演化阶段。(李三忠,2010) 华北地区的构造演化大致经历5个阶段(何海清,王兆云,1998),即 (1)陆核及基底形成阶段; (2)中、新元古代裂陷槽

10、发育阶段; (3)古生代稳定地台发育阶段及其南北缘的造山作用; (4)中生代中后期欧亚构造域与滨太平洋构造域过渡期; (5)新生代滨太平洋构造域大发展时期。 3.2渤海湾所在区域构造演化图 3 大地构造背景及构造演化 自元古代以来,渤海湾盆地所在区域对 各期次的构造运动均有积极的响应,主要 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中、晚元古代准地槽沉积发展时期: 吕梁运动后,沿着内蒙古陆南缘,张家口 北票深断裂南侧形成一个北东-东方向的 沉降带,称为燕山准地槽。 图3-2华北地区中、新元古代裂陷槽分布图 (据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华北古生界项目经理部资料改编,1988) 1盆地边界;2地层等厚线(m);3海岸

11、线;4主应力方向 3.2 渤海湾所在区域的构造演化 3 大地构造背景及构造演化 2.早古生代地台沉积发展时期:蓟县运动时,发生海侵海退,直到中奥陶世末才 结束。 3.晚古生代)地台含煤建造沉积发展时期:,加里东运动使华北陆台整体上升成陆 ,经历长期的风化剥蚀和岩溶作用。到中石炭世,华北陆台又整体下降,沉积有200 400m厚的海陆交替相含煤地层。二叠纪为地台内部陆相盆地,各坳陷内沉积厚度不等 ,为300-1500m。 3.2 渤海湾盆地所在区域构造演化 3 大地构造背景及构造演化 4.中生代断陷和火山活动时期:海西运动,使华北陆台继续向上升起。印支运动使陆台上沉 积层(自中、上元古界至三叠系)

12、全部褶皱形成一系列大型的背斜和向斜构造。此华北克拉通破坏 地区断裂及火山活动都很强烈,盆地周边和内部的大断裂开始发育,渤海湾盆地的雏形开始形成 。 5.中、新生代断陷与坳陷沉积时期:渤海湾盆地的中、新生界剖面内可能有过多次“断一坳 型”沉积发育阶段 3.2 渤海湾盆地所在区域构造演化 3 大地构造背景及构造演化 图3-4 渤海湾盆地构造演化图 3.3 现今渤海湾盆地的构造特征 3 大地构造背景及构造演化 3.3.1盆地构架格局 西部走滑构造带:主要位于郯庐断裂带的营口 潍坊段, 包括下辽河坳陷、渤中坳陷和昌潍坳陷 ,构造线和油气田分布以北-北东向为主,构造性 质为张性和剪性。 中部拉分构造区:

13、渤海湾盆地的中部, 包括黄 骅坳陷和济阳坳陷,构造线和油气布以北东和近 东西向及北西向为主, 构造应力以拉张为主兼剪 性。 东部走滑构造带:于太行山山前断裂与沧东断 裂之间,构造线和油气田以北-北东方向为主,构 造性质以剪性为主兼张性。 图3-5 渤海湾盆地构造区域划分示意图 3.3 现今渤海湾盆地的构造特征 3 大地构造背景及构造演化 3.3.2盆地边界特征 东部以郯庐断裂带营口一潍坊段为界 西部以太行山山前紫荆关断裂带及其延 伸为界,二者呈北-北东方向延伸。 南部和北部分别以广断裂和燕山南缘断 裂为界,近东西向分布 从几何形态看,渤海湾盆地呈规则的菱 形,为Z型,具有典型的拉分盆地形态。

14、东、西界为大型走滑断裂带,而南、北边 界为大型的张性控盆断裂 边界断裂是走滑断裂,为主断裂;内部 断层是伸展断层,是边界断裂的派生构造 ,为次级断裂。 1 早第三纪隆起 2 盆地中的凸起 3 走划断裂 4 正断层 图3-6渤海湾盆地构造纲要图 4 盆地成因机制 4.1 中生代走滑构造形成雏形 4.1 新生代走滑拉分盆地形成 4.3 盆地内部伸展构造 4.4 渤海湾盆地构造成因 4.1 中生代走滑构造形成雏形 4 盆地成因机制 1:中生代断陷 2: 郯庐断裂及走化方向 3 : 板块俯冲方向 4: 板块缝合线 5 : 渤海断堑系: 济阳断堑系 :鲁西南断堑系 图4-1中生代渤海及邻区构造格局(侯贵

15、廷,2001) 中生代(早期三叠纪-中侏罗世),渤海 湾盆地基本发育北东向和东西向的褶皱和 逆冲断层。 中生代(晚期晚侏罗-早白垩世)郯庐断 裂带的左旋(行)走滑平移导致郯庐断裂 带以西自北向南发育了3个北西向断堑系。 其中鲁西南断堑系是由5个雁列的北西向 狭窄断堑组成,较好的指示指示中生代郯 庐断裂为左旋(行)走滑。 4.2新生代走滑拉分盆地形成 4 盆地成因机制 图4-2渤海湾盆地新生代走滑系统 走滑断裂系中常发育花状构造和 扭断式地堑(刘庆,1986)。这种构造 在渤海湾盆地的东、西两个走滑构 造带内广泛发育。 4.2新生代走滑拉分盆地形成 4 盆地成因机制 图4-3东濮地区的负花状构造

16、 西部走滑构造带内的冀中坳陷 霸县凹陷西斜坡上的基底走滑断层 切割到新生代盆地盖层中, 并构成 负花状构造, 而且在盖层中发育比 较明显的左列雁行的次级断层。这 表明渤海湾盆地的西部在新生代发 生了右(旋)行走滑运动(付兆辉, 施明华,2012)。 4.2 新生代走滑拉分盆地形成 4 盆地成因机制 沿沧东断裂(位于西部走滑构造带) 从始新世中期至渐新世(沙河街组四段 上部至东营组)。盆地的沉积中心自南 西向北东方向迁移, 反映了渤海湾盆地 中部沉积作用受西部走滑构造带的右( 行)旋走滑作用的控制(付兆辉,施明华 ,2012)。 渤海湾盆地新生代盖层中也还发育 了大量的呈左雁列行的近东西的次级正 断层组合与之共生。 均说明渤海湾盆地在新生代受到右 行(旋)剪切的作用。 中生代:郯庐断裂为左行走滑 新生代:整个渤海湾盆地受到右行剪 切作用,郯庐断裂对渤海湾的构造作用 表现为右行走滑 Es:沙河街组 Ed:东营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