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系统布置设计(SLP)及案例分享剖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883503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150 大小:3.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系统布置设计(SLP)及案例分享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0页
课件--系统布置设计(SLP)及案例分享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0页
课件--系统布置设计(SLP)及案例分享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0页
课件--系统布置设计(SLP)及案例分享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0页
课件--系统布置设计(SLP)及案例分享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件--系统布置设计(SLP)及案例分享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系统布置设计(SLP)及案例分享剖析(1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系统布置设计(SLP)及案例分享目录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设施布置的基本型式第三节系统布置设计(SLP)模式第四节案例分析第一节概述一、系统布置设计的基本概念二、系统布置设计的研究范围三、系统布置设计的目标四、系统布置设计的原则一、设施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概念什么是设施规划是综合考虑相关因素,对生产系统或服务系统进行分析、构思、规划、论证、设计,作出全面安排,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使系统能够有效运行,以达到预期目标。二、设施规划与设计的研究范围设施规划的内容设施规划与设计厂(场)址选择设施设计布置设计物料搬运系统设计建筑设计公用工程设计信息系统设计二、设施规划与设计的研究范围设施规划的内容厂(场)址选择就

2、是对可供选择的地区和具体位置的有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达到厂(场)址最优化。二、设施规划与设计的研究范围设施规划的内容设施布置设计就是通过对系统物流、人流、信息流进行分析,对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通道和场地作出有机的组合与合理配置,达到系统布置最优化。对系统的各组成部分进行位置布置是设施规划与设计的中心内容。二、设施规划与设计的研究范围设施规划的内容物料搬运系统设计就是通过对物料搬运路线、运量、搬运方法和设备、储存场地等作出合理安排。二、设施规划与设计的研究范围设施规划的内容物料搬运系统SHA(SystematicHandlingAnalysis)设计就是通过对物料搬运路线、运量、搬运方

3、法和设备、储存场地等作出合理安排。二、设施规划与设计的研究范围设施规划的内容建筑设计就是根据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功能和空间的需要,满足安全、经济、适用、美观的要求,进行建筑和结构设计。二、设施规划与设计的研究范围设施规划的内容公用工程设计就是通过对生产或服务系统中的附属系统如电力、采暖、通风等公用设施进行系统、协调的设计,为整个系统的高效运营提供可靠的保障。二、设施规划与设计的研究范围设施规划的内容信息网络设计就是通过对各生产环节生产状况的信息反馈设计进行生产调度和管理,提高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三、设施规划与设计的目标1.简化加工过程2.有效地利用设备、空间、能源和人力资源3.最大限度的减少物料

4、搬运三、设施规划与设计的目标4.缩短生产周期5.力求投资最低6.为职工提供方便、舒适、安全和职业卫生的条件四、设施规划与设计的原则1.减少或消除不必要的作业2.以流动的观点作为设施规划的出发点,并贯穿于规划设计的始终3.运用系统的概念、系统分析的方法求得系统的整体优化四、设施规划与设计的原则4.重视人的因素,运用人机工程理论,进行综合设计,并考虑环境条件,包括空间大小、通道配置、色彩、照明、温度、湿度、噪声等因素对人的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的影响。四、设施规划与设计的原则5.设施规划设计是从宏观到微观,又从微观到宏观的反复叠代、并行设计的过程,总体方案设计和详细布置要顺序交叉进行。第二节设施布置的

5、基本型式一、设施布置的内容二、设施布置的目标三、设施布置决策依据四、生产的基本类型一、设施布置的内容工厂总体布置设计车间布置设计一、设施布置的内容工厂总体布置设计解决工厂各个组成部分,包括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仓库、动力站、办公场所等作业单位相互位置;一、设施布置的内容工厂总体布置设计解决运输线路、管线、绿化及设施美化的相互位置;解决物料的流向和流程、厂内外运输联接及运输方式。一、设施布置的内容车间布置设计解决各生产工段、辅助服务部门、储存设施等作业单位相互位置;解决工作、设备、通道、管线间的相互位置;解决物料搬运流程和运输方式一、设施布置的内容重要说明“作业单位”(Activity)是设施

6、的基本区划,可大至一个建筑物或一个车间,亦可小至一个出入口或一台机器如何划分,须看规划设计工作所处的阶段或层次。二、设施布置的目标总体目标在已确定的空间场所内,将物流全过程的人员、设备、物料所需的空间做最适当的分配和最有效的组合。二、设施布置的目标具体目标最好的工艺流程保证工艺流程畅通,生产时间短,生产连续。最少的物料搬运费用运输路线简化,避免往返和交叉。最有效地利用空间使建筑设备和单位制品的占有空间小。二、设施布置的目标具体目标最好的柔性设施布置适应产品需求的变化、工艺和设备的更新。最舒适的作业环境保证安全,满足生理、心理要求。最便捷的管理使有密切关系或性质相近的作业单位布置在一个区域或靠近

7、布置。三、设施布置决策依据设施布置决策依据:公司目标用户需求加工过程空间利用生产能力。三、设施布置决策依据(决策中的货比三家现象)公司目标布置应达到的目标是存储费用、劳动力、闲置设备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之下,从而达到预期的产量和利润,但它们的相对重要性却不完全相同。三、设施布置决策依据(产品策略不同,则布置策略也将明显不同)用户需求我们关心的是当前与未来的需求量水平及产品品种搭配。三、设施布置决策依据加工过程这是所选择布置类型的主要约束条件空间利用布置总是约束在建筑物内的实际范围内。三、设施布置决策依据生产能力当公司目标、用户需求、加工过程和空间有效利用率确定后,便可估算所需的生产能力和重新布置后

8、所获得的生产能力。最理想的布置应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四、生产的基本类型生产类型的分类生产类型按产品产量多少少品种大批量生产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中品种批量生产定制生产按产品预测程度分订货生产存货生产按产品产量的连续程度单件小批生产成批生产大量生产第三节系统布置设计(SLP)模式一、阶段结构与程序模式二、系统布置设计的基本要素三、产品产品分析(P-Q分析)四、物流分析(R分析)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六、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七、面积的确定八、布置设计九、布置方案的评价与选择一、阶段结构与程序模式阶段结构系统布置设计采用四个阶段进行,称为“布置设计四阶段”。确定位置:工厂的总体位置总体区划:初步规划基本物流模

9、式和总体布局详细布置:确定各作业单位的具体位置实施:编制施工计划,进行施工安装阶段时间系统布置设计工作思路分析阶段寻优阶段选择阶段原始资料:P、Q、R、S、T及作业单位1物流2作业单位相互关系3相互关系图解4所需面积5可用面积6面积相关图解7修正因素8实际条件限制9评价方案Y方案X方案Z选出的最佳布置方案物流强度等级及物流相关表作业单位关系密级及相互关系表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物料搬运方式、操作方式、储存周期等成本、安全和职工倾向等技术、费用及其它因素评价二、系统布置设计的基本要素系统布置设计的基本要素P产品或材料或服务Q数量R生产路线(工艺过程)S辅助服务部门T时间(或时间安排

10、)二、系统布置设计的基本要素产品P、产量Q、工艺R、辅助服务部门S及时间T是影响工厂布置的基本要素,P、Q和R是物流分析的基础,P、Q和S是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的基础,同时T对物流分析与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都有影响。二、系统布置设计的基本要素影响设施布置设计的其他要素城市规划外部协作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地质水文条件自然气候条件关于职业安全和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程、标准和技术规范等。三、产品产量分析(P-Q分析)产品产量分析定义是通过对企业生产的产品品种的多少及每种产品产量的高低来决定工厂的生产类型,以次确定设施基本布置形式而采用的综合分析方法。同时也是物料重要等级分类的方法。三、产品产量分析(

11、P-Q分析)符合“2-8原则”的PQ分析QAGBCDEFPP-Q分析图由该图可知:AD四种产品占总产量的80%,可考虑用产品原则布置,其余品种可考虑按工艺原则布置三、产品产量分析(P-Q分析)产品品种产量分析(PQ分析)产品品种数目P产量QIIIIIIIVI区为单一或少品种大批量产品,宜采用流水生产线的大生产方式和按产品原则布置IV区表示多品种小批量或单件生产,宜采用工艺原则布置II和III区的产品品种和批量均中等,宜采用成组技术布置四、物流分析从至表(FromToChart)从至表通常用以表示建筑物之间、部门之间或机器之间的物流量、物料搬运总量等。表上横行和竖行的标题内,按同样顺序列出全部作

12、业单位(建筑物、机器;部门)。四、物流分析从至表(FromToChart)将每个产品或零件在两个作业单位之间的移动,分别用字母表示产品或零件,数字代表搬运总量,填入两个作业单位横行和竖行相交的方格内,注意,从图表的左上角至右下角,划一条对角线,零件前进记在右上方,退回记在左下方。从至表(FromToChart)从至表(FromToChart)从至表(FromToChart)四、物流分析物流分析与物流相关表P-Q关系决定了所采用的初步物流分析的方式:当产品品种很少但产量很大时,应采用工艺过程图进行物流分析;随着产品品种增加,可以利用多种产品工艺过程表或从至表来统计具体物流量大小。四、物流分析物流

13、分析与物流相关表在采用SLP法进行工厂布置时,不必关心各作业单位对之间具体的物流强度,而是通过划分等级的方法,来研究物流状况,在此基础上,引入物流相关表,以简洁明了的形式表示工厂总体物流状况。四、物流分析1.物流强度等级:(1)划分物流强度等级由于直接分析大量物流数据比较困难,而且也没必要,因此,SLP中将物流强度转化为5个等级,分别用符号A、E、I、O、U表示。物流强度等级比例划分表四、物流分析叉车总装厂物流强度汇总表四、物流分析叉车总装厂作业单位物流相关表重要概念1.物流分析包括确定物料移动的顺序和移动量两个方面。2.工艺流程分析中各条路线上的物料移动量是反映工序或作业单位之间相互关系密切

14、程度的基本衡量标准。3.物流强度一定时间周期内的物料移动量。1)对于相似的物料,可以用重量、体积、托盘或货箱作为计量单位。2)对于不同性质的物料,物流强度应酌情考虑物料搬运的难度。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设施布置设计要根据部门之间在工艺流程如业务往来中的密切程度,决定相互位置。各部门(作业单位)之间存在着物流关系、非物流关系两种关系。物流关系可以用物流强度来表示两个作业单位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非物流关系无法定量表示,只能通过定性分析加以区分。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一、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基本思路根据经验确定作业单位非物流相互关系密切程度后,利用与物流相关表相同的表格形式,建立非物流相互关系表。

15、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一、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密切程度评价方法由布置设计人员根据物流计算、个人经验或与有关作业单位负责人讨论后进行判断;把相互关系统计表发给各作业单位负责人填写;由有关负责人开会讨论决定,由布置设计人员记录汇总。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一、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作业单位相互关系的典型影响因素物流工艺流程作业性质相似性使用相同的设备使用同一场所使用相同的文件档案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一、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作业单位相互关系的典型影响因素使用相同的公用设施使用同一组人员工作联系频繁程度监督和管理方便噪声、振动、烟尘、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影响服务的频繁和紧急程度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二、作业单位相互关系等级划分作业单位相互关系等级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三、作业单位相互关系表的构造(1)建立基准关系表,确定作业单位相互关系等级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三、作业单位相互关系表的构造(2)列出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密切理由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三、作业单位相互关系表的构造(3)建立非物流作业单位相互关系表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四、建立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工厂中,作业单位之间物流相互关系与非物流相互关系往往并不一致,为了确定各作业单位之间综合相互关系密切程度,须将两个表进行合并。求出合成的相互关系综合作业相互关系,然后从各作业单位之间的综合相互关系出发,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