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录课件讲述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6878185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9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指南录课件讲述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指南录课件讲述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指南录课件讲述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指南录课件讲述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指南录课件讲述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指南录课件讲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指南录课件讲述(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思维体操猜谜:风调雨顺(打一人名)文天祥温故:文天祥是(朝)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字履善,又字宋瑞,号,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官至右丞相,代表(朝)与元人谈判时被扣,脱逃后一再起兵抗敌,兵败被俘,监禁三年,不屈就义。其诗文沉郁悲壮,过零丁洋中的“,”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其著名诗篇还有,。南宋文山南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渡扬子江正气歌知新:德祐元年(1275),元军进迫宋都临安(今浙江杭州),文天祥应勤王诏,捐家产作军费,率义军万余人起兵抗元。遗有文山先生全集二十七卷。有关文天祥的祠联海丰县方饭亭联热血腔中只有宋,孤忠岭外更无人。北京文天祥祠联南宋状元宰相,西江孝子忠臣。天地有正气,杂

2、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阴房阗鬼火,春院閟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

3、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矣。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qi)于心,则馁矣。”孟子公孙丑上第二章孟子说:“难说清楚啊。它作为一种气,最为盛大,最为刚强,靠正直去培养它而不伤害它,就会充塞天地之间。它作为一种气,要和义与道配合;没有这些,它就会萎缩。它是不断积累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地有过正义的举动就取得的。如果行为有愧于心,气就萎缩了。指南录,文天祥诗集。宋

4、恭帝德佑二年(1276),元军进逼南宋首都临安,文天祥赴元营谈判,被扣押,后乘隙逃归。他把出使被扣和逃归途中所写的诗结集,取作者渡扬子江诗中“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句意,命名为“指南录”。作者在写这篇序之前,前已经为诗集写了自序,故本篇称为“后序”。渡扬子江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正音(1)德祐(yu)(2)缙绅(jn)(3)纾祸(sh)(4)觇北(chn)(5)献谄(chn)(6)诟虏帅(gu)(7)贵酋(qi)(8)羁縻(j)(m)(9)二阃(kn)(10)渚洲(zh)(11)自刭(jng)(12)殆例(di)(13)巡徼(jio)(14

5、)檄文(x)(15)毗陵(p)(16)邂逅(xi)(hu)(17)余僇(l)(18)愧怍(zu)(19)号呼靡及(ho)(m)指南录后序文天祥序、跋: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作或出版意旨,编作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的属于说明文,对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文。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叙述出使元营的经过及逃亡路上的种种磨难,抒发九死一生的感慨。1-3段重在记

6、叙,第4段以抒情为主。第二部分:(第68自然段)说明写作情况和结集目的,并从当时社会的君臣父子伦理来阐述自己报国的心志。字词疏通除:授官,被任命为。都督:名作动,统率。路:宋代地方行政区域名称。北兵:元兵。迫:逼迫,这里引申为逼近。缙绅:古代高级官吏的装束,借代为士大夫。萃:聚集。莫:无定代词,没有谁。会:适逢,正好。辙:车迹,借代为使臣的车子当:主持。行为:古今异义。行,出使;为,是。纾:解除,消除。意:估计,料想。可以:可,可以;以,用,凭借。觇:窥探,察看。拜:接受任命。翌日:第二天。以:凭借身份。第1段:述说出使的背景提问:文天祥出使北营的原因(不是目的)是什么?1.时北兵已迫修门外,

7、战、守、迁皆不及施2.北邀当国者相见3.众大臣“莫知计所出”,而“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提问:文天祥出使北营的目的是什么?1.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估计元军方面还是可以用言语说动的)企图以外交手段来挽回败局2.“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更希望去观察一下元军的情况,回来后好寻求挽救国家的策略)寻求对付元军的策略“予不得爱身”(我不能只顾爱惜自己),即已抱定了为国捐躯的决心。提问:文天祥当时的心情怎样?字词疏通上下:指元军上下。遽:立即,立刻。轻:轻视,小看。构恶:挑拨陷害。献谄:讨好。羁縻:软禁,扣押,这里表被动。度:揣度,估量。直:径直,作状语。前:名作动,走上前。诟:辱骂,责骂。当时元

8、军统帅为伯颜,据指南录载:本来说定事完后便让文天祥回去,但元军却把贾余庆等放回,扣留了文天祥。数:列举罪状。但:只。顾:顾及,考虑。利害:个人的安危。貌:名作状,表面上。名:名作状,名义上。字词疏通未几:不久。以:凭借身份。诣:拜访,到去。而:表转折,但,却。目:列,名单。分当:本当,理当。分,名作状,按职分。引决:自杀。以:而,表修饰。昔人:即古人,指南霁云。以:凭借。后面省略“此”。第2-3段:叙述在元军营不辱使命,捍卫民族尊严的经历提问:文天祥至北营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怎样的?第一阶段:“初至北营北亦未敢遽轻吾国。”第二阶段:“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不得归矣。”

9、第三阶段:“未几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提问:文天祥的“分当引决”和“隐忍以行”矛盾吗?不矛盾。“求死”是因为“不得脱”,以死保全名节;“隐忍以行”,是因为有机会逃脱,还可以有所作为,图救国之策。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苏轼留侯论字词疏通间:空隙,这里指机会。虚实:形作名,虚实情况。阃:统兵在外的将帅。中兴:国家由衰弱走向复兴。庶几:差不多。诡:形作动,隐蔽。草,露:名作状,在野草间,在露天。日:名作状,每天。相出没:指与元军互相遭遇或没有

10、遇见,这里可翻译成“周旋”。无聊:古今异义,这里指无依无靠。迥:远。靡:无,没有。已而:不久。避:避开。出:逃出。以至于:以,表结果;至,于,到达。第4段:写北行途中逃脱的行程提问:第4段写了哪几层意思?第1层,得脱后的喜悦;第2层,受误会后的困境;第3层,得舟后急于南下的急迫心情。提问:能表达作者急切、紧张的心情,以及连续所经历的坎坷的动词有哪些?领会作者用词灵活多样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奔”写出了当时迫不择路的极快速度;“变”“诡”反映形势突变以及自己采取的果敢行动;“避”“出”“渡”“入”“展转”“至于”等一连串动词,反映了作者迅速离开险境的情况,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急于南下组织力量抗元以报

11、效国家的急切心情。字词疏通之:取独。其:表推测语气。诋:辱骂。去:离开。以:表目的。自刭:自杀。为所:表被动。物色:古今异义,访求,这里是盘查的意思。从鱼腹死:葬身鱼腹。之:代词,我。彷徨:古今异义,走投无路。如:到去。竟使:假使。殆例:几乎等于。殆,接近于;例,类于,等于。趋:奔赴。质明:天刚亮的时候。以:因为。行:经过。相后先:一前一后行进。道:名作动,取道。凡:总共,一共,总计。纳:接受,接纳,表被动。涉:渡过,穿过。固:本来。之:复指“死”。堪:忍受。永嘉台州宁波杭州苏州无锡江阴宜兴镇江扬州南京高邮仪征崇明岛瓜洲高沙泰州海安如皋南通常州长江太湖北营苏州洋桂公堂贾家庄城子河第5段:借回顾

12、九死一生的经历,抒发精忠报国的激情第一个“呜呼”:引出种种“及于死”的危难,说明作者自己将生死置之度外;第二个“呜呼”:把思想感情向前推进一步,抒发对于出生入死而国事难为的伤痛。两个“呜呼”三个“矣”第一个矣:处于统领句末,提示下文,重读第二个矣:总结上文,轻读第三个矣:处在文意转折之前,宜急收。关于文天祥的22个“死”文章气宇轩昂,慷慨悲歌,尤其是一连串地集中运用“死”字句,气断声吞,扣人弦心,爱国之志,充满字里行间,舍生取义的崇高品格跃然纸上。“死”1为总述“死”的境地及危险性,提领下文。“死”2至“死”19共十八个“死”字的作用。这十八个“死”字句,以并列排比形式出现,每句均以分号隔开。

13、“死”20至22三个“死”字归纳以上十八种“死”的可能性,表明作者对“死”的看法和态度,“死而死矣”,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充分显示其以“死”报国的宏伟决心和凛然正气。从“死”的危险划分,有的来自敌方(元营),用以揭露元军的凶狠和残暴;有的来自内部(南宋),用以披露南宋的混乱和腐败;有的来自环境的险恶等,用以透露社会的动荡和不安。从“死”的方式划分,主动(自杀)的“死”仅三个,表明作者的赤胆忠心;被动(他杀)的“死”有十四个(即所有来自敌方和南宋的“死”的威胁),显示出文天祥的坚贞不屈。美读练习1、十八个排比句的感情基调:抒情,为国捐躯、万死不辞的情怀。2、停顿:分号的停顿较长3、各句中的重音:

14、诋、骂、争、备不测、物色、彷徨等词字词疏通间:间或,有时。所遭:“所+动词”结构,所遭遇的事情。本:指底稿。手:名作状,亲手。为:编作,作为。来者:后世的人。悲:悲叹;同情;思念。第6段:说明诗集的内容,保存并结集的目的文天祥“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在患难当中,有时用诗来记录所遭遇的事情,现在保存着那些稿本不忍心丢掉)。提问:诗集的内容是什么?提问:结集的目的是什么?“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打算把它藏在家里,使后世人阅读它,同情我的志向啊。)字词疏通之:取独。也:表停顿。幸:侥幸。遗:wi,给予,赠送。行:经历。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赖:依赖;依靠。福:富

15、泽。修:整治。雪:洗雪。向:从前,往昔。使:假使。微:没有,无,“微以”相当于“无以”。文:文饰,掩饰。其:表推测。诚:确实;实在;的确。正丘首:死于故乡或故国。复:还。唉!我能死里逃生算是侥幸了,可侥幸地活下来为了什么呢?要求做一个忠臣,如果国君受到侮辱,做臣子的即使死了也还是有罪的;要求做一个孝子,如果用父母赐予自己的身体去冒险,即使死了也有罪责。我要向国君请罪,国君不答应;我要向母亲请罪,母亲不答应。我只能向祖先的坟墓请罪了,人活着不能拯救国难,死后仍要做个厉鬼去杀贼,这才是合乎义理的行为;依靠上天的神灵、祖宗的福泽,修整武备,跟随国君出征,作为先锋,洗雪国家的耻辱,恢复开国皇帝的事业,

16、也就是古人所说的“立誓不与敌人共存”,“恭敬谨慎地竭尽全力,直到死了方休”,这也是合乎义理的行为。唉!像我这样的人,将是无论哪里都可以找到合乎义理的死的地方了。以前,假使我把尸骨抛在荒野里,我虽然正大光明问心无愧,但也不能掩饰自己对国君、父母的过错,国君和父母又将会认为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实在料不到我终于返回本朝,重整衣冠,又见到皇帝,即使早晚死在故国的土地上,我还有什么遗憾呢!还有什么遗憾呢!第7段:正面阐述自己的报国心愿第5段痛定思痛,扣住一个“死”字,概括九死一生的经历,表现出“生”之不易。作者万死不辞,是为了“将以有为也”。第7段“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所为”,从当时社会的君臣父子伦理角度阐述报国之志,论述为臣者为子者的人生选择。前面说“死”,这里说“生”,二者关系是什么自己活下来的意义在哪里呢?自己为什么要南归(包括为什么要写下这些诗)?这段议论表明自己死里逃生正是要为国家作出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