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酿造工艺学(麦芽制造)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6876745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3.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啤酒酿造工艺学(麦芽制造)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啤酒酿造工艺学(麦芽制造)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啤酒酿造工艺学(麦芽制造)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啤酒酿造工艺学(麦芽制造)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啤酒酿造工艺学(麦芽制造)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啤酒酿造工艺学(麦芽制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啤酒酿造工艺学(麦芽制造)(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麦芽制造 给产品一个合理的定位 制 麦 由原料大麦制成麦芽,习惯上称为制麦。制麦 的目的在于: 使大麦发芽,产生多种水解酶,以便通过后续 糖化使淀粉和蛋白质得以分解; 绿麦芽烘干过程中还能产生必要的色、香和风 味成分。 制麦过程大体可分为清选分级、浸麦、发芽、 干燥、除根等过程 第一节 麦芽制造基本工艺过程 给产品一个合理的定位 原料大麦 糠灰、杂质、铁 粗 选 杂谷类 杂谷分离 成品麦芽 2.2mm大麦 分 级 贮藏 2.2mm以上大麦 除 根麦根和破皮 称量贮藏 干燥 热空气 石灰水、空气等 浸 麦 绿麦芽 湿大麦(含水43%48%) 发 芽 空气 麦芽制造工艺过程 给产品一个合理

2、的定位 大麦粗选 处理原大麦的第一台机器是粗选分离机。它对 大麦进行以下两方面的粗选: 利用分离筛,去除杂物(如绳头,木块等)和相粒 (如沙子,碎木等)。 去除带有轻微杂质的粉尘空气。 振动筛筛析出较大和较小的杂质; 通过离心沉降粉尘箱,可分离并除去抽吸空气 中的大部分轻微杂质。 第二节 大麦清选与分级 给产品一个合理的定位 给产品一个合理的定位 为了不出现以下由于铁块带来的损伤, 所以在原大麦处理流程开始时多安有磁铁除 铁器: l机器损伤 l机器快速运转时出现火花 l这些火花可能导致灰尘爆炸和火灾 除铁 给产品一个合理的定位 去石 给产品一个合理的定位 除芒 大麦分级 第一级,I类大麦或全大

3、麦:是指截留在2.5mm筛上 的大麦。全大麦由颗粒最大、腹径最宽的麦粒组成 。这类麦粒的浸出率最高,最适合生产麦芽和酿制 啤酒。全大麦的比例应尽可能高,这是大麦重要的 质量恃征之一,决定了大麦的价格。 第二级,类大麦或工业大麦:这类大麦是指能穿 过2.5mm筛但被截留于2.2mm筛面上的大麦。此类 大麦应尽可能少,它应用特殊制麦方法单独处理。 第三级,瘪大麦:指能穿过2.2mm筛的大麦,它不 能用于麦芽生产,但可用作饲料。 给产品一个合理的定位 洗麦 利用麦粒在水中的翻腾、倒泵(槽)和其它 的机械方式,使用浸麦水洗出麦粒中许多 不同的化学物质。 还有鞣质、苦味物质、硅酸和麦皮蛋白质 等也溶于水

4、中。 麦粒表面霉菌等微生物去除,防止喷涌。 第三节 洗麦与浸麦 浸麦工艺操作 浸麦质量考评 浸麦度:4348% 露点率:大麦根部的白点,越 高越好,表示浸麦是否均匀 发芽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发芽时的麦粒生长变化过程 a)发芽第一天 b)发芽第三天 c)发芽第五天 (1)根芽 (2)叶芽 生长过程 (1)根芽:在浸泡即将结束时, 根芽会从麦粒底部长出并可看得 见; (2)叶芽:叶芽穿破麦粒种皮长 出,但穿破不了谷皮。它沿麦粒 背部下端向顶部生长。 第四节 发芽生理与发芽条件 发芽麦粒中酶的形成示意图 1)盾状体上的上皮层,(2)糊粉层, (3)赤霉酸和类赤霉酸物质(4)-葡 聚糖酶,(5)-淀粉酶

5、,(6)蛋白酶 ,(7)磷酸酯酶,(8)-淀粉酶 酶的形成 酶的形成和活化是制麦过程中 一个重要步骤。大麦中已存在一定 量的酶。在发芽期间,酶逐步游离 或形成。大麦和麦芽中含有许多酶 和复合酶,我们感兴趣的主要有: 淀粉分解酶,-淀粉酶和-淀粉 酶; 细胞溶解酶,-葡聚糖酶,木聚 糖酶; 蛋白分解酶; 磷酸酯酶。 发芽过程中的物质转化 发芽过程中不仅发生了酶的形成和积累,而且 一定程度上还需要酶的作用为胚提供营养物质。因 此酶影响着物质转化,它将高分子物质转化为低分 子物质。为满足发芽过程中呼吸或合成新细胞的需 要,分解产物被输送至胚部,这就意味着损失。所 以制麦应限制呼吸和新细胞组织的合成。

6、下列物质 的转化对制麦特别重要,即淀粉和蛋白质分解过程 。 发芽过程中的物质转化 胚乳中的淀粉细胞:完好的细胞壁被部分剖开,借此我 们可以观察淀粉细胞的内部情况,可清楚辨认出大颗粒 的淀粉粒(直径约30m)和小颗粒的淀粉粒(直径约5m) 。大麦淀粉中缺少中等大小的淀粉颗粒。淀粉颗粒很牢 固地贮存在淀粉细胞中。 淀粉细胞:淀粉细胞像一个小布袋一样装着淀粉颗粒。 从图中已切开的淀粉细胞中,我们可明显看到淀粉颗粒 正从淀粉细胞中涌出。淀粉细胞的坚固结构使大麦具有 坚固的很难粉碎的麦粒内容物。 坚固的细胞壁变得支离破碎并可渗透:部分细胞壁通过 酶的作用而溶解,原有的坚固结构变成有孔洞的、可渗 透的结构

7、。从图中可以看到细胞内的物质可以出去了。 麦粒逐渐变疏松、可搓碎,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溶解。 糊粉层:糊粉层包围着胚乳,不含淀粉而由多层富含蛋 白质。 (1)发芽是一个强烈的生命过程,麦粒仅在水分足够时 才会发芽,发芽期间的发芽物水分须保持在40以上 。一部分水分被挥发,同时由于呼吸又会形成一部分 水分(发汗)。如果由于呼吸形成的水分不够,则必须 给麦粒提供水分。 (2)因为呼吸逐渐强烈,所以应给发芽物提供足够的氧 气。供氧通风越强烈,麦粒内容物被呼吸损耗越多。 若供氧通风不足,则会产生分子内呼吸,并导致胚死 亡。 (3)呼吸使温度升高,由此会增加呼吸损失和根芽损失 ,并会减少酶的形成。 (4)发

8、芽最高温度分别为: 比尔森麦芽:1718; 深色麦芽:2325C, 合理经济的发芽操作应注意调节水分、通风和温度。 发芽方法 地板式发芽 通风式发芽 箱式发芽 圆形发芽箱 移动式发芽系统 劳斯曼制麦系统 发芽技术条件 温度:低温发芽的温度控制为1216,它适合于浅色麦芽的 制造;高温发芽温度控制为1822,适于制造深色麦芽; 水分:一般应控制在43%48%之间,制造深色麦芽,浸麦度宜 提高到45%48%,而制造浅色麦芽的浸麦度一般控制在 43%46%之间。 相对湿度:发芽时一般要保持空气在相对湿度95%以上。 氧气:在发芽初期,充足的氧气有利于各种内酶的形成,此时 CO2不宜过高;而发芽后期,

9、应增大麦层中CO2的比例,通 风式发芽麦层中的CO2浓度很低,后期通风应补充以回风。 发芽时间:一般控制在6天左右,深色麦芽为8天左右。 箱式发芽 将浸渍完毕的大麦带水送入发芽箱,铺平后开动翻麦机以排 出麦层中的水。麦层的高度以0.51.0米为宜。 发芽温度控制在1317,一般前期应低一些,中期较高, 后期又降低。 翻麦有利于通气、调节麦层温湿度,使发芽均匀。一般在发 芽的第一、二天可每隔812小时翻一次,第35天为发芽旺 盛期应每隔68h翻一次,第67天为12h翻一次。 通风对调节发芽的温度和湿度起主要的作用,一般发芽室的 湿度应在95%以上, 由于水分蒸发,应不断通入湿空气进行补充。又由于

10、大麦呼 吸产热而使麦层温度升高,所以应不断通入冷空气降温,必 要时进行强通风。 通风方式有间歇式和连续式两种,可根据工艺要求选用。 直射强光会影响麦芽质量,一般认为兰色光线有利于酶的形 成。发芽周期为67天。 -排风 -翻麦机 -螺旋翼 -喷雾室 -进风 -风机 -喷嘴-筛板 -风道 -麦层 -走道 萨拉丁发芽箱示意图 发芽工艺评价 检查发芽工作的原则:生产比尔森型麦芽时,要防止内容物过 度分解,以免形成过多的糖和氨基酸,以及大量的二甲基硫和 活性二甲基硫前驱体DMS-P。 发芽温度应缓慢上升,最高温度为1718C; 根芽应短肥,长度为麦粒的1.52倍。根芽过长降低质量; 平均叶芽长度应为麦粒

11、的2334,不得超过麦粒长度; 发芽结束,绿麦芽水分应比浸麦结束时的水分低1左右; 绿麦芽气味应新鲜,黄瓜味;不得有酸味、霉味、腐烂味。 在生产深色麦芽时应侧重于加强内容物的分解,因为在干燥时 要形成色泽物质,就必需有足够的糖和氨基酸。 绿麦芽干燥 绿麦芽干燥过程可分为凋萎期、焙燥期、焙焦期三个阶段 : (1)凋萎期:一般从3540起温,每小时升温2,最高温 度达6065,需时1524小时(视设备和工艺条件而异)。此期 间要求风量大,每24小时翻麦一次。麦芽干燥程度为含水量 10%以下。但必须注意的是麦芽水分还没降到10%以前,温度不 得超过65。 (2)焙燥期:麦芽凋萎后,继续每小时升温22

12、.5,最高 达7580,约需5h,使麦芽水分降至5%左右。此期中每34h 翻动一次。 (3)焙焦期:进一步提高温度至85,使麦芽含水量降至 5%以下。深色麦芽可增高焙焦温度到100105。整个干燥过 程约2436h。 第五节 麦芽干燥 双层干燥炉的操作 酶不应钝化失活 “比尔森”型麦芽干燥时温度和水分的变化 经干燥的麦芽应用除根机除掉麦根,同时 具有一定的磨光作用。在商业性麦芽厂中,麦 芽在出售前还要使用磨光机进行磨光,以除去 麦芽表面的水锈或灰尘,保证麦粒外表美观、 口味纯正、收得率高。新干燥的麦芽还必须经 过至少一个月时间的储藏,才能用于酿造。 除根与抛光 100kg大麦并不能得到100kg麦芽。 制成麦芽量与投入大麦量的百分比被称为“麦芽 收得率”。 麦芽收得率与100的差值称为“制麦损失”。 麦芽收得率应尽可能高,制麦损失应尽可能小。 生产“比尔森”型麦芽时,100kg清选大麦平均 可得到: 100kg下料浸渍大麦, 148kg浸渍了的湿大麦, 140kg绿麦芽, 78kg出炉麦芽, 80kg贮存麦芽, 损失为:20kg。 制麦收得率 制麦损失 知识回顾知识回顾 Knowledge Knowledge ReviewReview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