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古诗赏析讲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867863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下古诗赏析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九下古诗赏析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九下古诗赏析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九下古诗赏析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九下古诗赏析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下古诗赏析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下古诗赏析讲解(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赏析 o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 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 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 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 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 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o全诗即景抒情,写登楼的观感,俯仰瞻眺, 山川古迹,都从空间着眼。首句的“近”字和 末句的“暮”字,在诗的构思上,起着突出的 作用。“花近高楼”写近景,而“锦江”、“玉 垒”、“后主祠”却是远景。“日暮”

2、点明诗人 徜徉时间已久。这种兼顾时间和空间的手法 ,增强了诗的意境的立体感,开阔了诗的豁 达雄浑的境界。诗的格律严谨,对仗工整, 历来为诗家所推崇。沈德潜以为“气象雄伟 ,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赏析 o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 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 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 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 o“烽火照西京”一句,用夸张手法写外患严重 、情势危急,自然引出下句。目睹外患严重 而“心中自不平”,其“从军”愿望与卫

3、国决心 ,已和盘托出。 o第二联写从军。“牙璋”才“辞凤阙”,“铁骑” 已“绕龙城”,词采壮丽,对偶精整,而一气 直贯,将反侵略的军事行动写得迅猛凌历, 声势逼人。第二联以战地风雪烘托战斗之激 烈,反跌尾联:尽管风雪苦寒,战斗激烈, 仍然“宁为百夫长”,为保卫祖国效力。首尾 呼应,完美地表现了“从军”的主题。 月下独酌 李白 o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o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 诗 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

4、独, 由不孤独到孤独,再由孤独到不孤独的 一种复杂 感情。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此诗充 分表达了他的胸襟。诗首四句为第一 段,写花、 酒、人、月影。诗旨表现孤独,却举杯邀月,幻出 月、影、人三者;然而 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 归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 ,点出 “行乐及春”的题意。最后六句为第三段, 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 并相约 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 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 放浪形骸、狂荡不羁 的性格。邀月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 得其乐,背面看,却极度凄凉。 游山西村 陆游 o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

5、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赏析】 o这是一首朴实自然的山村记游诗。诗人用真挚的感 情,明朗的笔调,描绘了山村景物和农家习俗,生 活气息十分浓郁。 诗中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家乡的风光和习俗,充 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诗的头两句,用“莫笑”和“ 足鸡豚”这些亲切的词语,表现了村民待客忠厚真 挚的情态。诗的第三、四两句对山村风光的描绘, 是历来为人称颂的名句。第三句中的“重”、“复”二 字同义,再和“疑”字一起,写出了山水重叠回环令 人迷惑的景象。 o第四句中的“暗”、“明”相互陪衬,再和“又” 字一起,描绘出绿树荫荫、鲜花灼灼,令人

6、 惊喜的景象。诗的第五、六两句,写这里的 民风民俗,箫鼓齐鸣,衣冠简朴,表现了诗 人对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赞美。诗的最后两句 ,作者抒发感情。这里的热情招待,优美风 光,淳朴民俗,使诗人兴致勃勃,但诗人没 有直接叙述这种心情,而是通过另一种形式 曲折地表现,说“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 时夜叩门”,足见兴致浓厚而强烈。 下列四项是对从军行的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 oA.这首诗采用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 的跳跃式结构,写出了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 全过程。 oB.首联中的“照”字意在表现烽火很大很亮,在远远 的西京都能看见;“自不平”中的“自”字,表现了书 生从军的愿望和卫国的坚强决

7、心。 oC.颔联由“辞”到“绕”写出了行军的迅速和军队凌厉 、逼人的气势。 oD.颈联以北国的雪(暗)风(多)烘托战斗的激烈 悲壮。 下列四项是对月下独酌的赏析,不正 确的一项是( ) oA.诗人借助丰富想象,赋予月亮浓厚的感情色彩, 把它描绘得善解人意、可喜可亲,仿佛成了诗人可 以倾诉心声的知音。 oB.诗人与明月之间的亲密欢洽,更加反衬出诗人在 人世间的孤独寂寞情怀,从侧面表现了诗人对现实 社会的愤懑和厌恶,也表现了诗人遗世独立的高洁 人格。 oC.最后两句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 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 得其乐,可是背后却有无限的凄凉。 oD.全诗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笔墨传神而 婉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