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别离人教古诗鉴赏选修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6867786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3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今别离人教古诗鉴赏选修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今别离人教古诗鉴赏选修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今别离人教古诗鉴赏选修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今别离人教古诗鉴赏选修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今别离人教古诗鉴赏选修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今别离人教古诗鉴赏选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今别离人教古诗鉴赏选修(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l(其一) 游子思妇?别离? l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 思明月楼? l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 华流照君。 l涉江采芙蓉,兰 泽多芳草。 l采之欲遗谁,所 思在远道。 l还顾望旧乡,长 路漫浩浩。 l同心而离居,忧 伤以终老。 但是本诗作者说 游子思妇也可以是: 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轻气球指海上的汽艇) l怎 么 会 这 样 ! 他是谁? l他主张“我手写我口”,成为近代诗界革命的旗手 。他的诗作反映了近代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被 称为“史诗”。 l梁启超对他的诗推崇备至,许为“近世诗界三杰” 之一,称“其意境无一袭昔贤,其风格又

2、无一让昔 贤”, l有说他“独辟境界,卓然自立于二十世纪诗界中, 群推为大家。 l最精彩的当属四章今别离,此诗被当时人公 推为“千年绝作。” 作者黄遵宪 创作背景 l生产力发展导致东西方文明在交流与融合 中碰撞,时代的变迁也导致诗歌的古典意 象与现代文明的不断碰撞。 译诗 离情别思就像那轮船的双轮一样,顷刻已绕了千万圈。 目睹飞驰的双轮,眼见时空的变换,我内心忧愁滋长。 古代也有山川,古代也有孤舟。 古代的车舟同样“载离别”,让人感受到行动举止的“自由”。 现代火车和轮船具有古时不可能有的速度,因此会加倍增生人的离愁别 绪。 明明知道人们分手的时刻那么短暂、宝贵,却不让人们有缠绵之意。 火车或

3、轮船长鸣后,一刻都不多停留。 即使有几千斤重的船舵,行船仍然迅速灵活。 怎能没有逆风吹来,但也不畏惧逆风。 送行的人还没来得及返回,行者就已到达天的尽头。 望着远处船忽然就不见了,只有烟波荡漾。 去的时候如此速度,回来路途会堵塞么? 但愿你回来时,能够乘快艇速归。 题材 l是一首游子思妇诗,抒发的是一种离情别 绪。 l游子诗:在外漂流谋求进取的游子所写的 诗歌。 l思妇诗:在家中的妻子思念在外的丈夫, 所写的诗歌。 表现手法 l1对比手法。诗中将乘坐新式交通工具轮船 与乘车舟离别的进行对比,表现近代人的 别离之苦和在别离观上的不同。 今别离其二节选 朝寄平安语, 暮寄相思字 。 只有斑斑墨,

4、颇似临行泪 。 门前两行树, 离离到天际 。 中央亦有丝, 有丝两头系 。 “斑斑墨”,写的是电码;“两行树 ”,写的是电线杆;“中央亦有 丝”,借莲藕之丝写电线中央 的铜丝;“两头系”,写的是相 隔万里之遥的两座电讯大楼。 藕断丝(谐思)连,仅是谐音 比喻;而电线丝却真的能传递 相思之情,这比借丝之喻又进 了一层。 总评 l以乐府杂曲歌辞今别离旧题,分别歌 咏了火车、轮船、电报、照相等新事物和 东西半球昼夜相反的自然现象。诗人巧妙 地将近代出现的新事物,与传统游子思妇 题材融为一体,以别离之苦写新事物和科 学技术之昌明,又以新事物和科学技术之 昌明,表现出当时人在别离观上的新认识 。因此,今别离既是乐府旧题,又反 映了今人近代人别离的意识,是当时“ 诗界革命”和黄遵宪“新派诗”的代表作品。 *12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l感谢倾听! 2014.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