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7版中考历史 基础知识精讲 第1讲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6861376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4.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17版中考历史 基础知识精讲 第1讲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江西省2017版中考历史 基础知识精讲 第1讲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江西省2017版中考历史 基础知识精讲 第1讲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江西省2017版中考历史 基础知识精讲 第1讲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江西省2017版中考历史 基础知识精讲 第1讲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2017版中考历史 基础知识精讲 第1讲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17版中考历史 基础知识精讲 第1讲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及统一国家的建立 教材整理复习篇 第一讲 20132016年江西中考考情总览 2013-2016年在中考中本讲以选择题和综合题小问的形式出现, 考查成语中蕴含的历史典故如“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秦朝的统 一措施,丝绸之路的路线。2017年要注意对典型历史人物、事迹的考 察,如齐桓公、晋文公、汉武帝、商鞅变法等,也可能考查孔子的思 想或结合祖国统一考查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的措施。 考点1 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 考点2 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考点3 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诸侯间之间战争, 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1.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 1.春秋战

2、国时期诸侯争霸 考点3 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诸侯间之间战争, 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1.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 考点3 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诸侯间之间战争, 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2.商鞅变法 (1)历史条件: 生产力发展,私田大量出现,形成了封建地主和农民。 (2)根本目的: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3)时间:公元前356年,秦孝公时期。 (4)主要内容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奖励耕战,生 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来授予爵位 、田宅,废除没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 直接派官吏治理。 (5)作用: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 为战国

3、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考点3 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诸侯间之间战争, 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3.封建社会的形成: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 ,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 主贵族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 要矛盾,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 考点3 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诸侯间之间战争, 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考点4 知道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 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常考点) 考点4 知道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 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常考点) 考点5 知道秦始皇和秦朝的统一,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 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常考点 ) 考点5 知道秦始

4、皇和秦朝的统一,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 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常考点 ) 考点6-7 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知道“丝绸之路”的开通 , 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常考点) 1.汉武帝大一统措施和张赛通西域 1.汉武帝大一统措施和张赛通西域 考点6-7 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知道“丝绸之路”的开通 , 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常考点) 2.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1)丝绸之路是西汉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见 证,也是西汉时期及以后,中国与西亚、欧洲各国联 系的文明交流之路。 (2)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也密切了汉族与沿途各少数

5、民族之间的关系,促进了 我国西北地区的开发和发展。 考点6-7 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知道“丝绸之路”的开通 , 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常考点) 2016年8月27日至28日,中华孔子学会2016年年 会暨“家庭、社会、国家与天下:儒家传统中的共同 体理念”研讨会在贵阳孔学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 专家、学者近百人与会。研讨会期间,各位专家学者 就经学史、儒学史上的人伦观念、儒家家庭观念的意 义、儒家社会理论的独特性、儒家国家观念与现代中 国的国家建构、民族国家时代的天下观念等兼具现实 意义和理论价值的命题进行研究。 结合以上热点可以考查孔子和儒家的相关知识。 孔子是儒家学说

6、的创立者,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础。 其民本思想,对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仍具有普遍的现实性和永恒的价值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打破贵族垄断文 化教育的局面,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有力地推动 了春秋以来的学术下移运动,壮大了士阶层的队伍, 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1.禅让制、世袭制、分封制 2.比较秦皇、汉武的治国策略 【例1】(2016年连云港)“天下为家”取代“天下为公”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考点1 夏、商、周三代更替 【解析】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答案】A 【

7、例2】(2016年安徽)书洪范记载:“武王既胜殷 ,邦诸侯。”这体现了武王推行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科举制 考点2 分封制 【解析】材料的意思是武王伐纣,分封诸侯。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 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A符合题意。 【答案】A 【例3】(2016年湘西改编)越王勾践是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错误:_ 订正: _ 考点3 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和社会变化 【解析】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 疆界,从而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不是越

8、王勾践。 【答案】错误:越王勾践;订正:齐桓公 考点4 “百家争鸣” 【例4】(2016年聊城)“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 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 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材料 中的核心主张是( ) A“无为而治” B“法不阿贵” C“重农抑商” D“施仁政于民” 【解析】注意材料关键信息“施仁政于民”。材料表述的是孟子 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的思想。 【答案】D 考点5 秦始皇;秦朝的统一;中央集权制度 【解析】由中文字“自称为朕”“印称为玺”“三公”“九卿 ”等可知,反映的是秦始皇创立的皇帝制度和三公九

9、卿制,符合题意,入选;由中文字“郡守”“县令”等可 知,反映的是郡县制,郡县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 经建立,秦朝在全国推行,排除;反映的是长城 ,长城作为防御工程,历史比较悠久,由“烽火戏诸侯 ”的典故可知,先秦时期长城就已存在,排除;反 映的是秦始皇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符合题意,入选。综上可知,答案为A。 【答案】A 【例5】(2016年陕西)下列图片所体现的制度或措 施属于秦始皇首创的是( ) A. B. C. D. 考点6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例6】(2016年聊城)贾谊在治安策中提出:“欲天下之治 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汉武帝采取

10、的下列措施中体现了这一主张的是( ) A派张骞出使西域 B设置“十三州部” C颁布“推恩令” D.反击匈奴 【解析】材料表明,贾谊主张分割诸侯国封地以削弱其实力, 从而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颁布“ 推恩令”的做法与这一主张相吻合。 【答案】C 考点7 “丝绸之路” 【例7】(2016年青岛)2015年3月,中国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 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远景与行动,旨在重开“丝 绸之路”。关于古代“丝绸之路”说法正确的是( ) A东汉张骞始开丝绸之路 B促进了中外经济与文化交 流 C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D丝绸之路起点是洛阳 【解析】西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后丝绸之路开辟,故A 错误。新航路开辟使得世界开始连为一体,故C错误。丝绸之 路的起点是长安而非洛阳,故D错误。丝绸之路是沟通东西方 的陆上要道,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因此B正确。 【答案】B 本题可以用史实排除法。适 于此法的选择题,其选项的 设置中,错误的选项具有与 史实明显不符的特点。这种 不符表现在时间、地点、人 物等混淆是非;原因、内容、 影响等不对应的状况。解决 此类选择题需要牢固掌握基 础知识,然后运用正确史实, 找出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 不符合题意的选项,从而得 出正确的答案来。 谢谢观谢谢观 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