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现与解决产问题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6860869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125 大小:1.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发现与解决产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5页
如何发现与解决产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5页
如何发现与解决产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5页
如何发现与解决产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5页
如何发现与解决产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发现与解决产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发现与解决产问题(1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发现与如何发现与 解决生产问题解决生产问题 *1 第一讲 何谓问题 如何发现问 题 Date2 问题问题 是用来扩扩大我的能力范围围的。 问 题 个人的 能力范围 Date3 何 谓 问 题 所谓问题是对具有问题意识的人 ,才成为问题。 具有否定现状的态度,改善的意 愿,并运用其综合性的判断力,从 现象中抽象出其特质及重点。 Date4 问题,就是指“应有的状态 ”和“现状”的差距。应有 状态的内容包括计划、指令 、标准、法令、 想法等。另 外也有创造问题。应有的状 态与现状一致时,似乎没问 题,但如果提升“应有状态 ”时,将产生新的问题。 Date5 只要有问题,就证明: 1)一定存在差

2、距; 2)一定有了比较的过程; 3)一定有了相关的结论。即: 问题=期待A状态-现实B状 态。 问题=f(差距) Date6 问 题 的 意 义 问题伴随着企业发展的全过程, 问题出现在企业工作的每一天; 没有问题,人脑就失去了思考的方向 ,无法产生任何有价值的思考结果。 人脑必须与问题“结合”才能够实现其 思考的价值。 问题不仅是成功的向导,还是成功的 催化剂,是衡量成功质量的重要指标。 解决问题是主管的重要使命 Date7 问 题 的 类 别 问题的最常用的两种分类方法:依掌握 问题差距分类法和问题所在层次分类法 依掌握问题差距分类法:1)救火类问题 2)发现类问题 3)预测类问题 问题所

3、在层次分类法:1)操作层次的问题 2)管理层次的问题 3)结构层次的问题 Date8 基于对现实差距的认识而产生的 第一类(操作层)问题。 现状与“通常水平”之间的差距 由于对目标更高的期待而引导产生的 第二类(管理层)问题. 现状与“期待水平”之间的差距 为谋求重大突破而导致产生的 第三类(结构层)问题。 现状与“理想水平” 之间的差距 Date9 缺乏问题意识常见的 现象: 重复问题一而再发生。品质不 良率偏高且无任何改善。极少改善提 案。工作极为被动,推一下才动一下 。各种浪费多。有异常情况常被掩盖 。5S工作表面化,不深入。扯皮现象 多,遇事找藉口。 Date10 发现问题的正确态度:

4、 既要充分发挥问题的向导作用 ,敢于接触、发现问题; 也要使发现问题的总量在资源 能够处理的范围之内; 要充分发挥问题的向导作用, 使之成为“蕴藏宝藏的山”和“好东西” ,就必须首先保持上述两者的平衡。 Date11 发现问题的误区 认为问题是麻烦,谁有问题就处罚谁, 所以谁也不去发现问题; 因为缺乏制度约束和方法指导,不知道 从哪一个方面、用什么方法发现问题 ; 岗位职责不十分明确,不知道自已必 须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Date12 l责任关系不具体不科学,致使感觉有 问题时,不知道怎样、向什么人、怎 样汇报或者谋求帮助和指导; l对管理者没有明确的发现问题的责任 要求,导致制度化发现问题的目

5、标无 法实现; Date13 不良的来源变异 机器 操作员 环境 材料 方法 管理 制 品 变 异 来 源 Date14 走动管理: 到工作现场去,在工作现场来 回走动,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管理 方式。工厂的现场管理一定是走动管 理。 三现主义: 现时、现场(地)、现物(象)当事 情发生时,立即(现时)去现场,看现(象) 。 Date15 日常管理至少应该包括 三个不同层面的内容: l事后管理:问题发生后实施处置; l事中管理:通过监督控制,防止问题的发 生; l事前管理:预知和未然防止可能发生的问 题。 Date16 三个不同水准管理之间的关系 管理类别 要 点 说 明 通过预测、预知、计

6、划 1 事前管理 未然防止 及标准化等事先管理, 未然防止 预测、预知 预防问题发生 再发防止 通过消除引发问题的原 2 事中管理 早期发现、 因,求得问题的有效解 业务改善 早期改善 决 不良防止 及时发现问题或异常, 3 事后管理 早期发现、 及时实施处置,解决问 问题对策 早期处置 题 Date17 第二讲 第一类(操作层) 问题的分析解决解决 Date18 操作层面的问题的特点: 1)与此类问题相关的目标要求是明 确而具体的; 2)此类问题多产生于可视的工作内 容、工作方法、工作成果等内容本身; 3)比较的方法和比较的结果相对明 显; Date19 4)此类问题所涉及的各种评价指标 有

7、相对成熟的体系; 5)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在多数情况 下有相对成熟的方法提供参考. Date20 第一类问题出现的层次和意义 第一类问题一般出现在具体操作的 工作层面上,有时也可以出现在制定程序 和程序安排的工作层面上。 对于相对成熟的企业,解决第一类 问题一般不需要使用企业中的优质资源。 但是对于管理基础欠缺的企业,情况就大 不一样。 Date21 不同成熟度的企业解决 第一类问题的成本不同 关注领域 相对成熟 管理 基础 的企业 欠缺 的企业 有没有工作内容和方法的设计? 有 没有 或欠缺 谁,用什么方法,完成什么任务,需要什么监 清晰或 督和帮助,最终会得到什么评价,其个人基本 不清晰 清

8、晰收入与工作效果、效率的具体关联是什么 等内容是否清晰? 各种工作方法上的差异,各种工作成果上的差异, 能够 不 能够 以及各种比较结果能否自动显现? Date22 各层干部的职责是否清晰? 清晰 不 清晰 各层干部落实自已职责的方法是否明确,检验落实效 清晰或 不 清晰 果的现象描述的要求是否明确? 基本清晰 干部对其下属工作中的问题负什么责任,需要对其下 清晰或 不 清晰 属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承担什么样的指导责任,怎 基本清晰 样评价这种责任的落实情况等内容是否清晰? 下属是否了解自已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以及能否掌握 了解 不 了解 解决的具体方法? 能够 不 能够 Date23 企业有没

9、有针对发现问题的机制? 有 没有 企业有没有标准化解决问题的程序和经验? 有 没有 企业有没有要求自已有持续提高工作有效性的能力? 有 没 有 企业能否系统化地发现和解决基础性问题,即:自 能够 不能 够 动解决第一类问题? 是否需要企业决策层参与? 不需要 需 要 企业各层管理者能否自行完成指导工作? 可以 难以 企业普通员工是否有能力承担重要工作? 能够 不可 以 Date24 制度化发现问题的前提: 三个主要前提:标准、责任、方法 。 标准前提是指:企业需要建 立涉及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 效果评价的指标体系。 Date25 责任前提是指:企业需要明 确各个岗位上的人员必须承担的发 现

10、问题的责任。 方法前提是指:企业需要传授 发现问题的方法,使各个岗位上的人 员知道:关注什么?怎么关注?发现 问题时怎样描述?向谁汇报? Date26 两种人:一种努力,一种不努力; 一种乐于思考,一种不乐于思考;一 种因乐于思考而越来越善于思考,一 种因不乐于思考而越来越不善于思考 ;一种勇于承担责任,一种善于躲避 责任。 Date27 明确发现第一类问题的主体: 当事者的工作领域; 当事者的工作性质; 当事者的职责需要面对的问题种类 ; 当事者承担上述责任的现实能力。 Date28 明确为什么要发现第一类问题: 对普通员工而言,是明确判断; 努力发现问题和不努力发现问题,以及发 现问题的努

11、力产生了显著成效和缺乏显著 成效之间的差距标准,并将评价的结果与 期个人的收入相联系。 Date29 对管理者而言,是明确判断; 自已负责发现问题工作中哪一部分 ,怎样促使下属发现问题的努力更富 有成效等内容的标准,并将管理的效 果与期望个人的收入相联系。 Date30 解决问题的过程是 创造性劳动的过程 企业要想使员工能够顺利地完成这种 创造性工作,就必须给予员工以快乐的心 情 和愿意创造的理由。这首先要求企业通过 制 度,尤其是分配制度体现对这种创造性劳 动 的尊重;还要求企业为员工能够实现这种 创 造性劳动奠定方法基础。 Date31 使解决问题的过程 等同于获得利益的过程。 1).保证

12、员工能够及时获得利益, 包括精神上的肯定,实质性的帮助, 收入上的改善。 Date32 2).使员工能够获得成长的机会,包 括有利于其奠定更优秀的职业背景,获 得更多的挑战机会,等等。 Date33 3).使员工在工作中随时得到方法 上的指导,包括持续的培训机会,明确 的工作责任关系,使其能够及时找到帮 助者,等等。 Date34 第一类问题解决三步曲解决三步曲: : v通过宣导和培训给员工“洗脑”用新观念、 新方法。代替原有的旧观念、旧方法。 v制定新的制度,规定,操作方法,让员工 按新方法执行。 v利用奖罚来规范员工行为养成好习惯。 5S工作的深入 Date35 培训取决于员工与主管的互信

13、程 度 建立互信需: l沟通; l实实在在的力量支撑; l不要造成误会。 0 互 信 程 度 及 格 线 优 秀 线 100% Date36 制度与标准的修改、完善 (鼓励员工提建议) 1)凡是按制度、标准执行的 表扬、奖励 凡是违反制度、标准的 批评、教育、处罚 2)发现制度、标准有问题,提出修改建议的 员工奖励 3)相关主管需在24小时内,研究员工的建议, 并决定: l马上修改制度、标准; l保持原制度、标准,但给提建议的员工反馈和解释。 Date37 素 养 的 实 施 要 点 持续推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工作 制定员工行为规范,使员工养成良好习惯 不断对员工进行培训 培养自觉、自主、

14、自立“三自”型员工。培养 员工的品质/问题/改善意识 手段:奖惩结合(某工厂的案例) Date38 l素 养 的 实 施 目 的: v培养好习惯,遵守规则的员工; v营造团队精神。 一切活动都靠人,假如人缺乏遵守规 则的习惯,或者缺乏自动自发的精神,推行5S 易于流于形式,不易持续。 5S的最终目的培养员工良好的习惯。 Date39 管 理 的 本 质: l使问题能够“自动地暴露出来”并得到 程序化的解决; l使各种利益关系和工作效果得到最大 限度的明确和细化; l使任何问题都只能够干扰企业工作一次; l使制度成为企业价值观的直接体现,受 到员工的自觉认同。 Date40 第三讲 如何发现生产

15、问题 (1) Date41 发 现 问 题 如何才能有敏锐的观察力: 具有责任感 对工作认真 加强专业能力 广阔的视野,多学科知识 不受常识左右 相反的常识 具有发现、解决各种问题的经验 Date42 现场管理的金科玉律 1)当问题(异常)发生时,要先去 现场。 2)检查现物(有关的物件)。 3)当场采取暂行处置措施。 4)发掘真正原因并将之排除。 5)标准化以防止再发生。 Date43 “问5次为什么”-挖掘问题方 法 “为何你将铁屑洒在地面上?” “因为地面有点滑,不安全。” “为什么会滑,不安全?” “因为那儿有油渍。” “为什么会有油渍?” “因为机器在滴油。” “为什么会滴油?” “因为油是从联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