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界肿瘤的上限_2014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_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6856960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2.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界肿瘤的上限_2014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_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交界肿瘤的上限_2014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_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交界肿瘤的上限_2014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_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交界肿瘤的上限_2014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_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交界肿瘤的上限_2014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_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交界肿瘤的上限_2014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_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界肿瘤的上限_2014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_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妇产科专业 卵巢交界性肿瘤的诊治 授课老师: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 钱晓蕾 副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课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教学内容 病因、病理诊断标准 卵巢交界肿瘤分期、临床表现 卵巢交界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前 言 卵巢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ovarian tumor,BOT)是指组织病理学特点和生物学行 为介于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之间的一组特殊 类型卵巢肿瘤。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 定义为“与相对应的良性肿瘤相比具有不典 型的上皮增生但无破坏性间质浸润的卵巢肿 瘤。 前 言 自1929年人们认识到此种肿瘤的存在, 但长期以来人们对其认识并不充分,其发

2、生 、发展及病理生理特点尚待进一步阐明,且 缺乏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指导临床诊疗。 历 史 1929年:卵巢半恶性肿瘤(semimalignant tumors of the ovary) Taylor最早描述此类肿瘤,作为肿瘤的一种独立病 理学类型加以描述。 1973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 低度恶性潜能癌(carcinomas of low malignant potential ) 1973年:WHO 交界性恶性肿瘤(tumors of borderline malignancy); 2003年:WHO 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tumor)或称低度恶性潜能肿瘤(tumor

3、 of low maligant potential) -命名的演化过程反映了研究者们对 该类肿瘤认识的不断深化。 概 念 卵巢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ovarian tumors, BOTs):卵巢低度恶性潜能肿瘤 (low malignant potential ovarian, LMP), 是一种原发上皮性卵巢肿瘤。 是指组织病理学特点和生物学行为介于 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之间的一组特殊类型卵 巢肿瘤。与相对应的良性肿瘤相比具有不典 型的上皮增生但无破坏性间质浸润的卵巢肿 瘤。 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命名 为卵巢交界性肿瘤,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 将其列入卵巢肿

4、瘤的分类,使其成为卵巢肿 瘤的一种独立临床病理类型 ,其中浆液性 及粘液性最常见;其他类型均少见,如交界 性子宫内膜样肿瘤,交界性透明细胞肿瘤等 。 分 类 病因及发病机制 流行病学特点:卵巢交界性肿瘤发病率约占 卵巢肿瘤总数的10%-20%,数据来自医疗机 构的统计数据,其总体人群发病率缺乏权威 性资料。与上皮性卵巢癌相比,其发病年龄 早10-15年。 术前难以确诊,经手术中或术后病理证 实,80%处于早期(FIGO I期),预后较好。 以粘液性和浆液性肿瘤为主。 病因:目前仍不清楚,认为它来源于卵巢表 面特化的腹膜或衍生物以及上皮包涵囊肿。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经产、多产可降低交界肿 瘤的发生

5、率,分娩3次以上发病风险进一步降 低,哺乳是保护因素。 病因:其他因素如初潮年龄、绝经年龄、体 重指数、家族史等是否与交界肿瘤发病相关 目前尚有争议,有研究表明IVF-ET增加交界 性肿瘤发病风险。 肿瘤特点 易发生于生育年龄的妇女 常为早期,- 期患者占80%以上 临床上有一定的恶性上皮卵巢癌的组织 学特征, 但缺少可确认的间质浸润,恶 性程度较低,预后较好 对化疗不敏感 为晚期复发 复发多为卵巢交界性肿瘤 病理学表现 上皮细胞增生活跃及核异型,核分裂 像增加表现为上皮细胞层次增加,但无间 质侵润或有间质微浸润。 浆液性交界肿瘤占67.8%,粘液性交界 肿瘤占30.5%,其他子宫内膜样、移行

6、细胞 、透明细胞或混合型交界肿瘤少见,所占 比例合计不足5%。 卵巢浆液性交界肿瘤(SBOT):约1/3的浆 液性肿瘤为双侧性,可分为经典型和微乳 头型,前者占90%;后者少见,但易发生于 双侧卵巢,其卵巢表面受累、晚期疾病、 间质浸润及腹膜浸润性种植的发生比例均 显著增高。 卵巢粘液性交界肿瘤(MBOT):分为肠型和 子宫颈管型,前者占85%,后者较少占15% ;肠型绝大多数为单侧(95%),体积较大 ,多数为FIGO I期,预后良好。颈管样相 对少见,体积较小,可双侧发生(40%)。 临床表现 患者一般无特殊症状;体检发现。 随着肿瘤增大可表现为盆腔巨大包块、腹 部不适、胃肠道症状、泌尿系

7、压迫症状。 若肿瘤破裂,可出现急腹症表现。 3. 3. 影像学检查 彩色超声检查是重要的 辅助检查手段;结合肿瘤标记物检查可提高 诊断准确率;MRI; 临床诊断 卵巢交界性肿瘤术前诊断的准确性不高。 检查手段: 1. 病理组织学检查是其主要手段 2. 肿瘤标记物(血清CA125和CA19-9) 病理诊断标准 1、细胞复层化4层; 2、每个高倍视野中有丝分裂数4个; 3、核轻度不典型增生; 4、核/胞浆比率增加; 5、上皮乳头和假乳头轻度分支至复杂分支; 6、上皮出牙状突起和细胞脱落进入腺腔; 7、无间质侵犯; 病理诊断中涉及的概念: 交界肿瘤的下限: 形态特征:超出良性形态范畴,表现不 典型特

8、征 病变范围:10% 交界肿瘤的交界肿瘤的上限上限: 形态特征:上皮内癌和形态特征:上皮内癌和/ /或微浸润;或微浸润; 病变范围:上皮内癌,程度不能达到病变范围:上皮内癌,程度不能达到“ 膨胀性浸润膨胀性浸润”;微浸润;微浸润 5mm 5mm (3mm3mm或或10mm10mm 2 2 ) ; 局部交界: 如果病灶小于交界肿瘤的下限,即10% ,诊断局部交界,同时注明交界区域的大 小。 微浸润(1999年WHO) 卵巢交界浆液性肿瘤:间质中单个病灶 浸润直径或深度小于3mm或浸润面积小于 10mm2; 卵巢交界粘液性肿瘤:间质浸润直径或 深度小于5mm; 种植(非转移) 非浸润性种植:上皮成

9、分稀少,被四周 反应性纤维 细胞围绕 ,上皮与间质细胞 常常融合,难以查见;术中易剥离; 浸润性种植:上皮成分较多,显示高度复杂 的增生或微乳头 结构及小细胞巢,无规律的 分布于间质中;术中难剥离; 分 型 卵巢交界浆液性肿瘤: 典型浆液性交界肿瘤 微乳头型浆液性交界肿瘤:5mm微乳 头和/或筛孔状灶 卵巢交界粘液性肿瘤: 胃肠型:单侧 宫颈腺体型:双侧 分 期 同卵巢恶性肿瘤,手术病理分期 治 疗 手术是治疗交界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 标准手术范围: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 腹腔冲洗;多处腹膜活检,网膜切除和 阑尾切除(针对粘液性)。 由于肿瘤很少侵袭至淋巴结且和预后 无明显相关性,很少进行淋

10、巴结清扫。 治 疗 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方式 期: 单侧卵巢交界肿瘤:单侧卵巢肿瘤剔除术 或单侧附件切除术(首选手术方式);无 需常规对侧卵巢契性切除(仔细检查) 治 疗 双侧卵巢交界肿瘤: 双侧卵巢肿瘤剔除术;(复发率高) 一侧附件切除术+对侧肿瘤剔除术;(妊娠 率高) 双侧附件切除术;(卵巢组织或卵母细胞冻 存) 治 疗 -期:按手术分期来进行,包括全子宫 双附件切除、大网膜切除、(盆腔及腹主 动脉旁淋巴结清扫?),腹腔冲洗液检查 肿瘤细胞, 治 疗 -期: 必要时行肿瘤细胞减灭术。 交界性肿瘤手术目标:应力求将肿瘤完 全切除 术后辅助治疗:交界性肿瘤的术后化疗尚有 争议。 对于期交界性肿瘤

11、是否需要化疗的问 题已明确,学者们一致认为期交界性肿 瘤无需化疗。 对于中晚期(-)期患者术后是否 进行化疗争议很大,国内外均缺少大量的 临床对照实验进行说明。 各项研究结果不尽相同,更多研究显示 :是否接受化疗并不能改善复发率和病死率 ; 对于晚期患者,广泛盆腹腔种植、手术残 留较多病灶或存在其他复发危险因素的患者 ,进行辅助化疗是否有助于延长复发间隔、 提高远期生存率,以及采用何种化疗方案, 仍然需要更大样本和更长期随访时间的多中 心随机对照研究来证实。 2000年FIGO建议:腹膜、大网膜有交界 性肿瘤浸润种植者、DNA为非整倍体的卵巢交 界性肿瘤或术后很快复发者应给与化疗,预 后较差的

12、透明细胞交界肿瘤可考虑化疗。 交界性肿瘤的肿瘤细胞增殖速度较上皮 性癌缓慢,化疗应有别于上皮性癌,宜选 用较温和的方案,如PC方案较理想。 PC方案: 顺铂 70mg/m2 静滴一次 环磷酰胺 700mg/m2 静滴一次 其它静脉化疗方案: TC方案: 紫杉醇 135-175mg/m2 静滴一次3小时 滴完 卡铂 剂量按AUC=4-6计算 静滴一次 TP方案 : 紫杉醇 135-175mg/m2 静滴一次,三小 时滴完 顺铂 70mg/m2 静滴一次 关于交界性肿瘤术后辅助治疗,提出以下几点: 1. 应明确交界性肿瘤辅助治疗的目的是缩 小病灶,有肿瘤残留者可给予化疗,为再次减 瘤手术成功创造条

13、件,但不能期待利用辅助治 疗改善预后; 2. FIGO I期及其他期别术后无肿瘤残留者, 不必接受辅助治疗,但应严密随访; 3.没有腹膜浸润的患者不需要辅助治疗,浆 液性交界性肿瘤中只有发生浸润种植者需 要化疗; 建议开展肿瘤细胞DNA含量、倍体水平及有 关癌基因的检测,明确转移灶的病理类型 ,使治疗有的放矢。 预 后 交界性卵巢肿瘤预后好: 其预后与分期组织学分类及分级、患者 年龄及治疗方式有关,以分期最重要期别越 早预后越好。 微浸润是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术后复 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随 访 每3-6月随访一次,共5年,以后每年一次; 包括盆腔在内的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 监测CA125,CA199等肿瘤标记物; 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患者在完成生育后,可 考虑完成全面手术; 小 结 卵巢交界肿瘤好发育龄女性; 分期较早;预后好; 病理是主要诊断方法 手术是治疗卵巢交界肿瘤的最为重要手 段;可采取保留生育功能手术; 中晚期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术后是否辅 助治疗争议很大,众说不一。 标题 黑体白色40号 1.内容、黑体白色32号、无阴影无倾斜不加粗。 2.如重要内容可黄色、粉色或是加粗。 3.数字和英语字体为Arial。 4.无动画,切换选择硬切。 5.如果一张PPT内容太多,分割成两张。 知识回顾知识回顾 Knowledge Knowledge ReviewReview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