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课件 第七章 非线性系统分析讲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841505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118 大小:2.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 第七章 非线性系统分析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 第七章 非线性系统分析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 第七章 非线性系统分析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 第七章 非线性系统分析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18页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 第七章 非线性系统分析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 第七章 非线性系统分析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原理课件 第七章 非线性系统分析讲解(1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七章 非线性系统分析 1 7-1 非线性问题概述 主要内容 7-2 常见非线性因素对系统运动特性的影响 7-3 相平面法基础 7-4 非线性系统相轨迹分析 7-5 描述函数 7-6 用描述函数分析非线性系统 返回主目录 2 基 本 要 求 1.明确非线性系统动态过程的本质特征。掌握系 统中非线性部分、线性部分结构归化的方法。 2.熟练掌握二阶线性方程的相轨迹,正确理解焦 点、节点、中心、鞍点、极限环等概念。 3.熟练掌握由相轨迹计算时间的方法。已知相轨 迹大致画出时间响应曲线的图形。 4.对简单的非线性系统能熟练写出相轨迹的解析 表达式。能通过等倾线方法作出相轨迹。 返回子目录 3 5.

2、对分段线性的非线性系统,能决定开关线,写出分 区域相轨迹的方程式。 6.对具有外作用和或具有速度反馈的情况能合适地选 取相坐标作出相轨迹图。 7.正确理解谐波线性化的条件及描述函数的概念。 8.了解描述函数建立的一般方法,明确几种典型非线 性特性负倒描述函数曲线的特点。 9.熟练掌握运用描述函数法分析系统中是否有周期运 动, 判断周期运动的稳定性。 4 简 介 非线性系统一般理解为非线性微分方程所描述 的系统。 线性系统的本质特征是叠加原理,因此非线性 系统也可以理解为不满足叠加原理的系统。 本章将介绍工程上常用的相平面法和描述函 数法,并通过这两种方法揭示非线性系统的 一些区别于线性系统的现

3、象。 5 7-1 非线性问题概述 一、实际系统中的非线性因素 图7-1 一些常见的非线性特性 返回子目录 6 除上述实际系统中部件的不可避免的非线性 因素外,有时为了改善系统的性能或者简化 系统的结构,人们还常常在系统中引入非线 性部件或者更复杂的非线性控制器。 通常,在自动控制系统中采用的非线性部件 ,最简单和最普遍的就是继电器。 7 图7-2 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输入-输出特性 8 二.非线性系统和线性系统有不同的 运动规律 在线性系统中,系统的稳定性只取决于系统的 结构和参数,对常参量线性系统,只取决于系统 特征方程根的分布,而和初始条件、外加作用没 有关系。 对于非线性系统,不存在系

4、统是否稳定的笼统概 念。必须具体讨论某一运动的稳定性问题。 非线性系统运动的稳定性,除了和系统的结构形式及 参数大小有关以外,还和初始条件有密切的关系。 9 线性系统自由运动的形式与系统的初 始偏移无关。 非线性系统则不一样,自由运动的时 间响应曲线可以随着初始偏移不同而有 多种不同的形式。 图7-4 非线性系统在不同初 始偏移下的自由运动 10 n线性系统在没有外作用时,周期运动只发生在 临界情况,而这一周期运动是物理上不可能实现的 。 非线性系统,在没有外作用时,系统中完全有 可能发生一定频率和振幅的稳定的周期运动,如图7 5所示,这个周期运动在物理上是可以实现的,通 常把它称为自激振荡,

5、简称自振。 图7-5 非线性系统 的自激振荡 11 n线性系统中,当输入量是正弦信号时 ,输出稳态分量也是同频率的正弦函数 ,可以引入频率特性的概念并用它来表 示系统固有的动态特性。 非线性系统在正弦作用下的输出比较 复杂。 12 三.非线性系统的分析方法 在线性系统中,一般可采用传递函数、频率特性、 脉冲过渡函数等概念。 在工程实际中对于存在线性工作区域的非线性系统 ,或者非线性不严重的准线性系统,常常采用线性化 的方法进行处理,然后在线性分析的基础上加以修正 。而对于包括像继电特性那样根本不存在线性区的非 线性特性,工程上常用相平面方法和描述函数方法进 行研究。 13 7-2 常见非线性因

6、素对系统 运动特性的影响 一、不灵敏区 不灵敏区又叫 死区,系统中 的死区是由测量元件的死区、 放大器的死区以及执行机构的 死区所造成的。 图7-6 死区特性 返回子目录 14 死区非线性特性的数学表达式如下: 式中 15 图7-7 包含死区的非线性系 统 图7-8 斜坡输入时 的系统输出量 16 二、饱和 图7-9 部件的饱和现象 饱和特性也是系统中最常见的一种 非线性特性。 17 理想化后的饱和特性典型数学表达式为: 式中: 是线性范围, K为线性范围内的传递系 数(对于放大元件,也称增益)。 18 粗略地看,饱和特性的存在相当于 大信号作用时,增益下降。 图7-10 饱和特性 图7-11

7、 饱和特性的等效增益 19 图7-13 图7-12系统的响应 随动系统的方块图如图712所示。 当系统输入端加上一个幅 值较大的阶跃信号时,若 放大器无饱和限制,系统 的时间响应曲线如图7-13 中的曲线1;放大器有饱 和限制时的时间响应曲线 如图7-13中的曲线2。 图7-12 非线性系 统 20 若随动系统的方块图如图715所示。 图7-14 根轨迹图 图7-15 非线性系 统 根轨迹分析: 21 图7-16系统的时间响应 当系统中不存在饱和特性的限制,系统是振荡发散 的;若系统中存在饱和特性的限制,则系统不再发 散,而是出现稳定的 等幅振荡, 如图7-16中的 曲线2。 22 三、间隙

8、图717 齿轮传动中的间 隙 传动机构(如齿轮传动、杆系传动)的间隙也是控 制系统中的一种常见的非线性因素。 23 间隙特性的典型 特性如图7-18所示 。 数学表达式为图718 间隙非线性特性 24 间隙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也很复杂,一 般说来,它会增大系统的静差,使系 统波形失真,过渡过程的振荡加剧。 图7-19 间隙特性的输入-输出波形 25 四、摩擦 图7-20 直流电动机的方框 图 摩擦非线性对小功率角度随动系统来说,是一个 很重要的非线性因素。它的影响,从静态方面看, 相当于在执行机构中引入了死区,从而造成了系统 的静差,这一点和死区的影响相类似。 图7-21 摩擦力矩示意图 26 图

9、7-22 小功率随动系统方框图 图7-23 低速爬行现象 27 7-3 相平面法基础 相平面法 是一种求解二阶常微分方程的图解方 法。 设一个二阶系统可以用下列常微分方程描 述 令 , (7-9) 则 (7-11) 返回子目录 28 相平面: 描绘相平面上的点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叫 相轨迹。 通常把方程(79)称为相轨迹微分方程 式,简称 相轨迹方程。 将式(711)的 积分结果称为 相轨迹表达式。 相轨迹: 把具有直角坐标 的平面叫做相平面 。 29 一、线性系统的相轨迹 设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7-12) 式(7-12)的特征方程为 上述特征方程的根为 n式(7-12)所表示的自由运动,其性 质

10、由特征方程根的分布特点所决定。 30 取相坐标 、 ,式(7-12)可化为 (7-14) 或 31 (1)无阻尼运动 由方程(7-14),相轨迹方程为: 其中 相轨迹如图724所示,在相平面上是为一族同心 的椭圆。 每个椭圆相当于一个简谐振动。 (7-16) 32 图7-24 系统无阻尼运动时的相轨 迹 n相轨迹的方向如 图7-24中箭头所示 。 n相轨迹垂直穿过 横轴。 n坐标原点处相轨 迹的斜率不能由该 点的坐标唯一地确 定,这种点叫做奇 点。 图7-24的奇点(0,0) 通常称为 中心 33 (2)欠阻尼运动 其中 (7-17) 方程(7-12)的解为 34 相轨迹如图725所 示。从图

11、中可以看出 ,欠阻尼系统不管初 始状态如何,它经过 衰减振荡,最后趋向 于平衡状态。坐标原 点是一个奇点,它附 近的相轨迹是收敛于 它的对数螺旋线,这 种奇点称为 稳定的焦点。 图7-25 系统欠阻尼运动时的相轨迹 35 (3)过阻尼运动 这时方程(712)的解为 相轨迹如图726所示 。 36 图7-26 过阻尼时的相轨迹 图7-27 过阻尼运动的时间响应 坐标原点是一个奇点, 这种奇点称为 稳定的节点。 37 (4)负阻尼运动 相轨迹图如图728所 示,此时相轨迹仍是 对数螺旋线,但相轨 迹的运动方向与图7 25不同,随着 t 的增 长,运动过程是振荡 发散的。这种奇点称 为 不稳定的焦点

12、 。 图7-28 38 系统的相轨迹图 如图7-29所示, 奇点称为 不稳定的节点 。 图7-29 39 此时相轨迹如图 7-30所示。奇点称 为 鞍点 该奇点是不稳定的 。 图7-30 斥力系统的相轨迹 40 图7-31 特征根和奇点的对应关系 41 二、相轨迹作图法 设系统微分方程为 化为 表示相平面上的一条曲线,相轨迹通过曲线 上的点时所取的斜率都是 。 这条曲线就称为 等倾线倾线。 令 其中 为某个常数 1.等倾线法 42 例子 微分方程 或 等倾线是直线,它的方程为: 43 取不同值时,可 在相平面上画出若 干不同的等倾线, 在每条等倾线上画 出表示该等倾线斜 率值的小线段,这 些小

13、线段表示相轨 迹通过等倾线时的 方向,从相轨迹的 起点按顺序将各小 线段连接起来,就 得到了所求的相轨 迹 。 图7-32 44 极限环 在图7-33中,出现了 一种孤立的简单的封 闭相轨迹。这种相轨 迹称为稳定的极限环 。 图7-33 45 图7-34 各种类型的极限环 46 三、由相平面图求时间解 相轨迹上坐标 点移动到 点所需 的时间,可按下式计算 (7-32) 这个积分可用通常近似计算积分的方法求出, 因此求时间解的过程是近似计算的过程。 47 1.用 曲线计算时间 利用式(737)计 算时间,在某些情 况下可直接进行积 分运算 。 图7-37 48 2.用小圆弧逼近相轨迹计算时间 在

14、小圆弧逼近的方法中,相轨迹是用圆 心位于实轴上的一系列圆弧来近似的。 轴上的P、Q、R点为圆心,以如图736AD段,可用 、为半径的小圆弧来逼近, 这样就有 49 代入式(7-32)得 令 (7-33) 50 图7-36用小圆弧逼近相轨迹计算时间 51 例7-2 图示相平面上有两条封闭的相轨迹,已知 和 均是圆弧的一部分,试计算这两条封闭相轨迹所对应的周期运动的周期。 图7-37 52 解: 相轨迹 和 对应的周期运动,它们的周期分别为 和 s, 则有 53 7-4 非线性系统相轨迹分析 根据系统结构形式选取相坐标,列写微 分方程。 画相轨迹图。 根据相轨迹图分析系统的运动情况。 返回子目录

15、54 一、继电型系统 系统中有一个或几个元件具有继电型非线性 特性的系统称为继电型系统。 图7-38 继电型非线性特性 55 若继电型系统的方框图如图741所示。 研究图中继电型特性为图7-38(b) 的情况。 图7-41 56 很明显,相平面以直线 为界被分成三个不同的区域,在每个区域里,系统的相轨迹完全由一个线性微分方程所确定。 57 1 .在 ch的区域 系统方程为 其中 58 所以 当 59 2. 在|c|h区域 系统方程为 (7-42) 60 3 .在c-h区域 相轨迹方程为 当 时 61 图7-40 图7-39系统当 时的相轨迹 62 当m=-1时,系统微分方程为 对这个系统而言,

16、不论初始条件如何,系统最终都 是处于自振状态,并且振荡的周期与振幅仅取决于 系统的参数,而和初始条件的大小无关。 63 图7-41 图7-39系统当m=-1时的相轨迹 64 图7-42 振荡趋势加大示意图 65 图7-43 m逐渐减少时的相平面 66 二、速度反馈对继电型系统自由 运动的影响 图7-44 有速度反馈的继电型系统 67 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将此相轨迹图与图740比较可看出两者主要 是开关线不同。 可以通过改变开关线的位置来改善系统的性 能。 68 图745 速度反馈对系统运动过程的影响 69 三、含有间隙非线性的系统 图7-46 间隙非线性和非线性控制系 统 70 方程式: 71 式中 相轨迹方程 (7-54) (7-55) 72 图7-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