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布局(上课)课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841498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9.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通运输布局(上课)课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交通运输布局(上课)课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交通运输布局(上课)课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交通运输布局(上课)课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交通运输布局(上课)课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交通运输布局(上课)课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运输布局(上课)课案(9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 1.了解交通运输线的主要类型及其 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 2.利用所掌握的交通运输线区位选 择的理论和方法,能够对某两地间 交通线的类型选择、线路走向提出 合理建议? 学习目标 人类活动地域联 系的主要方式 邮电通信 商业贸易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线交通运输点城市交通网 一、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网中的线有哪些类型? 铁 路 公 路 航 线 管 道 一、交通运输线(自主学习1) 1、基本的交通运输线路 铁路、公路、水运航道、航空线、管道。 2、影响因素 长期以来,自然因素是最重要 因素,现在影响已经减弱 社会经济因素影响越来越重要 技术因素一直重要 基础因素 决定性因素 保障性因素

2、 (一)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分析 3、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 区位选择选择 的步骤骤: A、科学预测预测 运输输需求与分布 B、选择选择 最经济经济 的运输输方式和路线线等级标级标 准 C、根据自然条件上有利、技术术上可行、经济经济 上 合理的原则则,确定线线路的路径和走向。 要不要建? 建什么? 怎样建? 4、基本原则: 自然条件上有利; 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 社会经济因素是决定因素,技术条件是可能性因素,自然 条件为限制性因素 读“中国主要交通运输网分布图”,从全国 看,我国什么地区交通最落后? (西部地区) 西部地区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形崎岖,修建交通难 度大,投资高;加上人口稀少,

3、经济落后,对交通运输 的需求没有东部迫切。因此交通落后。 青藏铁路 l了解青藏铁铁路沿线线的地理环环境 青藏铁路由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 市,全长1956公里。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长 814公里,于1984年投入运营。从2001年起修 建的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42公里。世界 上海拔最高、通过冻土最长的高原铁路,翻 越唐古拉山的铁路最高点海拔5072米,经过 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960公里,连续多年冻土 区550公里以上 2005年10月全线贯通,2006年7月1日9:00全 线通车。 典型案例青藏铁路 青 藏 铁 路 关于青藏铁路,我知道 分期工程起止点运营时间营时间 期 期 西宁格

4、尔木(814千米 ) 格尔木拉萨(1142千米 ) 1984年 2007年7月1日 该工程创下了哪两项世界之最? 该铁路建设要解决哪三项世界难题? (1)青藏铁路起点是_市,终点_市,面临 的世界性难题是: 高原多年冻土生态脆弱 高原缺氧 西宁拉萨 (一)了解青藏铁路沿线的地理环境 青藏铁铁路的长长度,经过经过 的省区? 穿越的地形区? 穿越哪些江河,湖? 沿线线的矿产资矿产资 源、旅游资资源? 经过经过 的重要城市有哪些? 青藏铁铁路建设设要克服哪些自然环环境问题问题 ? (二)影响青藏铁路区位的主要因素分析。 A、为为什么要修建入藏铁铁路? B、为为什么不早点修建青藏铁铁路? C、参考P9

5、4表4-2-1,为为什么修青藏铁铁路而不是滇藏 、川藏、甘藏? 问题探究 3、沿线线有非常丰富的 资资源、 资资源、 资资源、 资资源、 资资源等。 4、目前的主要运输输方式是什么? 1、青藏铁铁路位于我国第几 阶阶梯,穿越那些地形区? 第一级级、柴达木盆地、青 藏高原 2、青藏铁铁路穿越哪两个重 要的自然保护护区? 三江源、可可西里 旅游 矿产矿产太阳能 地热热草场场 (2)青藏铁路概况: 公路运输 5、为什么还要修建铁路? 因为铁路运输运量大,运费较低,连续性强 说说现说说现 已建成进进入西藏的交通运输线输线 有哪些? 从各种交通运输发输发 展的历历史看,航空运输输的出现现要晚 于铁铁路运

6、输输,但西藏发发展航空运输输却早于铁铁路。 其原因是什么? 青藏高原高山阻挡挡,高寒缺氧,冻冻土广布,修筑铁铁路 难难度大,航空运输输可克服这这些自然条件的制约约。 三大世界性难题未克服技术因素 地势高,有多条山脉横亘在青藏铁路线上,高寒的气候, 形成永久冻土层; (二)影响青藏铁路区位的主要因素分析。 原有的公路运输已不能满足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西藏自治区不通铁路的状况要改变。 合理布局全国交通网,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A、为为什么要修建入藏铁铁路? B、为为什么不早点修建青藏铁铁路?简简述自然环环境对对青藏铁铁 路建设设的制约约因素 C、参考P94表4-2-1,为为什么修青藏铁铁路

7、而不是滇藏、川藏 、甘藏? 1289万元/Km 和139.2亿亿元 总长总长 30.6Km最 长长隧道1210Km 冻冻土问题问题 ( 已基本解决) 自然条件优优 越有利施工 3952万元/Km 和653.8亿亿元 总长总长 710.65Km 最长长隧道 1210Km 地震断层层、 滑坡等自然 灾害 不具备备上述 条件 3985万元/Km 和767.9亿亿元 总长总长 819.24Km 最长长隧道 19500Km 崩塌 、地热热 等自然灾害 不具备备上述 条件 3003万元/Km 和638.4亿亿元 总长总长 438.69Km 最长长隧道 8800Km 泥石流、雪 害等自然灾 害 不具备备上述

8、 条件 表4-2-1进藏铁路方案: 造价及总投资 方案 桥隧长度 青藏铁路滇藏铁路 川藏铁路甘藏铁路 面临的主要 技术问题 施工条件 青藏铁路、川藏铁路、滇藏铁路、甘藏铁路四 套预选方案中,为什么最终选定青藏铁路? 1.青藏铁铁路里程最短,工程量最小,投资资最 少,工期最短 2.冻冻土问题问题 已解决 3.沿途地势势平缓缓,施工难难度低 4.地质质条件稳稳定,有利于铁铁路的维护维护 5.沿线线有青藏公路并行,交通方便,有利于组 织大型机械施工; 不同的地表形态 工程量 造价 线路的技术要求 难度 有利:平原地区,工程量小,技术难术难 度小,造价低; 不利:地势势起伏大,坡度陡,工程量大,造价高

9、 教材P94问题问题 2:举举例说说明地表形态对态对 交 通运输线输线 路分布的影响 据图说明台湾城市和铁路 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其原因是什么? 主要分布在西部;环岛分布 。 中部是山地,西部和沿海地 形平坦。 小结: 自然条件因素 高原缺氧、冻土和生态环境脆弱【有一定制约作用 】 经济社会因素 资源丰富,人口稀少,生活贫困【主要决定因素】 政治因素 维持青藏地区的稳定,增强民族交流和团结,确保 国家统一。 科技因素 冻土问题得以解决【保证因素】 青藏铁路选线的意义 经济因素 A、合理布局交通网 B、促进沿线经济发展 社会因素 A、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 B、有利于社会稳定 自然因素 技术因素 决

10、定因素 基本 因素 保障 因素 C、促进西藏旅游业的发展 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保证 限制性因素 青藏铁路的区位因素分析 “经济路” “政治路” “旅游路” 自然条件高寒、缺氧、冻冻土是三大限制性因素 经济经济 效益自然 资资源 促进进西藏的资资源开发发,特别别是旅游资资源 的开发发利用 交通完善全国铁铁路网,激活兰兰青线线 经济经济 发发展 促进进西藏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经济发 展 政治效益政治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团结 国防维护边维护边 疆的稳稳定和安全, 巩固国防 技术术条件技术术上克服了冻冻土的难难关 青藏铁铁路建设设的意义义? 小结小结 : 探究:修建青藏铁路的意义 1.有利于沿线地区的资源开

11、发,变资源优 势为经济优势 2.有利于青藏两省区经济的发展,提高人 民的生活水平 3.促进了西藏与内地其他省区的经济文化 交流,有利于民族团结 4.有利于巩固国防 高速公路:专供机动车高速行驶的公路。与一般公路相 比,具有车速高、通行能力大、运输费用省、行车安全 等四大优点。布线要求:主要从城市到成市 1、高速公路 2、普通公路 国道:基本方向以直达运输为主,适当照顾沿线 重要的经济点。 省道: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的需要为主。 (一)、公路类 型 (二)公路建设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 区位因素 主要影响 自 然 因 素 地 形 平原山区 水文 地质 气候 平原地区地形对线路限制较少,选线时尽量少

12、占耕 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建设发展的关系 首选公路。线路尽量选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 地和河谷地带,尽量避开地形复杂的地区,在陡坡 上修成“之”字形弯曲或开凿隧道。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 少桥洞总长度。 注意避开断层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特别 是开凿隧道时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穿越 。 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 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大小,路 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的强度来设计。 公路选线的区位因素 (二)社会经济因素 建设成本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 运输量尽量经过各级居民点,吸引客货流, 提高运量 占地尽量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

13、水利设施 经济上合理; 技术上可行; 自然条件上有利; 公路建设的原因分析 1、经过地区地形较平坦,修建难度小,工程 量小,运行安全。 2、线路较短,节省投资,缩短运营时间和成 本。 3、占用耕地少。 4、经过的居民点多,交通运输量大。 填表比较图较图 中新旧公路 的选线选线 差异 公路线线分布特点原因 旧公路 新公路 地形平坦,水源丰富; 城市及居民多,客货流 量大。 呈环状分布在 盆地边缘的绿 洲上。 机场 码头 港口 车站 (一).类型: 交通运输站点是指交通线上的车站、 港口、机场等,是客货流的集散地,是完成交通运输 过程的重要环节。 二、交通运输站点 (二).不同交通运输方式中,点的

14、特征和功能不同 火车站-一般占地大,车站固定且设施较完备 设备较简单,与市内干道系统和其他对 外交通线有方便、直接的联系,能够最 大限度地方便旅客 汽车站 航空港 港口- 占地面积广,设备齐全,对自然条件要 求比较严格 既有陆域的装卸储存设备,又有水域的 航行停泊要求,还要通过多种运输方式 联系广大腹地 (三) 港口 1港口概念: 港口是具有一定面积的水域和陆域,供船泊出 入和停泊、货物和旅客集散的场所。 (2)港口的建设 陆域条件 港口区位的区位条件 水域条件 停泊条件 航行条件 腹地条件 筑港条件 自然条件 经济条件 (3)上海港的区位因素分析 (1)港口概念: 港口是具有一定面积的水域和

15、陆域,供船泊出 入和停泊、货物和旅客集散的场所。 交通条件 交通运输 城市条件城市依托 港口区位因素分析 1、水域条件 (1)航行条件:有天然的港湾,利于避风。 不冻不淤 ,通航时间长。 (2)停泊条件:江阔水深(等深线密集),利于航行和停 泊。 2、陆域条件: (1) 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港口设施的平面布局。 (2)经济腹地:服务面积大,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对交 通的需求量大。 (3)城市依托:背靠大城市,为港口的发展提供了、人、 财、物的优势。 (4)有铁路公路连接港口,便于物资的及时集散。 1、水域自然条件- 2、陆域自然条件- 3、经济腹地条件- 4、城市为依托- 长长江、黄浦江:保证

16、证 船舶入港应应有的航道宽宽 度,大量船舶 抛锚锚需要的空间间;为为港口提供 淡水。 三角洲的利弊:平坦开阔阔,为为港口设备设备 、建 筑提供了有利 条件;不利条件,地形坡度极 缓,水流缓慢导致泥沙易淤塞航道 经济经济 腹地广阔阔(川 渝 鄂 湘 赣赣 皖 苏苏 沪 )而且经济发经济发 达;通过长过长 江干支流、铁铁 路、公路连连接腹地,集散大量客货货流 以上海市为为依托,为为港口建设设提供人、财财、物 阅读教材回答:上海港的区位条件 上海港的经济经济 腹地 有利条件: 自然条件优越: 位于长江入海口,大陆沿海航线的居中位置, 河港、海港兼备; 有长江和黄浦江为港口提供出充足的淡水和 轮船停泊的空间; 三角洲地势平坦开阔,筑港条件好。 经济腹地广阔且发达,交通非常便利; 有上海市为依托,具有人、财、物的优势。 不利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