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第一单元第四讲.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837462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2.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第四讲.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第四讲.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第四讲.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第四讲.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第四讲.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第四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第一单元第四讲.(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讲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一.内阁制度的形成: 1.废丞相,权归六部朱元璋 A.原因: a.历史上宰相“专权乱政”、妨碍皇帝行使权力。 (相权过大,威胁皇权)根本原因 b.丞相胡惟庸擅权专恣。直接原因 B.影响: a.皇权在同相权的斗争中取得了彻底胜利,达到了高度 集权的目的。 b.导致繁杂的政务集于皇帝一身。 “中书之政,分于六部”,六部分割 了原来宰相的权力,成为皇帝之下 中央处理政务的最高一级机构。 六部在明初地位很高,但明中叶 以后,既受制于内阁,又受制于 宦官,权力大不如前。 2.设置内阁朱棣 原因:废除宰相制度导致繁杂的政务集于皇帝一身的 弊端。 目的:加强君主专制. 内阁职

2、权: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没有决策权。 演变:官位较低的官员当值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 逐渐提高。 特点:(内阁制与丞相制区别) a.地位:非法定、非正式,只是咨询机构。法定,决策机构 b.职权:职权不明,无行政权。参与决策,总领行政 c.影响:是明朝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 用。 制约皇权 牵制阁权的力量司礼监(宦官参政) 作用:维护了君主的绝对权力,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 高无上的地位。但后来宦官参政导致明朝政治日益黑暗 。 明代设置锦衣卫、东厂、西厂与内行厂,负责侦查监视官吏和 平民。作为皇帝耳目和爪牙的特务机关,除锦衣卫外,都有宦官主 持 ,直接对皇帝负责。厂卫可以不通过

3、司法程序任意逮捕吏民。 主管东厂的太监头目有爪牙十五六万人,遍布全国。厂卫用邢非常 残酷,凡异己者,往往被立即处决,造成的冤狱不可胜数,朝野上 下人人自危。 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异同 宰相制 内阁阁制 相同 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不 同 法定,制度赋权非法定,咨询机构 地位 参与决策无决策权 职权 影响 制约皇权不能制约 内阁制不同于宰相制,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 ,地位十分巩固,但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 本身并无决策权,其权力并不来自于制度及职位,而 来自于最高统治者的个人信任,一旦失宠,地位便会 一落千丈。 拓展拓展1 1:明朝的内阁制与西方近代的:明朝的内阁制与西方近代的 内阁

4、制相同吗?(了解一下)内阁制相同吗?(了解一下) 明朝的内阁明朝的内阁是君主是君主专制专制强化的产物,强化的产物, 无决策权无决策权。它加强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君主。它加强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君主 对全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对全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 地位。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地位。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西方近代的内阁西方近代的内阁是权力是权力民主民主的象征,总的象征,总 揽国家的揽国家的行政权力行政权力,并代表国家对议会负责,并代表国家对议会负责 的政体形式。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的政体形式。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 防止专制独裁防止专制独裁。

5、和珅:清朝的一个大贪官,27岁已官至军 机大臣,控制了军机处。那么这个军机处是 在什么时候设立的呢?情况怎样? 二.清朝的军机处 1.目的: p18 直接目的:为适应西北军务,防止泄露军事机密。 根本目的:加强皇权。 2.职能(地位):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3.特点:p18 机构简单、人员精干;保密性强;办事效率高;决策封闭。 4. 评价: 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 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但是其政治决策封闭性日趋明显。 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三.密折制:含义、目的、作用 四.文字狱: 危害:造成社会恐怖,禁锢了思 想,摧

6、残了文化,严重阻碍了社 会发展和进步。 两大矛盾 君权与相权 中央与地方 汉:“中朝”的形成 唐:三省六部制 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 丞相行政权、军权、财权 秦郡县制 汉郡国并行制 唐、宋等道路制的设置 元行省制度(沿用) (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日益削弱 (2)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地图图展示】 图图1 图图2 三.清朝的边疆政策: 1.目的:教材第19页 2.基本原则:p19 3.政策(措施):p19-20 改土归流 4.影响: (1)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近代中国的版图基本奠定。 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影响 1、特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和封建制

7、度的渐趋衰落。 以强化君主权力为核心。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在思想文化上也有明显的表现。 2、明清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积极: A.政治上:维护了国家统一。 B.经济上: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C.民族关系:有利于民族融合,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对外关系:有力地抗击了外来侵略。 消极: A.阻碍了社会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B.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使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1、含义 专制主义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实行皇帝制,皇权 至上,皇帝集立法、行政和司法大权于一身。 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的,地方政府在政治 、经济、军事

8、和文化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服从 中央,也就听命于皇帝一人,因此中央集权有利于 加强皇权。 2、确立和发展的基本线索 朝代中 央地 方 秦朝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两汉内外朝制郡国并行郡县 州郡县 隋唐三省六部隋:州县; 唐:道州县 宋中书门下、参知政事、 枢密院、三司使 路、州县 元一省二院行省制(省、路、 府、州、县) 明废宰相、设内阁 清设立军机处、密折制等加强边疆地区控制 发展趋势相权不断削弱,并最终废除 皇权不断加强,并达到顶峰 中央权力加强,地 方权力缩小 形 成 发 展 顶峰 衰落 夏商周 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秦朝到清朝产生并延续了两千多 年,

9、它对中国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 影响具有双重性: 积极方面,它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 、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 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消极方面,它在思想文化的控制、政治统治的腐败、兵役 徭役的无度方面,又起着消极作用。 一般而言,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后 期,消极作用逐渐增大,尤其是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而封 建专制主义的强化,却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社 会生产力,其危害尤为严重。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对我 们今天的行政体制改革有何启 示? 政治制度政治制度必须必须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符合

10、生产力发展水平; 必须必须适时调整,因时而变。适时调整,因时而变。 1221年,刘备在益州(今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 蜀汉”。 2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往成都。 3934年,孟知祥建立后蜀,其子命人在成都广种芙 蓉树,九月花开,艳丽无比,故成都又名蓉城。 4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罢陕西四川行省,另立 四川行省,辖今四川甘孜、阿坝、雅安以东地区和湖 北恩施地区,省会成都。 5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建立“大西”农民政权, 1644年,在成都称帝。 四川历史 课堂作业课堂作业 1、春联是日常生活中对书画艺术的实际应用。“春联之设 ,自明太祖始。”朱元璋始令春联用朱砂纸做底,用黑墨写 字,并取名为

11、“万年红”,因“红”与“朱”同义。朱元璋此举 用意在于: A.强调“朱”姓的显赫 B.期盼专制政权的长治久安 C.营造红红火火的新年气氛 C.改革节日的风俗习惯 2、(2007宁夏)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的日常事务 C.参与既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3、(2006广东单科)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 列是 参知政事的设置 丞相制度的废除 军机处的设立 三省六部制的创立 A. B. C. D. 1有人在研究明朝皇帝系列表时发现时发现 部分明朝皇帝的名讳讳,体现现 了我国古代阴阳五行学中五行相生说说,即木生

12、火,火生土,土生金 ,金生水,水再生木(见见下表) 皇帝称号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明宪宪宗 皇帝姓名朱棣朱高炽炽朱瞻基朱祁镇镇朱见见深 相互关系 明太祖之 子 成祖之 子 仁宗之 子 宣宗之 子 英宗之 子 名中的偏 旁 木火土金水 依据表中所列现现象判断,其所隐隐含的思想有( )。 祈盼专专制政权权的生生不息 反映宗法血缘缘的代代相传传 表 达分封制度的世世相袭袭 显显示“朱”姓大族的赫赫尊贵贵 A B C D 答案 C 2阅读阅读 下表: 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简表 秦朝以郡统县统县 ,地方行政为为两级级制 两汉汉汉汉武帝把全国分为为十三个监监察区,东汉东汉 形成“州 郡县县”三级级制

13、 隋朝废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级制 唐末形成道、州、县县三级级制 上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问题 是( )。 A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权不断得到强化 B古代王朝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C古代中国政治的诡诡秘多变变,反复无常 D地方分层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答案 D 3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道:“(科考取士使得)全国各地人才, 都得有一次大集合。不仅于政治上增添其向心力,更于文化上 增添其调协力。而边区远陬,更易有观摩有刺激,促进其文化学术 向上之新活力。”材料反映的主要观点是( )。 A科考取士有利于全国各地人才的汇集 B科考取士有利于促进文化交融与传承 C科考取士有利于政府和社会群体交流 D科考取士有利于边

14、远地区文化的发展 4某历史学家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 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 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 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这一描 述反映出( )。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分割 5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 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 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 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的文件都必须 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15、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 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6枢垣记略卷十四中指出:“为办理枢务承写密旨之 地,以严密为要,军机大臣传述朕旨,令章京缮写,均不 应稍有泄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 A办理军政要务 B保守国家机密 C负责公文缮写 D参与大政决策 B.影响: a.皇权在同相权的 斗争中取得了彻底 胜利,达到了高度 集权的目的。 b.导致繁杂的政务 集于皇帝一身。 据史料记载,从明据史料记载,从明 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 四日到二十一日,内外四日到二十一日,内外 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 16601660件。也

16、就是说皇帝件。也就是说皇帝 平均一天要处理平均一天要处理207207件件 文书文书。 时期时期名称名称职权职权特点特点 明太祖明太祖 时期时期 设立殿阁设立殿阁 大学士大学士 仅备皇仅备皇 帝帝顾问顾问 兼协理兼协理 章奏章奏 品秩较低,品秩较低, 不参与决策不参与决策 明成祖明成祖 时期时期 设立内阁设立内阁 参与军参与军 国大事国大事 的的商讨商讨 地位逐渐上升,有地位逐渐上升,有 专门的衙署和属官专门的衙署和属官 明宣宗明宣宗 以后以后 可以可以 “票拟票拟” 对奏疏的对奏疏的 处理意见处理意见 地位地位 变得变得 更加更加 重要重要 首辅权压群臣,首辅权压群臣, 六部几乎变成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 的下属机构了。的下属机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