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公开课明清时期二轮讲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835289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调研公开课明清时期二轮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调研公开课明清时期二轮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调研公开课明清时期二轮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调研公开课明清时期二轮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调研公开课明清时期二轮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调研公开课明清时期二轮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研公开课明清时期二轮讲解(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讲 明清时期 (1368-1840) 湘潭市一中高三历史组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自我回顾 1、政治: l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措施):中央废丞 相、权分六部设立内阁制监察制度:按察 制(按察使司);厂卫制选官制度:科举制 (八股取士) l清朝君主专制的顶峰(措施):军机处的设 置理藩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监 察制度:按察制(按察使司)选官制度:科 举制(文字狱) 2、经济: l农业:风力水车;玉米和甘薯等高产作物引进和 推广,明代蚕桑和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棉布成为 民众的主要衣料。 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增强,并出现 了专业生产区域。徐光启农政全书 。 l手工业:明中叶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

2、营手工业, 占主导地位;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原因:生产力提高,商 品经济发展;特征:雇佣关系,增值利润(目的);阻 碍因素:小农经济;重农抑商;海禁;闭关;自大)。 l纺织业(花耧机;织造局;苏杭、南京成为纺织中 心,南方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精细的缎;最早出现 资本主义萌芽)。 2、经济: l制瓷业(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景德 镇成为瓷都)。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发展。 l商业:(市镇、货币、商帮、抑商政策) l商帮出现;都市中的商业区繁华;工商业市镇 蓬勃兴起。苏州、汉口、佛山镇、景德镇。城镇经济 空前繁荣政策:重农抑商;海禁政策(明);闭关锁 国(清)资本主义萌芽:明中后期农产品商品化

3、 ,商品流通扩大;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3、文化: l思想:明朝前期王阳明心学;出现反封建色彩的 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后期李贽思想;明末清初黄宗羲、 顾炎武、王夫之)政策;文化专制(八股取士、文字 狱) l科技:指南针(郑和下西洋);明李时珍本草 纲目农政全书、 l艺术:明代书法家:文征明;明代传奇剧的发展 ,清代京剧形成。绘画:最突出的是士大夫文人画, 最能反映其风貌的是写意画,民间绘画兴盛;书法艺 术强调个性创造,平民化和世俗化。 l文学:通俗文学形式-小说成熟繁荣(四大名著出现 ) 第二部分:阶段特征整体把握 古代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 l政治: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封建专制制度空

4、 前强化和日趋腐朽衰落,反君主专制的出现; l经济:农耕经济高度发展,自然经济占主导、重农 抑商的政策,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出现 并缓慢发展; l思想:理学的僵化、传统文化禁锢思想,产生早期 民主启蒙思想;文艺大众化、世俗化;传统科技步入 总结,但没产生近代科技,西学东渐开始 l对外:海禁、闭关锁国,西学东渐; 第三部分:例题训练题型探讨 例题1:清朝前期我国人口由六千万迅速增长 至4亿。试分析原因有哪些?有什么影响? l原因 1.政治上:国家统一,社会长期安定; 2.经济上:取消人头税,刺激人口增长,减少人口瞒 报现象;土地开垦,高产作物引入养活了更多的人 口。 3.文化上:传统的

5、宗族观念影响。 l影响: 积极:促进经济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发展。 消极:人口过快增长,人地矛盾尖锐,影响生态平衡 。 例题解析 l解题指导:题目的核心是“人口增长”,解题首 先考虑影响人口增减的因素有哪些?然后联系 清王朝的具体史实一一列出即可。 l题型探讨:明清时期本身是承古萌新的时期, 本题是对这一时期阶段内的一些新现象进行考 察,旨在考察对于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和简单 运用,难度相对较低,题型也以选择为主。 复 习 方 法 提 示 复习方法提示和要求 l针对如上表格进行查漏补缺; l深入理解政治经济文化几方面的关系,能够灵 活调用; 例题2: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n材料一: 海客乘天风,将

6、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 一去无踪迹。 唐 李白估乐客 n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 ,犹自笙歌彻夜闻。 唐 王建十五夜望月 n(1)概括材料所反映出的唐代商业发展的情况(4分 ) 商业发展:唐朝时,商业贸易活跃,一些商人为追逐 利润而远离家乡;水上贸易发达;出现不受时限的喧 闹夜市;酒店和娱乐业兴旺(2分)。 n材料二 今夜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 陆游杂赋 n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 宋 王安石商感 n(2)从材料二中你能看出哪些历史信息?(4分)面对 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唐宋政府依旧实行什么经济政策 ?为什么?(4分) 信息:商业发展渗入农村,出现草市,

7、富商的人身和财产 得不到保障。 (4分)政策:重农抑商(2分)。原因: 巩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小农经济是封建统治的基础( 2分)。 n材料三 大妇弓弹中妇绩,绿鬓小妇当窗织,莫辞 劳,吴中贾来价正高。 乾隆时南江县志之棉布 谣 n(3)材料三表现出了哪些历史现象?(4分)它与唐 宋时期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2分) 现象:清前期商品经济有较大发展,包买商打入生 产领域,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地区出现。(4分) 不同:出现雇佣与被雇佣关系(2分)。 n材料四 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 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 意义。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

8、提高。 宋朝时期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 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 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 炸性的影响。 n 一一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n材料五 (16世纪)这些私人的商业贸易垄断公司不但控 制某些地区的贸易,进行殖民掠夺活动,也起到了为本国 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作用,如英国、荷兰的东印度公司等 。这些商业经营上的巨大变化导向。所谓“商业革命 的发生。商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西欧商业资本的发展,成 为“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 要因素”。 n 马世力世界史

9、纲 n(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朝时期”商业革 命”的表现。(8分) n(5)材料四“商业革命与材料五中“商业革命所 产生的最终结果有何不同?(2分) 表现:城市商业网点的分布已经打破“坊”和“市”的界限 ;交子出现;海外贸易兴盛;商品交换的品种增加,许多副 产品和手工业品开始转向市场。(8分,l点2分) 不同:前者没有改变原有生产方式,而后者实现了封建生产 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迈进。( 2分) n(6)分析宋朝的“商业革命”为什么未能对中 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6分) 本问分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 经济:传统的自然经济阻碍新的生产关系的萌发。(1分) 政治:重抑商的传

10、统政策阻碍商业发展。(1分) 文化:宋明理学的保守性使社会陷于化;科举制度限制 了新观念的萌发。(2分) 第二层次:任意一点即得2分。 政治:游牧民族的入侵打断了商业革命的进程;中央集 权体制的强化使地方缺少自主性。 文化:中国是大陆文明体系,缺少海洋文明的进取精神 和冒险精神。 n 材料六 明初的山西大同、宣府为重镇,于是山西商 人以“极临边境”的优势便捷足先登,纷纷进入北方边 镇市场。明人章懋说:“圣祖以边城险远,兵饷不克,而 粮运劳费,乃命商人输粟边仓,商人喜得厚利,乐输 边饷”。 n 材料七 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 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 内供奉

11、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 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 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 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 ,仁义都要在”等。 n(7)根据材料六、七概括晋商兴起的原因。(4分) 外在因素:利用临近边境的优势,晋商输边饷而获厚利。(1 分)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晋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1分)(或“ 北方市场为晋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主观原因:自强不息 的进取精神、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等。(或答“敬业、进取 ”、“守信、讲义”等)(2分) n【材料八】 在繁花似锦的明代商业文化的背后,隐藏 着不容忽视的虚假性如往酒中

12、掺水,甚至妄称卖的是 陶渊明埋下的千年古酒,在鸡肚中塞沙,在猪肉、鸡肉中 注水,伪造古董或家谱,胡要价格等等,伪字随处可见。 这股歪风,在经济发达、商业文化最耀眼的苏州、杭州, 反而有“大风吹倒梧桐树”之势。人们形容杭州的不少商 品弄虚作假是“杭州风,一把葱,花簇簇,里头空。 ” n 摘自明清史散论 n(8)依据材料七、八归纳概括当时的社会风尚(2分), 指出上述两种不同商业经营现象的内容(3分)并从经济 和文化方面简要分析其原因(2分) 风尚:追求金钱等财富,并以此来提高社会地位。(答出其 它知识点也可)(2分) 经营现象:诚实守信,注重声誉。掺假造假,骗取钱财(3 分,答出其它知识点也可)

13、 原因: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人们追求财富,一部分 知识分子遵守传统道德,合法经营但有的人为谋取暴利,坑 蒙拐骗。(2分) 例题解析 l这一组题具有典型性,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 会的最后阶段,在这一时期对我国封建制度进 行总结并摸索规律是很好的命题角度。 l这类题型通常会列举古代不同时期的同类材料 ,要求认识阶段性变化,分析原因,总结规律 并得出史学认知(启示)。 复习方法提示 l自己有针对性的进行牵线复习,也可根据参考 书进行归纳记忆。通常可以从以下方面探究: l政治:中央官制,地方官制,选官制度,监察 制度; l经济:农业,手工业(如制瓷),商业,城市 职能,经济政策(如税收政策),对

14、外贸易等 。 l文化:主流思想,文化政策等; 例3:试比较明清科技和同时期西方科 技的差异并分析成因。 n差异: n1.领域不同-东方集中于应用性的农学药学地理等,西方 则体现在天文物理等基础理论科学方面; n2.性质相反-前者属于传统旧科技总结守旧,后者则是新 自然科学的创新。 n成因: n政治-中国君主专制强化,压制进步思想;西方封统治削 弱,资产阶级壮大,推动科技进步。 n经济-中国自然经济稳固,资本主义萌芽受阻,缺乏经济 推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工场手工业刺激科技发展。此 为根本原因。 n思想-中国思想专制,文字狱八股文,保守自满,影响科 技创新;西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思想大解

15、放推 动科学发展。这一条是直接原因。(另,两种文化性质不 同。) n对外-中国闭关锁国,禁止西学,错失机遇;西方新航路 开辟,对外开放,促进科技应用发展。 例题解析 l东西方对比,是这一时期主观题命题的主要方 向。封建制度从繁荣走向最后的衰败,西方资 本主义文明的兴起,东西方强弱的易位,可以 出题的很多。比较,分析是能力考查的主方向 ,常见的题如下:新航路与郑和下西洋,东西 方启蒙思想,东西方近代科技发展等。 解题指导 l1、比较部分:找准比较的项目,掌握好比较题的基本 做法就可以了。如比较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的开辟, 无外乎抓住原因,条件,目的,方式,性质,结果与 影响,根据题目赋分情况确定比

16、几个方面就可以了。 l2、分析原因:主要抓住这一时期东西方主要时代特征 : l中国部分从落后的封建制度入手,政治是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经济上小农经济的封闭性落后性,文化上的 思想控制和儒家文化,对外方面闭关锁国。 解题指导 l西方部分抓住资本主义制度的逐步确立,注意经济上 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思想上注意几次思想解放运动 和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就基本能解决问题。 l3、分析影响:首先要注意影响的层次性,直接的和长 远的。另外要注意最后结论的落脚点,中国方面应该 是“阻碍”,西方是“促进”。 l4、头脑要清醒,明确要答哪些点。另外语言的组织也 是考察的范围,建议多熟悉一些高考卷的标准答案。 第四部分 练习巩固 n1、自康熙(16611721年)经雍正(17221734 年)至乾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