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复仇综述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6835005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复仇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大学语文复仇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大学语文复仇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大学语文复仇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大学语文复仇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复仇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复仇综述(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鲁 迅 (1881-1936)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 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他 生于浙江绍兴一个逐渐没落的士大 夫家庭。 鲁迅在矿路学堂毕业后,考取官费 留学,于1902年东渡日本。原学医 ,后从事文艺以改变国民精神。 野草写于“五四”后期,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本 散文诗集。收入19241926年所作23篇散文诗, 书前有题辞一篇。 以曲折幽晦的象征表达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 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 语言俏奇瑰丽,意象玄妙奇美。 秋夜 影的告别 求乞者 我的失恋 复仇 复仇其二 希望 雪 风筝 好的故事 过客 死火 狗的驳诘 失掉的好地狱 墓碣文 颓败线的颤动 立论 死后

2、 这样的战士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腊叶 淡淡的血痕中 一觉 这样的战士、淡淡的血痕中、一觉等 篇表达了对现实的失望与愤懑; 影的告别、死火、墓碣文等篇描绘了 对自我深刻解剖之后的迷茫心境; 希望、死后等篇写出了对未来的疑惧,深 刻地表现出作者的人生哲学。 鲁迅在野草的英文译本的译序中说:“因为憎恶 社会上旁观者之多,作复仇。” 在复仇、复仇(其二)两篇散文诗中,鲁 迅复仇的矛头却直指百姓那些他一心想唤醒、 想拯救的人。 阅读全文,思考鲁迅复仇中的复仇者、复仇对 象、复仇过程、结果和意义。 作者在野草英文译本序中说:“因为憎恶社 会上旁观者之多,作复仇第一篇”。 一九三四年五月十六日致郑振铎信中

3、说:“不动笔诚 然最好。我在野草中,曾记一男一女,持刀对 立旷野中,无聊人竞随而往,以为必有事件,慰其 无聊,而二人从此毫无动作,以致无聊人仍然无聊 ,至于老死,题曰复仇,亦是此意。但此亦不 过愤激之谈,该二人或相爱,或相杀,还是照所欲 而行的为是。” 作者在野草英文译本序中说:“因为憎恶社 会上旁观者之多,作复仇第一篇”。 一九三四年五月十六日致郑振铎信中说:“不动笔诚 然最好。我在野草中,曾记一男一女,持刀对 立旷野中,无聊人竞随而往,以为必有事件,慰其 无聊,而二人从此毫无动作,以致无聊人仍然无聊 ,至于老死,题曰复仇,亦是此意。但此亦不 过愤激之谈,该二人或相爱,或相杀,还是照所欲 而

4、行的为是。” 人的皮肤之厚,大概不到半分, 鲜红的热血,就循着那后面,在比密 密层层地爬在墙壁上的槐蚕更其密的 血管里奔流,散出温热。于是各以这 温热互相蛊惑,煽动,牵引,拼命希 求偎倚,接吻,拥抱,以得生命的沉 酣的大欢喜。 但倘若用一柄尖锐的利刃,只一击, 穿透这桃红色的,菲薄的皮肤,将见那鲜 红的热血激箭似的以所有温热直接灌溉杀 戮者;其次,则给以冰冷的呼吸,示以淡 白的嘴唇,使之人性茫然,得到生命的飞 扬的极致的大欢喜;而其自身,则永远沉 浸于生命的飞扬的极致的大欢喜中。 这样,所以,有他们俩裸着全身, 捏着利刃,对立于广漠的旷野之上。 他们俩将要拥抱,将要杀戮 路人们从四面奔来,密密

5、层层地, 如槐蚕爬上墙壁,如马蚁要扛鲞头。衣 服都漂亮,手倒空的。然而从四面奔来 ,而且拼命地伸长脖子,要赏鉴这拥抱 或杀戮。他们已经预觉着事后自己的舌 上的汗或血的鲜味。(看客,外表光鲜 ,内心空虚,凭感性生存的众人。) 然而他们俩对立着,在广漠的旷野之上,裸着全身 ,捏着利刃,然而也不拥抱,也不杀戮,而且也不见有 拥抱或杀戮之意。 他们俩这样地至于永久,圆活的身体,已将干枯, 然而毫不见有拥抱或杀戮之意。 路人们于是乎无聊;觉得有无聊钻进他们的毛孔, 觉得有无聊从他们自己的心中由毛孔钻出,爬满旷野, 又钻进别人的毛孔中。他们于是觉得喉舌干燥,脖子也 乏了;终至于面面相觑,慢慢走散;甚而至于

6、居然觉得 干枯到失了生趣。 他们俩这样地至于永久,圆活的身体,已将干枯, 然而毫不见有拥抱或杀戮之意。 于是只剩下广漠的旷野,而他们俩在其间裸着全身 ,捏着利刃,干枯地立着;以死人似的眼光,赏鉴这路 人们的干枯,无血的大戮,而永远沉浸于生命的飞扬的 极致的大欢喜中。 一九二四年十二月二十日。 生命的飞扬的极致的大欢喜 “他们俩”,面对无边黑暗的现实,坚持战斗,但过 去的斗争经验已经过时,尚未觉悟该如何采取正确 的新的行动;他们全部的生命力将要枯竭,但依然 为捍卫真理和尊严不言放弃。 路人“甚而至于居然觉得干枯到失了生趣”:路人的 “看客心理”、低层次的生活趣味没有得到满足, “生命热情”受到阻

7、遏,感到无趣。 广漠的旷野:“战场”萧条。 以死人似的眼光:“爱如死一般坚强”,坚强,坚定, 无悔。 无血的大戮:“战场”是在人的思想意识领域,目标 是疗救和改造国民性。 生命的飞扬的极致的大欢喜中:鲁迅正是借助两个裸 体的形象,向空虚无聊的“看客”、向麻木愚昧的国民 复仇,并在这“无血的大戮”中,获得了极度的复仇快 意。 “复仇者”是力图改良国民性、唤醒国民变革意识 的革命先驱者、启蒙思想者; 复仇对象是懵懂混沌、尚未得到启蒙的民众; 复仇过程是利用“赤裸裸”“血淋淋”的出奇行为引起 民众的好奇心,同时有不满足人们的窥视和旁观 的心理,让人们“无聊”,从而意图告诉人们没有 信仰和追求的可耻、旁观的有害; 复仇结果,可以认为杀死了“无聊和旁观”,在启 蒙思想者的思想层次上初步实现了启蒙的目的。 意义:事物发展处于对立统一、质量互变的循环 过程中,革命启蒙者推动了国民思想意识向正确 方向开始转变,有利于启蒙和革命思想的进一步 传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