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微分方程模型.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834064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微分方程模型.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常微分方程模型.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常微分方程模型.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常微分方程模型.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常微分方程模型.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微分方程模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微分方程模型.(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微分方程模型简介 1 目 录 1.人口模型 (人口增长和人口控制模型) 2.作战模型 3.火箭发射模型 2 1. 人口增长模型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从我们建国以来的历史和当前的现实已经证明. 这个问题也是我们国家必须认真思考和慎重对待 的重大问题.过去曾认为人多好办事,对呼吁人口 增长的经济学家马寅初错误地开展批评,结果造 成人口超过13亿,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因此要实现 四个现代化,应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就必须制定 正确的人口政策,为此就要建立人口增长的数学 模型,用以描述人口增长过程,通过分析对人口增 长进行预测,制定相应的人口政策以控制人口增 长. 3 影响人口增长

2、的因素很多,人口的多少,出生率 的高低,人口男女比例的大小,人口年龄组成情况, 工农业生产水平高低,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自然灾害 ,战争,人口迁移等等. 如果一开始把众多因素全考虑,则无从下手.我 们先把问题简化,只考虑影响人口的主要因素增 长率(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其余因素暂不考虑,建立 一个较粗的数学模型.在这个模型的基础上逐步考 虑次要因素的影响,从而建立一个与实际更加吻合 的数学模型. 4 初看起来人口增长是按整数变化的,不是时间 的可微函数,是不能用微分方程来描述的.但是若 人口总数很大时,可以近似认为它是时间的连续函 数,甚至是可微的函数.所以人口增长可以用微分 方程来描述. (这种

3、假设,认识是建立模型的基础) 5 设 , 表示t时刻人口总数和增长率, 只考虑增长率,其它因素的影响不考虑. 则在t至t+ 这段时间内人口总数增长为 两端同除以 ,并令 ,得 我们将逐步深入讨论上面这个模型 6 一.马尔萨斯(malthus)模型(指数增长模型) 英国人口学家马尔萨斯(17661834)根据百余 年的人口统计资料,于1798年提出了著名的人口指数 增长模型. 基本假设 人口增长率是常数, 或者说,单位时间内人口的增长量与当时人口成正比. 在(1)式中令 =r(常数) 得 其解: (3) 7 (2)式是一个线性方程,称为马尔萨斯人口模型,人 口以 为公比,按几何级数增加. 据统计

4、,1961年世界人口总数为3.06 , 而在 此之前的十来年间人口按每年2%的速率增长.因此 公式(4)能非常准确地反映了在1700-1961年间世 界估计人口总数, 8 但当t=2510年, = (2万亿), t=2635年, = (18万亿), t=2670年, = (36万亿), 显然,这些数字说明马尔萨斯人口模型对长期的 预测是不正确的. 由上可以看出,马尔萨斯人口增长模型对1700- 1961年的人口总数是对的,但对未来的人口总数预 测不正确,应予以修正. 二、logistic模型(阻滞增长模型) 由上面分析,马尔萨斯人口模型对1700-1961年 间人口总数的检验是对的,而未来的人

5、口总数预测 又是错的,原因何在? 9 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随着人口的增加, 自然资源,环境条件等因素对人口继续增长的阻滞 作用越来越显著.如果当人口较少时(相对于资源而 言),人口增长率还可以看作常数的话,那么当人口增 加到一定数量后,增长率就会随着人口的继续增加 而逐渐减少,许多国家人口增长的实际情况完全证 实了这一点. 看来为了使人口预报,特别是长期预报更好地符 合实际情况,必须修改指数增长模型关于人口增长率 是常数这个基本假设. 10 荷兰生物学家Verhulst引入常数 ,用来表示 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人口,并假定人 口增长率 即人口增长率随着 的增加而减少,当 时,人

6、口增长率趋于零 其中: 是根据人口统计数据或经验确定的常数; 因子 体现了对人口增长的阻滞作用. 由此得:Logistic模型 11 解之得: 根据(6),(7)两式可画出 和 曲线 图如图1-a及图1-b: 图1-a 图1-b 12 如图1-a, 是一条抛物线, 他表示人口增长率 随着人口数量 的增加而先增后减,在 处达到 最大值。 如图1-b, 是一条 型 曲线 ,拐点在 处,当 时, 本世纪初人们曾用这个模型预报美国人口,与实 际数据比较,直到1930年计算结果都相吻合,后来的 误差越来越大,一个明显原因是到1960年美国实际人 口已突破了过去确定最大人口 。 13 这个模型改进了Msl

7、thus模型,但不易准确得 到 ,事实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认识能 力的改变, 也是可以改变的。 关于人口模型这方面的内容是很丰富的,我国学 者为了解决我国人口迅速增长的问题,作了大量的 调查研究,建立了不少的人口模型,为我国政府指 定相应的人口政策提供依据。 下面仅给一个我国的人口控制离散模型: 14 三、人口控制模型: 在前面讨论的两个模型中,我们只关心人口总 数,不考虑人口的年龄分布。事实上在研究人口问 题时,按年龄分布的人口结构情况是非常重要的。 两个国家或地区,目前人口的总数一样,如果其中 之一的年轻人比例高于另一个,那么二者的人口发 展状况将很不一样。下面将考虑人口年龄,不同年

8、 龄的生育率及死亡率等因素来建立人口离散模型, 用以预测及控制人口增长及人口老化问题。 人口发展方程: 时间以年为单位,年龄按周岁计算, 设最大年龄为m岁, 15 记 为第t年 岁(满 周岁而不到 周岁 )的人数, 只考虑由于生育、老化和死亡引起的人口演变,而 不记迁移等社会因素的影响。 记 为第t年 岁人口的死亡率,即 于是: 16 记 为第t年 岁女性生育率,即每位女性平 均生育婴儿数, 为育龄区间 , 为第t年 岁人口的女性比, 则第t年的出生人数为: 记 为第t年婴儿死亡率, 即第t年出生但未活到人口统计时刻的婴儿比例 17 于是 对于 , 将(9)、(10)代入(8)得 将 分解为

9、: , 其中 是生育模式, 用以调整育龄妇女在不同年龄时生育率的高低,满足: 18 利用(13)式对(12)式的求和得到 可知 表示第t年每个育龄妇女平均生育的婴儿数, 若设在t年后的一个育龄时期内各个年龄的女 性生育率 都不变, 那么 又可表示为 即 是第t年 岁的每位妇女一生平均生育的婴儿 数,称总和生育率,或生育胎次,它是控制人口数 量的主要参数。 19 将(12)式代入(11)式,并记: 则(11)式写作: 制订生育政策就是确定 和 ,通过 控制 生育多少,通过 可以控制生育的早晚和疏密。 引入向量、矩阵记号: 20 21 那么(17)式和(8)式( )可以写作 这个向量形式的一阶差分

10、方程就是人口发展方程。 说明: (1)当初始人口 分布已知时,又由统计资料确定 A(t)及B(t),并且给定了总和生育率 以后,用这 个方程就可以预测发展过程。 (2)在控制论中, 称状态变量, 作为控制变量。 (3)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下,可以认为死亡率、生育 模式和女性比不随时间变化,于是A(t),B(t)为常数 矩阵, 22 (21)式化为: 虽然 全面地反映了人口的年龄结构及其发 展过程,但是为了更简明地描述人口的特征,还 需要一些指标,称为人口指数,主要有: 人口指数: 人口总数 平均年龄 23 平均寿命(经过复杂计算可得) 其含义是:第t年出生的人不论活到哪一年,死 亡率都用第t年的死

11、亡率 计算时,这些人的平 均存活时间.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在本世纪三十年 代是35岁左右,解放初期为50岁左右(1950年北京地 区),到1978年达到68.3岁. 老年化指数 24 它是反映人口老年化程度的指标.平均年龄R(t)越 大, 越大;对于R(t)相同的两个国家和地区,平均 寿命S(t)大时,表示健康水平高,一个人能工作的 时间在一生中占的比例大,所以老龄化指数小。 0,乙军胜,且当y减少到 时,x将为零; 若M0,平局,且当y减少到零时,x也将为零; 若M0,即 所以正规军取胜的条件: 由于 分别表示正规军与游击队的战斗有效 系数,所以可将它们表示为 其中 是正规军的射击率(每个士兵

12、单位时 间射击次数), 44 是正规军每次射击的命中率; 是游击队的射击率(每个士兵单位时间 射击次数), 是游击队每次射击的命中率。 但在战斗过程中,可假定正规军在游击队的火 力之内且游击队每次射击是有目标的,而游击队虽 然在正规军的火力之内,但活动范围大且是隐蔽的 ,所以正规军每次命中率与游击队活动范围及每次 射击的打击面有关, 因此 又可表示为 表示游击队的活动范围; 表示正规军每次射击有效面积。 45 所以 将(10-12)代入(10-11)得正规军取胜的条件: 假定正规军的作战火力比游击队作战火力强, 不妨设 ; 游击队的作战兵力 100人, 命中率 0.1, 46 活动范围 0.1

13、平方千米, 正规军每次射击的有效面积 1平方米, 则由(6-13)式,正规军取胜的条件为 即正规军必须10倍于游击队的兵力才能取胜。 47 美国人曾用这个模型分析越南战争(甲方为 越南,乙方为美国)。根据类似于上面的计算以 及四五十年代发生在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 老挝等地的混合战争的实际情况估计出,正规军 一方要想取胜必须至少投入8 倍于游击队一方的 兵力。而美国最多只能派出6倍于越南的兵力。越 南战争的结局是美国不得不接受和谈并撤军,越 南人民取得最后胜利。 三、游击战争模型 48 3. 发射卫星为什么用三级火箭 一、为什么不能用一级火箭发射卫星? 1、卫星进入轨道,火箭所需的最低速度。

14、 将问题理想化,假设: (a)、卫星轨道为过地球中心某一平面上 的圆,卫星在此轨道上以地球引力作为向心力绕 地球作平面圆周运动(如图) 49 (b)、地球是固定于空间的均匀球体,其他星 球对卫星的引力忽略不计。 设地球半径为R,中心为O,地球质量看成集 中于球心(根据地球为均匀球体的假设),曲线C 为地球表面, 为卫星轨道,其半径为r,卫星质 量为m, 根据牛顿定理,地球对卫星的引力为 其中G为引力常数,可由卫星在地面的重量算出,即 50 代入(11-1)式得 由假设(a),卫星所受到的引力既它作匀 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故又有 故有 从而速度为 51 取g=9.81m/ ,R=6400km,可

15、算出卫星离 地面高度为h公里处的速度如下表 离地面 高度 h(km) 1002004006008001000 卫星速 度 v(km/s) 7.867.807.697.587.477.37 2、火箭推进力及速度的分析 假设 火箭在喷气推动下作直线运动,火 箭重力及空气阻力不计。 52 设在t时刻火箭质量为m(t),速度为v(t),均为t 的连续可微函数。 由泰勒展式有 在t到t+ 时间内火箭的质量减少量为 这个质量的减少,是由于燃料燃烧喷出气体所致。 设喷出气体相对于火箭的速度为u(就一种燃 料而言为常数),则气体相对于地球运动速度为 v(t) . 53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知 t时刻火箭动量=(t+ t)时刻火箭动量 +(t+ t)时刻转换到气体的能量 所以 从而有 上式两端同除以 ,并令 得 54 (11-2) 式又端表示火箭所受的推力,由此解得 此处 (11-2) 式表明火箭所受的推力等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