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的乳糖操纵子综述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6829955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3.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肠杆菌的乳糖操纵子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大肠杆菌的乳糖操纵子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大肠杆菌的乳糖操纵子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大肠杆菌的乳糖操纵子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大肠杆菌的乳糖操纵子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肠杆菌的乳糖操纵子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肠杆菌的乳糖操纵子综述(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肠杆菌的 乳糖操纵子 一、什么是操纵子模型 操纵子模型认为:一些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成簇存在,构成所 谓的多顺反子(polycistron),它们的表达作为一个整体受到 控制元件(control element)的调节。控制元件由启动子、操 纵基因(operator)和调节基因组成。调节基因编码调节蛋白 ,与操纵基因结合而调节结构基因的表达。如果调节基因编码 的蛋白质与操纵基因的结合是阻遏基因的表达,这样的调控就 称为负调控(negative control),相应的调节蛋白被称为阻 遏蛋白(repressor);如果调节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与操纵子基 因的结合是激活基因的表达,这样的调控被称为正

2、调控( positive control),相应的调节蛋白被称为激活蛋白( activator)。 二、乳糖操纵子的负调控 大肠杆菌的乳糖操纵子是第一个被阐明的操纵子。早在20世纪 50年代,Jacob和Monod就开始研究大肠杆菌的乳糖代谢,集 中研究乳糖对乳糖代谢酶的诱导(introduction)现象:如果供 大肠杆菌生在的培养基中没有乳糖,那么细胞内参与乳糖分解代 谢的三种酶,即-半乳糖苷酶(-galactosidase)、乳糖透过 酶(lactosepermease)和巯基半乳糖苷转乙酰酶很少,如每个 细胞的-半乳糖苷酶的平均含量只有0.55个。可是一旦在培养 基中加入乳糖或某些乳糖

3、的类似物,则在几分钟内,每个细胞中 的-半乳糖苷酶分子数量骤增,可高达5000个,有时甚至可占 细菌可溶性蛋白的5%10%。与此同时,其他两种酶的分子数也 迅速提高。由此可见,新合成的-半乳糖苷酶、透过酶和乙酰化 酶由底物乳糖或其类似物直接诱导产生,乳糖及其相关类似物被 称为诱导物。 二、乳糖操纵子的负调控 Franois Jacob Jacques Monod 二、乳糖操纵子的负调控 如图:加入乳糖 以后,1min内出 现lac mRNA,稍 后即产生-半乳 糖苷酶和透过酶 。当移去乳糖之 后, lac mRNA 总量立即下降, 两种酶的活性却 由于蛋白质半衰 期较长而在相当 长的时间内维持

4、 稳定 二、乳糖操纵子的负调控 二、乳糖操纵子的负调控 -半乳糖苷酶主要催化乳糖分子内-糖苷键的水解,生成 半乳糖和葡萄糖,还催化少量乳糖变成别乳糖的异构化 反应,它由lacZ基因编码;透过酶是一种跨膜运输蛋白 ,负责将培养基中的乳糖运输到胞内,由lacY基因编码 ;乙酰化酶可催化乙酰基从乙酰辅酶A转移到-半乳糖苷 上,由lacA基因编码,但其功能尚不知晓,因为缺乏乙 酰化酶的突变体仍然可以利用乳糖。还有一种变体对诱 导物没有反应。遗传作图表明上述变体的突变位点靠近 lacZ、 lacY和lacA,被命名为lacI。 二、乳糖操纵子的负调控 为了确定这几种基 因的关系, Jacob 和Mono

5、d使用含有 lacI、 lacZ、 lacY 和lacA的F-质粒创 建了部分二倍体的 大肠杆菌,并进行 了一系列互补实验 ,其中下图的两种 突变对于操纵子模 型的最终建立起了 决定性的作用。 二、乳糖操纵子的负调控 乳糖操纵子的调控模型 二、乳糖操纵子的负调控 乳糖操纵子的调控模型主要内容: 1)乳糖操纵子由调节基因、启动子、操纵基因和三个结构基因组 成,其中调节基因、启动子、和操纵基因构成控制元件,共同控 制结构基因的表达。操纵基因位于启动子和结构基因之间,其核 心结构是一段长位21bp的回文序列。 5 ATGTTGTGTGGAATTGTGAGCGGATAACAATTTCACACAGGAA

6、3 3 TACAACACACCTTAACACTCGCCTATTGTTAAAGTGTGTCCTT5 二、乳糖操纵子的负调控 2)调节基因lacI编码阻遏蛋白,它独立表达,但由于是弱 的启动子和终止子,阻遏蛋白在细胞内总是被维持在较 低的浓度; 3)阻遏蛋白位四聚体蛋白,由四个相同的亚基组成。在 无乳糖的情况下,它与操纵基因lacO结合而阻断RNA聚 合酶启动结构基因的转录,但这种结合并不完全,因此 会有微量的-半乳糖苷酶、乳糖透过酶和巯基半乳糖苷 转乙酰酶的合成。 二、乳糖操纵子的负调控 4)一旦高浓度的乳糖进入细胞,在细胞内残留的-半 乳糖苷酶催化下,一部分乳糖被异构化,变成别乳糖。 而别乳糖

7、作为别构效应物与阻遏蛋白结合,改变阻遏蛋 白的构象,使其不能再与操纵基因结合,于是操纵子被 打开; 5)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启动三个结构基因的转录 ,产生lacZ、lacY和lacA的共转录物,但翻译却是独立 地进行,从而产生三种不同的酶; 6)由于阻遏蛋白与操纵基因的结合阻断结构基因的表达 ,因此,乳糖操纵子受到它的负调控; 7)发生在控制元件内的突变可影响到结构基因的表达。 二、乳糖操纵子的负调控 他们都是高效诱导物,他们都不是半乳糖苷酶的底物,是一 种人工合成的乳糖类似物,能够迅速和持续地刺激乳糖操纵 子结构基因的表达,它本身不能被降解,所以称他们为安慰 性诱导(gratuitou

8、s inducer). 三、乳糖操纵子的正调控 乳糖操纵子除受到阻遏蛋白的负调控以外,还受到一种被称 为分解物激活蛋白(catobolite activator protein,CAP)的正 调控。正调控是在对大肠杆菌中出现的葡萄糖效应(glucose effect)进行的研究中发现的。葡萄糖的存在能够阻止大肠杆 菌对其他糖类的利用,这种现象称为葡萄糖效应。 1965年,B.Magasonik等发现在大肠杆菌中也含有cAMP, 而且它的浓度与葡萄糖浓度呈负相关。cAMP浓度的变化与腺 苷酸环化酶的活性直接相关联,即高浓度的葡萄糖抑制腺苷 酸环化酶的活性而导致cAMP浓度的下降。 三、乳糖操纵子

9、的正调控 人们通过大肠杆菌细胞膜的cAMP类似物-双丁酰cAMP加入到 含有葡萄糖和乳糖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乳糖操纵子被诱导 ,乳糖能够被利用了。这就说明cAMP浓度的升高是细胞能够 利用乳糖的前提。 人们发现两类不能利用其他糖类的大肠杆菌突变体: 一类突变体的腺苷酸环化酶基因有缺陷,因此在任何情况下 都不能合成cAMP;另一种突变体缺乏一种能够与cAMP结合的 蛋白,即cAMP受体蛋白CRP或CAP,这种突变体在加入外源的 cAMP后也不能利用乳糖。这说明cAMP是通过CAP起作用的。 三、乳糖操纵子的正调控 通过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我们终于知道: CAP由2个相同的亚基组成,每1个亚基含有20

10、9个氨基 酸残基,有2个结构域,1个在N端,含有结合cAMP位 点,另一个在C端,含有螺旋-转角-螺旋,负责与DNA 结合。CAP必须与cAMP结合以后才有活性,一般只要 结合一个cAMP就完全被激活。当cAMP与CAP结合以 后,CAP的构象发生变化,致使其C端的螺旋-转角-螺 旋采取合适的取向,从而能够识别DNA上的结合位点。 三、乳糖操纵子的正调控 使用DNA酶-足印法得到了 CAP-cAMP与DNA结合的特 异性位点,由26bp组成,位 于乳糖操纵子的启动子紧靠 35区域的上游,其一序列 是一段不完善的回文序列 TGTGA-N6-TCACA,该位点 被称为CAP位点。 CAP- cAMP与CAP位点的结合可 导致周围的DNA产生小的弯 曲,致使自身能够与RNA聚 合酶全酶的亚基的羧基端相 互作用,从而有利于RNA聚 合酶与启动子的结合以及 DNA双螺旋的局部解链,最 终促进了下游基因的转录。 四、乳糖操纵子双重调控的意义 乳糖操纵子之所以要受到双重调控,有两个原因:一 是使细胞能够优先利用葡萄糖,而优先利用葡萄糖对 细胞来说是有益的,因为参与葡萄糖分解的基因均是 持家基因,这样葡萄糖可以迅速的被分解,为细胞提 供能量;第二个原因是lac启动子序列与启动子的一致 序列相差较大,是一个弱启动子,而CAP-cAMP的激 活就弥补了其启动子活性的先天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