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2019届高三历史第七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6829380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藏2019届高三历史第七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西藏2019届高三历史第七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西藏2019届高三历史第七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西藏2019届高三历史第七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西藏2019届高三历史第七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藏2019届高三历史第七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藏2019届高三历史第七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拉萨中学高三年级(2019届)第七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1.西周时期,分封的齐、鲁、燕、楚、秦等国,基本都是地广人稀、土地尚未开发的地区;到春秋时期,这些地区的农业和手工业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周王室附近地区水平。这表明分封制A. 有利于少数民族的封建化B.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C. 促进了边远地区经济开发D. 导致了王室附近地区衰落【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由“地广人稀、土地尚未开发的地区;”到“这些地区的农业和手工业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周王室附近地区水平。”变化,可判断分封制度促进了边远地区开发,C正确;西周分封制是奴隶社会时期,不是封建化时期,A错误;分封制度下诸侯的权力较大,很

2、难加强中央对于地方的控制,B错误;材料说的是分封制促进了边远地区经济开发,不是导致了王室附近地区衰落,D错误。2.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据此可以推断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目材料反映了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多处,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据此符合题意。结合材料及我国古代南稻北粟的种植特色,可知符合题意。但材料反映不出北方种

3、植粮食早于南方,故不符合题意,可排除带的CD两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农作物品种。3.下图是南宋理宗宝祐四年录取的进士出身统计数据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科举制度结束贵族体制B. 选官推动社会阶层流动C. 南宋时科举制走向成熟D. 考试成为做官必经之路【答案】B【解析】【详解】从科举制的录取来看,三代不士者占重要部分,说明科举制有利于削弱贵族体制,排除A;通过材料看出,中进士的人有很多是出身低微,原来无官职的人士后代,他们中进士,改变了他们原有的社会阶级阶层,故选B;材料没有比较科举制成熟的信息,排除C;科举制是做官的重要途径但不是必经之路,排除D。4.清朝乾隆、

4、嘉庆年间在广东顺德流行的一首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竟何如?”这反映了A. 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生活B. 清政府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C. 海外贸易刺激了国内丝织业生产D. 丝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竹枝词描写了妇女装满蚕丝让丈夫出去卖,而购买蚕丝的是“洋船”。乾隆、嘉庆年间清政府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只留广州一地对外通商。材料反映了海外贸易刺激了国内丝织业生产,C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海禁政策。5.阅读近代列强在华不同时期的投资中,比重占第一

5、位的国家的数据统计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时间1840-1895年1895-1911年1911-1927年1927-1937年1937-1945年1945-1949年国家英国英国日本美国美国美国数量(万元)802633955696271196926209647918比重(%)82.528.144.237.375.568.1A. 近代英国在华投资额呈现不断下降趋势B. 甲午战争后英国对华投资丧失绝对优势C. 甲午战争后日本对华投资开始占据第一D. 近代美国在华投资额呈现不断增长趋势【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A项错误,表格中列举的数据是投资数量及比重,1895年191

6、1年英国比重下降但投资数量并没减少;C项错误,1937年1945年美国所占的比重高达75.5;D项错误,19451949年美国投资份额下降;1895年1911年投资比重只占28.1显然丧失了绝对优势,故选B。考点 :近代列强在中国经济侵略 点评 :本题立意新颖。利用表格,我们能直观得出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状况,同时反映列强在中国的侵略势力此消彼长的态势。6.历史学家杨奎松在中间地带的革命中指出:“长期苦于专制和武力之害,渴望和平与平等的大批中国知识分子,对于暴力、专政等等,往往有着一种本能的反感当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在俄国诞生之后是一向主张平等调和并反感专制压迫的广大中国进步知识分子所深恶痛绝

7、的。”这说明五四运动之前A. 十月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甚微B. 知识分子希望用温和的方式改造社会C. 知识界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不全面D. 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不可抗拒潮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长期苦于专制和武力之害,渴望和平与平等的大批中国知识分子,当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在俄国诞生之后是一向主张平等调和并反感专制压迫的广大中国进步知识分子所深恶痛绝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当时知识分子希望用温和的方式改造社会,故B正确。十月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很大,故A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知识界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不全面,故C排除。材料也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故D排除。考点:近

8、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五四运动7.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雅典思想家著有鼓吹法律和法治的大量作品,但古罗马著名法学家西塞罗认为大多数希腊人“永远不理解或在意法庭上所作证词的神圣约束效力”,就连伯里克利的老师在被判刑后也选择了逃跑。这表明A. 希腊文明对罗马法的影响有限B. 雅典公民缺乏法律知识的指导C. 雅典的民主政治已经走向衰落D. 雅典法学理论与实践存脱节现象【答案】D【解析】【详解】虽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雅典思想家鼓吹法律和法治,但大多数希腊人“永远不理解或在意法庭上所作证词的神圣约束效力”,一些人在被判刑后选择了逃跑,这说明了雅典法学理论与实践存在脱节现象,故D项

9、正确;希腊文明对罗马法的影响深远,故A项错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雅典思想家鼓吹法律和法治,这说明雅典公民有法律知识的指导,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出雅典的民主政治的衰落,故C项错误。8.十二铜表法规定:如被告因疾病或年老不能出庭,原告应提供交通工具;如诉讼当事人为富有者,则担保其按时出庭的保证人,应为具有同等财力的人;如为贫民,则任何人都可充任。这反映了十二铜表法A. 限制奴隶主贵族的特权B. 适当照顾弱势群体利益C. 侧重维护平民合法权益D. 重视保护公民私有财产【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如被告因疾病或年老不能出庭,原告应提供交通工具”等信息可以看出,十二铜表法在维护贵族利益的同

10、时,适当照顾了弱势群体的利益。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反映对贵族特权的限制,排除A项;十二铜表法侧重保护贵族利益,排除C项;D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9.1761年中国孤儿英语版的序言尤其把伏尔泰的中国情结推向了极致:“够了,希腊罗马/它们都已失宠/大鹏展翅/飞向光明之源/寻找新的伦理/到东方中国之土/勇敢地把儒家之德/带到大不列颠之耳。”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希望向中国学习的根本目的是A. 利用儒家伦理道德规范重建欧洲道德秩序B. 以儒家“仁”的思想规范君主行为C. 以儒家思想否定教会的思想专制,为传播资产阶级思想服务D. 利用儒家思想中的平等理念,宣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答案】C【解

11、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启蒙误想,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伏尔泰没有重建欧洲道德秩序的思想,A项错误;伏尔泰崇尚君主立宪制,君主权力受宪法约束,而不是受“仁”的思想约束,所以B项错误;伏尔泰希望以儒家思想作为摆脱封建神学思想控制的思想武器等进而为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服务,因此C项正确;儒错思想重视社会秩序的构建和维持,维护的是等级制,因此D项错误。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专制下的启蒙伏尔泰10.1930年,美国通过了极端贸易保护主义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该法案提高了890种商品的进口税率,一经实施即有33个国家提出抗议,随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幅度增加关税,引发了全面的贸易战

12、。当时这种措施体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下滑诱发了国际自由贸易体系的崩溃推动了本国经济的恢复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密切结合的资本主义,其特征有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追求的是国家垄断利润,资本经济实力雄厚,资本社会化达到新的高度。材料所述内容并不能体现其特征。故项错误。欧美各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提高关税,会导致国际贸易额下降,加剧经济危机,损害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会诱发国际自由贸易体系的崩溃。故、项正确。贸易保护主义不利于本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故项错误。综上所述,正确,错误,故答案为C。排除ABD三项。11.1

13、963年8月,赫鲁晓夫在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同声谴责南斯拉夫背离社会主义复辟资本主义之际,赴南访问并发表演说,指出“南斯拉夫是一个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这表明赫鲁晓夫A. 决心摒弃斯大林体制发展市场经济B. 开始探索新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C. 认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可以多元化D. 希望走上南斯拉夫经济模式道路【答案】C【解析】【详解】决心摒弃斯大林体制发展资本主义与材料中“南斯拉夫是一个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不符,故A项错误;赫鲁晓夫20世纪50年代开始探索,故B项错误;材料中“南斯拉夫是一个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说明赫鲁晓夫认可南斯拉夫社会主义道路模式,说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可以多元化,故C项正确;

14、希望学习新的经验,材料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12.下图是20世纪5070年代大国关系图。图中“”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阅读下图,甲、乙、丙所代表的国家正确的是A. 甲是中国、乙是英国、丙是法国B. 甲是日本、乙是苏联、丙是英国C. 甲是美国、乙是中国、丙是苏联D. 甲是法国、乙是日本、丙是美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需要对国际关系有着比较准确的定位。从图示可以看出,在50年代,甲与乙丙均是对抗的关系,但是乙丙是合作的关系,而到了60年代则是没有了合作,全是对抗,到了七十年代,乙丙还是对抗,可是甲丙之间进行了合作。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甲乙丙依次是美国、中国和苏联。关系C。其它

15、各项均不正确。考点:战后国际关系点评:战后苏联和中国建立了盟友关系,但是在50年代后期关系不断地恶化,到了60年代分裂;中美关系在战后是出于对抗状态,但是到了70年代中美关系则是缓和化,79年建立了外交关系。1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摘自礼记材料二 十九世纪末,马克思主义零星传入中国,当时人们把它当作“均平治世”的学说。节译的共产党宣言中“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就曾翻译为“四海之内皆兄弟”。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始人李大钊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也满怀豪情地宣告“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