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与泵站4(2).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819978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泵与泵站4(2).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泵与泵站4(2).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泵与泵站4(2).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泵与泵站4(2).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泵与泵站4(2).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泵与泵站4(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泵与泵站4(2).(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4 泵机组的布置与基础 4.4.1 泵机组的布置 1、 纵向排列(即各机组轴线平行单排并列) 适用于如IS型单级单吸悬管式离心泵。 (1)水管外壁和墙壁的净距A:A=最大设备的宽度加1m,但A 2m。 (2)水管与水管之间的净距B:B0. 7m (3)水管外壁与配电设备的安全操作距离C:当为低压配电设备时C 1. 5m,高压配电设 备 C 2m。 (4)水泵外形凸出部分(基础)与墙壁的净距D :D 1m。 (5)电机外形凸出部分(基础)与墙壁的净距E: E=电机轴长加0.5m,但不宜3m 。 (6)水管外壁与相邻机组的突出部分的净距F:F 0.7m(电机功率大于55KW时不小于1m)。 2

2、、横向排列 适用侧向进、出水的水泵,如单级双吸卧式离心泵Sh型、SA型水泵. (1)水泵凸出部分(基础)到墙壁的净距Al:A1=最大设备的宽度加1m,但A1 2m。 (2)出水侧水泵基础与墙壁的净距B1:Bl不宜小于3m。 (3)进水侧水泵基础与墙壁的净距Dl :Dl不宜小于1m。 (4)电机凸出部分与配电设备的净距C1:C1电机轴长十0.5m。但是,低压配电设备 应Cl1. 5m;高压配电设备C12.0m。 (5)水泵基础之间(电机与水泵凸出部分)的净距E1值与C1要求相同, E1=C1 (6)为了减小泵房的跨度,也可考虑将吸水阀门设置在泵房外面 4.4 泵机组的布置与基础 n3、横向双行排

3、列 适用在泵房中机组较多的圆形取水泵站; 这种布置形式两行水泵的转向相反需配置不同转向的 轴套止锁装置。 4.4 泵机组的布置与基础 n4.4.2水泵机组的基础 卧式水泵均为块式基础,其尺寸大小一般均按所选水泵安装尺寸所 提供的数据确定。 (1)对于小泵(带底座): 基础长度L底座长度L1十(0.15-0.20)(m) 基础宽度B底座螺孔间距(在宽度方向上)b1十(0.15- 0.20)(m) 基础高度H底座地脚螺钉的长度l1十(0.15-0.20)(m) (2)对于不带底座的大、中型水泵: 可根据水泵或电动机(取其宽者)地脚螺孔的间距加上0.4-0.5m,基础 高度确定方法同上。 基础的高度

4、还可用下述方法进行校核。基础重量应大于机组总重量的 2.54.0倍。在已知基础平面尺寸的条件下,根据基础的总重量可以算 出其高度。基础高度一般应不小于5070cm。基础一般用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基础应高出室内地坪约1020cm。 4.4 泵机组的布置与基础 为了保证泵站的工作可靠,运行安全和管理方便,在布置机组 时,应遵照以下规定: (1)相邻机组的基础之间应有一定宽度的过道,以便工作人员通行 。电动机容量不大干55kW时,净距应不小于0.8m;电动机容量 大于55kW时,净距不小于1.2m。电动机容量小于20kW时,过道 宽度可适当减小。但在任何情况下,设备的突出部分之间或突 出部件与墙之间

5、应不小于0.7m,如电动机容量大于55kW时,则 不得小于1.0m。 (2)对于非水平接缝的泵,在检修时,往往要将泵轴和叶轮沿轴线 方向取出,因此在设计泵房时,要考虑这个方向有一定的余地 ,即泵离开墙壁或其他机组的距离应大于泵轴长度加上0.25m ,为了从电动机中取出转子,应同样地留出适当的距离。 (3)装有大型机组的泵站内,应留出适当的面积作为检修机组之用 。其尺寸应保持在被检修机组的周围有0.71.0m的过道。 (4)泵站内主要通道宽度应不小于1.2m。 (5)辅助泵(排水泵、真空泵)通常安置于泵房内的适当地方,尽可 能不增大泵房尺寸。辅助泵可靠墙安装,只须一边留出过道。 必要时,真空泵可

6、安置于托架上。 4.4 泵机组的布置与基础 4.5 吸水管路与压水管路 n4.5.1 对吸水管路的要求 (1)不漏气 管材及接逢 (2)不积气 管路安装 (3)不吸气 吸水管进口位置 n4.5.1 对吸水管路的要求 为了防止泵吸入井底的沉渣,并使泵工作时有良好的水力条件应 遵守以下规定: (1)吸水管的进口高于井底不小于0.8D,如图4-24。D为吸水管喇叭口 (或底阀)扩大部分的直径,通常取D为吸水管直径的1.31.5倍。 (2)吸水管喇叭口边缘距离井壁不小于(0.751.0)D。 (3)在同一井中安装有几根吸水管时,吸水喇叭口之间的距离不小于 (1.52.0)D。 4.5 吸水管路与压水管

7、路 4.5.1 对吸水管路的要求 当泵从压水管引水启动时,吸水管上应装有底阀。 水下式 水上式 使用条件:吸水管路水平段有足够的长度 水上式底阀 1吸水管;2底阀;3滤罩;4工作台 4.5 吸水管路与压水管路 水下式底阀 n4.5.1 对吸水管路的要求 例:设水泵安装高度为4m,底阀距离吸水池中最 低水位为3.5m。试计算该水上式底阀正常工作 所需的吸水管水平段l1的长度(米) 。 4.5 吸水管路与压水管路 4.5.1 对吸水管路的要求 吸水管中的设计流速建议数值: 管径小于250mm时,为1.0-1.2ms; 管径等于或大于250mm时,为1.2-1. 6ms。 在吸水管路不长且地形吸水高

8、度不很大的情况下, 可采用比上述数值大些的流速,如1.62.0ms。例 如水泵为自灌式工作时,则吸水管中流速就可适当 放大 4.5 吸水管路与压水管路 n4.5.2 对压水管路的要求 (1)不漏水:钢管,焊接 (2)方便检修: 法兰连接 (3)安装方便: 橡胶接头 (4)操作方便: 直径400mm,电动阀 (5)止回阀(不允许倒流时): (a)井群给水系统。 (b)输水管路较长,突然停电后,无法 立即关闭操作闸阀的送水泵站 (c)吸入式启动的泵站,管道放空后, 再抽真空困难。 (d)遥控泵站无法关闸。 (e)多水源、多泵站系统。 (f)管网布置位置高于泵站,如无止回阀时,在管网内 可能出现负压

9、。 4.5 吸水管路与压水管路 4.5.2 对压水管路的要求 止回阀安装:水泵与压水闸阀之间 优点:检修时,防止水倒灌 水泵启动时,阀板受力均衡 缺点:压水闸检修时需放空 4.5 吸水管路与压水管路 n4.5.2 对压水管路的要求 压水管路的设计流速为: 管径小于250mm时,为1. 52.0ms; 管径等于或大于250mm时,为2.02.5ms; 上述设计流速取值较给水管网设计中的平均流速要大 ,因为泵站内压水管路不长,流速取大一点,水头损 失增加不多,但可减少管子和配件的直径。 4.5 吸水管路与压水管路 n4.5.3 吸水管路和压水管路的布置 (1)吸水管路的布置 泵站内吸水管一般不设联

10、络管 三台水泵时吸水管路的布置 4.5 吸水管路与压水管路 4.5.3 吸水管路和压水管路的布置 (2)压水管路的布置 供水安全要求较高的泵站,在布置压水管路时,必须满足: (A)能使任何一台水泵及闸阀停用检修而不影响其他水泵的工作 (B)每台水泵能输水至任何一条输水管。 输水管不同方式比较 4.5 吸水管路与压水管路 (a)检修阀1时,两泵一管工作 检修阀2时,一泵一管工作 (b)保证两台泵向一条输水管送水 4.5 吸水管路与压水管路 4.5.3 吸水管路和压水管路的布置 (2)压水管路的布置 三台水泵时压水管路的布置: n4.5.3 吸水管路和压水管路的布置 (2)压水管路的布置 4.5

11、吸水管路与压水管路 四台水泵时压水管路的布置: n4.5.4吸水管路和压水管路的敷设 保证使用和修理上的便利。 (1)管道外壁间的距离:0.40.5m (2)支墩及拉杆设置:弯头,三通 (3)放水口:放空管路 (4)地沟设置: (5)泵房外管线:冰冻线以下、防腐防震 (6)不宜架空 (7)不允许架设在电气设备的上方 4.5 吸水管路与压水管路 4.6 泵站水锤及其防护 n4.6.1停泵水锤 1、水锤:在压力管道中,由于流速的剧烈变化而引起一系列急剧 的压力交替升降的水力冲击现象,称为水锤(又叫水击)。 2、停泵水锤:指水泵机组因突然失电或其他原因,造成开阀停车 时,在水泵及管路中水流速度发生递

12、变而引起的压力递变现象 。 3.发生突然停泵的原因可能有: (1)由于电力系统或电气设备突然发生故障,人为的误操作等致 使电力供应突然中断。 (2)雨天雷电引起突然断电。 (3)泵机组突然发生机械故障,如联轴器断开,泵密封环被咬住 ,致使电机过载,由于保护装置的作用而将电机切除。 (4)在自动化泵站中由于维护管理不善,也可能导致机组突然停 电。 n4、 停泵水锤的主要特点: 1)在泵出口处有止回阀的情况(有阀系统) 4.6 泵站水锤及其防护 (2)在泵出口处无普通止回阀(无阀系统) 停泵水锤暂态过程线 注:(1)如果水倒流时,水管会被泄空,这时水泵机组在变水头(逐 渐减小)情况下反转。 (2)

13、如果水泵机组惯性很弱,在反向水流到达泵站前,水泵机组 已停止转动,这时,就不存在第制动工况阶段。 4.6 泵站水锤及其防护 (3)泵管路系统中的水柱分离现象和断流(弥合)水锤 水柱分离:管路中某处的压力降到当时水温的饱和蒸气压以下时 ,水发生汽化,破坏水流连续性,造成水柱分离(又叫水柱拉断),而 在该处形成“空腔段”。 断流(弥合)水锤:当分离开的水柱重新弥合时或“空腔段”重新被水 充满时,由于两股水柱间的剧烈碰撞会产生压力很高的“断流(弥合)水 锤”。 4.6 泵站水锤及其防护 断流水锤危害性:其升压值比一般水锤的升压要大。 4.6 泵站水锤及其防护 n4.6.2 停泵水锤计算综述 进行停泵

14、水锤计算是为了求得: 1在发生停泵水锤的暂态过程中,泵站及管路中流量Q、水头H 、机组转速n及轴上转矩M等基本参数随时间t而变化的规律以及 它们的极值。换言之,就是求出各主要地点(如泵站和水柱分离 处)的停泵水锤暂态过程线。 2在输水管路中开始产生水柱分离的地点和时刻、断流空间( 空腔)的大小、两分离水柱相互碰撞的时刻以及断流弥合水锤的 升压值。 3为进行停泵水锤分析所需要的其他资料与数据,如泵的全性 能曲线、水锤波传播和反射等规律以及泵机组的惯性效应等。 4可能采用的停泵水锤防护措施的技术经济效果。 5处于停泵水锤暂态条件下,对泵机组及管路等主要设备的机 械强度校核与评价。 6找出经济合理的

15、水锤防护措施,以保证泵站、管道运行安全 。 4.6 泵站水锤及其防护 n4.6.3 停泵水锤防护措施 1防止水柱分离 主要应从管路布置上考虑. 4.6 泵站水锤及其防护 4.6.3 停泵水锤防护措施 2防止升压过高的措施 A、水锤消除器 下开式水锤消除器 1、阀板;2、分水锥;3、重锤;4、排水口; 5、三通管;6、压力表;7、放气门8、闸阀 自动复位下开式水锤消除器 1、阀板;2、分水锥;3、重锤;4、排水口;5 、三通管;6、压力表;7、放气门8、闸阀 4.6 泵站水锤及其防护 4.6.3 停泵水锤防护措施 2防止升压过高的措施 B、设空气缸 空气缸 A-没有气囊;B-有气囊 4.6 泵站

16、水锤及其防护 4.6.3 停泵水锤防护措施 2防止升压过高的措施 C、采用缓闭阀 阀门的缓慢关闭或不全闭,允许局部倒流,能有效 地减弱由于开闸停泵而产生的高压水锤。 4.6 泵站水锤及其防护 4.6.3 停泵水锤防护措施 2防止升压过高的措施 D、取消止回阀 在取消止回阀的情况下,应进行停泵水锤的计算。目的是: 1)求出泵机组在水轮机工况下的最大反转数nmax,从而判 断泵叶轮及电机转子承受离心应力的机械强度是否足够; 2)求出泵壳内部及管路沿线的最大正压值,从而判断在今 后 的停泵水锤中有无爆裂管道及损害泵的危险; 3)求出泵壳内部及管道沿线的最大负压值,从而判断有无 可 能形成水柱分离,造成断流水锤等严重事故。 4.6 泵站水锤及其防护 4.7 泵站噪声及其消除 n4.7.1 噪声的定义 物理学观点:噪声就是各种不同频率和声强的声音无规 律的杂乱组合。 生理学观点:凡是使人烦噪的、讨厌的、不需要的声音 都叫噪声。 n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