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指导课《呼兰河传》读前指导讲述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819415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指导课《呼兰河传》读前指导讲述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阅读指导课《呼兰河传》读前指导讲述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阅读指导课《呼兰河传》读前指导讲述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阅读指导课《呼兰河传》读前指导讲述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阅读指导课《呼兰河传》读前指导讲述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阅读指导课《呼兰河传》读前指导讲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指导课《呼兰河传》读前指导讲述(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萧红在香港写的呼兰河传感人至深,我 阅此书后,径去浅水湾她墓前凭吊一番,深 恨未能得见此才女。金庸 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 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茅盾 萧红的呼兰河传,1937年冬天在武汉动 笔,1940年冬天在香港完成。呼兰河传 对呼兰河城的散落追忆,植根于萧红在寂寞 中道出的言说。这种言说,塑造了属于萧红 个人的“新方言”。 文贵良 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 莹,笔名萧红,悄吟,出生于 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 ,幼年丧母。继母冷漠,父亲 专制保守,惟有祖父能给她一 点温暖 1930年不愿包办婚姻,逃出家 庭,从此再未回呼兰老家;与 萧军结合后又分开

2、;后患严重 肺病,被医生误诊为喉瘤,开 刀病情恶化,1942年1月22日与 世长辞。 1934年6月因编辑进步刊物有逮 捕危险而离开哈尔滨至青岛; 后因青岛形势险恶奔赴上海; 抗战爆发,上海成为孤岛便去 香港;不久香港被日军占领, 萧红被送进临时医院。 民国四大才女(吕碧城、萧红、石评 梅、张爱玲) “30年代的文学洛神”萧红 有人把张爱玲和萧红称做是20世纪中国文 学史上最为耀眼的女作家“双子星座”,她 们同为女性,温婉细腻,但在温婉之中却 有着不同的视角和情怀。 有评论家认为,也许整部呼兰河传只 说了这一句“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 父”。 质疑文本 ”我” : 是个天真、活泼、可爱、顽

3、皮的孩子。一个喜好模仿,自以为正确 而充满自信,情绪容易变化,注意力极 易分散,把劳动当作玩耍的可爱的小女 孩 祖父 : 是个慈祥、和蔼可亲、脾气好 的人一个勤劳,豁达、宽容,懂得尊重孩子 天性的好爷爷。 “祖父”:代表了往事, 代表了童年的欢乐, 是作者精神的归宿和 寄托。 萧红的呼兰河传出版于一九四三年,以散文诗的娓娓笔 调倾诉了一个东北 小镇的生活。小镇虽然地处穷乡僻壤,但居民 生性乐观,日子并不寂寞。女主人公的祖父是一个慈祥的老人, 令孙女忘却了父亲的冷漠和母亲的刁难。女主人公也依恋祖父, 跟他学习千家诗,以慰藉祖父失去祖母的悲苦。女主人公的 众多邻居过著缺少文化的愚昧生活,有的悲惨地

4、死去,有的却坚 韧地活下来。十多年过去了,离开故乡的女主人公万般怀念那个 度过童年的小镇。 呼兰河传再现了东北小镇城卑琐平凡的生 活与民众得过且过的精神状态。 时间与距离赋予了作者巨大的情 感力量。正如萧红在书中结尾所说: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优美的 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 在这裏了。 呼兰河传的主要内容和艺术风格 呼兰河传以一个小女孩的眼光观察古老 的呼兰河畔的种种人和事。第一章写呼兰河 的自然风光以及它的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 第二章写当地人们“精神上的盛 举”风俗 民情;第三、四两章写作者的幼年生活,她 的慈祥的祖父以及左邻右舍;第五、六、七 章分别写三个独立

5、地故事,三个不同的生活 悲剧:天真活泼的小 团圆媳妇的死,孤苦无 依的有二伯遭受凌辱,贫困的磨官冯歪嘴子 的不幸。作品通过这些生活画面,展示了呼 兰河小城的风俗人情,表现了当地人民的欢 乐与愿望, 也反映了他们的迷信、愚昧以及 冷漠、麻木。 主要内容 第一章:呼兰小城并不怎么 繁华,只有两条大街。十字 街上有着饰店、布店、油盐 店、菜店、药店,也有拔牙 的洋医生。东二道街上有火 磨,有学堂,有碾麻房、豆 腐房、染缸房、扎彩铺。在 城中的交通要道上坐落着一 个“大泥坑”,它常常淹死一 些骡马和小孩,可居民都在 看热闹,没有人出来加以整 治。有的说应该拆墙,有的 说应该种树,但没有一个人 说要填平

6、的,尽管填坑并不 难。 第二章:呼兰河的精神盛 举跳大神,放河灯, 野台子戏,逛庙会。人有 病就跳大神,敲鼓、杀鸡 ,人们都赶来看。七月十 五鬼节,呼兰河上放河灯 ,和尚道士在河沿上打起 场子做道场。人们倾城而 出到河沿上去观河灯。每 当丰收或干旱不雨,就要 唱台子戏来求雨或谢龙王 。一到唱戏接姑娘唤女婿 ,热闹得很。场上打架的 ,吵架、调情的,看热闹 的,戏不一定要看,戏场 是一定要去。庙会上,人 们虔诚地在爷爷庙跪神, 到娘娘庙求子。庙会上有 各种各样的货物、玩具, 各样好吃的。这些盛举都 是为鬼而做的,并非为人 而做的。 地居边陲的呼小城并不怎样繁华,只 有两 第三章:我的家是寂寞 的,

7、我生的时候,祖父 已经六十多岁,我长到 四、五岁,祖父快七十 了。我的童年生活是寂 寞的。我家的花园是荒 凉的。家里面只有祖父 最关心我,我寸步不离 他,他常教我读诗,带 我到后花园游玩,我走 不动的时候,祖父就抱 着我。祖孙俩相依相伴 ,有着无穷的快乐。 第四章:我们有几家邻 居,西边的一间破草房 租给一家喂猪的;还有 一间草房租给一家开粉 坊的,他们常常一边晒 粉、一边唱歌,过着很 快乐的生活;厢房里还 住着个拉磨的;粉坊旁 的小偏房里还住着个赶 大车的胡家。 跳大神是为了治病,但那唱词冷森森, 越听越悲凉 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 得和孩子似的。祖父 是个长得很高的人,身体

8、很健康,手里喜欢拿着个手杖。嘴上则不 住地抽着 旱烟管,遇到了小孩子,每每喜欢开个玩笑,说: “你看 天空飞个家雀。”趁那孩子往天空一看,就 伸出手去把那孩子的帽 给取下来了,有的时候放 在长衫的下边,有的时候放在袖口里头。 他说: “家雀叼走了你的帽啦。”孩子们都知道了祖父的 这一手了, 并不以为奇,就抱住他的大腿,向他 要帽子,摸着他的袖管,撕着 他的衣襟,一直到 找出帽子来为止。 这个片段细节描写非常形象,仿佛在我面前出现一个慈爱的而 又充满童心的老人。他带来欢乐、带来慈爱、带来温馨,也让我们 时时去对照自己的祖父,平淡却又感人至深。 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 子的脸红红的。

9、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 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喂猪的老 头儿在墙根靠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 猪变成小金猪了。他刚想说:“你们也变了” 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对他说:“您老人家必要高 寿,您老是金胡子了。”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 ,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 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 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 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 没见过的颜色。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 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 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 ,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

10、子也长了, 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 马变模糊了。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条狗十分凶猛, 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 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 狮子一模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 武很镇静地蹲着。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 不着了。 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 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必 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可 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 工夫,火烧云下去了。 第五章:胡家养了个小童养 媳小团圆媳妇。她是个 十二岁的小姑娘,成天乐呵 呵的,可胡家想给她个

11、下马 威,总是无端打她,左邻右 舍也支持胡家的行为,都说 应该打。胡家就越打越凶, 时间也越打越长,小团圆媳 妇被折磨得生了病。老胡家 听了跳大神的人的话,决定 给小团圆媳妇用开水洗澡。 洗澡时,很多人来看热闹, 只见她被滚烫的水烫了三次 ,几天后终于死去了。 第六章:我家的亲戚有二伯 ,他是个老光棍,性情非常 古怪,同人不大爱打腔,却 喜欢同石头、麻雀、黄狗谈 天。听祖父讲,有二伯三十 年前就到了我家,日俄战争 时,多亏有二叔在,才守住 了家,他最怕人骂他“绝后” ,只要听到有人这样骂他, 就会伤心的大哭起来。 呼兰河的人们默默忍受着风霜雨雪 这部分是写单纯、活泼、健 康的小团圆媳妇被折磨、

12、作 弄以至惨死的经过。 作品简介: 那小团圆媳妇第一天来到老胡家就由街坊 公论判定她是“太大方了”,“一点也不知道羞, 头一天来到婆家,吃饭就吃三碗”,而且“十四 岁就长得那么高”也是不合规律,因为街坊 公论说,这小团圆媳妇不像个小团圆媳妇,所 以更使她的婆婆坚信非严加管教不可,而且更 因为“只想给她一个下马威”的时候,这“太大方 ”的小团圆媳妇居然不服管教带哭连喊,说 要回“家”去,所以不得不狠狠地打了她一个 月。 总 结 街坊们当然也都是和那小团圆媳妇无怨无 仇,都是为了要她好,要她像一个团圆媳 妇。所以当这小团圆媳妇被“管教”成病的时 候,不但她的婆婆肯舍大把的钱为她治病(跳 神,各种偏

13、方),而众街坊也热心地给她出主意 。 而结果呢?结果是把一个“黑忽忽的,笑 呵呵的”名为十四岁其实不过十二,可实在长 得比普通十四岁的女孩子又高大又结实的小团 圆媳妇活生生“送回老家去”! 总 结 在这个过程中,他婆婆以及她周围人留给 你最深印象是什么?你怎么理解? 婆婆: 用破棉把她蒙起来又把她蒙起来 把她的衣服撕掉了 她来到我家,我没给她气受,哪家的团圆 媳妇不受气,一天打八顿,骂三场。可是我也 打过她,那是我要给她一个下马威。我只打了 她一个多月,虽然说我打得狠了一点,可是不 狠哪能够规矩出一个好人来。我也是不愿意狠 打她的,打得连喊带叫的,我是为她着想,不 打得狠一点,她是不能够中用的

14、。 在这个过程中,他婆婆以及她周围人留给 你最深印象是什么?你怎么理解? 周围的人: “看热闹的人,络绎不绝。” “没有白看一场热闹,到底开了眼界,见了 世面。” “于是人心大为振奋,困的也不困了,要回家 睡觉的也精神了心里都满是秘密。” “她们围拢上去,看看有死没有?” “家家户户都睡得沉实实的。” 呼兰河的人民当然多数是善良的。 他们照着几千年传下来的习惯而思索,而 生活,他们有时也许显得麻木,但实在他们也 颇敏感而琐细,芝麻大的事情他们会议论或者 争吵三天三夜而不休。他们有时也许显得愚昧 而蛮横,但实在他们并没有害人或害自己的意 思,他们是按照他们认为最合理的方法,“该 怎么办就怎么办。

15、” 总 结 第七章:人们都管拉磨的那个邻居叫“磨官冯歪 嘴子”,他不但会拉磨,还会做年糕。有一次, 我去磨坊买年糕,看到里面炕上躺着一个女人 和一个小孩,原来冯歪嘴子成家了,那女人就 是同院老王家的大姑娘王大姐。然而,冯歪嘴 子的幸福生活遭到了邻人们的羡慕和嫉妒,大 家都说王大姐坏,谣言层出不穷,冯歪嘴子受 尽了人们的冷嘲热讽。过了两三年,王大姐在 生下第二个孩子后因难产死去,冯歪嘴子常常 含着眼泪,但他看到大儿子已会拉驴饮水,小 儿子也会拍手笑了,他就不再绝望。在儿子身 上,他看到了活着的希望。 生活在呼兰河的人们呈现以下几种 心理 一.迷信愚昧。 二.自私,自顾自。 三.冷漠麻木不仁。 四.“看客”心理,喜欢看热闹, 说东道西,把别人的痛苦当成 谈资,幸灾乐祸。 萧红是悲天悯人的,她不懂 得如何保护自己不受戕害。她一 样能把握世情世态,一样能细致 描摹,但是,她更投入,情感灌 注、融入对于故乡邻人的描绘中 ,尽管语言偏冷,但处处可见她 的悲悯情怀。 呼兰河传在香港的闪亮登场,绝非偶 然。它既不是作家在生活枯竭下病态的产 物,也不是作家心情寂寞的怀乡之作,更不 是作家“已经无力和现实搏斗”而“屈服 了”的作品,它是萧红经过长期思考对丑 陋民族灵魂的深刻剖示,是作家对祖国、 对民族、对故乡“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的复杂情感的宣泄和释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