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淑贞第七章 气候带和气候类型讲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817816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2.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淑贞第七章 气候带和气候类型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周淑贞第七章 气候带和气候类型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周淑贞第七章 气候带和气候类型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周淑贞第七章 气候带和气候类型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周淑贞第七章 气候带和气候类型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周淑贞第七章 气候带和气候类型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淑贞第七章 气候带和气候类型讲解(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七章 气候带和气候型 1、实验目的 了解柯本气候分类法和斯查勒气候分类法的优缺点; 熟悉世界范围内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区、气候特征(如气温、降 水); 进一步认知垂直山地气候的特征; 掌握各种气候类型形成的主要因素,学会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地形、大气环流和洋流等方面分析某一地区气候的成因; 重点掌握大陆东西岸气候差异的原因。 2、实验设备与材料 全球气候与洋流分布模型、图表资料 3 第一节 气候带与气候型的划分 概述 目前气候带与气候型的划分有多种方法 : 1.实验分类法 根据大量观测记录,以某些气候要素的长期统计平均值及其季节 变化,来与自然界的植物分布、土壤水分平衡、水文情况及自然

2、景观 等相对照来划分气候带和气候型。柯本为这一大类的代表。 2.成因分类法 根据气候形成的辐射因子、环流因子和下垫面因子来划分气候带 和气候型。一般是先从辐射和环流来划分气候带;然后再就大陆东西 岸位置、海陆影响、地形等因子与环流相结合来确定气候型。斯查勒 等为这一大类的代表。 我国的周淑贞等根据地球上辐射能的收支和世界大气环流的形势 ,以斯查勒的动力气候分类法为基础, 提出了划分的方法。 4 第一节 气候带与气候型的划分 一、柯本气候分类法 柯本气候分类法是以气温和降水两个气候要素为基础,并参照自然 植被的分布而确定的。他首先把全球气候分为A、B、C、D、E五个气 候带,其中A、C、D、E为

3、湿润气候,B带为干旱气候,各带之中又划 分为若干气候型.为了再详细地区分气候副型,柯本又在上述主要气候 类型符号后再加上第三个、第四个字母,这种符号有20余个。 二、斯查勒气候分类法 首先根据气团源地、分布、锋的位置和它们的季节变化对全球分为 三个气候带 (低纬度气候带,中纬度气候带和高纬度气候带),13个气 候型和若干副型: 低纬度气候带 1赤道潮湿气候 2热带季风和信风气候 3热带干湿气候 4热带干旱气候 5 第一节 气候带与气候型的划分 中纬度气候带 5副热带干旱气候 6副热带湿润气候 7副热带夏干气候(地中海 气候) 8湿润海洋性气候 9温带干旱气候 10温带湿润大陆性气候 高纬度气候

4、带 11副极地大陆气候 12苔原气候 13冰原气候 6 第一节 气候带与气候型的划分 三、气候分类法评议 (一)柯本气候分类法 1.柯本气候分类法的优点: 系统分明,各气候类型有明确的气温或雨量界限,易于分辨;符 号简单,便于应用,便于借助计算机进行自动分类和检索; 所用的气温和降水量指标是经过大量实测资料的统计分析,联系 自然植被而制定的,与自然景观森林、草原、沙漠、苔原等对照比 较符合; 分类所依据的气温和降水资料是最基本的气候资料,易于获得, 且来源广泛,记录时间长,有利于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应用等。 7 第一节 气候带与气候型的划分 2.柯本气候分类法存在问题 (1)关于干燥带的划分问题

5、柯本用年平均降水量与年平均温度的经验公式来计算干燥指标; 干燥气候并不能与A、C、D、E等四带相提并论。后者是按气温来 分带的,大体上具有与纬线相平行的地带性,而干燥气候的形成有几 种原因: v 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受下沉气流的影响(如副热带沙漠); v 因处于信风带的背风面,受不到海风的影响(如热带沙漠); v 因处在冷洋流海岸,逆温现象严重(如热带大陆西岸沙漠); v 地处内陆,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如温带沙漠)。 这些干燥气候在A、C、D几个气候带内都可出现。 结论:干燥气候只能作为A、C、D带内的一种气候型,并不能单独列 为一个气候带。 8 第一节 气候带与气候型的划分 (2)关于高度因

6、素的问题 柯本在进行气候分类时只注意气温和降水量等数值的比较,忽视 了高地气温、降水的垂直变化与水平纬度地带的差异。 总之,柯本气候分类法的一个最大缺点:只注意气候要素数值的 分析和气候表面特征的描述,忽视了气候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二)斯查勒分类法 1.优点: (1) 重视气候的形成因素,把高地气候与低地气候区分开来,考虑了 气候的纬度地带性以及大陆东西岸和内陆的差异性。 (2) 与土壤水分收支平衡相结合,界限清晰,干燥气候与湿润气候的 划分明确细致。 2.存在问题: 对季风气候没有足够的重视。 9 我国的周淑贞等的划分情况: 一. 划分的基本原则: 1. 从发生学的观点出发,综合考虑气

7、候形成因子,包括太阳辐射、大 气环流、海陆、洋流、地形及地表覆盖物(冰雪、土壤、植被)等; 2. 从生产实践观点出发,根据各地气候的典型特征,采取与人类生活 和生产建设密切相关的要素来进行分类。 3. 气候带与气候型的名称应以气候条件本身来确定。 4. 在气候分类中必须明确考虑季风气候。 10 二.气候的划分 低纬气候带 1赤道多雨气候 2热带海洋性气候 3热带干湿季气候 4热带季风气候 5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我国的周淑贞等的划分情况: 11 中纬气候带 高纬气候带 6副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7副热带季风气候 8副热带湿润气候 9副热带夏干气候(地中海气候) 10温带海洋性气候 11温带季风

8、气候 12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 13温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14副极地大陆性气候 15极地苔原气候 16极地冰原气候 H高原气候 我国的周淑贞等的划分情况: 12 高地气候 热带高地气候(如安第斯山) 副热带高山气候(如珠穆朗玛山) 温带内陆干旱区高山气候(天山) 温带季风区山地气候举例(长白山) 掌握垂直山地气候的特征 P224 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16 第二节 低纬度气候 一、赤道多雨气候 (一)分布地区 赤道及其两侧,大约向南 、向北伸展到510左右 。 (二)气候特征: 1全年长夏、无季节变化 : 2气温年较差小: 3全年多雨、无干季: 4天气变化单凋: 5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很大 。

9、17 热带雨林带 热 带 雨 林 带 19 第二节 低纬度气候 二、热带海洋性气候 (一)分布地区 出现在南北纬1025 信风带大陆东岸及热带海 洋中的若干岛屿上。 (二)气候特征: 1全年气温变化小; 2全年降水量多,夏秋 两季比较集中。 20 第二节 低纬度气候 三、热带干湿季气候 (一)分布地区 在纬度5-15左右,也有 伸达25左右的。 (二)气候特征: 1一年中干、湿季分明; 2热季出现在干季之末雨 季之前。 21 22 23 第二节 低纬度气候 四、热带季风气候 (一)分布地区 纬度10到回归线附近的亚洲大 陆东南部(如我国台湾南部、雷州半 岛和海南岛);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大部;

10、菲律宾;澳大利亚北部沿海等 地。 (二)气候特征: 24 1热带季风发达,热带气旋盛行 ; 2年降水量大,集中在夏季; 3长夏无冬,春秋极短。 25 第二节 低纬度气候 五、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型 分布地区 出现在副热带及信风带的大 陆中心和大陆西岸。在南、北半 球各约以回归线为中心向南北伸 展,平均位置约在纬度15 25间。 (一)热带干旱气候5a 气候特征: 1降水量少而变率大; 2云量少,日照强烈; 3,气温高,较差大; 4蒸发强,相对湿度小。 26 27 28 第二节 低纬度气候 (二)热带西岸多雾干旱气候型5b 在热带大陆西岸,有冷流经过的海 滨地带 气候特征: 1 干旱多雾; 2

11、气温日、年较差较小。 29 第二节 低纬度气候 (三) 热带半干旱气候候5c v 在热带干旱气候区的外 缘。 v 气候特征: 有一短暂雨季,年雨量 比干早气候较多。 30 第三节 中纬度气候 六、副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 候 在热带干旱气候向高纬 度的一侧,约在南北纬25 35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 区 . 副热带干旱气候6a : 少云、少雨、日照强和夏 季气温特高等特征。 31 第三节 中纬度气候 副热带半干旱气候6b 位于6a区外缘。 冬季降水比6a型稍多; 夏季气温比6a型低。 32 第三节 中纬度气候 七、副热带季风气候 副热带亚欧大陆东岸,约以 30N为中心,向南北各伸展 5左右。 气候特征

12、: 1)冬季受温带大陆气团影 响,寒冷干燥,南北气温差 别大; 2)夏季受温带海洋气团或 变性热带海洋气闭影响,暖 热多雨,南北气温差别小; 3)季节变化明显。 33 第三节 中纬度气候 八、副热带湿润气候 位于南北美洲、非洲和 澳大利亚大陆副热带东岸 。 由于所处大陆面积小, 未形成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 1)冬夏温差比季风区小; 2)降水年分配比季风区均匀 。 34 第三节 中纬度气候 九、副热带夏干气候(地中海 气候) 位于副热带大陆西岸,纬度30 40之间的地带,包括地中海 沿岸、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沿岸 、南非和澳大利亚南端。 气候特征: 1) 全年降水量适中,雨量集中 冬季,夏季干燥。

13、 2) 沿岸与内陆夏温显著不同, 有凉夏型与暖夏型之别。 凉夏型9a : 靠近冷洋流沿岸; 夏季凉爽多雾,少雨。 35 36 第三节 中纬度气候 暖夏型9b : 离海岸较远(内陆) ; 夏季干热. 37 第三节 中纬度气候 十、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在温带大陆西岸, 纬度约在4060. 气候特征: 1)终年盛行西风,受温 带海洋气团控制,冬暖 夏凉,年温较差小: 2)气旋多,全年湿润有 雨,冬雨较多: 38 第三节 中纬度气候 十一、温带季风气候 出现在亚欧大陆东岸纬度 3555地带(包括中国 的华北和东北,朝鲜大部, 日本北部及俄罗斯远东部分 地区)。 气候特征: 1)冬季受温带大陆气团影响,

14、 寒冷干燥,南北气温差别大: 2)夏季受温带海洋气团或变性 热带海洋气闭影响,暖热多雨 ,南北气温差别小: 3)季节变化明显。 39 40 41 第三节 中纬度气候 十二、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 出现在亚欧大陆温带海洋性 气候区的东侧,北美100W 以东的温带地区。 气候特征: 冬季寒冷,有少量气旋性降 水; 夏季降水量较多. 42 第三节 中纬度气候 十三、温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分布在3550N的亚 洲和北美大陆中心部分。终年 在大陆气团控制下,因此气候 干燥。 (一)干旱气候 又称为沙漠气候 1 热夏型(北半球): 2 凉夏型(南半球) 1)降水量少,降水变率大, 有少量冬雪; 2)日照高;

15、3)冻寒夏热,气温变化急剧 ,年较差大。 43 44 第三节 中纬度气候 (二)半干旱气候 又称为草原气候 1降水 1)夏雨型 2.气温 季节变化明显,夏热冬寒; 气温年较差随着纬度增大。 2)冬雨型 第四节 高纬度气候 十四、副极地大陆性气候 分布在50N或55N到 65N地区 气候特征: 1 冬季长而严寒,暖季短, 气温年较差大。 2 降水量少,集中夏季,蒸 发弱、相对湿度高。 46 第四节 高纬度气候 十五、极地长寒气候(苔原气 候) 分布在北美洲和亚欧大陆 的北部边缘、格陵兰沿海的一 部分和北冰洋中的若干岛屿中 。 气候特征1 全年皆冬,一年中只有14 个月月平均气温为0一10; 2 降水量少,多云雾,蒸发微 弱。 48 49 十六、极地冰原气候 出现在格陵兰、南极大陆和北 冰洋的若干岛屿上。这里是冰 洋气团和南极气团的源地。 气候特征 1 全年严寒 各月平均气温皆在0以下 ,具有全球的最低年平均气温. 2 雪量少,长期积累,形成厚 冰原。 全年降水量小于250mm,皆 为干雪,不会融化,长期累积 形成很厚冰原。 第四节 高纬度气候 50 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