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活动的神经调节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801053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3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肌肉活动的神经调节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肌肉活动的神经调节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肌肉活动的神经调节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肌肉活动的神经调节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肌肉活动的神经调节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肌肉活动的神经调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肌肉活动的神经调节(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章 肌肉活动的神经调节 第一节 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第三节 躯体运动的神经调控 第一节 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 能 (一)神经元 基本结构: 胞体:接受、整合信息部位 树突:接受、传导信息部位 轴突始段:产生可传导信息 (AP)部位 N纤维:传导信息(AP)部位 末稍:递质释放部位 基本功能: 感受刺激兴奋 或抑制 整合、分析、贮 存信息 传导信息或分泌 激素 (二)神经元生物电的产生 1. 外向电流和电紧张 一方面,电流经膜外的介质从阳极流 向阴极;另一方面,电流在阳极由膜外 流入膜内,在膜内,电流从阳极流向阴 极,然后,再在阴极从膜内流向

2、膜外。 电流的流动就会导致膜电位的改变。 这种膜电位的变化总称电紧张电位。 在阳极底下及其附近引起膜电位上 升,即产生超极化。此种电位变化 叫做阳极电紧张电位;在阴极下面 及其附近引起膜电位下降,即产生 去极化,其电位变化叫做阴极电紧 张电位。 二、突触及突触传递 1、突触 轴突小支末端膨大成小球,和另一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 的表膜相连处形成的结构。 (1)电突触 电突触:2nm,腔肠动物、无脊椎动物。 特点:突触前后两膜很接近,神经冲动可直接通过,速度快;传导没 有方向之分,任何一个发生冲动,即可以传导给另一个。 (2)化学突触 2个神经元之间有一个宽约2050nm的缝隙 突触前膜(突触囊泡

3、)、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实现神经冲动传导机制:Ca、Ach (3)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一、感觉概述 感受器:是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 内、外环境改变的结构或装置。 感觉器官:是指感受器与其附属装置共同构成的 器官。 (一)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1.适宜刺激 每种感受器都有它最敏感的刺激,这种刺激就是 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眼感光细胞:300-800nm光波 耳听觉细胞:16-20000Hz(赫兹)的声波 2.换能作用 适宜刺激感受器神经冲动中枢 3.编码作用 感受器不仅将外界刺激能量转变成电位变化, 同时将刺激的环境信息转移到动作电位的排列 组

4、合之中。 4.适应现象 感受器对同一刺激的持续作用,其反应逐渐降低 的现象。 感觉信息的传递 内 外 环 境 的 各 种 变 化 感 受 器 换 能 作 用 神 经 冲 动 传导路 大 脑 皮 层 分 析 综 合 产 生 主 观 感 觉 二、视觉 可见光 眼的折光系统 折射成像 视网膜的感光系统 换能作用 感受器电位视NAP 视觉中枢视觉 (一)眼的折光系统及调节 n1眼折光 系统及成像 n光线由一种 介质进入另 一种折射率 不同的单球 面折光体时 ,只要不与 折光体介面 垂直,光线 便会产生折 射。 眼折光系统由角膜、眼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 简化眼 n将人眼设计为一个单球面折射系统,其折

5、光原理与实际 眼的折光效果基本相同 。 n假定眼球的前后径为20毫米,折光指数为1.333,光线 大眼时只在角膜前球形界面折射一次,节点在角膜后方 5毫米处。 n当平行光线(6m以外)进入简化眼,被一次聚焦于视网膜 上,形成一个缩小倒立的实像。 2.视调节 正常人的眼球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能够 随物体的移近而相应的增强,使物像落在 视网膜上而看清物体,这一调节过程称为 视调节。 (1)晶状体的调节 n当看近物时,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弛, 晶状体向前后凸出,增加曲率,使物像前 移到视网膜上; n当视远物时,睫状肌松弛,睫状体后移, 此时悬韧带被拉紧,晶状体曲率减小,物 像后移至视网膜上。 (2)

6、瞳孔调节 瞳孔对光反射:瞳孔的 大小随光线强度而改变 的现象。 当强光刺激视网膜感受细胞后, 冲动经视神经传入中枢,到达中 脑动眼神经核,再经动眼神经中 的副交感神经传出,使瞳孔括约 肌收缩,瞳孔缩小,以防止强光 对视网膜的刺激。 在暗环境中瞳孔会反射性扩大。 在运动中,情绪过度紧张 可使瞳孔扩大,这是由于 交感神经作用的结果,对 运动有不良的影响。 (二)眼的感光机能 n1.视网膜的感光机 能 n视锥细胞: n分布:中央 n功能:接受强光刺 激,形成明视觉和 色觉,并能看清物 体表面的细节与轮 廓,有很强的空间 分辨能力。 n视杆细胞 n分布:周边部分 n功能:对光的敏感 度高,能接受弱光

7、刺激,形成暗视觉 。 视觉感受器 2.视网膜的光化学反应 视 紫 红 质 光 视蛋白+11-顺视黄醛 视黄醛还原酶 11-顺视黄醇(VitA)全反型视黄醇(VitA) 醇脱氢酶 全反型视黄醛+视蛋白 视黄醛异构酶 (暗处,需能) 异构酶 n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含有能吸收光能的光敏物质(感光色 素),在光线作用下能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称为光化 学反应。 n视锥细胞外段中含有感光色素,称视锥色素。 n视杆细胞内的感光色素是视紫红质 3.色觉 色觉是感光细胞受到不同波长的光线刺激 后,产生的视觉信息传入视觉中枢引起的主 观感觉 视锥细胞有分别含有感红光色素、感绿光 色素、感蓝光色素三种。 色觉障碍:

8、 色盲:凡不能识别三原色中的某一种或某 几种颜色者 色弱:对某种颜色辨别能力较正常人差者 视觉通路 视觉中枢的神经机制 1.大细胞通路:视网膜a型N节细胞外侧膝 状体初级皮质顶背侧通路。 2小细胞通路:视网膜 型N节细胞外侧膝状 体皮质V1色觉通道 图形识别 (三)空间视觉及眼肌平衡与运动 绿 红 蓝 白 1.视力(视敏度)指 眼对物体微细结 构的分辨能力。 通常以分辨两点( 或两平衡线)之间 的最小距离为标 准。 2.视野 单眼不动注视正前 方一点时,该眼 所能看到的空间 范围称为视野。 白色黄蓝红色绿色 三、听觉与位觉 外耳:耳廓 、外耳道、鼓 膜。 中耳:鼓室 、听小骨、咽 鼓管和乳突小

9、 房。 内耳:骨迷 路、膜迷路 (一)骨迷路 (二)膜迷路 耳蜗感受器 n1.听阈与听域 n听阈:人能听到的最低声 强。 n最大可听阈:听觉忍受某 一声频的最大声强。 n听域:从可听阈到最大可 听阈曲线之间包括的面积 。 n2.外耳与中耳的传音功能 n3.耳蜗的功能 基底膜上的螺旋器是声音 感受器 (一)听觉的形成 声波振动外耳(耳廓外耳道鼓膜 )中耳(听小骨卵圆窗)内耳(耳 蜗的内淋巴液螺旋器声-电转换 )神经冲动听觉中枢听觉。 听觉通路 (二)位觉 前 庭 椭圆囊 球 囊 半 规 管 + 前庭器官 前半规管 后半规管 水平半规管 n位觉(或前庭感觉):身体进行各种变速运动 和重力不平衡运动

10、时引起的前庭器官中的位 觉感受器兴奋并产生的感觉。 1.前庭器的感受装置与适宜刺激 椭圆囊和球囊的壁上有囊斑,囊斑中有感受性毛细胞 适宜刺激是耳石的重力及直线正负加减速运动 当头部位置改变,如头前倾、后仰或 左、右两侧倾斜时,由于重力对耳石 的作用方向改变,耳石膜与毛细胞之 间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使毛细胞兴 奋,冲动经前庭神经传到前庭神经核 ,反射性地引起躯干与四肢有关肌肉 的肌紧张变化。同时,冲动传入大脑 皮质前庭感觉区,产生头部空间位置 改变的感觉。 三个半规管:互相垂直,每个半规管均有 膨大端为壶腹,壶腹壁上有壶腹嵴,壶腹 嵴也含有感受性 毛细胞。 适宜刺激:旋转 正负加速度 头前倾30

11、度,左旋 旋转停止 位觉传导 2.前庭反射与前庭机能稳定性 n前庭反射:指前庭器官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后, 除引起一定位置觉改变以外,还引起骨骼肌紧 张性改变、眼震颤及植物性功能改变。例如眩 晕、恶心、呕吐和各种姿势反射等。 n前庭功能稳定性:刺激前庭感受器而引起机体 各种前庭反应的程度 n 在体育运动中,从事赛艇、划船、跳伞、跳 水、滑雪、体操、武术、链球、投掷及各种球 类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其前庭功能稳定性较高 。所以,经常参加这类体育运动的训练,有利 于提高前庭功能稳定性。 四、本体感受器肌梭和腱器官 n本体感受器:肌肉、肌 腱和关节囊中分布有各 种各样的感受器(肌梭与 腱梭) n机能:分别感

12、受肌肉被 牵拉的程度以及肌肉收 缩和关节伸展的程度。 n本体感觉:本体感受器 受到刺激所产生的躯体 感觉。 (一)本体感受器结构与功能 梭外肌 : 肌 梭:内有二种感受器: 梭内肌: 与肌梭呈并联关系。 与肌梭呈串联关系。 环旋末梢 : N元支配, N元支配, 花枝末梢 : 是牵张反射的感受 装置,兴奋由Ia类 N纤维传入。 可能与本体感觉有 关,兴奋由类N纤 维传入。 2.键梭 n腱梭:分布在腱胶原纤维之间,与梭外肌 纤维串联,是一种张力感受器。当肌肉收 缩张力增加时,腱梭因受到刺激而发生兴 奋,冲动沿着感觉神经传人中枢,反射性 地引起肌肉舒张。 (二)运动对本体感受器的影响 n人体经常参加

13、体育训练,不仅使本体感受器的 机能得到提高,而且能使肌肉运动的分析能力 及动作时间的判断精确力得到发展,例如,不 同训练水平的篮球运动员运球快速进攻时,训 练水平高的运动员其控球能力强,失球次数少 ,而且运动速度快,表现出本体感受器具有较 高的敏感性。 n肌肉活动时发生的本体感觉往往被视、听和其 他感觉遮蔽,故本体感觉也称为暗淡的感觉。 运动员的本体感觉能力必须经过长时间训练, 才能在意识中比较明显而精确地反映出自己的 运动动作。 第三节 躯体运动的神经调控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脊髓神经元 1运动神经元池 概念: 一块肌肉往往受许多运动神经元的支配, 支配某一肌肉的一群运动神经元。

14、 包括和r运动神经元 大运动神经元支配快肌纤维 小运动神经元支配慢肌纤维 r运动神经元的胞体分散在运动神经元之间,其 胞体较运动神经元为小。它的轴突离开脊髓后 支配骨骼肌肉的梭内肌纤维。 2.脊髓反射通路中的中间神经元 (1)作用性质:兴奋性、抑制性。 (2)功能:传入与传出信号,并将传入信 息整合成为新的、不同 模式的输出,赋有新 的意义。 (3)信号转换器。 (二)脊髓反射 n1.牵张反射 n概念:当骨骼肌受 到牵拉时会产生反 射性收缩 n特点:感受器和效 应器都是在同一块 肌肉中 n类型:动态反射 静态反射 n意义:在于维持身 体姿势,增强肌肉 力量。 膝跳反射弧: 叩击肌腱 肌肉受到牵

15、拉刺激 肌梭兴奋性 Ia类和类 N纤维传入 运动元兴奋 梭外肌收缩 (1)动态牵张反射 : 指快速牵拉肌肉时发生 的牵张反射。 如:膝跳反射、跟腱反射。 梭外肌收缩 运动N元兴奋 肌梭的 敏感性兴奋性 持续轻微 牵拉伸肌 梭内肌收缩 r运动N元兴奋 高位中枢下传冲动重力作用 骨骼肌处于持续地轻微的收缩状态 r 环 静态牵张反射 : 概念:指缓慢而持 续地牵拉肌肉时 所引起的牵张反 射。 意义:对抗肌肉的 牵拉以维持身体 的姿势,是一切 躯体运动的基础 。 环的意义:使肌肉 维持于缩短状态 。 脑干某些中枢调节 肌紧张是通过兴 奋环实现的。 2.屈肌反射 (1)概念(略) (2)形式:接触性刺激

16、 强烈刺激 (3)特点:有中间神经元 的参与,有两个以上 突触参与。 (三)行走时脊髓运动程序的发生 二、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控 (一)网状结构对肌紧张的调节 网状结构:在脑干广大的区域中 ,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交织在一起 呈网状。 抑制区:抑制肌紧 张和肌运动的区域, 称为抑制区(范围较 小); 易化区: 加强肌紧张 和肌运动的区域,称为 易化区(范围较大)。 去大脑僵直 n去大脑僵直实验 : 在动物中脑上下 丘之间切断脑干 ,动物出现伸肌 过度紧张现象, 表现为四肢伸直 、头尾昂起、脊 柱挺硬,称为去 大脑僵直。 (三)姿势反射 n姿势反射概念(略) n1、状态反射 n概念:是头部空间位置改变 时反射性地引起四肢肌张力重新调整的一种反射活 动。 n头部后仰:上下肢及背部伸肌紧张性加强; n头部前倾:上下肢及背部伸肌紧张性减弱,屈肌 及腹肌的紧张性相对加强; n头部侧倾或扭转时:同侧上下肢伸肌紧张性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