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手法.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787109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4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手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诗歌鉴赏手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诗歌鉴赏手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诗歌鉴赏手法.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诗歌鉴赏手法.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手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手法.(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鉴赏诗歌的手法 辨析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4、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5、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比喻 借代 拟人 设问 反问 排比 7、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8、秦时明月汉时关 9、主人下马客在船 10、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1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2、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 13、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借代 互文 互文 双关 双关 双关 借代 14、争渡,争渡,惊起一

2、滩鸥鹭。 15、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16、晨钟云外湿。 17、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18、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反复 顶真 通感 夸张 对比 忆 昔 韦庄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秋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语意双关。 “无忌”是战国时代魏国公子信陵君的名号,取 其“无所顾忌”“肆无忌惮”之意,讽喻唐末王孙 贵族生活奢糜;莫愁是传说中善歌少女的名字 ,深寓“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沉痛,讽喻浮华女 子不解国事艰难。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

3、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诗中的“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把诗人 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 以及对遗民遭受苦难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 说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以一串博喻写“闲愁”,使得“闲愁”更加具体可感。将无形 的情化为有形的物,形象具体。 新 晴 刘颁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用拟人的手法把这位“旧相识”写得趣味盎然, 使之多了几分人情味,可以想象在“无人”的情况 下,只有“南风”将带给作者温馨,表达了作者的喜 爱之情。 说出下列

4、句子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辨析下列句子的抒情手法(回顾)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 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直抒胸臆 辨析下列句子的描写手法 1、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4、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3、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4、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动静 结合 移情、拟人 反衬 细节描写 辨析下列句子的描写手法 4、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5、过

5、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6、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7、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 正侧结合 白描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以动衬静, 既突出了春涧的寂静,又使画面显得富有生 机而不枯寂。 陶 者 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 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不合理,表达了 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说出下列句子的描写手法及作用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寓)情于景、情景 交融、托物言志、乐景哀情、借古讽

6、今(景情 关系的表现手法) 渲染、烘托、衬托、反衬、正衬、联想、想象 、用典、象征、比兴、对比、虚实结合、似褒 实贬、反语、先抑后扬(欲扬先抑)(手法)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白描、细描、动静结 合(以动衬静)、多角度、多感觉(视听等) 、移步换景(描写的表现手法) 以小见大、以景结情、开门见山、卒章显志、 画龙点睛、曲笔、重章复唱、铺垫、伏笔、照 应标题、承上启下(结构的表现手法) 鉴赏表现手法的答题思路 1首先指出运用什么技巧; 2结合诗文内容,举例分析; 3点明在表达思想感情内容、结 构安排和审美效果等方面的作用。 例1.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

7、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试分析这首诗中“动静结合”的手法。 【答案】诗中前两句写了山水的明丽 动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洁,是静景;后两 句写了鱼抢新水、涌上溪头浅滩的调皮 ,是动景。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 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的生机。 例2 望江南 李 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 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 风。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 词。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谈谈你对这 首词的看法。 反衬手法: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来反 衬梦醒后其处境的无限凄凉,梦境越是繁 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浓重;对昔 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今日处境越凄凉。 虚实相生:梦中的景物描写是虚,现

8、实中 作者的思想感情为实。词人通过繁华生活 的梦境,有力地表现了现实中的亡国之痛 。 例3. 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 马(其五)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金络脑:一种贵重的鞍具,借 指马受重用。 何当:怎么能够(安上 )。 例3. 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 马(其五)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简要说说一二句与三四句的关系。 答案 一二句写景,用比喻手法描 绘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正是 英雄用武之地,为三四句的骑马勇 士登场作铺垫。 例3. 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 马(其五)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

9、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概括这首诗的主旨。 答案 借物(马)喻人,表现作者热 切渴望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和不遇于 时的感慨。 1. 读下面的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白 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简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答案 衬托,以冰雪林衬托梅花的 坚毅耐寒;对比,与混芳尘的桃花 对比,显示梅的高洁守志;托物言 志(象征),借梅花的形象表达作者 的理想追求。 一般认为,“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 面由低到高(字词-句子-段落-篇章), 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 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 写、抒情、议论

10、,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 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 、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 尾、过渡、照应等)。 托物言志: 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 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白居易杨柳枝词 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处荒园,无人观 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慨。 墨 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此诗以梅自喻,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 现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 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王安石孤桐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

11、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天质:天生的性质。 森森:树木茂盛。 寻:古代度量单位,八尺为一寻。 凌霄:形容桐树长得高,接近了云霄。 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 愠:疾苦、怨愤。 斫:zhu 砍。 五弦琴: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 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 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托物言志,表达了自己正直向上、虚心 扎实、坚强不屈的人生追求以及甘愿为 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的精神。 月 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鄜(f)州:今陕西省富县 怜:想。 未解:尚不懂得。 虚

12、幌:hung 透明的窗帷。 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 的心情和刻骨的思念。 渲染、烘托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贾岛暮过山村 用“怪禽”在旷野中的啼叫、落日斜照 渲染山村外清冷甚至让人生畏的气氛。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诗人借西下的夕阳、昏暝的群壑、松 际的月亮、风中的清泉等意象表现时间的 暗中流动,渲染了越来越清幽的气氛,烘 托出作者孤独的心境。 抑扬法 先扬后抑、欲扬先抑、先抑后扬 纪晓岚:“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 仙女下凡尘。儿孙个个都是贼,偷得 蟠桃献母亲。” 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 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

13、前 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表达了对婆 娘及儿孙们的赞扬之情。 运用先扬后抑的手法鲜明地表现了统 治者的昏聩。 殿前欢 贯云石 楚怀王,忠臣跳入汨罗江。离骚读罢空惆 怅,日月同光。伤心来笑一场。 笑你个三闾强,为甚不身心放。沧浪污你,你 污沧浪。 联系全诗,说说你对“伤心来笑一场”中“笑”的理解 。 这里的“笑”是反语,实则是愤极的苦笑, 是作者对屈原忠而被谤的悲惨结局的哀痛 和愤懑。 诗经诗经表现手法:表现手法:赋、比、兴 “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 朱熹的解释朱熹的解释 “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 “ “兴者,先

14、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 现在的解释现在的解释 赋就是铺陈直叙,直接表达赋就是铺陈直叙,直接表达 比就是譬喻比就是譬喻 兴,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兴,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 内容。内容。 排比 比喻 联想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再如: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1、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 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 寒。何时依虚幌,双照泪痕干?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对面

15、落笔 卒章 显志 以景结情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这首诗前后两联写法上有什么不同?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 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一联是借景抒情,第二联是以景结情,第一联用了对偶 和拟人的手法,第二联用了设问的手法,表现了作者的凄 凉之感。 上联用了白描,下联用了工笔。上联用“胡”“羌笛”等边塞 特有的景色来描绘单调的边塞生活,下联用了设问,写梅 花同雪一起吹满关山,营造了冰凉凄清的氛围,以此来表 达诗人对戍边兵士的同情及对边事的关心。 这首诗前一联是实写,后一联是虚写。 “雪净”“牧马”等象征着和平宁静的生活环境;“梅花落

16、”语 意双关,即指笛声,又指战士由听曲而想象梅花四处飘散 ,一夜之中洒满关山,胡地没有梅花,句中也就含有思乡 的情调,表现了戍边战士们的思乡之情。 第一联是实景,“雪净”写出了气候严寒,“月明羌笛”从视觉 和听觉上渲染了一种凄清的氛围。第二联写的是虚景,想象 梅花被吹满关山的情景,虚实结合,梅花代表了边关将士对 家乡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第一联正面描写,借景抒情,通过边塞月夜羌笛的描写,表 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第二联侧面描写,比喻,将雪比作 梅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的漫天飞舞之感,“满关山”又写 出雪之大,表明了边地的寒冷,表达了诗人对战士的同情。 出关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 旆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 出关争得不回头? “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 桃花象征美好的生活,雪象征关外艰苦的生活. 后面说争着出关不回头,说明将军渴望建功立 业,也表现作者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运用借代的手法,“桃花”应指关中的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