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8年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中考命题探究复习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6785649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2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2018年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中考命题探究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安徽省2018年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中考命题探究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安徽省2018年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中考命题探究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安徽省2018年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中考命题探究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安徽省2018年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中考命题探究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2018年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中考命题探究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2018年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中考命题探究复习(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安徽省近三年中考试题的命题规律与特点 从2007年开始,我省全面进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轨道。中考命题在“平 稳进入,顺利起步”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成熟,并且日益完善,充分体 现了“以稳为主,稳中求变”的命题改革意识。下面我们以近三年安徽 省试卷为例,剖析一下安徽中考的命题规律与特点。 (一)结构稳定性 2017年的中考试卷基本延续了往年试卷的模式,由“语文积 累与综合运用”“阅读”“写作”三部分组成,另有卷面书写5分, 试卷结构稳定,具体情况见下表: 题型 年份 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阅读写作卷面书写 题量分值比重题量分值比重题量分值比重分值比重 2017年安徽卷4350.2314550.371

2、550.3750.03 2016年安徽卷4350.2313550.371550.3750.03 2015年安徽卷4350.2314550.371550.3750.03 1.命题依据 近三年安徽省语文试卷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当年中考考 纲为基准,遵循“三个有利于”原则,即: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 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真实、全面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目标方面达到的水平 ;有利于推进语文学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引导学生丰富语言 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审美情趣,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探 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促

3、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有利 于建立科学的语文教学评估体系,全面评估初中毕业生的语文素养,为高级中等学校择优 录取提供依据。 试卷主要特点是彰显新课程理念,富有人文精神,结合我省的实际,从知识与能力、过程 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综合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侧重考查学生语言文化知 识的积累,考查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 技能以及语文的综合能力。 2内容与结构 近三年安徽省语文试卷的考试内容包括: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阅读、写作三大 版块。其中:

4、语文积累35分,约占全卷的23%,阅读55分,约占全卷的37%, 写作55分,约占全卷的37%,卷面分5分,约占全卷的3%。 近三年的安徽卷,三大版块分数设置合理,梯度设计科学,难度适中,容易题、 稍难题和较难题,比例基本维持在631,有利于对学生各种综合能力的全面考 查。能力测试点基本分布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运用和欣赏评价五个层 面上。试卷结构科学,题型相对稳定,试题编排注重人文关怀,以主观题为主, 着重考查学生对语言文化知识的积累和对语言的理解、感悟和表达。在书写上, 从字体、书写、标点、格式、卷面等方面提出要求,较好地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 点。 结论:安徽省近三年中考试卷的整体结构

5、比较稳定,基本趋于成熟。 (二)考点差异性 年份 分值 考点 2017年2016年2015年 文言文阅读151515 拼音与汉字333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222 病句(标点)的修改444 句子补写、仿写转换2 修辞方法22 诗文默写101010 名著阅读444 口语交际244 设计标语4 活动策划 研读探讨 年份 分值 考点 2016年2015年2014年 图文解析44 评价概括 应用实践 记叙文阅读 议论文阅读17 说明文阅读1918 文学作品阅读212322 命题作文55 半命题作文5555 话题作文 材料作文 书写555 由上表可以看出,近三年安徽卷的试题类型稳中有变,“变”具体体现 在以

6、下几个方面: 从题型和内容方面来看,17年中考有以下几种新变化:一是诗句默 写考查了一道理解型默写试题;二是名著以选择题型来考查,打破了往 年填空独霸的局面;三是综合性学习首次考查对联知识点;四是第一次 将课内文言文与课外文言文作对比阅读。以上的变化正体现了“稳中有变 ”的原则。“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板块(35分):约占全卷的23%,在 语文积累方面,运用语段考查分值为9分,占整套试卷总分的6%。语音 、汉字、词语是必查的考点。语段积累运用部分,对知识考查的变动基 本集中体现在第(4)小题。15年考查修辞手法,16年考查句子转换, 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17年考查修辞手法,此题2分。古诗文名句默

7、写, 一直是 安徽中考考查的重点,分值为10分,约占整套试卷总分的6.7%,其内容 全部出自考纲推荐的50篇必背的优秀古诗文。古诗文默写主要采用两种 出题形式:一是名句默写。近些年的记忆型名句默写,都采用了8选6的 形式,体现了对考生的人文关怀。二是对整首诗(词)或整首诗(词)的片 段的考查。15年考查默写整首诗,16年考查默写律诗中的后四句,17年 考查默写律诗中的前四句。名著阅读题4分,约占整套试卷总分的2.7%, 近三年,都对名著人物、名著作者、名著篇名等内容进行了考查。综合 性学习分值为12分(其中包含病句修改),占整套试卷总分的8%(病句修改 占整套试卷总分的3%左右),15年考查图

8、文转换,16年以应用文为命题 素材来考查病句,17年新增对对联的考查。 “阅读”板块(55分):约占全卷的37%,15年是一篇记叙性散文(22 分) 和一篇说明文(18分)。16年是一篇记叙性散文(23分)和一篇议论文(17分) 。17年是一篇记叙性散文(21分)和一篇说明文(19分)。从中可以看 出记叙文阅读是安徽卷的重要考点,另外一篇阅读是议论文和说明文间 隔出现。文言文阅读15年考查的是单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6年 考查的是对比阅读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17年考查的是对比阅 读陋室铭与课外文言文论语子罕,考查内容基本围绕考纲的四 个要求进行设计。 “写作”版块(55分):约占全卷总分的3

9、7%,2015、2016年是半命题作 文,2017年是命题作文。这两种命题形式是安徽中考作文的主要形式。 (三)高频考点 安徽省近年中考试题高频考点统计 体 现 考 点 试题来源题型 命题角度 考查方式考查点 文言文阅读近三年填空、简答设置文段 常见实词、语句翻译、 对文言文的整体理解 拼音与汉字近三年填空创设文段易读错、写错的汉字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近三年填空创设文段常用的词语、成语 病句(标点)的修改近三年填空综合性运用 易用错的标点、常见的 语病 修辞方法 2015、2017 填空创设文段比喻、排比、拟人 句子补写、转换2014、2016填空、简答 创设文段或综合性 运用 仿照示例或根据文

10、意补 写、转换 古诗文名句默写近三年填空名句填空,理解型考纲推荐篇目 体 现 考 点 试题来源题型 命题角度 考查方式考查点 名著阅读、文学常识近三年填空文学常识、名著内容考纲推荐篇目 口语交际近三年简答设置语境 选择对象,进行规 劝 研读探讨近三年填空、简答综合性运用 根据主题,选择材 料 图文转换2015、2017简答综合性运用 根据图表,整合信 息 应用实践2016简答综合性运用 发出倡议、写推荐 词、请假条 文学作品阅读近三年填空、简答优美的散文或小说 整体感知、句意理 解、欣赏评价、情 感体验 命题作文2017写作提供命题,按要求作文 考查学生依据中心 选择材料、组织材 料的语言表达

11、能力 半命题作文2015、2016写作 根据提示语,补全题目, 按要求写作文 由上表可以看出,安徽省试卷的命题以“稳中求变、实中求新”的理念为本, 遵循语文学习规律,主观性试题所占比例适中,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 1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拼音与汉字,词语解释,病句修改,句子补(仿)写、 修辞手法,名句默写,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等的考查,都体现了对语文“双基” 的要求。 2阅读:现代文阅读的选文典范,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充满时代气息。 试题的设置大体遵循“整体感知、筛选信息精读研析、探究问题推理判 断、能力运用联系生活、情感体验拓展延伸、鉴赏评价”的思路,紧扣 课标,突出能力。既重视对学生阅读中

12、最基本的文意把握、信息筛选整合、要点 概括等能力的考查,又注重对阅读感悟、联想探究、评价赏析等能力的培养。文 言文阅读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解释、重点句子的翻译、对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和 阅读的情感体验。 3写作:近三年来,安徽卷主要考查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既给 了学生一定的写作自由,又有一定的约束力。从命题角度来看,不设审 题障碍,主要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写出自己独特 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在使用文体方面,命题明确要求“大胆选择你最能 驾驭的文体,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让学生有了自由发挥的空间, 但从近三年题目分析,命题的目的主要还是为了考查学生的叙事能力, 这也符合初中学生

13、的特点。 二、从考生答卷失分中得到的启示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这个部分共35分,失分原因主要是基础知识不扎实,语文积累不丰厚。如 2015年选出“宣泄”的语境义,如不结合语境,就会出错,根据“晨光宣泄着永恒 的秘密”一句推断,“宣泄”应是“泄露”的意思。2016年“不n( )世事”汉字书写 失误较大,容易写成“黯”“安”“暗”等字,正确答案为“谙”。“凌厉”的“厉”解释选择容 易出错。2017年古诗文默写中,第(1)题第小题以理解型默写的形式来考查 句子默写,与直接默写相比,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但只要考生认真分析题干中的 关键词,答出正确答案还是比较轻松的。在语文综合运用中,“应用实践”的

14、请假 条、借条,有的考生格式出现错误;“口语交际”的劝说词、转告词语言不简洁, 表达不够清楚、明白;句子仿写缺少文采;把图表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部分考 生的表述不够完整,不能准确扣住题目;材料选择理由说得不充分等等。 (二)阅读 中考现代文阅读共40分,是语文考查的重点内容。近年来,为了和新课 改接轨,安徽中考现代文命题渗透了不少新课改的思想,突出能力的检 测,而考生答题情况又往往不容乐观,其失分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1审题不明,答题不慎。 有许多同学在做现代文阅读试题时,对文本阅读不够细致,往往只是浏 览一下原文,匆匆扫一眼题目,就对着题目做题,忽略了题干信息,导 致理解不透,审题

15、不明,答题不慎而失分。比如2015年第11题,本是较 为容易的题,但部分考生不结合具体语境,不知上下意思连贯,导致错 误。2016年第7题,“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2017年第14题,对“扁 担在文中有着丰富的内涵”的理解易出错。 2照搬原文,不会概括。 考生在做整体感知、筛选信息的题目时,由于对文本理解得不透,没有 弄清作者的行文思路,不会对获得的信息进行整合,造成归纳概括要点 时,要么照搬原文,要么主观臆断,概括不全。比如2015年第10题,部 分考生缺少对文本的把握能力,不会用精练的语言进行概括,以致答题 内容过多,概括不准。 3研读不深,分析不透。 在探究性试题的设置上,要求考生在

16、答题时要依据由整体感知到重点品 析的规律,来解读不同文体文本,做到全面考虑,综合理解,并学会用 自己的话来表达。而许多考生不能透过表象进行深入的研读和分析,不 能纵观全文、细读文本、领悟要义,又不善于概括,抓不住重点,分析 不透,理解偏颇,造成失误。比如2016年第8题,要求从儿媳和母亲的 角度分别分析其形象特点,有的考生只笼统地加以概括,导致分析不够 全面。再如2017年第13题,“分析第段画线句子的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 感”,有的考生脱离全文及文章主题,就语句分析,造成研读不深,答案 有缺失。 4脱离实际,不够规范。 开放性试题是近年来语文考试中非常重视的一个方面。它的答案具有多 元化特点,只要考生能从试题本身的角度出发,对题目所提供的材料作 出言之有理的分析,都算正确。但思维的多向性,绝不是让考生的思想 信马由缰;答案的多元化,也不是让考生信口雌黄、任意涂鸦。也就是 说,开放性试题的开放,不是无目的、无条件的开放,而是开放与限制 两种因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