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英语听课评语写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16784666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2.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英语听课评语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师英语听课评语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师英语听课评语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师英语听课评语写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英语听课评语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英语听课评语写(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英语听课评语写 听课、评课是双赢的在授课者成长的同时也促进了听课者的提高授课者因为受听课者的指点、帮助、激励而提高听课者在指导帮助授课者的过程中因为及时反馈不断调整对授课者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而提高同时还随时可以发现好的可以推广的经验在与授课者的交流中还会捕捉到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评课是对上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确立现代教学观和对其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通过听课、评课活动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实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当然要想真正评好课作为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美学、演讲与口才学习课的模式掌握学科特点熟悉各种课型

2、并在实践中学会推敲点评的语言这样才能给优秀者锦上添花给不足者雪中送炭使点评别有一番风味 作为教师听课评课是常有的事笔者有幸听了不少课以下是听了杨浦区高级中学程冉老师的英语课的点评: 我觉得这节课很成功它较好地体现了课程的三维目标具体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点评: 第一大点:教学目的这堂课的教学目的明确教学效果好 1、学生在课堂上用英语表达旅游景点和名胜古迹培养了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2、课文阅读教学目标如scanning、skimming都能很好地完成; 3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第二大点:教学过程和方法 1、整堂课的教学设计符合高中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学各环节过渡自然从开头Fre

3、etalk导入课文通过图片启发提问到Quiz测试再到词汇Paraphrase和Reading阅读、Dialogue对话、Discussion讨论完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2、设计有层次、有深度特别是反馈形式多样可见该教师花费了不少心思如小测试、词汇解释、提问、填空、对话、预测等设计有坡度并且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教学目标 3、教学方法处处体现以学生为本,如注重对学生的语言只是检测(词汇学习时注重部分学生的单词拼写能力),讨论时分为上海组、漓江组、香港组、长城组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和个性差异 第三大点:学生学习情况 因教师的教学设计有新意学生始终保持良好学习心态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我粗略统

4、计了一下该堂课中学生自主活动时间达2/3左右学习兴趣高涨课堂气氛热烈参与面广体现出学生乐于探索、乐于参与的精神如有一位学生自己还准备了图片准备补充真可谓意犹未荆 第四大点:教师素养方面 1、教师口语流利,发音标准,语言基本功扎实,可见教师对教材吃的很透彻,备课充分; 2、教师教态自然,有时配合手势,有亲和力,教师指令明确、到位善于启发学生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3、教学亮点:教师的教学机智特别是善于抓住细节处处体现二期课改目标以学生为本与学生“零”距离如开始有一学生答不出教师并未放弃后经过反复启发诱导学生答出landscape一词;再如一学生说的英语谚语“HewhodoesntreachtheGr

5、eatWallisnotatrueman、”极好但很多学生并没在意教师故意装作没听清楚却故意让学生再复述一遍还有一学生答出rainbow一词教师立刻表扬“imaginative”等等所有这些都给学生以极大的鼓励和信心这正是该教师最成功之处非常值得广大一线教师学习所以说教师的理念十分重要因为它决定了教学行为 几点商榷: 1、关于纠错问题,一直是个难题,使纠还是不纠,何时纠错,我觉得教师应该把握好时机,如有几位学生都说Hethink,Althoughbut、时教师应该给予纠正当然纠错一定要巧妙要尽量不伤害学生的积极性但对于大错反复的错误应该纠正本节课中教师可以通过重复不露声色地进行纠正; 2、各小组讨论的不错作为教师应该有所评价好的要表扬需努力的要提出努力方向且一定要对优缺点有具体的意见如上海小组的亮点颇多在小组合作、组长组织等方面教师应予以肯定推广使评价落到实处; 3、最后环节看图介绍中prediction可否换成学生分发纸条学生朗读大家听这样一举两得?我认为课堂教学中时间和机会可给老师也可给学生的应优先考虑学生; 4、重点词汇和句型有些应该在黑板上写出更加方便学生记忆否则全部用PPT给人有蜻蜓点水之感反而影响了学习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