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业大学给水排水期末复习解析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6784110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X 页数:63 大小:1.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工业大学给水排水期末复习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广东工业大学给水排水期末复习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广东工业大学给水排水期末复习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广东工业大学给水排水期末复习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广东工业大学给水排水期末复习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工业大学给水排水期末复习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工业大学给水排水期末复习解析(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n 给水管网系统 (1)输水管渠:从二级泵站到配水管网 (2)配水管网 (3)调压设施:泵站,减压阀; (4)水量调节设施:水塔,清水池 n 排水管网组成 (1)污废水收集设施 (2)输送管渠 (3)水量调节设施:可在污水厂前或雨水排出口 前。 (4)提升泵站 (5)排水管网和排放口 (6)附属构筑物:如检查井,跌水井,水封井,雨水口 等。 给水排水系统的组成(续) 设计用水量组成 综合生活用水: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共建 筑及设施用水。 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和工作人员生活用水。 消防用水。 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 未预计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 1.2 城市用水量和用水量变化 1.2.1 城市用水量分类

2、和用水量定额 n 用水量表示方法 生活用水随季节与生活习惯的变化而变 化。生产用水随气温与生产形势的变化而变 化。具有随机性和周期性两个特征。 (1)平均日用水量 :设计年限内,用水量 最高一年的日平均用水量。 (2)最高日用水量 :设计年限内,用水量 最高一年最高一日用水量。 (3)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 :最高日内平均 值。 (4)最高日最高时 :最高日内用水最高的 一小时用水量。 n用水量变化的表示方法 (1)用水量变化系数: 日变化系数 :最高日用水 量与平均日用水量的比值。 时变化系数 :最高日最高 时用水量与该日平均时用水量 的比值。 用水量变化曲线 图中每小时用水量按最高日用水量的百

3、分数计,图形面积等 于Qi%=100%, Qi%是以最高日用水量百分数计的每小时 用水量。 4.17%:平均时用水量百分数= (Qd/24)/Qd100%=1/24 100%=4.17% 1.44:Kh=Qh/Qp=6%/4.17%=1.44 取水系统 给水处理系统 清水池 给水管网系统 用户 排水管网系统 均和池 排水处理系统 一、给排水系统流量关系 Q1Q2 调节池 排放或者回用 Q3Q4Q5Q6Q7Q8 调节池 q3q6 q1q7q2q5q4 给水处理系统 排放或者回用排放或者回用 排水处理系统 均和池 排水管网系统 调节池 二、给水管网系统的构成 给水管网系统的组成 : 输水管(渠)

4、配水管网 泵站 水量调节设施 输水管(渠)是指在较长 距离内输送水量的管道或 渠道。 配水管网是指分布在供水 区域内的配水管道网络。 泵站是输配水系统中的加 压设施,一般由多台水泵 并联组成。 水量调节设施包括清水池、 水塔和高地水池等。 1、输水管渠 (1)定义:是指在较长距离内输送水量的管道或渠 道,输水管渠一般不沿线向外供水。 (2)材料:常见的输水管道材料:铸铁管,钢管, 钢筋混凝土管,PVC-U管等。 常见的输水管渠材料:一般由砖、砂、石、混凝 土等材料砌筑。 (3)敷设:由于输水管发生事故将对供水产生较大 影响,所以较长距离输水管一般敷设成两条并行 管线,并在中间的一些适当地点分段

5、连通和安装 切换阀门。 2、配水管网: (1)定义:是指分布在供水区域内的配水管道网 络。 (2)功能:将来自于集中点的水量分配输送到整个 供水区域,使用户能从近处接管用水 (3)组成:主干管,干管,支管,连接管,分配管 等,以及消火栓,阀门(闸阀,排气阀,泄水阀 ),检测仪表(压力,流量。水质检测)等附属 设施。 3、水压调节设施(泵站,减压阀) 4、水量调节设施(清水池,水塔,高位水池) 三、排水管网系统的构成 1、废水收集设施: 排水支管 用户废水 窨井 排水管道 雨水口 雨水 雨水排水支管 2、排水管网:污水用非满流设计;雨水用满流设计。 3、水量调节池:调节排水管网流量与处理水量差值

6、;贮存短时间排水量;均 和水质 排水管网 排水管网由支管、干管、主干管等构成。非满流。 附属构筑物:雨水口、检查井、跌水井、溢流井、 水封井等。 管道系统上的附属构筑物-窨井 管道系统上的附属 构筑物-跌水井 管道系统上的附属 构筑物-溢流井 管道系统上的附属构筑物-倒虹管 4、提升泵站 5、废水输水管渠:污水处理厂远离市区或排放口远离水处理厂时,要 采用 6、废水排放口:排放方式有两种 岸边式排放口:优点式防止冲刷能力强 分散式排放口:优点是废水与水体均匀混合 污水泵站 废水排放口 1.5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类型与体制 给水管网系统类型 按水源数目分类分: 1)单水源给水管网系统 2)多水源给

7、水管网 系统 给水管网的类型按系 统构成方式分类: 统一给水系统 分质给水系统 分压给水系统 分区给水系统 区域给水系统 工业给水系统 用同一管网供给生活、生产和消防等用 水到用户的给水系统。 特点:系统简单,管理方便。 适用范围:用水集中、地形平坦、建筑物层 数和给水要求相近的地区。 用不同的管网输送不同水质的水到用 户的给水系统。 适用范围:用户对水质有不同要求,同时 水量较大。 城市地形高差较大或用户对水压要求不 同时,采用不同压力的给水系统,或局部加 压系统。将整个给水范围分成不同的区域,每区 有泵站和管网等,各区之间有适当的联系, 以保证供水可靠和调度灵活。 分质给水系统 分压给水系

8、统 由于水源等因素,需同时考虑向几个城 镇或工业区供水的大范围的给水系统。循环给水系统:使用过的水处理后自循环回 用。 循序给水系统:根据各车间对水温、水质的不 同要求,将水按顺序重复利用。 给水管网系统类型 按输水方式分类: 1)重力输水管网系统 2)压力管网输水系统 排水体制的分类: 合流制 分流制 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混合在同一 个管渠内排放的排水系统。 直排式 截流式 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个或两 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内排除的排水系统。 排除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系统称为污水排水系 统。 排除雨水的系统成为雨水排水系统。 完全分流制 不完全分流制 合流制和分流制的比较:

9、 环保方面:全部截流式合流制对环境的污染最小;部 分截留式合流制雨天时部分污水溢流入水体,造成污 染;分流制在降雨初期有污染。 造价方面:合流制管道比完全分流制可节省投资 20%40%, 但合流制泵站和污水处理厂投资要高于分 流制,总造价看,完全分流制高于合流制。而采用不 完全分流制,初期投资少、见效快,在新建地区适于 采用。 维护管理:合流制污水厂维护管理复杂。分流制罐内 流速稳定,污水厂易于控制。 给水管网布置基本形式 根据管网的布置形式,可分为树状管网和环状管网 树枝状管网: 适用:建设初期或供水要求不严格时采用,通 常在郊区,或远车间处,管线的 管径随 着用水量的减少而缩小。 优点:长

10、度短,投资省;布置简单; 缺点:可靠性差;水质易坏,末端水流停滞; 水锤危险性大; 环状管网: 适用:发展后城镇中心区,供水可靠性要求 高的工矿企业,较大城市采用。每条管均 有两个方向来水。 优点:可靠性好,事故发生时,还可有另一 方向供水;水质不易变坏;水锤危险性小 ; 缺点:投资大;布置复杂 给水管网定线原则 l干管延伸方向应和二级泵站输水到水池、水 塔、大用户的水流方向一致。循水流方向,以最 短的距离布置一条或数条干管,干管应从用水量较 大的街区通过。 l 干管一般按城市规划道路定线,但尽量避免 在高级路面或重要道路下通过。管线在道路下 的平面位置和标高,应符合城市地下管线综合设计 的要

11、求,给水管线和建筑物、铁路以及其它管道的 水平净距,均应符合有关规定。 l配水管网连接成环,要满足事故校核要求。 当局部损坏时,保证不间断供水。 管网可采用树状网和若干环组成的环状网相结合的 形式,管线大致均匀地分布于整个给水区。 干管的间距采用500800m。 连接管的间距可根据街区的大小考虑在8001000m 左右。 分配管直径至少为100mm,大城市采用150200mm 。 城镇生活饮用水的管网,严禁与非生活饮用水的管 网连接,也严禁与各单位自备的生活饮用水供水系 统直接相连。 最小管径:150200mm,负担消防的管径不得小于 150mm 加压泵站不得从管网直接取水 调节设施应当布置在

12、适当位置 给水管网定线要求 干管一般按城市规划道路定线,但尽量避免在高 级路面或重要道路下通过,以减小今后检修时的 困难。 管线在道路下的平面位置和标高,应符合城市或 厂区地下管线综合设计的要求,给水管线和建筑 物、铁路以及其它管道的水平净距,均应参照有 关规定。 管网定线要点 l以满足供水要求为前提,尽可能缩短管线长度; l干管延伸方向与管网的主导流向一致,主要取决于 二级泵站到大用水户、水塔的水流方向。沿管网的主 导流向布置一条或数条干管 l干管应从两侧用水量大的街道下经过(双侧配水) ,减少单侧配水的管线长度; l干管之间的间距根据街区情况,宜控制在500800m 左右,连接管间距宜控制

13、在8001000m左右; l干管一般沿城市规划道路定线,尽量避免在高级路面或 重要道路下通过; l管线在街道下的平面和高程位置,应符合城镇或厂区 管道的综合设计要求。 1.支管 2.干管 3.主干管 4.溢流口 5.泵站 6.出口渠 渠头 7.污水厂8.污水灌溉田 9.河流 排水管网布置形式正交式 l排水干管与等高线垂直相交,主干管与等高线平行 铺设。 l适应于地形平坦略向一边倾斜的地区及雨水排水系 统。 1.支管 2.支干管 3.干管 4.主干管 5.泵 站 6.污水厂 7.污水灌溉田 8.河流 l排水干管与等高线平行,主干管与等高线基本垂直。 适应于地形坡度很大的地区。 排水管网布置形式平

14、行式 截流式 分区式 分散式 环绕式 非满流管渠水力计算方法 一、已知流量 q、管径 D 和水力坡度 I ,求充满度 h/D 和流速 1、先由下式计算 q/q0,反查表 3.7 得充满度h/D; 2、根据充满度h/D,查表3.7得A/A0,然后用下式计 算流速v。 例3.1 已知某污水管道设计流量为q=100L/s,根 据地形条件可以采用水力坡度为I=7%,初拟采用 管径D=400mm的钢筋混凝土管,粗糙系数nM=0.014 ,求其充满度h/D和流速v。 解 用粗糙度系数、管径和水力坡度带入式3.32计 算: 反查表3.7的充满度h/D=56.9%,相应A/AO=0.587 ,由式3.33计算

15、: 非满流管渠水力计算方法 二、已知流量q、管径D和流速v,求充满度h/D和水力坡度I 求解步骤: 1、先由下式计算A/A0,反查表3.7得充满度h/D 2、根据充满度h/D,查表3.7得R/R0,然后用下式计算 水力坡度I 非满流管渠水力计算方法 三、已知流量q、管径D和充满度h/D,求水力坡度I和流速v 求解步骤: 1、先根据充满度h/D查表3.7求出q/q0,然后用下式计 算水力坡度I 2、根据充满度h/D查表3.7得A/A0,然后用下式求流速v 。 非满流管渠水力计算方法 四、已知流量q、水力坡度I和充满度h/D,求管径D和流速v 1、根据充满度h/D查表3.7得q/q0,然后用下式计

16、算 管径D 2、根据充满度h/D查表3.7求出A/A0,然后用下式计 算流速v 非满流管渠水力计算方法 五、已知管径D、充满度h/D和水力坡度I,求流量q和流速v 1、根据充满度h/D查表3.7求出q/q0,然后用下式计算 流量q 2、根据充满度h/D查表3.7求出A/A0,然后用下式计算 流速v 非满流管渠水力计算方法 六、已知管径D、水力坡度I和流速v,求流量q和充满度h/D 1、根据下式计算R/R0,由表3.7反查得h/D 2、根据充满度h/D查表3.7求出A/A0,然后用下式计 算流量q 例题见教材p57 2、并联管道的简化 将它们等效为一条直径 为d,长度为l的管道, 输送流量q=q1+q2+qN 。 根据水力等效的原则: 简化成一条后,在相同 的总输入流量下,应具 有相同水头损失。 d1 q1 d2 q2 dN qN q 当管径相等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