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6780280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汉中市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陕西省汉中市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陕西省汉中市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陕西省汉中市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陕西省汉中市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汉中市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汉中市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郑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 命题:廖敏 校对:李鹏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8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所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第卷 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和古人寻求永恒与不朽相反,聪慧的现代人寻求相对与新变。世界属于流动,唯“一切皆变”的规律才能永恒。就中国诗歌而论,从诗经而楚辞,从律绝而曲令,从旧体诗而新诗,留下的正是流动的轨迹。任何一个时代的中国诗歌总是在对自己时代新的审美精神的最大适应中获得出世权,中国新诗亦如此。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又是“诗体大解放”的产物。

2、郭沫若的自由诗宣告了“诗体大解放”的最初胜利。“诗体大解放”的倡导者们虽然激烈地反传统,其实,传统的诗学范畴仍潜在地给他们以影响。胡适就自称尝试集的“尝试”二字也是从古诗那里取用的。传统是具有神圣性、社会性、广泛性、相对稳定性的文化现象。任何民族的诗歌都不可能完全推开传统而另谋生路。推掉几千年的诗歌积蓄去“解放”,只能使新诗成为轻飘、轻薄的无本之木。诗,总是具有诗之作为诗的共有品格。然而,作为文化现象,不同民族的文化又会造成诗的差异。大而言之,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在天人关系、对人的看法、对自然的看法、对历史发展的看法上从来不同。因此,西方诗与东方诗也有很大不同。把

3、话说得更远一点,西方诗学和东方诗学也有颇大差异,无论是二者的诗学观念、诗学形态,还是二者的发展之路。西方诗学推崇戏剧,东方诗学以抒情诗为本;西方诗学注重分析性、抽象性、系统性,东方诗学注重领悟性、整体性、经验性;西方诗学运用纯概念,东方诗学运用类概念;西方诗学滔滔,东方诗学沉静等等。中国诗歌有自己的道德审美理想,有自己的审美方式与运思方式,有自己的形式技巧积淀。中国的大诗人必定是中国诗歌优秀传统的发扬光大者。自然,中国新诗也处在现代化过程中。这是一个扬弃过程,对传统有继承与发展,也有批判与放弃。只有经受现代化验收、经过现代化处理的传统才可能在新诗中生存、活跃与发展。现代化是一个时间概念。本民族

4、的传统和他民族传统是一个空间概念。不能用空间概念代替时间概念。如果将现代化理解为“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这将是一种滑稽剧。接通新诗与传统的联系不是倡导传统主义,应当将传统和传统主义分开。对传统作僵滞的、静止的理解,甚至将诗传统窄化为传统诗,因而指责新诗的种种“不是”,呼唤旧体诗的复兴等等,这种传统主义是新诗寻求新变的障碍。从总趋向看,西方诗存在着摆脱不了传统影响的焦虑,而中国新诗却存在着与传统隔绝的焦虑。和与散文界限太不清相反,新诗与传统界限太清这个“太清”已经有近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为它的危害性作证。接通传统是诗体解放以后新诗的十分关键的使命。 (节选自吕进熟读,不会吟诗也会吟,有删

5、改)1 下列对“中国新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新诗是对“五四”时期新的审美精神最大适应的文化运动产物,又是“诗体大解放”的产物。B中国新诗的倡导者们虽然激烈地反传统,但实际上,传统的诗学范畴仍潜在地给他们以影响。倡导传统主义是诗体解放以后新诗的十分关键的使命。C中国新诗处在传统要经受现代化验收、经过现代化处理的过程中,这是一个扬弃过程,对传统有继承与发展,也有批判与放弃。D中国新诗存在着与传统界限太清的焦虑,这个“太清”已经有近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为它的危害性作证。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和古人寻求永恒与不朽相反,聪慧的现代人寻求相对与新变。郭沫若的

6、自由诗就是应变而生的产物。B推掉几千年的诗歌积蓄去“解放”,只能使新诗成为轻飘、轻薄的无本之木。胡适的新诗诗集尝试集的“尝试”二字也源于古诗。C传统是非常稳定并且神圣的文化现象,而中国的大诗人必定是中国诗歌优秀传统的发扬光大者。D中国新诗的现代化是一个时间概念,若把它理解为抛弃本民族传统,而继承发展他民族传统,那将是一种“滑稽剧”。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作为文化现象,不同民族的文化造成了西方诗学和东方诗学的巨大差异,但诗,总是具有诗之作为诗的共有品格。B因为西方诗与东方诗有很大不同,所以,东西方文化在天人关系、对人的看法、对自然的看法、对历史发展的看法上也从来不同

7、。C西方诗学推崇戏剧,运用纯概念,注重分析性、抽象性、系统性;东方诗学以抒情诗为本,运用类概念,注重领悟性、整体性、经验性。D西方诗和中国新诗在与传统的关系上也不同,西方诗是存在着摆脱不了传统影响的焦虑,而中国新诗却存在着与传统隔绝的焦虑。二、古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47题。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

8、,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

9、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系颈以组 组:宽丝带B乃以秦王属吏 属:委托、交付C诽谤者族 诽谤:毁谤、污蔑D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案: 通“安”,安定5下列加点词语意

10、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为父老除害 若属皆且为所虏B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 乃不知有汉C沛公然其计,从之 沛公从百余骑D因以文谕项羽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6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A秦王子婴投降后,将领们主张杀死他,沛公反对,认为子婴已经投降,再杀他就太不吉祥了。B项王接到曹无伤的报告后,十分恼怒,打算派黥布等攻破函谷关,范增也劝项王攻打沛公。C沛公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不同于秦朝的暴政苛法,宣传开后,秦人欢欣鼓舞,争相犒劳沛公的将士。沛公没有接受,秦人更加希望沛公称王。D当时项王的兵力有四十万人,号称百万。沛公的兵力有十万人,号称二十万,实力抵不过项羽。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

11、汉语,注意倒装句式(10分)(1)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荆轲刺秦王)(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观祈雨李约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注】祈求龙王降雨 富豪权贵之家 阴雨的春天 y,凝塞,使乐器发声不响。8说说诗歌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5分)9本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追忆当年在水深流急之处游泳的两句是 , 。(2)在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烛

12、之武认为如果秦伯放弃攻打郑国,会得到郑国提供的好处是 , 。(3)易水送别时,荆轲唱出了在易水河畔回响千年的悲壮:“ , !”。 乙 选考题请考生从第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并在答题卡上涂黑题号,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25分)刻碑名手聂鑫森 范玉成是古城的刻碑名手,已是古稀之年了。 , 范玉成十四岁起拜师学艺,五十多个年头一眨眼就过去了。他从刻石社退休十多年了,可一直没闲着。儿子还在刻石社,一接下什么重要工程,总得请老爷子把把关。他也乐意,范家手艺一代代传承,绝不能让世人说闲话,否则就愧对列祖列宗了。 儿子范致

13、远也到知天命之年了。 他对父亲说:邻市的望江楼重修一新,有块重修望江楼记碑要刻哩。 范玉成显得特别高兴。他记得四十多年前,也就是1966年春节过后,他与一些同行应邀到望江楼公园刻一条诗碑长廊。一直刻到冬天,眼看就要完工了。有一天傍晚,突然来了很多戴红袖章的学生和工人,把望江楼的台阶撬开了,把门窗卸了,把楼梯拆了,把里面的字画等文物烧了,一座清乾隆时的三层楼阁刹那间被当做“四旧”毁掉了。他只能远远地看着,泪水纵横。第二天,那些刻好的诗碑,也被一一砸碎,并把他们这些刻碑人驱赶回了老家。范玉成渴望旧地重游,那楼可还是往日模样? 儿子说:“现在正是炎夏,太热,您暂时别去。等我在那里阅好了稿,选好了石,

14、上墨过朱打样后,准备刻碑了,您再来,一边指点我,一边看看风景,好吗?” 范玉成答应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范玉成在心里计算着:儿子该阅稿了,那文章是谁撰写的呢?又是哪个书法家书写的墨本呢?选的是什么石头,汉白玉石还是大理石?选好了石,先要用砂石打磨平整,再用细刀砖磨光,直至腻滑方可。接下来,儿子该上墨了:用磨浓研匀的上等墨汁刷在石上;墨汁干后再用烙铁烫上白蜡,薄薄地在墨上覆盖一层。下一道工序应是过朱:把透明拷版纸覆在墨本上,双钩临描,然后再用银朱做红线双钩。待做完这些,就该打样了:把过朱的双钩拷版纸,平铺在上过蜡的碑石上,用木榔头垫着羊毛毡,敲击钩本字样,让双钩红线清晰地印下去。 范玉成乘车赶到邻市的望江楼公园,在一间工作室里,找到儿子时,儿子正好完成了打样。 “爹,我正准备打电话哩。” “爹知道你的功夫,该用多少时间,我心里有数。” 儿子笑了:“知子莫若父啊。” 范玉戍开始阅稿,文章是本市市长华声撰写的,还不错,情文并茂;墨本是请北京一位老书法家几个月前书写的,那老书法家写好寄来后因心肌梗塞竟鹤归道山了。字真好,行书,有兰亭序帖的味道,可惜天不悯才啊。 再看一遍文章,范玉成头上冒出了一层热汗,文中说望江楼毁于1967年春,这就失实了,分明是1966年冬!听说市长还年轻,不到五十岁,又不是本地人,恐怕没有细细考察,就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