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 读解解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762896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4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 读解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诗歌鉴赏 读解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诗歌鉴赏 读解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诗歌鉴赏 读解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诗歌鉴赏 读解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 读解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 读解解析(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鉴赏 之 读题与解题 教学目标: 、了解诗歌鉴赏的考查形式 、研讨诗歌鉴赏的解题规律 泊公安县 陆 游 秦关蜀道何辽哉!公安渡头今始回。 无穷江水与天接,不断海风吹月来。 船窗帘卷萤火闹,沙渚露下萍花开。 少年许国忽衰老,心折舵楼长笛哀。 注陆游经公安入蜀已辗转八年,今回京“廷对 ”停泊公安。 (1)首联中“辽” 和“回”互相照应,请简要说明 这两个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3分) (2)颔联与颈联的景物层次分明,互为一体,请 简要分析写景角度的特点及作用。(4分) (3)有人说,尾联与诉衷情中的词句“胡未 灭,鬓先秋,泪空流”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说明 两者共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

2、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 的观点态度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 和表达技巧。 考试说明要求: 2007年江苏高考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两题。(8分) 鹧鸪天 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 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 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 蕴含 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 2008年江苏高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

3、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 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 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思想内容类 【命题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 ()分析诗句所包含的情感:某诗句表达了 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某诗句表现了诗人 怎样的感情变化? ()整体把握诗中的感情:这首诗表现作者 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通过诗歌 中的形象寄托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比较不同诗中作者的感情:两诗中均有 某相同内容,但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

4、表达技巧类 【命题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 ()针对具体的诗句分析表现手法,如:这 两句诗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赏析首联 在写法上的特点。 ()针对整首诗分析表现手法,如:这首诗 运用了何种艺术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 己的情感的?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 诗作简要赏析。 ()比较鉴赏,如:两首诗中运用的表现手 法有什么不同? 语言赏析类 【命题形式】主要有四种类型 ()赏析生动传神的词语或“诗眼”:这一联中最 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 ,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赏析作品中的关键词语:某词是本诗的关键 ,它是怎样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优劣:这

5、里本可以用某字 ,为什么用成另外一字,你认为哪一个字更好? 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整体鉴赏诗词语言特色:这首诗在语言上有 何特色?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艺术。 其中,前三种考查类型尤为常见。 形象意境类 、形象 【命题形式】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通 过诗中的形象塑造,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另外,还可 以作比较鉴赏,如两首诗中的形象有什么不 同? 、意境 【命题形式】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 围?诗歌的景物描写表现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 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 的情怀? 泊公安县 陆 游 秦关蜀道何辽哉!公安渡

6、头今始回。 无穷江水与天接,不断海风吹月来。 船窗帘卷萤火闹,沙渚露下萍花开。 少年许国忽衰老,心折舵楼长笛哀。 注陆游经公安入蜀已辗转八年,今回京“廷对 ”停泊公安。 (1)首联中“辽” 和“回”互相照应,请简要说明 这两个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3分) (2)颔联与颈联的景物层次分明,互为一体,请 简要分析写景角度的特点及作用。(4分) (3)有人说,尾联与诉衷情中的词句“胡未 灭,鬓先秋,泪空流”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说明 两者共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 第9题 诗歌鉴赏存在问题 (1)有五分之四的同学抓不住“时间的漫长”“ 空间的辽远”,而答成“路途艰险”等;“恩怨交 织的情感”

7、很少有人能答出来,而答成“思家心 切”等。 (2)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同学抓不住远近高低这 样的角度,而是从动和静、虚和实上去考虑, 更有甚者,有不少同学不懂“角度”,而是答成 修辞手法。 (3)这一点情况好一些,但是“前程渺茫之意 ”“对统治者的失望之情”这两点有不少同学答 不到点子上。 思想内容类解题指津 评价思想内容,首先要知人论世、明察 诗情,把握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其 次要通过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 析,进行全面、准确、深入、客观地分析评 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努力忠实于原诗,做到 言之成理,言之有据。 “思想情感类”题目答题步骤:通观全 诗,抓体现思想情感 的关键词句;分析

8、归纳诗歌的思想情感;结合诗句分析诗人 怎样表现思想情感的;如果题目需要,还 要思考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全国卷II) 春 日 即 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 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 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 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 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三 、四两句

9、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 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 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 叹。 表达技巧类解题指津 首先要明确鉴赏要求,即试卷设题是要 我们从哪种角度作答,是修辞、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还是兼而有之。 其次要准确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 种技巧(答案要点一);再结合相关诗句说 说这个手法的内容,以及在诗歌中的具体运 用(答案要点二);最后解释作者采取这种 手法的原因,即运用该手法的好处,如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答案 要点三)。 【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福建卷)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死点污琴

10、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 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 【参考答案】 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 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人草堂书斋,“点 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 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 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 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 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 的喜悦和悠闲之情。 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 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 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 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言之 成

11、理即可) 语言赏析类解题指津 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 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 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 境的艺术效果。 语言赏析类试题解题步骤:解释该词 语在诗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词语放 入诗句中描绘形象;结合表达技巧阐述该 词语的表达效果,点出该词语营造了怎样的 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示例】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上海卷) 壬辰寒食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 。 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 临长江。 联系全

12、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4 分) 【参考答案】 “雪”隐喻了白发(1分)。与“朱”相 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1分)。隐 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1分 )。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 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 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 1分)。 形象意境类解题指津 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 、事象、物象、景象,把握形象的特征 ,分析形象组成的画面,理解形象的典 型意义及包蕴的思想感情等。 “形象类”解题步骤:找到诗人描绘 的形象的有关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 含义;结合文章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 要写这一形象;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 或效果。 【示例】阅读下

13、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广东卷) 木芙蓉 窗前木芙蓉 吕本中 范成大 小池南畔木芙蓉, 辛苦孤花破小寒, 雨后霜前着意红。 花心应似客心酸。 犹胜无言旧桃李, 更凭青女留连得, 一生开落任东风。 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参考答案】 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 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 、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 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 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 中的乐观者形象。 2007年江苏高考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两题。(8分) 鹧鸪天 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

14、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 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 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 蕴含 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 2008年江苏高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 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 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