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诚园项目模板工程质量专项治理技术方案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116745034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城诚园项目模板工程质量专项治理技术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绿城诚园项目模板工程质量专项治理技术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绿城诚园项目模板工程质量专项治理技术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绿城诚园项目模板工程质量专项治理技术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绿城诚园项目模板工程质量专项治理技术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绿城诚园项目模板工程质量专项治理技术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城诚园项目模板工程质量专项治理技术方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绿城诚园项目模板工程施工质量专项治理方案编制: 审核: 批准: 日期: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模板工程一般质量通病(一)轴线位移1、现象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梁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2、原因分析(1)翻样不认真或技术交底不清,模板拼装组合时末能按规定到位。(2)轴线测放产生误差。(3)墙、柱、梁、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生偏位后又末及时纠正,造成累积误差。(4)支模时,末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5)模板刚度差,末设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6)混凝土浇筑时末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过大挤偏模板。(7)对拉螺栓、顶

2、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位。3、防治措施(1)严格按一定的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翻成说图并注明各部位轴线位置,几何尺寸、剖面形状、预留孔洞、预埋件等,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对生产班组及操作工作进行技术交底,作为模板制作、安装的依据。(2)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采用现浇板混凝土上预埋短钢筋固定钢支撑,内部底焊梯子底筋支撑,以保证底部位置准确。(4)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能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5)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3、。(6)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7)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二)标高偏差1、现象测量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及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2、原因分析(1)楼层无标高控制点或控制点偏少,控制网无法闭合;竖向模板根部末找平。(2)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末按标记施工。(3)建筑标高控制线转测次数过多,累计误差过大。(4)预埋件、预留孔末固定牢,施工时末重视施工方法。(5)楼梯踏步模板末考虑装修层厚度。3、防治措施(1)每层楼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2)

4、模板顶部标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3)建筑楼层标高由首层0.000标高控制,严禁逐层向上引测,以防止累计误差。当建筑高度超过30m后,应另设标高控制线,每层标高引测点应不少于2个,以便复核。(4)预埋件及预留孔洞,在安装前应与图纸对照,确认无误后准确固定在设计位置上,必要时用电焊或套框等方法将其固定,在浇筑混凝土时应沿其周围分层均匀浇筑,严禁碰击和振动预埋件与模板。(5)楼梯踏步模板安装时应考虑装修层厚度。(三)结构变形1、现象拆模后发现混凝土柱、梁、墙出现鼓凸、缩颈或翘曲现象。2、原因分析(1)支撑及围檩间距过大,模板刚度差。(2)组合小钢模,连接件末按规定设置,造成模板整体性差。(3

5、)墙模板无对拉螺栓或螺栓间距过大,螺栓规格过小。(4)竖向支撑末支设牢固,造成支撑松落。(5)门窗洞口内模间对撑不牢固,易在混凝土振捣时模板被挤偏或变形。(6)梁柱模板卡具间距过大,或未夹紧模板,或对拉螺栓配备数量不足,以致局部模板无法承受混凝土振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导致局部爆模。(7)浇筑墙、柱混凝土速度过快,一次浇灌高度过高,振捣过度。(8)采用木模板或胶合板模板施工,经验收合格后未及时浇筑混凝土,长期日晒雨淋而变形。3、防治措施(1)模板及支撑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本身自重,施工荷载及混凝土的自重及浇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以保证模板及支架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2)梁底支撑间距

6、应能够保证在混凝土重量和施工荷载作用不产生变形,支撑底部应加设垫木,确保稳固。(3)组合小模拼装时,连接件应按规定设置,围檩及时拉螺栓间距、规格应按设计要求设置。(4)梁柱模板采用卡具,其间距要按要求设置,并要卡紧模板,其宽度比截面尺寸略小5mm。(5)梁墙模板上部必须有临时撑头,以保证混凝土浇捣时,梁、墙上口宽度。(6)浇捣混凝土时要均匀对称下浆,严格控制浇灌高度,特别是门窗洞口模板两侧,既要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又要防止过分振捣引起模板变形。(7)对跨度大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3。(8)采用木模板、胶合板模板施工时,经验

7、收合格后应及时浇筑混凝土,防止模板变形。(四)接缝不严1、现象由于模板间接缝不严有间隙,混凝土浇筑时产生漏浆,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严重的出现孔洞露筋。2、原因分析(1)翻样不认真或有误,模板配制马虎,拼装时接缝过大。(2)木模板制作粗糙,拼缝不严。(3)木模板安装周期过长,因木模干缩或裂缝。(4)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未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5)模板变形未及时修整。(6)模板接缝措施不当。(7)梁、柱、墙交接部位、接头尺寸不准、错位,底部基层不平整。3、防治措施(1)翻样要认真严格按一定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细部翻成详图,详细纺注尺寸,经复核无误后认真抽操作工人交底,强化工人质量意识,认真制作定型

8、模板和拼装。(2)严格控制木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要严密。(3)木模板安装周期不宜过长,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要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密缝。(4)模板变形特别是边框变形,要及时修整平直。(5)模板间嵌缝措施要控制,不能用油毡、塑料布、水泥袋等去嵌缝堵洞。(6)梁、柱、墙交接部位支撑要牢固可靠,拼缝要严密(必要时缝间加双面胶纸)发生错位要及时校正好。(7)墙柱底部混凝土面施工时找平收光,平整度水大于2mm(五)脱模剂使用不当1、现象模板表面用废机油造成混凝土污染或混凝土殊浆不清除即涂刷脱模剂,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等缺陷。2、原因分析(1)拆模后不清理混凝土残浆即刷脱模剂。(2)脱模剂涂刷不匀或漏

9、涂或涂层过厚。(3)使用废机油脱刷模板,即污染了钢筋及混凝土,又影响了混凝土表面装饰质量。3、防治措施(1)拆模后必须清除模板上遗留的混凝土残浆后,再刷脱模剂。(2)严禁用废机油作为脱模剂,脱模剂材料选用原则应为:即适于脱模,又便于混凝土表面装饰。选用的材料有皂液、滑石粉、石灰水及其混合液或各种专门化学制品的脱模剂等。(3)脱模剂材料宜拌成船糊状,应涂刷均匀,不得流滴,一般刷两面三刀度为宜以防漏刷,也不宜涂刷过厚。(4)脱模剂涂刷后,应在短期内及时浇筑混凝土,以防隔离层受破坏。(六)模板未清理干净1、现象模板内残留木块、浮浆残渣、碎石等建筑垃圾,拆模后发现混凝土中有缝隙且有垃圾夹杂物。2、原因

10、分析(1)钢筋绑扎完毕,模板位置未用压缩空气或压力水清扫。(2)封模前未仔细检查和进行清仓。(3)墙柱根部、梁柱接头最低处未留清扫孔,或所留位置不当无法进行清扫。3、防治措施(1)钢筋绑扎完毕,用压缩空气或压力水清除模板内垃圾。(2)检验钢筋时必须连带验仓。(3)在封模前,派专人将模内垃圾清除干净。(4)墙柱根部、梁柱接头处预留孔尺寸100mm100mm,模内垃圾清除完毕后及时将清扫口处封严。(七)封闭或竖向模板无排气孔、浇捣孔1、现象由于封闭或竖向的模板无排气孔,混凝土表面易出现气孔等缺陷,高柱高墙模板未留浇捣孔,易出现混凝土浇捣不实或空洞现象。2、原因分析(1)墙体内大型预留洞口底模未设排

11、气孔,易使混凝土对称下料时产生气囊,导致混凝土不实。(2)高柱、高墙侧模无浇捣孔,造成混凝土浇灌自由落距过大,易离析或振动棒不能插到位,造成振捣不实。3、防治措施(1)墙体的大型预留洞口(门窗洞等)底模开设排气孔洞,使混凝土浇筑时气泡及时排出,确保混凝土浇筑密实。(2)高柱、高墙(超过3m)侧模开设浇捣孔,以便于混凝土浇灌和振捣。(八)模板支撑选配不当1、现象由于模板支撑体系选配和支撑方法不当,结构混凝土浇筑时产生变形。2、原因分析(1)支撑选配马虎,未经过安全教育,无足够的承载能力及刚度,混凝土浇筑后变形。(2)支撑稳定性差,无保证措施,混凝土浇筑后支撑自身失稳,使模板变形。3、防治措施(1

12、)模板支撑系统根据不同的结构类型和模板类型选配,以便相互协调配套。使用时应对支承系统进行必要的验算和复核,尤其是支柱间距应经计算确定,确保模板支撑系统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2)木质支撑体系如与木模板配合,木支撑必须钉牢楔紧,支柱之间必须加强拉结连紧,木支柱脚下用对拔木楔调整标高并固定,荷载过大的木模板支撑体系可采用钢管支设牢固。(3)钢管支撑体系其支撑的布置形式应满足模板设计要求,并能保证安全承受施工荷载,钢管支撑体系一般宜扣成整体排架式,其立柱纵横间距一般为1m左右(荷载大时应采用密排形式),同时应加设斜撑和剪力撑。(4)支撑体系的基底必须坚实可靠,竖向支撑基底如为土层时,应在

13、支撑底铺垫脚手板等硬质材料。(5)高层施工中,应注意逐层加设支撑,分层分散施工荷载。侧向支撑必须支顶牢固,拉结和加固可靠,必要时应打入地锚或在混凝土中预埋短钢筋做撑脚。(九)梁模板缺陷1、现象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下挠:侧梁模炸模(模板崩坍),拆模发现梁身侧面鼓出有水平裂缝,掉角、上口尺寸加大、表面毛糙、局部模板嵌入柱梁间,拆除因难。2、原因分析(1)模板支设未校直撑牢,支撑整体稳性不够。(2)模板没有支撑在坚硬的地面上,混凝土浇筑过程由于荷载增加,底部松动,造成模板下沉。(3)梁底模未按设计要求或规范规定起拱,未根据水平线控制模板标高。(4)侧模承载能力及刚度不够,拆模过迟或模板未使用隔离剂

14、。(5)木模采用易变形的木材制作,混凝土浇筑后变形较大,易使用混凝土产生裂缝、掉角或表面毛糙。(6)木模在混凝土浇筑后吸水膨胀,事先未留有空隙,湿润木模。3、防治措施(1)梁底支撑间距应能保证在混凝土向重和施工荷载作用不产生变形。支撑底部如为泥土地面,应先认真夯实,铺放通长垫木,以确保支撑不沉陷,梁底模应按设计或规范要求起拱。(2)梁侧模应根据梁的高度进行配制,若超过60cm应加钢管围檩,上口则用圆钢插入模板上端固定上口,若梁高超过70cm应在梁中加对穿螺栓,与钢管围檩配合,加强梁侧模刚度及强度。(3)支梁木模时应遵守边模板包底模的原则,梁模与术模连接处,应考虑梁模板吸湿后长日膨胀的影响,下料

15、尺寸一般应略为缩短,使模板在混凝土浇筑后不致嵌入柱内。(4)模板梁侧模下口必须有夹条木,钉紧在支柱上,以保证混凝土浇筑过程侧模下口不致炸模。(5)梁模用木模时,尽量不采用易变形的木材制作,并应在混凝土浇筑前充分用水浇透。(6)组装前应将模板上残渣剔除干净,模板拼缝应符合规范规定,侧模应支撑牢靠,模板支立前应认真涂刷隔离剂两度。(7)用铝丝加固梁模时,应上下分绑,严禁整体绑扎,防止浇筑混凝土时下口胀开,上口缩小。(十)柱模板缺陷1、现象(1)炸模造成截面尺寸不准、鼓出、漏浆、混凝土不密实或蜂窝麻面。(2)偏斜,一排柱子不在同一条轴线上。(3)柱身扭曲,梁柱接头处偏差大。2、原因分析(1)柱箍间距太大或不牢,钢筋骨架缩小,或木模钉子被混凝土侧压力拔出。(2)测放轴线不认真,梁柱接头处未按大样图安装组合。(3)成排柱子支模不跟线,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