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主题四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6737176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14.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主题四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重庆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主题四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重庆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主题四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重庆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主题四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重庆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主题四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主题四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主题四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分主题研究 主题四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200年208年220年221年229年265年 官渡 之战 赤壁 之战 魏国 建立 蜀国 建立 吴国 建立 西晋 建立 三国时期 439年420年265年 北魏统 一北方 南朝宋 建立 西晋 建立 两晋 494年589年 孝文帝 迁都洛阳 南北 统一 南北朝 四大人物:曹操、刘备、孙权、孝文帝 一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学习汉族文明) 两大趋势:经济重心南移、民族融合 考点一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考点速记 概况:公元_年,_与袁绍在_ (今河南中牟东北)对垒,曹军以少胜多,大败 袁军 意义:战后几年, 曹操基本统一北方 概

2、况:公元_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企图 统一全国。孙、刘联军利用火攻在赤壁(今湖北 赤壁市西北)一带,以少胜多,大败曹军 意义:曹操、孙权和刘备_的局面实际形 成 背景:东汉末年,中央政府名存实亡,众多军阀各据 一方,互相兼并,连年混战 官渡 之战 赤壁 之战 三 国 鼎 立 200曹操官渡 208 三分天下 形成 意义: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实现了局部统一,为 最终统一奠定了基础(抄在书中P84) 三 国 鼎 立 魏:_年,_称帝,建都_ 蜀(蜀汉):_年,刘备称帝,建都_ 吴:_年,孙权称帝,定都_ (今江苏南京) 220曹丕洛阳 成都221 229建业 考点二 南方的初步开发 说出人口南迁

3、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 南 方 的 初 步 开 发 吴 蜀 时 期 原 因 ()北方人南迁,带去了_和先进技术(根 本原因); 2013.A卷15、2015B卷21(2) ()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南迁人民和当地山越、南越等民族的辛勤努 力; ()孙权政权组织军队和百姓屯田,开垦荒地, 推广牛耕; ()_采取措施恢复和发展成都平原的经济 ,稳妥地处理民族关系 劳动力 诸葛亮 ()农业:长江沿岸和太湖周围的稻田产量明显 提高; ()手工业方面:纺织:最重要的是织造麻布 ,会稽一带出产的越布是著名特产,丝织业有一定 的发展;2013B卷21(1)瓷器:制作技术 上有了提高

4、,能大量生产各种精致的青瓷;造船 :造船技术已达较高的水平,侯官(今福建福州) 、临海(今浙江临海东)和_(今广东广州 )是吴国的三大造船中心;230年,吴国的卫温、 诸葛直乘舰船到过_(今台湾) 南 方 的 初 步 开 发 吴 蜀 时 期 表 现 番禹 夷洲 南 方 的 初 步 开 发 ()农业:广种_,并 推广种植麦、豆等作物 ()手工业:织锦、制瓷、 矿冶和造船等技术都有了很大 提高; 南朝陶牛车 表现 原因 东 晋 南 朝 时 期 ()北方人口继续大量南迁; ()南方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 ()南方社会相对安定; ()自然条件优越 ()商业和城市:_(今江苏南京) 是南朝政治经济中心和最

5、大的都会 水稻 建康 南 方 的 初 步 开 发 ()发展经济需要稳定的政治环境; ()发展生产要掌握先进的技术; ()劳动者要具有不畏艰辛的奉献精神 启示 影响:南方的初步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 影响,为_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抄在书 中P90) 经济重心 考点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知道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北魏统一北方后,北方民族大融合趋势 明显增强; ()面对汉族先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鲜 卑贵族用落后的方式统治各族人民,激化了社 会矛盾,北魏统治面临危机 背景 目的:为了维护北魏政权的统治 人物:北魏_拓跋宏 北魏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 ()改制:借鉴_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

6、 ,加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 ()迁都:_年,孝文帝把都城从_迁 至_(目的:解决粮食供应问题,加强对南 部区域的控制,吸收汉族文化)2013A卷2 ()汉化:大力推行学习汉族文化风俗,鲜卑 贵族改用汉姓,提倡和鼓励鲜卑族人改穿汉服、 与汉族通婚、学说汉语,规定岁以下的鲜卑 族官吏在朝廷上必须说汉话;2013B卷8 完善教育制度,让更多的鲜卑贵族子弟系统学习 汉族文化2013A卷2 措施 北魏孝文帝改革 汉族 494平城 洛阳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加速了黄河 流域_的进程; ()鲜卑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的 农业生产技术与政治制度及先进文化 ,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加速了 北方少数民族_的进程

7、; ()同时汉族人民也从少数民族那 里学习了畜牧业生产的经验和畜产品 加工制作技术,丰富了汉族的生产和 生活 北魏墓碑上 的书法(局部) ()改革应顺应时代潮流,善于学习先进文化;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应 该相互团结、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建立和谐的民 族关系,促进国家的繁荣发展 启示( 抄 在书中 P96) 影响 北 魏 孝 文 帝 的 改 革 民族大融合 封建化 拓展提升 名称不同点相同点 解决的主要矛 盾 形式 北魏孝 文帝改 革 解决鲜卑族落 后文化与中原 地区先进文化 之间的矛盾 直接借鉴中 原地区先进 的制度与文 化 性质相同,都是封 建性质的改革; 都受到了守旧

8、势力 的反对; 影响相同,都顺应 了时代潮流,加速了 封建化进程,有利于 封建经济的发展 商鞅变 法 解决新兴地主 阶级与奴隶主 旧贵族之间的 矛盾 废除旧的奴 隶制,建立 新的封建制 【异同比较】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的比较 ()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各民族在冲突和交往中 相互学习、相互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 新鲜血液,为唐朝的开放与繁荣奠定了基础;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我们要树立 民族平等、友好交往的意识 【认识启示】结合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谈谈对民族融合 的认识。 重庆20122016中考真题精选 纺织业发达

9、的城市:会稽 南朝都城:建康 ()仔细观察右图,据图指 出江南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1分) 命题点 识图填图类 (2013重庆B卷21题)观察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请将下列地区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分) 北方人民大量南迁。 B A 2(2013重庆A卷2题)学者晁福林说,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把民族融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下列有关北魏孝文帝改革 措施的表述:让鲜卑贵族改用汉姓将都城迁往咸阳鲜 卑贵族必须说汉话鼓励鲜卑人穿汉服,正确的是 ( ) A B C D 【解析】孝文帝改革让鲜卑贵族使用汉姓,故正确。孝 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至洛阳,而不是咸阳,故错误。孝文 帝改革时只规定30岁以下的鲜卑族官吏在朝廷上必须说汉 语,并不是鲜卑贵族必须说汉话,故错误。孝文帝提倡和 鼓励鲜卑人改穿汉服,正确。所以本题应选,答案 为。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