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尔思想中科学与逻辑学的关系探究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16697922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胡塞尔思想中科学与逻辑学的关系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胡塞尔思想中科学与逻辑学的关系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胡塞尔思想中科学与逻辑学的关系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胡塞尔思想中科学与逻辑学的关系探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胡塞尔思想中科学与逻辑学的关系探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胡塞尔思想中科学与逻辑学的关系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胡塞尔思想中科学与逻辑学的关系探究(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 胡塞尔思想中科学与逻辑学的关系探究现象学往往给人一个印象,似乎它是完全无视科学研究的,甚至是违背科学的。造成这一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从胡塞尔开始,很多现象学家都反对自然主义,而科学一般又被单纯地理解为自然科学,尤其是在英语世界。但从胡塞尔的逻辑研究(Logische Untersuchungen),特别是此书的第一卷纯粹逻辑学导引(Prolegomena zur reinen Logik)中,我们可以看到,现象学其实开始于对“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的可能条件”(Hua XVIII:238)之追问,只不过胡塞尔对科学的了解与现在一般人对科学的了解并不一样。现在一般人谈到

2、科学,首先想到的是实验。但胡塞尔却不这样想,他的科学概念来自欧洲科学的另一个传统。对于胡塞尔而言,科学的本质不是实验,而是论证。我们不要忘记,胡塞尔原来是一个数学家。对于他而言,欧基里德 (Euclid)之几何学系统无疑是科学最早的典范。由于胡塞尔将论证视为科学的本质,因此对他来说,逻辑学跟科学就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逻辑学的可能性就是科学的可能性。逻辑学是研究论证形式的学问,如果没有普遍有效的论证形式,就不可能有逻辑学。而如果论证构成科学的本质,要是没有普遍有效的论证形式,也同样不可能有科学,或至少没有普遍有效的科学方法。因此,胡塞尔把研究对象为论证的逻辑学了解为“科学论”(Wissen-sc

3、haftslehre),而在胡塞尔的想法中,现象学就是逻辑学的基础,它“提供知识批判地了解纯粹逻辑学所要求的明白性与清晰性”.本文的目的就在于指出胡塞尔思想中科学与逻辑学这种不可分割的关系,以显示科学概念在现象学起源上的中心地位。一胡塞尔从“认知”(Wissen)概念开始他对科学的规定,他说:“正如其名字所指,科学指向认知。”(Hua XVIII:27)单单从字面关联我们就可以看到,这句话的意思是:科学跟认知有关。胡塞尔所说的字面关联,在德语里是很明白的;在英语翻译中,如果读者稍微懂得一点拉丁语,也是可以看出来的;但在汉语里,如果我们按照惯常的翻译方式,却看不到有什么字面联络。由此,一些人也许

4、就会觉察到,惯常的翻译方式是有问题的,而这些人当中的一部分人也可能会注意到,不好的翻译不仅阻碍我们对文本的阅读,而且还妨害我们对事情本身的了解。在上面那句话中,“科学”用来翻译“Wissenschaft”,这是对此词的惯常译法,而“认知”我用来翻译“Wissen”.德语“Wissenschaft”根本就是以“Wissen”为元素所构造出来的一个语词(Wissen-schaft),所以两者的字面关联是很明白的,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英语以“science”来翻译“Wissenschaft”,以“knowing”来翻译“Wissen”,“science”与“knowing”的字面关联相对来说就没有那么

5、明白了。但如果读者稍微懂得一点拉丁语,则还是可以看到两词的关联的:“science”源自拉丁语名词“scientia”,而“sci-entia”出自动词“scire”,其意义正相当于英语的“to know”.所以,从“science”这个字本身,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它跟“knowing”是有关的。胡塞尔所说的字面关联,在英语翻译中也是可以成立的。在汉语中又如何呢?我们是否可以说:从字面上就看到“科学”跟“认知”有关呢?如果回答是否定的,那么是否就表示胡塞尔的论断缺乏普遍性呢?在汉语中“科学”与“认知”没有胡塞尔所断言的字面关联,问题其实出在“科学”这个惯常译法上。汉语原来是没有“科学”一词的,它是

6、近代为了翻译欧语的“science”或“Wissenschaft”而构造出来的。这个构造的缺陷在于,它的字面意义与以它来表达的事情并不对应。“Wissenschaft”与“science”笼统来说是指求知活动以及此活动所产生的成果,而“科学”的字面意义则是分科的学问。因此,我曾提出在有必要时以“格知”取代“科学”来作为“Wissenschaft”或“science”的翻译,以显示其本来的意义。例如,当我们把胡塞尔的话翻译为“正如其名字所指,格知指向认知”时,即能明白显示其字面关联。从接下来的句子我们就可以看到,胡塞尔这里所谓“认知”,是指“认知行为”(Wissensakt),也就是我们的一种心

7、理行为。科学与认知行为有关,但却不等同于认知行为。胡塞尔认为,“科学只有在它的文献中才具有客观的存有 (objektiven Bestand)”(Hua XVIII:27)。求知者把他们研究的成果写成文献,以此方式科学可以“绵延超过个人、世代以及国族”(Hua XVIII:28)。透过阅读文献,后来者再次把科学转化为个人的认知行为。因此可以说,科学产生于个人的认知行为,最后又再次过渡到个人的认知行为。在这个意义下,胡塞尔说:“科学格知指向认知”,或“科学格知以认知为目的”(HuaXVIII:28).胡塞尔认为,在严格的意义下,认知是伴有明证 (Evidenz)的正确判断,这时候我们“拥有真理”

8、(Wahrheit),它是我们的判断行为的对象 (Hua XVIII:28)。判断是对某一事态 (Sachverhalt)之设定或否定(设定或否定S是P),正确判断就是“符合真理的”(mit der Wahrheitbereinstimmend)(HuaXVIII:28)设定或否定。但认知并不能单单以正确的判断来界定;换句话说,不能单单因为我们对某一事态具有符合真理的判断,就可以说我们认知某事。因为,我们的判断可能只是碰巧符合真理的,它可能只是出于猜测或“没有根据的意想”(Hua XVIII:29),这时候我们只是猜到,而不是认知某事。胡塞尔用“明证”这个概念来区分认知与碰巧猜到。胡塞尔说:“

9、明证是正确性最完满的标志,我们可以将之视为对真理本身的直接觉察 (1”(Hua XVIII:29)。但严格而言,明证不仅仅是正确性的标志,否则它就不足以区分认知与猜到,因为后者也是正确的,即也是符合真理的。两者的差别在于,认知是正确的判断,并且伴有明证,而猜到也是正确的判断,但没有明证。所以,明证应该是使认知成为认知而有别于猜到的东西。明证应该是认知的根据,胡塞尔说:“在最终根据上,任何真正的认识(Erkenntnis),尤其是任何科学的认识都建立在明证上,明证伸展多远,认知概念也伸展多远。”(HuaXVIII:29)但什么是明证呢?胡塞尔于此将之描述为“充满光亮的确定性”(lichtvoll

10、e Gewiheit)(Hua XVI-II:28),似乎明证就相当于确定性。在纯粹逻辑学导引的较后部分,胡塞尔则说:当我们现在落实一个认识行为,或以我更喜欢的方式来表达,我们活在一个认识行为中,那么1dem Gegenstndlichen),它恰恰以认识的方式被这个行为所意指和设定;而如果它是最严格意义下的认识,也就是说,我们伴有明证来判断,那么对象性东西就是以本原的方式 (originr)被给予的。事态现在不是单纯以意想的方式 (blovermeintlich)站向我们,而是现实上在我们眼前 (vor Augen),而于此对象本身作为它所是的东西,即恰恰如此而非别的,正如它在认识中被意指的

11、那样:作为这些属性的载体,作为这些关系的环节,等等。(HuaXVIII:232)于此,“伴有明证”(mit Evidenz)似乎是指对象“以本原的方式被给予”.胡塞尔所谓“以本原的方式被给予”,就是指在直观 (Anschauung)中被给予。这个对明证的说法,在逻辑研究的第二卷中得到印证。例如,在“第一研究”中,胡塞尔就说:“判断的一切明证都预设了在直观上被充实的含义。”(Hua XIX/1:77)总的来说,胡塞尔对认知的看法,大致相同于传统的看法。传统上将知识界定为“有理据的真实信念”(justified true belief)。真实信念相当于胡塞尔所谓“正确判断”,而“有理据的”这一规定

12、则是为了排除单纯出于猜测的真实信念,其作用大致相当于胡塞尔所谓“明证”.但当胡塞尔将明证描述为“充满光亮的确定性”的时候,他似乎混淆了确定性与根据。一个人对于他的判断没有感到足够的确定性,并不就表示他的判断没有根据。经典的例子是缺乏信心的学生,他知道某个问题的答案,而且也可以举出证据,但在老师面前却没有自信,对自己的答案不是很确定。假设他的答案是正确的,而且是有根据的,他可以说出理由,只不过是很胆怯地说,难道我们就会说他没有知识?有根据与没有确定性似乎是可以并存的,而相反来说,个人的确定性似乎并不能拿来做理据。二胡塞尔认为科学在文献中才具有客观存有,但他却不认为把任何我们知道的东西写下来,这都

13、是科学(格知),他说:但现在属于科学概念和其任务的,不仅是单纯认知。显然所要求的东西更多,即:理论意义下的系统连结 (systematishe Zusammenhang),其中包括对知识的论证,以及论证前后的衔接和排序。(Hua XVIII:30)科学不是零零碎碎的知识的集合。科学(格知)是知识,它由知识组成,但不是把一句又一句表达知识的命题拼凑在一起就是科学。科学作为知识的组合,它与随意拼合在一起的知识集合不同,在于组成一门科学的知识之间,具有某种特定的关系或结构。这一关系使得一门科学具有统一性,让它成为一个系统。组成一门科学的不同命题之间的特定关系,就是“论证”(Begrndung),胡塞

14、尔说:“因此,论证连结的统一性属于科学的本质,在其中论证本身连同个别的知识,这些论证连同我们称为理论的更高论证复合,都获得系统的统一性。”(Hua XVIII:30)换句话说,论证连结的统一性亦即其系统性,就是科学的标志,是让科学成为科学的东西。胡塞尔相信,科学的系统性不是我们凭空杜撰的,而是实事本身所要求的。“真理的国土不是无序的混沌,它由法则的统一性所主宰。”(Hua XVIII:31)客观的事态原来就具有系统的统一性,我们只是发现它,并在科学中将它反映 (widerspiegeln)出来 (Hua XVIII:31)。科学的系统连结反映客观的连结 (objektiver Zusammen

15、hang),而客观的连结又可以细分为两方面来说:“实事的连结”(Zusammen-hang der Sachen)与“真理的连结”(Zusammenhang der Wahrheit)(Hua XVIII:230-231)。实事的连结就是有关个别事物的连结,而真理的连结是有关事态的连接。胡塞尔认为两者是不可分割的,它们都是在认知行为中被给予我们的,只有透过抽象我们才可以区分两者。胡塞尔对这个区分的论述不是很清楚,他的意思似乎是,当我们在认知行为中,对象以本原的方式被给予我们,这时候认知行为的对象是个别的事物,而真理“被个别化”(vereinzelt)于其中(Hua XVIII:232);然后,

16、我们对这个个别的东西进行“理念的抽象”(ideirende Abstraktion)(Hua XVIII:232),这时候理念性的 (ideal)真理本身就取代个别事物而成为我们认知行为的对象。个别事物是具体的,而真理是理念性的;以传统的哲学术语来说,真理是共相 (universals),而个别事物是殊相 (particulars)。一个真理可以体现或个体化于众多的个别事态中,这时候个别事态就是观念性的真理的实例。我们在上面指出,明证是科学的最终根据,但事实上只有对于“一组相对来说极其有限的原始事态”(Hua XVIII:31),我们才具有明证。其他为数众多的真理我们只有通过论证才能发现。也就是说,我们从某些已掌握的知识出发,然后通过特定的程序,来达致未被发现的真理。“有无限众多的真理,没有此类方法上的程序,就永不可能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