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毕业论文(京郊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浅析)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6696337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京郊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浅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京郊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浅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京郊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浅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京郊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浅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京郊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浅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京郊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浅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管理毕业论文(京郊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浅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焦作大学毕业论文(设计)焦 作 大 学 毕 业 论 文(设计)题 目: 京郊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浅析 学 号: 姓 名: 年 级: 院 别: 专 业: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2 年 5 月 13 日8目 录目录(1)一、京郊失地农民的就业现状(2)(一)失地农民劳动技能偏低,结构性失业严重(2)(二)就业渠道少、质量不高、就业缺乏稳定性(2)二、影响京郊失地农民就业的因素分析(3)(一)政策对农民的保护不足(3)(二)政府有关部门认识不到位,安置措施执行不到位(3)(三)社会就业环境不利于失地农民再就业(4)三、解决京郊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对策(4)(一)建立科学合理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

2、(4)(二)实行就业安置模式的多样化(4)(三)完善就业服务措施,创造有利于失地农民就业的机制和环境(5)结束语(6)参考文献(7)致谢(8)京郊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浅析摘 要 随着首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土地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农民在失去土地以后就引发了生活、再就业、权益保障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然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处理好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因此政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科学合理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实行就业安置模式的多样化,完善就业服务措施,创造有利于失地农民就业的机制和环境。关键词 京郊 失地 就业城市化是

3、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必然路径选择。近年来随着首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业用地,失地农民数量剧增。由于体制、机制和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越来越多的失地农民成了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农民,生活在城市边缘,成为新的弱势群体,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一大隐患。失地农民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关键在于失地农民是否能够顺利就业。就业是解决失地农民生活来源、未来生活保障的根本途径,是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关键。一、 京郊失地农民的就业现状失地农民劳动技能偏低,结构性失业严重据调查,京郊农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6年,其中初中学历占主体,虽然完成义务教育,但

4、是与全市平均受教育12年的教育水平相比还有差距。并且务农的选择主要是由于在学习和深造的问题上已没有太多的兴趣和动力,换言之,失地农民在能力和进取心方面对自己不是很有信心,加之在失去土地后由于缺乏职业技能,进而影响其失地后就业的的信心和动力。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经济发展需要技能型、知识型人才,而京郊失地农民劳动力素质不高,其不断提升的就业期望值与现实可提供的就业机会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增加了失地农民就业的难度。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一些企业招不到想要的员工,而另一方面又存在大量的失业人口,这种双方用工不匹配的情况是就产生了所谓的“结构性失业”。 就业渠道少、质量不高、就业缺乏稳定性京郊农民

5、失去土地后,许多地方对失地农民没有统一的安置政策,政府除对少数失地劳动力安置就业外,对其余的大部分失地农民一般都采用一次性货币补偿,把这部分失地农民的就业推向市场,让其自谋生路。农民部分做小生意,部分外出打工,主要从事文化素质要求不高和技能要求低的工作,如打零工、清洁卫生、保安等。所从事的职业质量不高且缺乏稳定性,随时有失业的危险。而获得就业安置的人员,由于自身文化程度比较低,在企业减员增效的时期往往成为第一批下岗者。即使是失地后能在本村实现就业的农民,也存在就业质量不高,存在隐性失业的问题。通过政府政策引导实现就业的农民,虽然首次就业率高,但存在二次失业。有关调查表明,京郊失地农民被安置就业

6、的仅占2.7%,而被迫赋闲在家却占20%。征地后的城市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各项事业的发展需要逐步开展,各种就业岗位的供给也不可能一步到位,而农民一旦失地,就失去了收入来源,亟需寻找新的就业机会,这就出现了失地农民就业的即时性矛盾。二、影响京郊失地农民就业的因素分析政策对农民的保护不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健全,农民集体土地的产权管理不到位。目前,我们所谓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概念很抽象,既没有经合法登记的组织机构,又没有具体的法人治理结构;另一方面农民集体土地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地位不平等,致使农民的自身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村民委员会、尤其是村民小组很难维护本组织内农民的土地权益。这是目前很多地方

7、频频发生农民失地、失利和失岗的根本原因。京郊地区的失地农民在最初的几年,其规模和数量尚可适应政府安置的承受范围。但失地农民的数量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增加,其增长速度已远远超过了为安置失地农民所提供的就业岗位的增加速度。现在的劳动力供给已经大于需求,而且供给量仍旧在不断地增大,这将导致的问题就是劳动力过剩,多余的劳动力将失去工作的机会,这也造成了失业问题的加剧。政府有关部门认识不到位,安置措施执行不到位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是各地城市化进程中必须面对的共性问题,也是尚未破解的社会性难题。一些地方政府领导未能从全局出发认识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征地过程中,更多关注征地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而

8、忽视了长久的社会效益问题。他们往往会简单地认为征地时国家已对农民给予了一定的安置补偿,但未考虑如何解决其长久的生活保障问题。尽管有些地方政府也出台了不少针对失地农民就业的相关政策和帮扶措施,但由于政策起步晚,可操作性差,且多为过渡性、单一性措施,缺少针对性、指导性和可行性强的配套政策,没有从制度层面进行设计,形成制度框架,也没能很好地区别失地农民相对于城市普通 职工存在的很多特殊性,所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实效性差。 对失地农民的安置措施执行不到位。农民失去土地后,大部分地方选择了货币安置为主的方式,即一次性发放安置补助费。这些款项一方面数额较少,另一方面有时未能及时到位,被无故克扣

9、、挪用和截留的现象屡见不鲜,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尤其是自主创业,考虑得就更少。而且,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并非只有一个单纯的经济性的补偿问题。只有给他们提供一份稳定职业,他们的未来才真正有保障 。同时政府宣传引导的力度不够,缺乏对失地农民有效的就业指导,造成了失地农民盲目就业的现象。社会就业环境不利于失地农民再就业随着近几年,对人口流动控制的松动以及首都这个经济发达,生活水平较高的地区,便成为外来人口的聚集地,而且这种情况在逐年加剧。然而北京地区适合失地农民的工作岗位,一直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下,而外来人口具备的就业技能及所能从事的工种大部分是低端的体力劳动,和失地农民的工作范畴大

10、致相同,进一步强化了失地农民的就业压力。近些年,北京的生产型企业逐步趋向稳定,发展放缓,在有机构成方面逐年提高,资金趋密,导致就业弹性下降,对劳动力的需求也随之相对减少。而且,北京的产业布局越来越高级化,能够提供劳动密集型的就业岗位已十分有限,失地农民数量上升和就业岗位减少的弊端并存的事态下,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也变得越加艰难。三、解决京郊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对策建立科学合理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保障体系。政府应当发挥带头作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将农民就业纳入城镇就业体系,对于已就业的农民,与城镇职工一样,由用人单位缴纳失业保险费,失业后享受城镇职工失业保险金同

11、等待遇。同时对于年龄较大,缺少就业机会的人群,发放失业生活补贴,进行妥善安置。在执行过程中必须按照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实行就业安置模式的多样化统一补偿标准,加强财务监督。应当对同一地区、同一规格质量的住房和土地补偿标准要一致,对每户补偿的金额数量要张榜公布,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同时,对村留部分征地款的使用要加强财务监督,建立健全财务制度,严格审批手续,重大的项目开支要经村民大会讨论通过才能实行,按季公示财务账目,保证征地预留款真正用于失地农民。推行高效公正的征地程序。首先,建立独立于审批单位的仲裁机构,将征地机构、征地人员的收益与征地情况分开,

12、使征地机构在经济利益上与政府、用地单位脱离,防止政府部门在解决征地争议中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非正常现象;其次,政府要组织征地告知、确认和听证程序,切实保障失地农民征地前的知情权和咨询权、征地中的参与权和话语权、征地后的受益权和监督权,增强政府征地的透明度,防止政府借“公共利益”之名滥用征地权。确立就业优先的政策目标,实施保护性就业措施 。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保护政策,使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创造的大量就业机会,要作为回报、补偿,优先录用、安排因城市建设扩张而失去土地的农民。另一方面,政府要发挥财政资金的功能,建立失地农民就业保障金。保障金专项用于失地农民职业技术培训费用的补贴;

13、奖励、补贴安排失地农民就业的工作单位;有偿扶持失地农民集体就业、个体经营;适当补助失地农民劳动就业工作经费开支。完善就业服务措施,创造有利于失地农民就业的机制和环境 政府积极构建被征地农民就业平台,拓宽被征地农民就业渠道,鼓励自主创业。相关部门要为失地农民提供职业介绍场所,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失地农民招聘专场,畅通择业信息。建立政府协调的被征地农民就业通道,由政府进行主导协调,大力鼓励用地单位企业把合适的岗位优先安排给失地农民。同时通过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开设招聘专场的形式,帮助被征地农民求职就业,开发社区工作岗位,用足用好政策。政府应倡导被征地农民积极就业,鼓励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鼓励失地农民通过

14、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工作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实现就业。从容推动失地农民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积极主动适应市场化就业方式。政府要建立社会参与的全员培训机制,提高被征地农民技能,转变就业观念。首先要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普及和完善九年义务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劳动者,这是提高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关键。其次要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大力推广适用技术,加强失地农民技能教育。尤其是要加强他们的能力开发。要搞好上岗前培训,培养一批有文化、有技术的合格劳动者。同时还要引导被征地农民转变就业观念,改变失地青年不切实际的就业观念,使其积极主动适应市场化就业方式。加快推进农村社区服务。政府应当推动在社区管理、社区教育、

15、社区娱乐、社区医疗保健、社区心理咨询等方面逐步建立起非赢利社区服务组织。这样不仅可以推动农村社会发展,而且可以吸纳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开发农村社区服务,是解决农业劳动力过剩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社区就业方式灵活多样,未来就业机会的增长潜力巨大,因此应大力推进。逐步建立完善的农村社区服务对于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和促进未来农村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结束语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是京郊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城市化的必然现象,他们是工业化发展的牺牲者,是这个社会的弱势群体,而且人数多,情况复杂,妥善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对缓解农民与 政府之间的征地矛盾、安置失地农民的生活出路、保护失地农民合法利益以及建立和谐的城乡关系,可以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果不能有效解决该问题,由此 而引起的一系列征地矛盾、失地农民难以维持生计等社会问题,将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进而加剧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最终导致城市化战略目标的实现受到负面影响。随着京郊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入,切实加强失地农民的政策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