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各位同仁致以崇高的敬意!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6695552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3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向各位同仁致以崇高的敬意!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向各位同仁致以崇高的敬意!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向各位同仁致以崇高的敬意!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向各位同仁致以崇高的敬意!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向各位同仁致以崇高的敬意!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向各位同仁致以崇高的敬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向各位同仁致以崇高的敬意!(9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向各位同仁致以崇高的敬意! 人大附中 翟小宁 2006年3月 人大附中简介 人大附中素质教育掠影 教育的精神 文化对教育的启迪与引领 人大附中 翟小宁 2006年6月10日 写在前面的几点感想 学校管理的三种境界:人治、法治、文治教化。 理想境界是人格魅力、法治管理基础上的文化引领。 文化引领的核心是价值观的引导。 要通过提升人的精神追求来促进人的发展。 提高精神追求的核心是提升人的信仰。 学校应该是师生的精神家园。在这里,学生能够获得健康 、幸福和发展,教师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在这里,人的 德性、智慧、潜力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与发展;这里,能使 人产生一种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舒畅自如与内在动

2、 力,能使人有一种归属感、幸福感、崇高感、使命感和成 功感。 教育的精神 教育是一种文化,文化是一种教 育。教育即教化,文化即以文化之。 文化的灵魂是精神的信仰,核心 是价值观的提升,意义是教化人类以 化成天下。 教育的精神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东方 的哲学思想是智慧的结晶,内涵深邃,意 味隽永,对教育具有深刻的启迪。 教育的精神 天地人 智仁勇 君亲师 教育的精神 易传说:“仰观天文,以察时变 ;近观人文,以化成天下。” 教育的精神 天人合一 在遥远的古代,人们生活在自然之 中,与自然息息相关,融为一体,面 对天地山川、日月星辰,悟出了天人 合一的思想。 教育的精神 易传说:“夫大人

3、者,与天地合 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 大人,是指道德崇高、智慧通达的圣贤 。其实不仅是圣贤才与天地、日月、四 时相合,“人皆可为尧舜”,见贤思齐,人 人都可以追求圣贤的境界。 教育的精神 天地有大德“天地之大德曰生”,“ 与天地合其德”,就是说教育要以生命为本 ,像天地一样,化育生命,生长生命,发 展生命。 教育的精神 天地有光明日月之光,普照万物。 教育是给予的事业,“与日月合其明”,就是 要像太阳和月亮一样,给生命以光明、温 暖和希望,给生命以能量、以生长的力量 。 教育的精神 天地有时序人生有不同的阶段, 正如自然之有春夏秋冬四季。教育“与四时 合其序”,就是要顺应自然之道

4、,不违背人 的成长规律。 卢梭说:“在大千世界中,人类有人类 的价值,自然有自然的价值。在人类的发 展阶段上,成人有成人的价值,儿童有儿 童的价值,要把成人当作成人,把儿童当 作儿童。” 教育的精神 天地有大爱天之所覆,地之所载 ,哺育万物,大爱无言。 教育的精神 天地有大容天地包容万物,万 物各得其所。高天厚土之中,万物循天 性而生,顺本性而长,展个性之美。惟 其如此,大自然才有了生态的平衡和旺 盛的生命,才呈现出无限的丰富性和生 动性,才精彩纷呈、美不胜收。 教育的精神 易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 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教育的精神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夏秋冬,四 季更替。自

5、然的运行是永不止息的,它是 那样的强健,又是那样的壮美。星汉灿烂 ,浩淼无边;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君子 应该效法自然,自强而不息。只有自强才 能不息,只有不息地自强,才能顺应自然 ,与时偕行,沛然刚健,生生不息,无穷 无尽。 教育的精神 大地是宽厚仁慈的,她以宽阔的胸怀承载 着一切。不管风霜雨雪,污泥浊水,她都默默 地容纳着,然后生长出庄稼,流淌出清泉,养 育着人间万物。她是那样的仁慈,默默地奉献 着一切、涵养着一切。江河在她的胸中奔腾, 高山在她的怀中耸立。她的胸怀之中有万般景 致,无限风光。君子应该像大地那样,博大其 胸怀,宽厚其道德,以厚德而载物。 教育的精神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两者相

6、辅相成,水 乳交融,构成君子品格的内在美质。涵泳体会 ,这两句话所带给人的启迪是非常深刻的:教 育也应该法天地之正,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厚 德载物的胸怀;也应该以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 人格和厚德载物的品性为己任。 教育的精神 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高度智慧的凝 炼,也是教育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教育的精神 道法自然 道德经说:“道大,天大,地大, 人亦大,域中有四大,人居其一也。人 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 思是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 宇宙间有四大,人是四大之一。人取法 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取法自然 。 教育的精神 道德经认为:道是浑朴自然的,道 不仅在时序上先天地而存在,而

7、且天下万 物也是道所产生的,它还是天下万物运动 变化的根本规律。宇宙有四大,道之外, 还有天地人。这四大的可贵处,就在于体 任自然。所谓道法自然,就是说道以自然 为归,道的本性就是自然。 教育的精神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写过一个故事:有人 以种树为业,树种得特别好,人们问有没 有诀窍,他回答说:只是“顺木之天而致其 性”罢了。所谓“顺木之天而致其性”,就是 要顺应树木的天性而使其得到充分自由的 生长。 教育的精神 清代文学家龚自珍写过一篇病梅馆 记:有人喜欢种梅,但他们并不是按照 梅的自然天性种植,而是凭主观意愿,人 为地将梅变得歪斜、扭曲、稀疏,使梅不 能自在地生长,于是梅都生病了。对此, 龚自

8、珍大声疾呼:要“解其棕缚,纵之顺 之”,使梅回归土地,获得解放。 教育的精神 种树如育人,教育应该顺应人的天性, 尊重人的个性,使生命得到舒展,使心灵 得到解放,使人能够像大自然中的树木花 草一样,自自然然地生活,自自在在地成 长,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教育的精神 庄子中有一妙喻:“鳬胫虽短,续之 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故性长非所 断,性短非所续。”(庄子駢拇)人为 的目的,多是截长补短,改造天然,违背 天性,扼杀个性,如此一来,既无人生之 幸福,也无人生之发展。譬如中央之地, 名曰混沌,本无七窍,若强凿之,则七窍 开而混沌已死矣(庄子应帝王) 教育的精神 庄子至乐篇中还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9、“昔者海鸟 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之乐,具太牢 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 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夫以鸟养养鸟 也,宜栖之深林,游之坛陆,浮之江湖,食之睺挈,随行 列而止,委跼而处。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彼必 相与异,其好恶故异也。故先圣不一其能,不同其事,名 止于实,义设于适,是之谓条达而福持。” 教育的精神 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 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 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教育的精神 天地之间,万事万物,都要合道 。顺其自然之谓道,顺道而行之谓德 。道德乃人性之自然,是人的一种本 质力量。教育也应该道法自然,合乎

10、道德,合乎人性。 教育的精神 和而不同 中庸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 理想境界是和而不同。和,即和谐、 和平。和谐:与自然和谐、与世人和谐、人的身心和谐。和平:社会 安定、世界和平、生活幸福。不同:即有个性、有独立的人格、有自 己的本领。有个性才有创造性,有独立的人格才能自立于天地之间, 有自己的本领才能服务社会。 “和而不同”是君子品格的理想境界,是社会人才的生态平衡,是 生活和谐的基本保证,是教育的培养目标。 同则不继,悖则相害,和则相生。不同而和,和而不同。 心净则天下净, 心和则天下和, 心平则天下平。 教育的精神 “和而不同”的思想启示我们

11、既要注重和谐教育 ,也要注重个性教育。 学校“和而不同”,就是既要有和谐的精神,又 要有个性和特色。 教师“和而不同”,就是既要团结和谐,又要风 格独特。 学生“和而不同”,就是既要有合作精神,又要 有个性、有独立的人格和独立的判断力。 教育的精神 以人为本 古代先哲将天地人并称为三才,认为天 地人在宇宙中具有同样重要的价值。 教育的精神 教育是育人的事业。教育要以人为本、合乎 人性,要尊重人的个性、珍爱人的灵性、提升人 的德性、启迪人的智慧、发展人的能力、培养人 的创造性。教育应该让学生享有健康的权利、幸 福的权利、探究的权利、自由发展的权利,让他 们过自在的生活,过应有的生活。要让学校成为

12、 学生向往和留恋的地方,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 让人一走进校门就感受到一种诗意、一种温馨、 一种鲜活向上的力量。教育的要义就是为了人的 健康、幸福与发展。 教育的精神 基础教育:为学生的人格发展奠 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教育的精神 素质教育:以德性的提高为核心,以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以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教育评价 的三个维度,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提升人 的素质为目的,以提高民族素质为使命,培养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 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和优秀人才。 教育的精神 蔡元培先生有三大教育思想:“完 全人格教育”、“尚自然,展个性”、“思

13、想自由,兼容并包”。 教育的精神 陶行知先生主张解放儿童,他说:“在现状下 ,对孩子尤须进行六大解放:一、解放他的头脑 ,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三 、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 使他能谈;五、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 大社会里去获取更丰富的学问;六、解放他的时 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 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 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要学的学问,干 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教育的精神 巴金先生说:使我感到痛苦的是看到孩子 们失去了自己的童年。 一位同学说:学习不应是生活的全部,而 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人大附中的办学

14、理念 人大附中办学思想 尊重个性 挖掘潜力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一切为了祖国的腾飞 一切为了人类的进步 校 训 崇 德 博 学 创 新 求 实 人大附中学生培养目标 全面发展 突出特长 创新精神 高尚品德 人大附中办学目标 国内领先 国际一流 创世界名校 教育的精神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和而不同,以人为 本。 化育生命,包容生命,生长生命,发展生 命。 尊重个性,珍爱灵性,顺应天性,提升德 性。 启迪智慧,发展能力,培养创造性。 为了人的健康,为了人的幸福,为了人的 发展。 教育的精神 教育的精神是教育的灵魂,它无迹 可寻,又无处不在。她像空气一样弥 散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又像阳光一 样浸透在

15、每一个人的心灵。它从根本 上决定着教育的方向,制动着教育的 发展。有什么样的文化就会造就什么 样的教育精神,有什么样的教育精神 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 教育的精神 管理释义:管,一种竹制罐装乐器, 类笛,六孔。乐以教和。音乐讲究协调、 和谐、配合。和而不同,同则不继。理, 治玉也。选材,设计,明确目标,胸有成 竹,明确的步骤,精心的策划,认真的雕 琢,切磋琢磨。 教育的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 思想的领导,然后才是行政的领导。 领导学校的三种境界:人治、法治、文 治教化即文化。 文化引领的核心是精神信仰的树立和价 值观念的确立。 教育的精神 学校文化: 管理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

16、化 ,课程文化,道德文化 教育的精神 校长、教师、学生是什么样的人?应该成 为什么样的人? 课程是什么?应该有什么样的课程?应该 有什么样的课堂? 道德是什么?应该有什么样的道德?道德 教育的根本是什么? 学生、教师、校长是什么样的关系?道德 与课程在学生、教师、校长发展中的意义 是什么? 教育的精神 学生教师校长三位一体。 智仁勇三位一体。 君亲师三位一体。 教育的精神 智仁勇: 智者不惑,仁者无忧,勇者不惧。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智者乐,仁者寿。 教育的精神 智慧: 第一层是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第二层是有正确的哲学思想 ,第三层是有崇高的信仰。简言之,即聪明、哲学、信仰。 仁爱: 仁者,爱人也。1、爱的原点是亲子之爱。2、由此推而广之,老 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爱他人、爱社会、爱国家、爱 人类、爱生灵、爱自然。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