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学习资料概要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6687030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学习资料概要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学习资料概要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学习资料概要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学习资料概要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学习资料概要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学习资料概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学习资料概要(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丝绸之路资料丝绸之路词语造句练习【栩栩如生】齐白石老爷爷画的虾真是栩栩如生。苏州的泥人每一个都是栩栩如生,就好象是活生生的人。【浩浩荡荡】为了抗议美国的侵略行径,浩浩荡荡的学生队伍走上了街头。丝绸之路重点词语辨析【矗立屹立耸立】这三个词语都含有“高高地立着”的意思。“矗立”是书面语,着眼于直而高地立着,一般用于物,不用于人;“耸立”着眼于高而突出地立着,多指山势和高大的建筑物;“屹立”着眼于牢固地立着,比喻人或事物坚定地立着,可以用于人,也可以用于抽象的事物。【饱满丰满】“饱满”多用于形容物体或神态;“丰满”多用于人体,或达到某种需要的程度。丝绸之路近义词积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绘声绘色不

2、计其数不可胜数数不胜数隐约模糊遐想联想想象矗立耸立挺立屹立期望盼望丝绸之路反义词积累栩栩如生死气沉沉不计其数寥寥无几隐约分明清楚显现典雅粗俗鲜艳素净伟大渺小欢腾寂静丝绸之路字词解释及造句【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例句:清永陵建筑风格古朴隽永,陵前的御道宽广笔直。【矗立】高耸地立着。例句: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文中指丝绸之路的巨型石雕,那一峰峰骆驼与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姿态各异,非常生动逼真。例句:那把扇子上的人物,真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守候】守卫;看护;等待。例句:还不到放学的时间,学校大门口就挤满了守候学生的家长。【高头大

3、马】指体形高大的马,也比喻人的体形高大。例句:八国联军骑着高头大马,趾高气扬的开进了北京。【不计其数】没法计算数目,形容数量极多。例句:在战斗中残余的战士不计其数。【浩浩荡荡】水势广大的样子,形容声势壮阔广大。文中指迎候中国使节的安息国兵马不计其数,显得极有声势。万余大军,边境守候,充分反映了安息国对中国来使的重视与尊重。例句: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出色演讲我有一个梦,与那场浩浩荡荡的民权运动一起铭记入史册。【迅疾】形容速度非常快。例句: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欢腾】高兴得手舞足蹈;欢喜得奔跑、跳跃。例句:春节到了,人们载歌载舞,到处一片热闹欢腾。【绫罗绸缎】泛指各种精美的丝织品。例

4、句:吐蕃人穿的牦牛毛制成的毡衣,又厚又重,穿上行动不便。文成公主入藏以后,一部分人才开始穿绫罗绸缎。【五彩缤纷】颜色繁多,非常好看。五彩:各种颜色。缤纷:繁多交错的样子。例句:变色云瞬息万变,一会儿红,一会儿绿,五彩缤纷,美丽极了!【商贸】商业和贸易。例句:中国在世界各地都设有商贸机构。【崇山峻岭】高大陡峭的山岭。崇:高。峻:山高而陡。例句:长城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中。【丰富多彩】内容丰富,花色繁多。例句:六一节这天,学校举行了丰富多彩的表演。【美轮美奂】房屋高众多,宏伟壮丽。美好绝妙。本课指。例句:这座宫殿布置得美轮美奂。【遐想】悠远地想象,无拘无束地联想。悠远地想象。本课指。例句:大海朝日

5、,雪峰晚霞,往往引起人们美好的遐想。丝绸之路多音字辨析组词将:jing(即将)jing(猛将)约:yo(约重量) yu(约束)鲜:xun(鲜美)xin(朝鲜)丝绸之路经典阅读题及答案1、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因为在这条道路上,主要的贸易物品是丝绸。2、“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这是一条繁忙的路。“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是一条伟大的路。“从那以

6、后,一队队骆驼上对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这是一条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的路。3、说说“丝绸之路”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经过。时间:公元前115年。可以从现在推算时间,让学生感受年代的久远。地点:伊朗高原北部。出示“丝绸之路”地图,让学生寻找到从西安到伊朗高原北部的路线和距离,感受到路途遥远。人物:安息国的将军、中国使者。重点介绍博望侯张骞,可以从课文中的一句话“张骞在此之前,已于公元前139年和119年两次历尽艰险出使西域。”导入,联系课外搜集的资料向学生介绍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和贡献。事情:安息国将军热情迎接中国使者,双方交换礼物。4、想象:安息国的将军和中国使

7、者见面的时候,是怎样的场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隆重。热情。5、“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联系”这一词语的。文中描写“我们”是怎样“联系”的?学生会找出中国使者和安息国互相交流的地方。找到中国使者为安息国带去了“绫罗绸缎”,而安息国则将自已国家的”驼鸟蛋”,以及特色文化“魔术”、“杂技”等献给了中国。6、通过分角色朗读,你体会到了两国人民怎样的心情?学生充分交流。在文中有安息国臣民等待时的“浩浩荡荡的大军在边境迎候”,刚出现骆驼队时人们的“欢呼”“奏乐”“欢腾”。中国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满面笑容”;安息国将

8、军的“翻身下马”“高兴得连连点头”等地方,可以看出两国的友好与融洽。7、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什么?请用“_”画下来。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丝绸之路好词好句好段【词】矗立隐约致敬敬赠遐想古朴典雅丝绸之路高鼻凹眼精神饱满栩栩如生天高气爽不计其数远道而来友好使节丁零丁零作揖还礼绫罗绸缎五彩缤纷崇山峻岭丰富多彩美轮美奂【句】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铃声.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巨型石雕,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段】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那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高鼻凹眼的

9、西域商人,精神饱满,栩栩如生。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他们越过崇山峻岭,将中国的养蚕、缫丝、冶铁、造纸、凿井、灌溉等到技术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将那里的葡萄、核桃、石榴、蚕豆、黄瓜、芝麻、无花果乖食品带到我国,还有狮子、犀牛、良马乖动物,也传进了我国。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由于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丝绸之路课文主要内容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生动再现了昔日丝绸之路上“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

10、贩客,日款于塞下”的繁荣景象。作者先描写了矗立在陕西西安市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然后由点及面、由情入理地阐明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由群雕遐想到两千多年前的情形,重点描写了汉代张骞的副使与安息国将军在边境上互赠礼品的场面,展现了两国不同的礼节、文化及经济状况。作者接着概述了丝绸之路对中西方国家经济、贸易、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所起的重大作用。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写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丝绸之路主要内容及段落分析1、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先描写了矗立在

11、陕西西安市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然后由点及面、由情入理地阐明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由群雕遐想到两千多年前的情形,重点描写了汉代张骞的副使与安息国将军在边境上互赠礼品的场面,展现了两国不同的礼节、文化及经济发展。课文描写细腻生动,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栩栩如生。作者接着概述了丝绸之路对中西方国家经济、贸易、文化的促进与繁荣所起的重大作用。最后一段与开头相照应。2、文章结构文章属于总-分-总的结构,根据这一结构我们可以把文章分成三部分。第1段为第一部分:总的介绍丝绸之路,介绍他的具体位置以及描述巨型石雕的样子,通过想象手法写出自己的感受,引起下文。第2段到第13段为第二部分:具体描写张骞代表中国

12、与安息国交往的情景。第14段为第三部分:总结今天人们对丝绸之路的感受。3、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亚欧各国间政治、文化、经济的交流和往来。西方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天文、历算、医药等科技知识,佛教、祆教、摩尼教、景教、伊斯兰教等宗教,通过此路先后传来中国,并在中国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国的纺织、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制瓷等工艺技术,绘画等艺术手法,儒家、道教思想,也通过此路传向西方,产生了影响。丝绸之路是东西交往的友好象征。4、通过学习丝绸之路这一课,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丝绸之路”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对外开放能使中国繁荣和富强。(2)、通过

13、“丝绸之路”的寻访,培养集体协作精神,激发对大自然、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从而加深对祖国的热爱。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汇总丝绸之路与中西交通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中途遭匈奴扣留,至公元前126年方归。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派张骞西去联络伊犁河流域的乌孙,同时分派副使赴大宛(今费尔干纳盆地)和康居(约在今巴尔喀什湖与咸海间)、大月氏(阿姆河中上游)、大夏(巴克特里亚)、安息(帕提亚)、身毒(天竺)各国。司马迁史记大宛传称他的两次出使为“凿空”,其意是他第一次走通了前人未曾开通的道路。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在我国西汉时期,据汉书地理志记载,丝绸之路已有南北两道。公元3世纪以前,天

14、山以南两道,以南道较为繁荣。公元3世纪至5世纪,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天山以北的通道最为昌盛。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还有一条通往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与中西贸易中国除出口大量丝绸之外,还输出铁器、镍、贵重金属、铜器、漆器、杏桃和甘蔗等到中亚、西亚直到罗马。中国从中亚以西输入毛织品、玻璃、宝石、玛瑙、香料和化妆品,特别重要的是从大宛输入汗血马、天马;中亚各国的葡萄、苜蓿、蚕豆、石榴、番红花、芝麻、胡萝卜和黄瓜等植物,都传到中国。从西域和伊朗传入中国的,还有箜篌、琵琶、筚篥等乐器及绘画、雕刻、图案设计等技艺。安息和罗马的毛织品、玻璃也源源东来。丝绸之路与中外友好丝绸之路开通之后,中国与中亚、西亚和南欧各地各民族友好往来绵亘不绝,日益密切。出使西域的张骞公元前138年,张骞奉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张骞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