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中风规程解析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6678181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脑中风规程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脑中风规程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脑中风规程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脑中风规程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脑中风规程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脑中风规程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中风规程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脑中风脑中风是一组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主要分为出血性脑中风(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中风(脑梗塞、脑血栓形成)两大类,以脑梗塞最为常见。脑中风发病急,病死率高,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中风的死亡率也有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由于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目前认为预防是最好的措施,因此,加强对全民普及脑中风的危险因素及先兆症状的教育,才会真正获得有效的防治效果。脑中风的症状1、头痛:无论是脑出血或脑梗死,头痛非常常见,亦是一个重要的脑中风症状和信号。2、呕吐:一般是伴随头痛一起出现的,也非常常见,其特点

2、是多为喷射状呕吐。如遇有呕吐咖啡色(酱油样或棕黑色)液体,表示病情非常为重。3、眩晕:眩晕还多伴有呕吐或耳鸣,是脑中风的症状中比较常见的。4、一侧肢体和面部的感觉异常。5、口角流涎(流口水):出现口角斜、流口水或食物从口角流出的现象,要引起足够的重视。6、突发的视感障碍:表现为看不见左或右的物体或视觉缺损,也可以表现为一过性的眼前发黑或眼前突然飞过一只蚊子的感觉。7、突发的言语不清和吞咽呛咳症状:表现为病人说话不清,吐词困难,喝水或吞咽时呛咳。8、意识障碍:变现为神志模糊不清、呼吸不应、打呼噜,严重的可出现深度昏迷。原因脑中风或脑卒中是由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以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疾病。造成

3、脑中风的原因主要有:(1)高血压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是脑中风的原因中最主要和最常见的。(2)心脏病,是脑栓塞的主要原因之一。风湿性、高血压性、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及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均有可能产生附壁血栓,当出现心力衰竭或房颤时,促使血栓脱落,流至脑动脉而发生栓塞。(3)颅内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的常见病因,且常多次破裂出血。(4)某些炎症可侵犯脑膜、脑血管,或单独侵犯脑血管引起脑动脉炎,如化脓性、结核性、霉菌性炎症和风湿病等,均可引起脑血管病。(5)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常引起出血性脑血管病。少数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6)代

4、谢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均与脑血管病关系密切。(7)各种外伤、中毒、脑瘤、脑肿瘤放射治疗以后等,均可造成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另外,气温变化,环境、情绪的改变,过度紧张、疲劳等也是脑中风的原因。吸烟、过度饮酒者中风发病率也会大大增加。脑中风后遗症1.麻木是脑中风后遗症中比较常见的,表现为:患侧肢体,尤其是肢体的末端、如手指或脚趾、或偏瘫侧的面颊部皮肤有蚁爬感觉,或有针刺感,或表现为刺激反应迟钝。2.嘴歪眼斜表现为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鼓颊和吹哨时,口角歪向健侧,流口水,说话时更为明显。3.中枢性瘫痪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反射,呈痉挛性瘫痪。4.周围性瘫痪表现为肌张

5、力降低,反射减弱或消失,伴肌肉萎缩,但无病理反射。5.偏瘫又叫半身不遂,是指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它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症状,也是常见的脑中风后遗症。6.失语是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对语言的理解、表达能力丧失。7.失认是指病人认识能力的缺失,它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及对身体部位认识能力的缺失,是脑中风的症状之一。8.失用,即运用不能,病人肢体无瘫痪,也无感觉障碍和共济失调,但不能准确完成有目的的动作。失用包括:观念运动性失用、观念性失用、结构性失用、穿着失用、口面失用和肢体运动性失用。治疗(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1、急性期(1)康复评定选择的量表包括简易智能量表(M

6、MSE)评价认知功能,berg平衡功能评定,Brunnstrom偏瘫效价评定等。如果发现存在抑郁以及运动、感觉、认知、交流和吞咽功能缺损,应由来自康复治疗小组的相应医师进行正规的评定。(2)脑卒中急性期在内科治疗,以确保并发症风险的降低。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即可介入康复治疗。进行床上良肢位的摆放、被动运动、早期床上活动(包括翻身、床上移动、床边坐起、桥式运动)等等康复训练。避免患侧肢体输液。2、软瘫期 (1)康复评定运动功能评定首选Brunnstrom评价法、Fugl-Meyer量表运动功能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首选Barthel指数量表、Berg平衡功能评定。此外,根据患者的功能障碍情况选

7、择相关评定内容,如认知功能的评定包括失认症、失用症评定等;在康复训练中还应了解患者的心肺功能,避免过度疲劳,必要时可进行心肺功能评定。此期可以进行肌力评定,但须注意防止评定的姿势和方法引发痉挛的出现。Fugl-Meyer量表运动功能评定标准:运动总积分分级临床意义50分患肢严重运动障碍,几乎无运动5084分患肢明显运动障碍8595分患肢中等度运动障碍,手功能障碍9699分患肢轻度运动障碍根据Barthel指数记分,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成良、中、差三级: A:60分为良,有轻度功能障碍,能独立完成部分日常活动,需要部分帮助; B:6041分为中,有中度功能障碍,需要极大的帮助方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动

8、; C:40分为差,有重度功能障碍,大部分日常生活活动不能完成或需他人服侍。 (2)治疗Brunnstrom偏瘫功能分级的级。其功能特点为中风患者肢体失去控制能力,随意运动消失,肌张力低下,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软瘫期的治疗原则是利用各种方法诱发肢体肌力出现、预防并发症和继发性损害。)传统手法治疗首选叩击法或拍法作用于患侧,叩击或拍打时手掌应尽量放柔软,慢拍快提,顺序从下到上,频率约100次/min,以皮肤发热潮红为度。若伴有患侧上肢肿胀,可选用滚法治疗,顺序从下到上。注意:各关节特别是肩关节、腕关节不宜使用拔伸法、扳法、抖法,以免造成韧带、肌肉损伤,甚至引起关节脱位。2)功能训练良肢位摆放。被动

9、活动:应尽早进行各关节被动活动训练。在进行训练时,训练时手法应在无痛范围内进行。对于已经出现有关节疼痛的病人,训练前可作热敷等止痛治疗。注意保护肩关节、髋关节。床上训练:只要病人神志清醒,生命体征稳定,应及早指导病人进行床上的主动性活动训练,包括翻身、床上移动、床边坐起、桥式运动等。物理因子治疗:生物电反馈,中频脉冲电治疗、空气压力波治疗均可选用。康复主要训练项目包括:偏瘫肢体功能综合训练、平衡功能训练、转移训练、轮椅功能训练、电动起了床训练等。3)方药:A.患者以肝肾不足、瘀血阻络为主症,予大补阴丸合补阳还五汤。B.若患者久病伤及脾胃,气血生化无源,可配以补脾益气,活血通络的中药,予以补阳还

10、五汤加减。C.患者以风痰瘀血痹阻脉络为主,可配以祛风化痰,活血通络的中药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4)针灸针刺疗法每日1次,针刺处方:第一组穴位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肩髃、手三里、外关、合谷、梁丘、足三里、解溪、悬钟、太溪、三阴交第二组穴位百会、四神聪、智三针、曲池、内关、后溪、腕谷、丰隆、关元、太冲、风市、申脉、照海、阳陵泉刺灸法:两组穴位交替使用,电针上下肢各2组用断续波;其余穴位用平补平泻,留针30min。3、痉挛期(1)康复评定分别运用改良Ashworth量表、Brunnstrom评价法、Fugl-Meyer量表和Barthel 量表评定,患者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

11、改善情况。(2)治疗此期相当于Brunnstrom偏瘫功能评价的阶段。此期的功能特点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随意运动时伴随共同运动的方式出现。治疗重点在于控制肌痉挛、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1)传统手法治疗:不同的肌群部位采用不同的手法,可以调节患肢肌肉和神经功能,诱发正常运动模式的建立,有利于促进主动运动和分离运动的完成,提高整体功能的恢复。弹拨法上肢:弹拨肱二头肌、肱桡肌、肱骨内上髁的肌腱附着处,以酸胀为度,每处12min,可以缓解优势侧的肌痉挛。下肢:弹拨内收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肌腱附着处,拇指深按肌腱,酸胀为度,每处12min,可以缓解优势侧的肌痉挛。擦法上肢:用快速掌擦法擦上肢的后

12、侧(相当于肱三头肌和前臂伸肌肌群),每处12min,频率为120次/min左右,局部发热为度。下肢:用快速掌擦法擦大腿的的后侧和外侧(相当于腘绳肌和阔筋膜张肌)、小腿前面(小腿前肌群),每处12min,频率为120次/min左右,局部发热为度。运动关节法上肢 缓慢伸肘、伸腕和伸指关节后屈肘、屈腕和屈指关节,12min。下肢 缓慢屈髋、屈膝和背屈踝关节后伸髋、伸膝和跖屈踝关节,12min。 2)功能训练:抑制协同运动模式,训练随意的运动,提高各关节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帮助患者逐渐恢复分离运动。运动治疗抗痉挛手法:内容包括良肢位的摆放、抗痉挛模式(RIP)训练、关节活动度的保持以及痉挛肌肉的静态牵张

13、等。针对痉挛可采用牵拉、挤压、快速摩擦等方法来降低患者上肢的肌张力。感觉刺激:根据Rood技术,可以通过各种感觉刺激抑制痉挛,如轻轻地压缩关节,在肌腱附着点上加压,用坚定的轻的压力对后支支配的皮表(脊旁肌的皮表)进行推摩,持续的牵张,缓慢地将患者从仰或俯卧位翻到侧卧位,中温刺激,不感觉热的局部温浴,热湿敷等。治疗性训练:偏瘫肢体功能训练、平衡功能训练、关节松动治疗等。作业治疗:利用负重练习或在负重状态下的作业活动降低患侧上肢的肌痉挛。进行如持球、持棒等动作进行针对协同运动的练习。此外,还可选择抗痉挛的支具。其中常用支具有针对手指屈曲、腕掌屈曲痉挛的分指板,还有充气压力夹板。3)物理因子治疗:

14、痉挛机治疗仪治疗患肢;每日1次,蜡疗降低肌肉张力,每日1次。4)针灸疗法针刺疗法日1次,针刺处方:第一组穴位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肩髃、手三里、外关、合谷、梁丘、足三里、解溪、悬钟、太溪、三阴交第二组穴位百会、四神聪、智三针、曲池、内关、后溪、腕谷、丰隆、关元、太冲、风市、申脉、照海、阳陵泉刺灸法:普通针刺。4、相对恢复期(1)康复评定此期评定的重点是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可应用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可采用Fugl-Meyer量表评定患者运动功能、Berg平衡功能评定、Brunnstrom偏瘫功能评价。以便及时了解患者存在的障碍,调整康复计划和方法,为患者回到家庭和社区做好准备。心理和认知

15、功能的评定可根据患者的情况加以选择应用。(2)治疗相对恢复期相当于Brunnstrom偏瘫功能评价的阶段。此期的功能特点为肌痉挛轻微甚至完全消失,能进行脱离协同模式的自由运动,甚至能进行协调的单关节运动。治疗上应在继续训练患者肌力肌耐力的基础上,加强身体协调性的训练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培养,鼓励小组训练的方式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如果放弃或减少功能锻炼,已有的功能极易退化。1)功能训练:在继续训练患者肌力肌耐力的基础上,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为主要原则。训练内容有提高协调性、速度的作业治疗和增强肌力、肌耐力的运动治疗。2)在进行功能训练的同时,可适当配合针灸、推拿等传统康复方法,以达到协同提高肌力、解除功能训练后肌疲劳的目的。采用运动关节类手法及按揉法、拿法、搓法等以防止关节挛缩、解除功能锻炼或针灸后的肌疲劳、增强本体感觉的刺激,促进运动模式的改变。操作:A.按揉上肢的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每个穴位约0.5min,每次持续用力35秒钟。下肢按揉髀关、风市、伏兔、血海、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太溪、太冲穴,每穴约0.5 min,每次持续用力35秒钟。每天1次,10次为一疗程。B.沿手足三阳经、三阴经的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