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隧道专项施工方案(按专家意见修改).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6674733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岩溶隧道专项施工方案(按专家意见修改).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岩溶隧道专项施工方案(按专家意见修改).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岩溶隧道专项施工方案(按专家意见修改).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岩溶隧道专项施工方案(按专家意见修改).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岩溶隧道专项施工方案(按专家意见修改).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岩溶隧道专项施工方案(按专家意见修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溶隧道专项施工方案(按专家意见修改).(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南云岭高速公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云南沾益至会泽高速公路第二合同段(K18+700K34+957.089)岩溶隧道专项施工方案云南云岭高速公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沾会高速公路土建第二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二一六年二月目 录第一章 工程概况 1第二章 编制依据 3第三章 施工计划 4第四章 施工工艺技术 4第五章 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21第六章 劳动力计划 27第七章 计算书及相关图纸 28云南云岭高速公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沾会高速公路土建第二合同段项目经理部德泽隧道岩溶专项施工方案第一章 工程概况本标段为云南沾益至会泽高速公路项目土建第二合同段,项目起止桩号为K18+700-K34+975.809,全长16

2、.276公里。全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80km/h,整体式路基宽度24.5m,分离式路基宽度12.25m;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I级,桥路同宽。1.1工程简介德泽隧道按左、右幅分离式设计。左线隧道进口桩号 ZK19+410,出口桩号 ZK20+300,长 890米,级围岩320米,级围岩240米,级围岩330米。右线隧道进口桩号K19+408,出口桩号 K20+300,长 892米,级围岩180米,级围岩380米,级围岩332米。1.2工程地质隧道洞身由灰岩、泥灰岩构成,在洞口段发育有次级断层,岩体受地质构造影响强烈,岩石中的节理发育受次生应力影响,产状有一定的变化,并且具有条、

3、束、带形式,不同的发育形式对岩体结构、完整性影响强烈,使岩体的结构、完整性变化频繁,致使隧道围岩的岩体结构、完整性变化频繁。岩体具散体碎裂结构、镶嵌碎裂结构、中厚层状结构等多种类型,岩体的完整性也在极破碎较完整之间变化。隧道洞身段穿越向斜核部,有利于地下水的富集,其岩溶现象可能较发育,在洞身级及级围岩段可能存在竖向的岩溶管道或溶蚀孔洞,部分溶蚀孔洞可能充填结构疏松的粘土及碎石,其稳定性相对较差。隧道洞身围岩的地下水有松散层孔隙水、岩溶水,在隧道开挖时渗出的形式也不同,其中松散层孔隙潜水以滴水状为主,岩溶水在部分岩溶管道段可能存在淋雨状或股状涌水,在填充性的溶蚀孔洞段,可产生部分突泥。其它地段,

4、地下水对围岩的围岩的稳定性影响较弱。隧道左线在K19+430K19+560段根据地表地质调绘,K19+478L810m地表见到一落水洞,该落水洞直径约2.53.0m,深度未见底,在该段隧道洞身范围内可能存在竖向或串珠状岩溶管道发育。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富集,枯水季节地下水以点滴状为主,雨季部分岩溶管道内可能出现股状涌水。在K19+640K19+780段经物探纵横剖面探测,局部段为低阻异常段,可能溶蚀管道发育,以竖向管道为主,地下水为岩溶水及裂隙水,可能存在股状出水。隧道右线在K19+430K19+560段根据地表地质调绘,K19+478L810m地表见到一落水洞,该落水洞直径约2.53.0m,

5、深度未见底,在该段隧道洞身范围内可能存在竖向或串珠状岩溶管道发育。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富集,枯水季节地下水以点滴状为主,雨季部分岩溶管道内可能出现股状涌水。在K19+680K19+840段经物探纵横剖面探测,局部段为低阻异常段,可能溶蚀管道发育,以竖向管道为主,地下水为岩溶水及裂隙水,可能存在股状出水。在K19+990K20+040段经物探探测,为低阻异常带,推测为溶蚀沟槽发育段,施工中应加强超前地质预报,重点对顶、地板进行探测,严防大规模的涌水突泥。1.3施工平面布置1.4施工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 本隧道岩溶极其发育,施工过程中全隧道应采用C3型超前地质预报,以地质综合分析为核心,物探与钻探相

6、结合的方式查明掌子面前方不良地质。设计针对可能遇到的岩溶地下水处理采用周边预注浆和开挖后注浆、回填等方式处理。第二章 编制依据1.云南沾益至会泽高速公路2合同段总体施工组织设计。2.云南沾益至会泽高速公路两阶段施工图设计3.公路工程施工技术标准(JTG B01-2014)。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070-2004)。5.公路隧道设计细则(JTG/T D70-2010)。6.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7.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8.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9.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

7、)。10.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11.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第二册 交通工程与附属设施)(JTG D70/2-2014)。12.公路隧道通风设计细则(JTG/T D70/2-02-2014)。13.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14.公路抗震设计规范(JTJ B02-2013)。15.爆破安全规程(GB 6722-2003)。16.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17.云南省交通厅云南省公路建设项目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方案安全管理办法。第三章 施工计划德泽隧道计划开工日期2015年12月10日,计划完工日期2016年10月31日。

8、德泽隧道计划投入工字钢1665.722t,钢筋1460.079t。德泽隧道计划投入挖机3台、装载机3台、砼罐车3辆、二衬台车(9m)2台、开挖台车2台、自卸车5辆等。第四章 施工工艺技术4.1技术参数4.2工艺流程图4.3施工方法4.3.1 岩溶隧道施工的基本原则及处理措施岩溶隧道的施工应按“以疏为主、堵排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岩溶隧道施工的技术措施可总结为:绕、截、排、堵、越,与分部开挖,加强支护相结合。我工区在岩溶地段隧道施工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可选用以下措施。经超前地质预报确认岩溶发育,岩层破碎、地下水发育,可能发生涌水、突水或岩体结构性能软弱,开挖后开挖后极可能导致掌子面失

9、稳诱发突水、突泥的段落,采取超前帷幕注浆方式对周边岩体进行固结,达到止水的目的。可采用暗管、泄水洞、平行导坑等排水方法,将溶洞积水或暗河水排走。当不能排水,或由于溶洞规模大且溶洞填充物为含水量较大的岩溶泥时,可采用封堵的方法。当溶洞在隧道底部时可采用旋喷桩,在边墙及拱部时可采用注浆、管棚等,形成堵水墙(边墙)和防水帷幕(拱部)。对于停止发育、跨径较小,且无水的中、小型溶洞,可根据其与隧道相交的位置及其填充情况,采用干砌片石、浆砌片石或低等级混凝土进行填充。溶洞仅在隧道底部且较大较深,或者填充物松软不能承载结构物时,可采用旋喷桩进行地基加固处理或设置梁、拱跨越。4.3.2 在岩溶地区隧道施工过程

10、中,应根据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作好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准备工作,贮备相关应急物资,并根据可能发生的突发事故进行应急演练,让全体施工人员对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有所了解,在发生突发事故时能正确进行处理,确保施工安全。根据设计文件中明确可能发生的突发事故,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组织全体施工人员学习,让全体员工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有所了解,组织施工人员进行现场应急演练,让大家在发生突发事故时能有针对性地高效率地进行应急处理。本隧道属高风险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由设计院负责,经理部、分部应派专人负责超前地质预报的协调管理工作,收集预报信息并及时反馈至领导层和作业层,以便于领导正确决策,便于作业层采用正确的

11、施工方法。施工作业班组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有异常情况或者与施工图、超前地质预报出入较大时,应及时向分管超前地质预报管理工作的人员反映,以便及时与设计单位勾通进行复查。在预测预报前方为岩溶发育地段时,应根据设计地质情况和超前地质预报情况和岩溶地段可能发生的危害,按照应急预案作好应急物资、机械、抢险人员等相应的应急准备工作。经TSP预测预报并经超前钻孔验证的富水地段,在钻孔时应预埋孔口管,以便测定水量、水压等参数。经TSP预测预报并经超前钻孔验证的富水地段,应及时将预测预报结果反馈至监理单位、设计院配合组和曲靖指挥部,根据四方共同意见对前方采取预注浆加固等处理措施。4.3.3 为保证隧道的顺利施工,

12、避免地下水发育地段突水、突泥及洞身坍塌事故的发生,防止地表水、地下水流失,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确保施工安全,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对隧道掌子面地质情况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预报。施工中将超前地质预报工作作为一个关键工序来进行安排,建立地质预报管理组织机构,成立专业超前地质小组。经过超前地质预报,在开挖后对地质条件再次认知,通过对比反馈信息和分析,逐步提高对围岩的预报判释能力。4.3.4 内外兼顾,内为重;长短结合,短为重;直间并用,直为重;综合集成、长期预报。结合隧道不同的地质条件,超前地质工作按照长短结合、上下对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来保证预报的准确性。根据各种探测方法的特点,可分为长距离控制预报、

13、中距离预报、短距离验证预报。超前地质预报的主要方法长距离宏观控制预报:在隧道穿过的灰岩地段以及断层在洞身水平方向上采用TSP203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系统进行距离110m的预报,每次搭接10m。中距离预报:采用仪器(红外探测仪)和超前地质钻孔进行的距离在30m的验证预报。短距离预报:地质素描法和采用加长炮眼孔进行的距离小于30m的预报。综合超前地质预报主要措施表措 施位 置地质素描洞顶及洞壁左侧洞壁、右侧洞壁、洞顶掌子面每10m拍摄一张数码相片计算物探方法TSP(掌子面岩溶,不良地质)洞身每次110m,搭接10m地质雷达(基底岩溶探测)在隧底中心和两侧红外探水根据TSP探测情况有必要时或在富水带进

14、行超前钻孔单孔水平钻探(一般钻孔深度30米)每个断面5个探孔,其中1个取岩芯加深炮孔洞身每次6m,搭接不小于3m基底岩溶勘查地质雷达和钻探根据具体情况测试试验水量、水压力测试洞内断层段、溪谷、岩溶水软岩物理力学、膨胀性试验按50米计划取样一组地下水侵蚀性判定取样灰岩地段每150米计划取样一组超前帷幕注浆(超前预注浆)根据补充初步设计文件内容,穿越断层破碎带,拟进行超前帷幕注浆。其它穿越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等地段,根据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结果综合分析确定。超前帷幕注浆的作用及适用条件在超前探测前方为断层及破碎带段落存在高压富水区、具有较大规模、较大可能的涌水、突水或岩体结构性能软弱,开挖后极导致掌子面失稳诱发突水、突泥的段落。超前帷幕注浆的作用是在一定范围内加固围岩,减小加固围岩体空隙率及渗透系数,控制围岩涌水量。压注纯水泥浆液或多组合浆液,以起到预加固的作用。超前帷幕注浆施工工艺流程图4.3.5 施工方法止浆墙制作为保证超前帷幕注浆的效果在第一环注浆时按要求采用C20混凝土制作止浆墙,墙厚为1m(6m)。止浆墙采用搭设脚手架加钢模板并加设斜撑,与开挖面周边接触处用5cm木板进行补充。由于开挖面跨度较大,因此在使用钢模板立模时分段进行,并在混凝土接触面留埋接茬石。混凝土浇筑采用混凝土输送泵。泵送混凝土前按操作规程的要求对管路进行必要的检查,并先用清水对管路进行润湿。正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